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人文社科 > 正文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时间:2020-06-04 15:57:24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 21世纪是一个竞争和挑战的世纪,也是一个终身学习的世纪。现实生活中,我们发现有很多学生却处于被动学习状态,还有些学生存在着不良学习习惯。针对学生所缺失的学习素养,教材中用经典成语来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通过对生活的体验,启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文章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对苏教版第八册单元练习中的经典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 苏教版语文 第八单元练习 教学

    曾有学者这样说过:有文学经典伴随的童年阅读,会给孩子的一生罩上诗意的光芒,使他(她)的一生都相伴着一股温暖向上的力量。是的,经典就如浩瀚夜空中的启明星,引领着孩子步入中华传统文化的殿堂,如春风细雨般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田。

    1解读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单元练习中安排了大量的经典“语串”和一些典范的语言材料,有成语、《三字经》、《古今贤文.合作篇(上)》等。这些经典材料都融入了一个主题,如从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入手;对做人处世的思考;重视言谈举止的培养;进行爱的熏陶……它既是对单元课文进行总结概括,又能丰富学生对课文知识的积累,还隐藏着人文教育的伏线。

    由于中国国情的影响,孩子都是家中的小皇帝,千般宠爱于一身,从小没有被骂过,被雕塑过。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交往能力差,缺乏团队精神、奉献精神,不懂得做人处事。教材独具匠心,借经典的词語和历史故事,引领学生通过对历史人物的了解,对现代英雄的认识,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使他们的精神世界更丰富、饱满。

    言行举止,可以说是人的外壳。经典文化所提倡的“五常”就包括了“礼”,这个礼指的是礼节、礼仪、礼让,礼貌。“礼”已经成为一个人、一个社会、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一种表征和直观展现。良好的礼仪能影响人的一生。现在有很多孩子,个性过分张扬、崇尚自由主义,常常是站无站相,坐无坐相,追赶潮流,盲目模仿偶像……这与社会所要求的道德规范相差甚远,而我国正大力开展礼仪教育,构建和谐的社会需要我们的下一代发扬“礼”这一传统美德。教材为我们铺设一条完善“礼仪之邦”的星光大道,教育学生从言行举止开始真正学会做人。

    儒家的“仁爱”思想,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思想道德和人格修养的最高范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爱是人类的永恒话题,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而在教育中,爱更是教育的灵魂和生命。对孩子进行爱的教育,是教育的关键,也是教育的基本要求。纵观当今社会学生对爱的感悟仍存在很多误区,其一:有的学生对中国传统的文化思想知之甚少,盲目的奉行西方的金钱至上,个人利益至上的道德标准。其二:有的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爱慕虚荣、不愿吃苦,受不了失败与挫折,不愿与他人合作的心理。其三:有的独生子女,单亲子女长期以来形成了任性偏激,不愿承担责任的个性特点,在人际交往中不知道体谅父母、尊重师长、不会关心他人,不会关心集体,还随意指责、教训他人。盲目羡慕西方资本主义,觉得中国没有外国好,没有远大的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博爱精神作为人的一种基本道德价值观和道德品质,必须从小培养,经过长期的教育和熏陶才能逐步形成。而我们的教材正是意识到了这一点,安排了《三字经》、故事典故及成语词串等,用民族传统“仁爱”美德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美化学生多彩的童年。

    苏教版教材第八册单元练习中的读读背背的教学要求是让学生多读多背,熟读成诵,达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之效,让学生在诵读中体会这些经典的真正内涵,并在不断的酝酿中转化为自己的知识,活学活用,是语文作为工具性特点的一大体现。另外,它的编排也意在开掘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蕴,展示民族文化的异彩纷呈,既为学生终身学习打好听说读写的基础,又重视情感的陶冶、人格的培养,使每一课的教学都能让学生完成一次心灵的装备。让学生感悟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在丰富学生文化积淀的同时,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使之自觉成为民族文化的传承者。让多彩而悠久的汉文化、正义和爱心这些永恒的东西根植于心灵深处,让语文教学成为有根的教育。

    2拓展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重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但我们明显地发觉:语文教学实践强化工具性,忽视人文性。在苏教版单元练习的经典学习中,工具性与人文性可以得到更好的体现,通过学习这些经典,学生将认识到中华民族文化的深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和人类文化的营养,不断提高自己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学生还将在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等方面获得陶冶和培养,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让学生在提高语文能力的同时,增强人文素养,健全人格。

    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下,我们可以这样操作:

    成语方面:我们不难发现,练习中出现的成语读起来琅琅上口,具有排列有序的特点,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其中的每对成语,有的意思相近,有的意思相反,有的意思相承,有的可用前者解释后者。在练习6中:欲言又止、吞吞吐吐、闪烁其词、支支吾吾。显而易见,前一成语与后一成语的意思相近且相承。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既有对比承接,也易于记忆,印象深刻。像这类成语,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通过表演,联系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达到心领神会的效果。此外,还进行进一步的延伸让学生阅读课外成语故事,举行成语接龙、成语故事比赛等。

    练习2中的经典成语我们则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现象进行学习,这样,学生不但理解了成语,还在学习成语中端正了自己的学习态度。如学习“天道酬勤”后,我们可以开展说说“勤学之星”的活动,在说一说中,掀起勤学的热潮。开设“小作家园地”,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为学生架设通往成功的桥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展开积累背诵成语或名言警句的擂台赛。

    有些成语更是与课文、与其它内容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其意义与课文内容相互关联,学习时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如练习4的一组成语:玉洁冰清、救死扶伤、处变不惊、舍生忘死。显然,孩子们看到这些成语,自然而然会将之与课文11中的非典英雄“叶欣”联系起来,想到她身先士卒,舍已为人的崇高精神。当学生涌动着、萌发着崇拜英雄人物的思想时,我们可要把握时机,进行拓展训练,布置阅读古今英雄事迹的课外阅读活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阅读中,自觉以英雄为榜样,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英雄人物身上的无私奉献、知难而进、勇于拼搏的精神如涓涓细流滋润学生的心田,从而使团结友爱、先人后已、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中华民族优秀美德通过课本这一媒体、教师的指导,在祖国未来的主人中传承下来。继而可指导学生做一做,写一写。用思想指导行为,鼓励学生为学校或社区服务,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再写一篇读后感。陶行知老先生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学生经过亲身的实践体会,就有好素材,写起文章来也就更顺了。

    “练习3”的安排,更是与这一单元的阅读遥相呼应,设计巧妙:“处处留心”先介绍了“关云长温酒斩华雄”的精彩片断,当学生的兴奋点被激起时,看过三国的同学则会津津乐道,没看过的同学流露出急切渴望阅读的眼神,于是便引出“空城计、苦肉计、夜走麦城、刮骨疗毒、过五关斩六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等成语故事,沟通了课内外学习的联系。而“读读背背”的成语歌——“初出茅庐、才华横溢、料事如神、胆大心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独木难支、回天无力”概括了诸葛亮辛劳而光辉的一生,这不但深化了学生对《三顾茅庐》内容的理解,而且扩大了文本的张力,激励了学生对《三国演义》的阅读,对诸葛亮生平的探究。我们可以设计互动拓展阅读——《我眼中的三国人物》的主题阅读。

    首先让学生广泛阅读,为学生提供网页学习资源区,这样学生只要打开主页,点击任何一个信息就能上网浏览阅读了。在深入阅读后,组织同学们根据自己小组确定的主题,指导学生有选择性地阅读资料,碰到较精彩的句段或图片,就把它们摘录下来,制作成图文并茂的电子读书卡片。

    根据学生崇拜偶像的思想,我们还可以设计了这样的论坛活动。还可进行评三国人物的辩论活动,设计了以下三个论题:

    (1)我崇拜的三国偶像是谁?

    (2)我这样评三国人物。

    (3)三国英雄如何学?结合生活的实际,为朋友两肋插刀,对不对?

    这样的活动意在鼓励学生用独立的意识,批判性的思维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与文本对话,在对话中探索中华族丰富的精神文化。學生喜爱语文,往往不是因为其中的认知内容,而是因为蕴含其中的精神底蕴,它让学生体验到了心灵的愉悦,感受到了思想的碰撞,感悟到了喜怒哀乐。

    再看《三字经》。在《三字经》中包含许多历史、天文、地理知识以及一些很有趣味的故事,可以丰富孩子们的知识和阅历。其中包含的许多伦理思想和道德准则,例如“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等,能使孩子从小养成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的品德,也使孩子学会怎样与别人相处,使孩子懂得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为了进一步弘扬《三字经》的文化精髓,我们按照“孝、谨、信、爱、仁”主题设计读经计划,开展积善园活动,做到知行统一,通过这些活动丰富着孩子的精神,美化着孩子的人生。

    3收获

    曾记得这样的一些情景:由于几天的小雨,操场积水一片,班里的足球比赛被迫压后,这时,张欢同学脱口而出:“唉!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陈厚文同学是学习潜能生,可是,从第三周开始却一反常态,我在班里大张旗鼓地表扬了他,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天道酬勤,果然没错!我勤奋了,上天也对我好了,老师还在班上表扬了我,哈哈……天道酬勤。

    子文同学生日,妈妈想买新衣服送给他,可他却说:“衣贵洁,不贵华。我有很多新衣服了,不用买了……

    的确,学生在诵读经典时,收获到了知识,收获到了一个完善独立自我与品格的最好途径,这难道不正是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实效吗?由此我想到:

    经典是一扇窗,经典阅读帮助孩子打开这扇窗,孩子将看到一个春光明媚的精彩世间。经典如同一粒种子,绿化了孩子的心灵,使他们在了解优秀的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思;心中会产生一种宽容善良的人性美,培养形象思维、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经典作品犹如棵棵大树,繁盛的枝叶过滤着浮躁、平庸、虚无的沙尘,深茂的根系汲取着宏大、开阔的精神营养。经典如同一个森林,它改变了社会的环境,陶冶了人的情操,使大家获得了生活的智慧与思想。

    让经典阅读丰富学生思想的内涵,让学生的灵魂通过阅读高贵起来吧!

    参考文献

    [1] 白华.新时期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7(07),

    [2] 杨静.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与方法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7(02)

    [3] 任振斌.让新课标走进新课堂——小学语文教改的体会[J].学周刊,2011(22).

    相关热词搜索: 随风 无声 潜入夜 润物细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