•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人文社科 > 正文

    走进和顺走进“七夕”

    时间:2020-04-18 08:00:44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打开文本图片集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七夕,古老而又神秘,浪漫却不乏含蓄。蕴涵着深厚的本土爱情文化。近年来,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山西省和顺县因“中国牛郎织女文化之乡”这一文化品牌而叫响全国,让我们一起走进和顺,走进七夕……

    源起和顺

    巍巍太行,雄奇秀丽;滔滔漳河,湍流不息。隶属于山西省晋中市的和顺县就坐落在太行山巅,清漳河畔。因地理位置位于山西的最东面,被称为“山西的东大门”。

    和顺风光秀丽,气候宜人。在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背后,又不乏历史文化遗产,而流传最广、最令当地百姓自豪的还是有关“牛郎织女”爱情故事的传说。在和顺县松烟镇南天池村与牛郎峪村不到10平方公里的境域中保留着与牛郎织女故事相关的自然与人文景观、景物20多处,村民世代传承着生动鲜活的牛郎织女故事和七夕风俗活动,其整体环境与牛郎织女故事的情节十分吻合。经国家、省、市有关部门专家、学者的考察论证,2006年12月,和顺被中国民协命名为“中国牛郎织女文化之乡”。2008年6月,“牛郎织女传说”被国务院正式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6月,和顺又被山西省文化厅命名为“山西省首批民族传统节日(七夕节)示范保护地”。在“文化活县”战略指引下,从2007年起,和顺连续成功举办了三届“牛郎织女文化节”,每年的七月初七期间,整个和顺县城好戏连台,热闹非凡,沉浸在一片节日的喜庆气氛中。“到和顺过七夕”,已成为晋中乃至山西人的新时尚。

    精彩七夕

    爱情文化虽源远流长,文化品牌却来自于精心打造,在每年的七夕节,和顺都要组织一系列重大主题宣传文化活动,为节庆活动增添了无穷的魅力和恒久的效应。

    七夕夜,凉风习习,情人低语。和顺县今年的七夕夜却格外浪漫,随着著名朗诵家徐涛一首荡气回肠的《今夜,我们在和顺度七夕》的诗朗诵,拉开了第四届牛郎织女文化旅游节主题晚会的序幕,这台以忠贞爱情为主题的晚会形式多样,异彩纷呈,并通过山西卫视的直播信号传到了全国各地。每年的七夕节,和顺县都要举办“爱在七夕,和美和顺”的主台文艺演出,同时邀请国内著名文艺团体,如总政歌舞团、东方歌舞团、战友文工团、海政歌舞团、煤矿文工团等前来助兴演出,演员阵容强大,舞台气势恢弘,精湛的演出使忠贞不渝这一主题在艺术表演中不断升华,也给人们带来了一道丰盛的文化大餐。

    别开生面的婚庆活动是每年七夕节活动的亮点,2007年举办了共和国老将军走进“牛郎织女文化之乡”金婚庆典活动,曾经在太行山浴血奋战为共和国建立过卓越功勋的七位老将军携夫人来到和顺,讲述了他们的革命爱情浪漫史和英勇战斗史,在牛郎织女景区栽种了象征革命爱情忠贞不渝的将军树。2007年,央视七套《生活567》栏目组在和顺举办了《东西南北乐中国——山西和顺爱情之星电视选拔赛》。2008年,山西省慈善总会与和顺县共同在太原康庄森林度假村联合举办“2008·我们结婚”大型集体婚礼。来自美国、加拿大、阿联酋、以及我国台湾、北京、上海、深圳、大连、云南、四川等地的208对新人携手走进婚姻殿堂。在牛郎织女文化景区栽植了连理树,互换了见证“忠贞爱情”的信物。

    在本届文化节期间,由中国邮政集团总公司发行的,以中国四大爱情传说之一为题材的《牛郎织女》特种邮票,也在和顺县举行了首发式。特种邮票一套共四枚,分别是盗衣结缘、男耕女织、担子追妻、鹊桥相会。主题活动、文化活动,民俗活动、经贸活动、景区活动五大板块13项活动项项异彩纷呈。节会期间,有300多名诗人、书画家、作家、摄影家走进牛郎织女文化之乡进行采风创作,面向全国征集了牛郎织女爱情楹联活动,还邀请著名学者鲍鹏山讲述了“中华爱情文化”。依托省妇联在全省举行了旨在弘扬传统美德的“恩爱夫妻和美家庭”评选活动,选出了12对“恩爱夫妻”。文化搭台,经贸唱戏。和顺县还组织了“中国优质肉牛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峰会”、“全国大型招商引资洽谈会”等经贸活动,来自全国各地的客商来到牛郎故里签订了价值31亿元的合作意向,为本届活动增添了经济发展的活力和亮点。

    为了扩大影响,深入挖掘牛郎织女爱情故事的文化内涵,在每年的七夕节期间,和顺县都要组织省级专家学者进行探讨、研究。2006年,在省城太原举办了“和顺牛郎织女爱情故事发源地研讨会暨新闻发布会”。2008年,在太原迎泽宾馆举办了“中国(和顺)牛郎织女文化论坛”。2009年,在太原举办“中国和顺牛郎织女文化品牌座谈会”。会上,专家、学者们对挖掘牛郎织女爱情文化精髓,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打造牛郎织女文化品牌,建设和谐家庭、和谐社会进行了深入探讨。

    七夕节又叫“乞巧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在这一天晚上,妇女们穿针乞巧,祈祷平安。为传承这一风俗,和顺县组织来自北京、内蒙、山西等省市地区的40多家布艺精品,一同登台亮相展出。这一活动的举办,大大拓展了“乞巧”习俗活动的内容,延伸了“乞巧”民俗文化的内涵。2009年和2010年“牛郎织女文化节”期间,连续两年在省城太原展出有关反映“牛郎织女”文化的农耕器具、纺车、剪纸、书籍、木版画、陶瓷制品以及反映民俗文化、风土人情、秀美风光的摄影作品、书画作品、诗歌作品等,引起了众多媒体的关注。

    牛郎织女爱情文化的充分挖掘如春风化雨,使得和顺县文化艺术园地百花盛开、春色满园。在山西电视台举办的“中国牛郎织女文化之乡”授牌仪式文艺晚会上,首次推出由总政歌舞团印青谱曲、任毅作词,著名歌手谭晶演唱的《忠贞》——牛郎织女之歌,一时广为传唱。同时又精心编导并推出了体现中华爱情文化内涵的新编晋剧《鹊桥会》,在太原演出期间,场场爆满,轰动了全省文艺界。还举办了著名诗人走进和顺进行采风创作活动、国内著名书画家参加的书法笔会活动、“牛郎织女文化之乡”赛歌会、“牛郎织女文化之乡”赛灯会、和顺县“牛郎织女”两节文化艺术活动等。

    与现代文化活动相对应的却是民间民俗,古风犹存。这里千年风俗留存至今,家家养牛、户户纺织。每年七月初七,村民们除了保留“看天”风俗外,妇女们都要祭拜织女星,进行乞巧活动,在院中南边摆上桌子或案板,供放毛豆、玉茭和蒸馍。南天池村和牛郎峪村村民们对牛郎织女的爱情传说都能娓娓道来,如数家珍。

    文化效应

    七夕“牛郎织女文化旅游节”的成功举办,对和顺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2009年10月,在宁波举行的第二届“节庆中

    华奖”颁奖典礼上,和顺县捧回了“最佳文化传承奖”的桂冠。在全国第三届旅游论坛年会上,获得了“中国优秀生态旅游县”的称号。2010年4月,和顺又荣获“中国低碳旅游示范地”称号,这些都大大提升了和顺的对外形象,提高了和顺人的文明意识,群众也从中实实在在地看到发展文化产业带来的巨大效益。全县文化活动呈现空前繁荣的局面。

    以城乡文化阵地建设为载体,机关、厂矿、学校文化创建活动蔚然成风。“春节民间剪纸作品展”、“民间布艺绒画中药画展览”、“三八妇女节民间手工艺品展”等的举办,极大地丰富和活跃了当地民间文化事业。一批包括牛郎织女、华夏圣母、凤台小戏、五谷画、剪纸、刺绣等人文历史、典故传说和民间艺术被挖掘出来,凤台小戏和牵绣工艺还被列入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同时也带动了文化基地资在和顺建设景区,累计投资10多个亿正在打造的和顺旅游景区建设如火如荼。云龙山森林公园九龙柱景区、合山圣母景区、阳曲山休闲渡假区、牛郎织女文化园、太行龙口景区恰如美丽的“五朵金花”,将和顺装点的分外迷人。以太行山断裂带为核心的文化旅游产业开发格局初步成型。一批具有和顺特色的农家乐乡村文化旅游也逐渐发展壮大,为农民增收300多万元。牛郎织女文化节作为一种“软实力”,正在和顺的发展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牛郎织女文化传说作为中华农耕文明的缩影,作为中华传统爱情文化的象征,在华人世界有着悠久而广泛的民众基础。和顺县坚持打造传统节日,以传统节日为载体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举动,在全社会营造和倡导了以忠贞思念为核心价值观的中华传统爱情观,同时也催生了文化产业、旅游业的异军突起。昔日贫困的山区小县正渐渐成为山西东部别具特色的生态避暑旅游名县。

    连接和顺:

    “天和地顺、人和事顺、内和外顺、家和业顺”这是和顺县的隽永内涵。

    和顺县雄踞太行之巅,位三晋东陲,居两漳之湄。距太原、石家庄、长治等大中城市均百公里左右。境内2250平方公里,所辖5镇5乡,294个行政村,总人口14万,耕地面积30.86万亩。和顺物华天宝,资源丰富,其中尤以煤炭储量为最,达到了156亿吨。境内山大坡广、林丰草茂,宜林宜牧面积150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为25.7%。年平均气温6.3℃,是天然的消夏避暑胜地。

    走进和顺,一张张闪光的名片引人注目。“中国牛郎织女文化之乡”、“全国重点产煤县”、“全国黄牛改良基地县”、“全国林业基地县”、“全国金融生态县”、“中国优秀生态旅游县”、“中国低碳旅游示范地”……这些无一不在向人们介绍着和顺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向人们诠释着“天和地顺、人和事顺、内和外顺、家和业顺”的隽永内涵。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立足县情,特别是依托背靠山西能源大基地,面向京津冀经济圈的区位优势,提出了“把和顺建设成为山西别具特色的新型能源工业强县、畜牧养殖加工大县和生态避暑旅游名县”的战略目标,掀开了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的历史新一页。在煤炭产业上,成功进行了煤炭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实现了规模升级和技术进步,在以煤电、煤化工、煤层气开发、煤建材为重点,推进煤炭产业延伸和转化的同时,逐步构建起煤、镍、镁、化工、电力、机械制造、建材等七大支柱产业框架。农业上瞄准现代农业。坚持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从畜牧、杂粮、蔬菜、中药村、酒醋、林产品加工等方面创新优势,促进产业化发展。新农村建设日新月异,截止目前,和顺县共建设省级试点村7个,省级推进村40个,县级试点村46个。全县10个乡镇294个行政村“村村通”工程实现了100%,以新能源建设为切入点,大力实施以沼气、吊炕、生物质炉、太阳能为主的农村新能源工程,极大地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环境。同时,以“牛郎织女”文化品牌为主题的旅游业和太行山自然生态旅游品牌越采越唱响,和顺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和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全县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全面快速增长,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2009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19.6亿元,同比增长0.5%:固定资产投资额185430万元,同比增长24.7%;财政总收入50088万元,同比增长24.0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42元,同比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2600元。同比增长8%。

    特别是近年来,在“文化活县”方略的指引下,全县的文化旅游产业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继2006年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牛郎织女文化之乡”后,2008年,“牛郎织女传说”被国务院正式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和顺又被省文化厅命名为“山西省首批民族传统节日(七夕节)示范保护地”。同年在浙江宁波举行的第二届“节庆中华奖”上又荣获“最佳文化传承奖”。在2009年12月7日北京举办的第三届中国旅游论坛会上,和顺被命名为“中国优秀生态旅游县”。这使和顺的文化品牌在全国叫得更响,并直接推动了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给招商引资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在和顺掀起了“三山一带一文化”和“农家乐”的文化旅游产业建设热潮。合山风景区、阳曲山风景区、太行龙口等一批旅游景点景区也在捆绑式发展中壮大。以“三山一带一文化”为主的和顺旅游大格局正在形成。2007年至今,和顺已成功举办三届“中国和顺牛郎织女文化节”,引起了海内外诸多新闻媒体的热切关注,同时积极投资完善牛郎织女文化园区等景区建设,建设集文化、生态、休闲、避暑为一体的旅游名县。文化生态旅游业的兴起,促使和顺的发展方式实现了从“挖煤”到“挖文化”的巨大转变,建筑、房地产、餐饮、通信、物流、金融等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农家乐”已达到108户,全县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800余万元。一个以文化引领,以自然生态资源开发为龙头,以煤炭、畜牧、生态旅游为主导的山区大文化、大产业发展格局正在和顺形成。

    随着阳泉一和顺高速、汾阳一邢台高速、和顺一邢台铁路的开工建设,和顺的交通和区位优势将进一步凸显,四通八达的变通状况将为和顺县迎来崭新的发展商机,宽松的投资环境使得来全国各地的投资商投资和顺的规模、速度不断刷新,而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又使和顺成为都市人民亲近自然、享受自然的绝佳之地,华北后花园的优势使和顺无与伦比,感受发展中的和顺就象一位妩媚的少女。日益散发着青春的魅力,又像一头刚刚睡醒的雄狮,日益散发着青春的活力!这就是和顺,一个充满希望的地方。

    和顺县正以崭新的姿态,迎来新世纪的曙光,朝着“山西别具特色的新型能源工业强县、畜牧养殖加工大县和生态避暑旅游名县”的目标迈进!和顺人民热烈欢迎八方朋友关注和顺、走进和顺、投资和顺,共同建设和顺这个充满希望的美好家园。

    相关热词搜索: 和顺 走进 七夕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