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人文社科 > 正文

    闸北居民区党建“三三制”,探索社区党建新模式

    时间:2020-05-23 07:55:55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楼组是居民区工作的重要基础,抓好楼组党建是夯实社区建设和社区党建基础的重要举措。近年来,闸北区从本区特点和工作实际出发,在全区积极探索居民区党建工作的方式方法,创造性地开展了居民区党建“三三制”活动,有效激活了社区基层党组织的活力,凝聚了社区群众,夯实了和谐社会第一道防线。

    [关键词]基层党建;居民区党建;三三制;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28X(2011)02-0049-03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指出:在社区街道,就要把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优化管理、维护稳定贯穿街道社区党组织活动始终,发挥党组织在建设文明和谐社区中的领导核心作用。中共上海市委九届九次会议明确要求:适应特大型城市社会建设和管理需要,进一步完善以社区(街道)党组织为核心、居民区党组织为基础、服务群众为重点、驻区单位党组织和社区内全体党员共同参与的区域化党建体制和格局。近年来,上海闸北区从本区特点和工作实际出发,在全区积极探索居民区党建工作的方式方法,创造性地开展了居民区党建“三三制”活动——在各社区(街道)、镇,按照地域相邻、便于组织的原则,以楼组为单位,3名党员以上的建立党小组;以楼群为单位,3个党小组以上的建立党支部,从而构建了居民区党总支—楼群党支部—楼组党小组的三级组织体系,形成党总支委员联系党支部、党支部委员联系党小组、党小组长联系党员,党员联系群众的工作网络。“三三制”有效激活了社区基层党组织的活力,凝聚了社区群众,夯实了和谐社会第一道防线。

    一、“三三制”党建模式创新的社会原动力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社会的发展,社区的经济、社会结构形态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这给社区党建、特别是居民区党建带来新的挑战,也给党的先进性建设赋予新的内涵,这就需要在传统党建体制与运作机制中,积极探索居民区党建新的实现路径。“三三制”的创新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和现实需要。

    (一)居民区党建“三三制”产生的社会背景

    社会的转型,带来社区成员利益需求的多元化。随着社会逐步从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人员流动频繁,社区成员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如来沪人员的比例增加、人户分离的现象普遍等,社区成员的利益需求日益呈现多元化的态势,低层次的生活保障需求与高层次的公共事务参与需求相并存。这就需要党组织贴近党员、群众的生活,把握党员、群众的需求,在利益需求“汲取—供给”的循环中提高党组织“服务、凝聚”的能力。体制的转轨,带来对社区成员动员要求的多样化。随着经济体制逐步从计划型向市场型转变,社会由政府“单元化”向市场、政府、社会“三元化”结构发展,市场对资源配置起着基础作用。在市场利益的驱动下,社区成员对主体和参与意识较难激发。这就需要党组织联系、宣传、动员广大党员、群众,增强他们对社区的归属感,在调动他们参与社区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中提高党组织和社会动员的能力。单位的转制,带来社区党员教育管理的复杂化。随着“单位人”逐步向“社会人”的转变,个人行为的自由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释放。社区中,退休、协保、失业党员较为聚集,压缩了行政方式进入党的工作领域的空间,部分党员党的意识淡薄,责任意识缺乏,混同于普通群众。这就需要党组织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给党员派工作、交任务,用多种有效的方式,实现党员作用发挥的经常化、制度化,在实现社区党员由“社会人”向“组织人”回归中激发基层党组织的活力。

    (二)居民区党建“三三制”产生的现实需要

    第一,它是加强社区建设与管理的各项工作的需要。社区治安、环境、信息、基层民主建设等,其落脚点都在楼组,楼组工作是否夯实直接影响到社区建设与管理的成效。这就要求党组织把工作触角深入楼组,组织动员广大党员、群众积极参与楼组建设,将社区建设与管理的各项任务真正落到实处。第二,它是提高群众对党的先进性认同感的现实需要。每个党员都是党组织肌体上的一个细胞,党组织的先进性要靠党员的先进性来体现,通过党员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实践党的先进性。这就要求党组织将党的工作做到群众的家门口,让党员的先进性时刻在群众身边体现,让群众通过体验、监督取得对党的先进性的认同感。第三,党员践行承诺价值的现实需要。党员通过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履行党员义务来表达对党的忠诚与信仰。这就需要党组织通过有效激励,为更多的党员提供展示自我、奉献社区的平台,并在行为的强化激励中实现自我价值的再现。

    二、居民区党建“三三制”的探索与成效

    据统计,目前闸北区已建立3209个楼组党小组、829个楼群党支部,实现了党的组织在居民区全覆盖。

    (一)居民区党建“三三制”的运作模式

    “三三制”是实现社区党建全覆盖、组织化、凝聚力的功能平台。通过延伸组织、完善网络、健全机制,搭建了居民区党建“三三制”的功能平台。

    1.“三三制”的设置模式。在组织建制中既要体现“三”这个基础,同时也要考虑以下两个因素:其一,活动便捷。党支部设置与小区自然划块相结合,在把握“3个以上党小组”的同时,尽可能与“区域块”相吻合。党小组设置结合楼组特点,在党员数量较多的高层居民楼则分楼层成立党小组,确保活动的便捷。其二,组织高效。党小组设置要考虑党员实际。有一些楼组均为长期免过组织生活以及在外地工作的党员,党小组长没有选择空间。从党小组建立后防止“空转”来看,可以建立联合党小组,确保运作的高效。

    2.“三三制”的运作机制。通过推行“三三制”,要实现党的工作机制“四进楼组”:一是学习活动机制进楼组,实现党员教育的便捷化。在支部集中学的基础上,从党员的身体、时间、需求等因素出发,以“楼组同学”的方式来设计党员的学习活动,党员每半个月参加一次楼组学习活动,“楼组同学”以其小型、灵活、方便的特点,成为党员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一些党小组通过组织“读书读报活动”、开辟楼组“学习园地”、设立楼组“报刊杂志交流角”等方式,使党员学习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二是联系沟通机制进楼组,实现信息传递的快速化。“三三制”建立后,基层党务骨干、党小组长活跃在小区、楼组,发挥了党组织联系党员、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及时了解民情民意,反映利益诉求。党小组采取“楼层分工负责制”的方式,凭借居住生活在党员群众身边的优势,织起了一张党组织与党员、群众双向沟通的联系网,在第一时间掌握楼组的信息和状况。三是关心服务机制进楼组,实现组织关怀的精细化。楼组党小组建立“三遇三到位”制度,即党员群众遇到困难,爱心相助到位;党员群众遇到纠纷,调解劝和到位;党员群众遇到生病,探望访问到位,将关心党员群众的思想与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如党员、群众遇到就业问题,党组织多方联系,帮助落实就业岗位;党员、群众面临经济困难,党组织及时进行走访慰问,先后为特困、空巢老人在楼组落实了结对帮困措施。四是责任监督机制进楼组,实现作用发挥的制度化。党员在楼组主动亮出身份,党员的姓名、照片、居住楼室以及所作的承诺在楼组里公开,党组织通过“责任区、责任岗”制度,为党员经常性发挥作用搭建平台。在楼组中建立了党内事务公开、重大问题民主决策等制度,推动了党内民主建设的步伐。例如,楼组党小组将年度目标、工作措施以及楼组重大工作,通过党小组会议、居民户代表会议的形式,在楼组党员、群众中进行讨论,集思广益。

    3.“三三制”的支撑体系。在教育培训上,发挥社区党校和党员服务中心的主阵地作用,把党支部书记、党小组长的培训纳入社区干部教育培训体系,不断提高社区党务工作者的业务水平和实践能力。在骨干选拔上,通过党支部选举书记、党小组推选组长的方式,把一批“值得信赖、乐于奉献、时间充裕、身体健康”的党员推上岗位,建立社区党务骨干“储备机制”,发挥他们在居民区党建中的领衔作用。在激励措施上,切实关心基层党支部书记和党小组长的思想、工作和生活,通过对支部书记和党小组长的表彰、宣传和奖励,加强对他们的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发挥党员服务中心的作用。在资源整合上,使学校医院、图书馆等社区单位的各类设施和社区、街区、居民区资源联动,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二)居民区党建“三三制”的成效

    闸北区推行“三三制”以来,已初步取得了四方面的成效:首先,实现社区成员的组织化。“三三制”的实行,使楼组与小区社区、退休党员与在职党员、党的建设和社区建设实现了联动,党员群众对党组织的认同感、归属感进一步增强,逐步把“社会人”变成了“组织人”。其次,实现党员教育的便捷化。“三三制”的组织结构和活动方式充分发挥了楼组党小组活动灵活、多样、针对性和实效性较强的优势,党员教育实现了便捷化,党员接受教育的内在动力得以激发。再次,实现组织关怀的精细化。“三三制”扎根楼组,贴近群众,在居民区党组织和楼组群众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使党组织对党员、党员对群众的关心服务更加精细到位,楼组党小组服务、管理和凝聚的作用得以持续稳定地发挥。最后,实现党员作用的制度化。“三三制”的推广除了让党员学习教育进入楼组外,还为党员发挥作用搭设了有效平台。许多居民区根据党员特长、爱好等,推出民主自治、综合治理、文体宣传、环境卫生等责任岗位,让党员作用发挥实现制度化。

    三、深化居民区党建“三三制”的新型思考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鼓励党员带头参与志愿服务,推广党员承诺制等做法,探索建立党员在居住地发挥作用机制。这既是对基层党建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又是促进社区和谐发展的关键所在,为此,我们必须继续深化对居民区党建“三三制”的研究探索。

    (一)要将深化居民区党建“三三制”作为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的重要动力

    楼组党建是楼组建设和管理的基础与保障。近年来,闸北区围绕创建文明城区的总目标、总抓手,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以社区党员为引领,团结发动社区群众,广泛开展了“三五”工程建设、学习型家庭创建、“清洁楼道”整治等活动,加强社区建设和管理。为了巩固提升文明创建水平,就要不断完善居民区党建“三三制”的组织构架和工作机制,不断延伸党的工作影响力、提高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发挥社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和谐小区、和谐楼组建设做出贡献。

    (二)要将深化居民区党建“三三制”作为加强居民区党建的重要举措

    楼组的特殊地位赋予了居民区党建“三三制”以丰富的内涵与底蕴。第一,楼组是社会成员生活交往的最小公共空间,把党组织的网络延伸到楼组,可以使党员在社会生活区接受教育和监督,展示模范形象,有利于党员教育管理的经常化。第二,楼组是社区党建的网络终端。在楼组,党组织能够及时掌握党员和群众的第一手信息,可以在服务党员和群众时做到“服务到家、服务到位”,把党组织的网络延伸到楼组,有利于对党员管理服务的精细化。第三,楼组是社区建设的基石和前沿。楼组是治安、环境、信息等管理工作的落脚点,把党组织的网络延伸到楼组,可以让党员在参与楼组责任区的各项工作时,不断强化“第一身份”的意识,有利于党员先进性要求的具体化。总之,要将深化居民区党建“三三制”,当作抓住党组织在社区的“神经末梢”,扎实推进居民区党的建设。

    (三)要将推行居民区党建“三三制”作为健全居民区党组织的网络的重要抓手

    在居民区建立“党总支—党支部—党小组—居民区党员”组织体系,是对传统居民区党组织构架下“党组织(党总支和党支部)—居民区党员”组织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使党的基层组织网络构架得到了强化。更为重要的是,在“三三制”的组织构架下,基层组织对广大党员的组织、教育、管理得到了加强,党在基层的执政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可以通过在楼组内设立责任岗、公开党员身份,为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搭设平台。

    (四)要将推行居民区党建“三三制”作为充实居民区党建工作力量的重要途径

    各个社区在楼组中设立党小组,在楼群中建立党支部,可以让一大批离退休党员担任党小组长、党支部书记,从而充实居民区党建的工作力量。要充分发挥他们党的工作的“宣传员”、社情民意的“信息员”、党组织与党员、党员与群众的“粘合剂”、文明社区创建的“助推器”的积极作用,有效推动居民区党的建设各项工作。

    (五)要将推行居民区党建“三三制”作为深化居民区党员关怀服务的重要载体

    在实行“三三制”过程中,要把关怀服务党员和凝聚党员结合起来,把发挥党员作用与实现党员的自我价值结合起来,有效减少信息的盲点、文明的污点和关心的空白点,实现党的工作网络与社会工作网络的有效联动,进而更加突出党员形象。要让党员的服务深入到居民群众的每家每户,将义务巡逻、文明监督、帮困结对等作为自己在小区的责任岗,楼组党小组将楼组作为责任区,通过党员在楼组自觉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动群众共同投入楼组建设,参与小区建设,融入社区建设。

    作者单位:中共上海市闸北区委党校

    ■ 责任编辑:周奕韵

    相关热词搜索: 闸北 居民区 党建 新模式 探索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