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人文社科 > 正文

    清代小说《歧路灯》对微时代背景下思政教育的借鉴价值

    时间:2020-08-15 07:55:22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清代小说《歧路灯》描写书香门第子嗣谭绍闻从败家经受磨难到重新振作的故事。当时相对富足和信息传播较便利的社会,与当今微时代有诸多相似之处,若将其中积极的思想因素整合到思政教育,可以让学生“以史为鉴”,加深对当今社会的认识,并对解决自身存在的种种问题给予启示。

    关键词:歧路灯;思想政治教育;微时代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61-1487-(2019)22-0068-03

    《歧路灯》在学术界有一定的争议,有人认为《歧路灯》的价值取向呈现出多元并存的态势,在思想价值、艺术价值方面尚难定论。我们不得不承认,一部优秀文学作品的价值是文学作品本身在传播、学习、接受过程中才逐步体现的,因接受者、传播者、学习者自身的差异,导致文学作品本身的价值取向也发生了一定的偏差,《歧路灯》的价值取向亦是如此。自上世纪二十年代起,《歧路灯》开始走进学术界,而后随着文学理论的逐步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从社会学、教育学、哲学等方面去研究《歧路灯》。笔者认为,《歧路灯》本身有着当今教育体系所缺失的教育内涵,其中倡导的思想、价值观念,能够让人更好地去理解当今社会的多元文化,避免价值取向发生偏差。

    一、《歧路灯》中的道德教化元素

    《歧路灯》描写了书香门第子嗣谭绍闻败家,然后经过一番磨难,重新振作家业的故事。作者写下《歧路灯》的最初目的,是为了宣扬当时的伦理纲常。根据文本资料记载,在清乾隆年间,《歧路灯》中的道德教化元素就已经被人所重视,《歧路灯》作者李绿园的学生写到:“《歧路灯》命意措词大有关于世道人心……训人不浅。”而在上个世纪初,商务印书馆出版社所出版的《小说考证》中则记载:“《歧路灯》一百二十回……有益世道之大文章”[1]。我们从故事情节来看,《歧路灯》所描述的书香门第谭绍闻因家庭溺爱走入歧途,但因自身大聪慧,痛知悔改,出生入死,脱胎换骨。从历代学者对于《歧路灯》的简单评语来看,其中的道德教化元素是值得肯定的,我们先不论其中的价值观念是否符合当今思政教育的倾向,但我们可确定《歧路灯》是有一定的指导作用的。绩学禔躬,推衍先绪,明趋向,重交友是《歧路灯》中所倡导的思想观念,但是因《歧路灯》作者李绿园本身是道教中人,所以《歧路灯》中本身的道德观有着较为浓厚的道学气。《歧路灯》和《儒林外史》有诸多相似之处,虽然其中的思想价值观念可能相对陈腐,但的确是李绿园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所提出的教育思想,所以在此方面,《歧路灯》本身便可作为当代思想教育的重要参考[2]。

    和《红楼梦》、《儒林外史》不同,《歧路灯》中饱受争议的是其中思想的宣传,如《儒林外史》大胆反对封建制度下的八股科举,如《红楼梦》突出反对封建传统的叛逆思想,《歧路灯》则不同,它没有将当时的封建社会作为比照,也没有对某一项事物进行反对或者突出,而是着重宣扬封建社会下的伦理纲常,将《歧路灯》放回清朝,其本身便是一个维护封建社会的典型正统思想著作,该因素也是导致如今高校思政无法灵活应用《歧路灯》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原因[3]。

    由此我们了解到,《歧路灯》并非十全十美的教育著作,并非是完全贴合现代思政教育的大文章,因《歧路灯》的作者本身是清朝所谓的“正派读书人”,作者本身有着突出的卫道思想,同时封建主义社会观念在李绿园的笔下极为明显[4]。但是,过去了二百余年的光景,封建社会已经成为过去式,和封建社会相互关联的伦理纲常在现代社会中已经式微,唯物史观目前已然成为教育界、学术界所倡导的主导思想,那么在“以史为鉴”的指导原则下,《歧路灯》就不失为思政教育的参考资料。正如杜贵晨教授所说,《歧路灯》本身是李绿园留给世人的诫子弟书,是一本具有封建社会气味的教科书,是时代变迁下的教育产物。而笔者认为,故事中的时代背景不仅仅有借鉴作用,其中社会安定、工商发展带来的富裕社会背景,导致人们的价值观错亂,传统风俗因此被败坏,书香门第中的青少年子弟在社会外部因素的影响下,步入歧途。这种故事情节是值得我们去深思的,当今时代社会经济快速发展,高校学生好于通过微博、短视频平台去了解世界,而这些以“营销”为主要目的的平台,并不顾忌内容的“好恶”,只为追求单纯的经济利益,以致于诸多带有不正确价值观的内容呈现在了认知尚未成熟的青少年眼前,以致于拜金主义、物质至上主义等不良思想渗透到了当今青少年群体中,这种情况又何其相似?简而言之,《歧路灯》中的故事情节,概括描述了在富裕社会背景下,青少年一步步走向歧路的一般规律,该规律可作为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借鉴[5][6]。

    二、《歧路灯》的社会认识价值

    《歧路灯》对于李绿园所处的社会有着详尽、生动的描写,阅读《歧路灯》能够看到当时的市井百态、风俗习惯等,这就让《歧路灯》本身有着极高的社会研究价值、社会认识价值。以铜为鉴,可正衣寇;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当代高校思政教育缺失的最主要的元素,就是对于既往社会的回顾,单调、冗长的理论叙述,让人们苦于背诵、记忆各种单一的知识内容,同时这些内容在学生的脑海中、观念中也缺少可根植的基础。李绿园本身的“正统”观念,让他以更加客观、全面的方式评价了当时社会中的江湖术士、书生等等,有关于河南各种社会惟妙惟肖描写[7]。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歧路灯》走进高校,许多教育者认为《歧路灯》是一部具有极高价值特色鲜明的世俗小说。我们在此抛开学术界对于《歧路灯》中思想的论断,仅评价其中描写的封建社会中下层人物,就可窥见《歧路灯》的社会认识价值。从文法上,《歧路灯》使用了河南当地的乡土语言,内容富有河南乡土气息,现实生活气息浓郁,戏剧、小说、庙会、杂耍等展示了市井中下层人物的“众生相”。比如,《歧路灯》的第六十三回,就描写到“跑竹马的,四挂鸾铃响,扮就了王昭君出塞和亲。耍狮子的,一个绣球滚,装成那回回国朝天进宝。走旱船的,走的是陈妙常赶船、于叔夜追舟,不紧不慢,恍如飘江湖水上。绑高抬的,绑的是戟尖站貂婵、扇头立莺莺,不惊不闪,一似行碧落云边。昆腔戏,演的是《满床笏》,一个个绣衣象简。陇州腔,唱的是《瓦岗寨》”。清朝河南市井百态跃然纸上。

    “辩证”思想的培育是高校思政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当今社会中的种种,其实也恍若《歧路灯》中的市井,世间百态如迷雾一般弥漫在高校学生眼前。技术发展加剧了这种变化,互联网带来了高效率的数据传输,让当今时代的信息数据传播体现出“瞬时”等特征,依托于视频、音频等多种形态,信息内容更具有冲击力,对于信息的接收者而言,需要在短时间内消化大量的信息内容,这就让接收者失去了本身的“思辨”过程。高校学生本身精力旺盛,渴望在社会上、在校园中展现自己,在“微时代”,高校学生本身便是各种传播活动的主体,学生积极在网络上发声,但是我们反观近些年中国互联网的环境以及互联网上高校学生发出的各种言论,不难发现,“浮躁、从大流”已经成为了一种主要现象,高校学生缺乏对当今时代的分析、思考,对于眼前出现的内容没有正确的判断能力,一些不正当的模仿行为也就此衍生。《歧路灯》的社会认识价值已经得到了广大学者的认同,高校思政教育可利用《歧路灯》,让学生主动去挖掘旧社会存在的问题,然后让其主动分析《歧路灯》所描述的市井,和我们当今社会到底有何种差异,这样就能够让其以更加广阔的视野来认识当代社会。

    另外,用河南方言作为《歧路灯》主要文本的方式,体现出了《歧路灯》本身的独特风格,作为中国人,我们在阅读这种根植于地方的文本内容时,代入感自然更为强烈,同时《歧路灯》中的辞令本身也是富有趣味元素的。《歧路灯》有中心思想、结构合理,同时对于语言的应用极为巧妙,就单从《歧路灯》的文艺性而言,《歧路灯》和《儒林外史》、《红楼梦》对比起来也不遑多让,这源于《歧路灯》作者李绿园本身高超的艺术审美能力。比如,书中一百零五回就写到“顺风开舟。过武城,入子游祠,看牛刀所、割鸡处。过鱼台,考鲁隐公矢鱼于棠。过微子湖,问微山殷姓三百家。过露筋祠,读米元章碑。过平山堂,凭吊欧阳文忠公遗迹。过焦山,寻《瘗鹤铭》古拓。过金山,求郭青囊葬处。过姑苏,登虎丘山,坐千人石。又五百里,到了武林。回思夷门,云树渺渺,朗吟宋人诗句直把杭州作汴州,以寄倚闾之思。”这种以现实语言为依托的描绘方式,让文本整体凸显出“幽隽典丽、格调高雅、韵味纯正”的特点。平心而论,尽管《歧路灯》的评价有褒有贬,但是《歧路灯》的确不失为一篇措辞优美、值得让人品味的作品。互联网在为高校学生带来爆炸信息数据的同时,也带来了良莠不齐的信息内容,纵观当前各大新闻资讯平台,百家号、UC头条、今日头条等等软件所发布的内容,不仅新闻内容滥竽充数,在文法方面也是参差不齐,大有敷衍了事之意。《歧路灯》中的文本就可和当今各大媒体所发布的内容形成强烈反差,思政教育可突出这一点偏差,引导学生去辩证的分析“微时代”、“微讯息”的实际价值,揭示出这些看似高质量信息背后“物欲横流”的事实。我们不得不承认,尽管中国有着五千年的优秀文化沉淀,但是在西方文化输出的背景下,西方所倡导的意识形态已然成为了引导各个国家社会舆论的主要元素,高校学生思想价值观难以避免会受到这些不良因素所影响,“三观”的培育一直以来都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注重的重点内容,而优秀的传统文化则可作为高校思政教师开展教育工作的重要工具。《歧路灯》作为在审美层面上和《红楼梦》媲美的优秀著作,可让学生在学习之余,感受到中国文化的优秀之处,真正实现文化自信。

    三、《歧路燈》的独特教育环境

    人是“社会人”,在外部因素的影响下,“人”的行为、思想才逐步趋于完善,《歧路灯》通过描绘一个“溺爱”的家庭,来揭示出“家庭”对于“人”的教育作用,揭示出“环境”对于人的影响,我们从故事主线不难看出。李绿园在《歧路灯》中表达出,“家庭”是人生教育的起点,《歧路灯》中也有着较多的篇幅描写主角的家庭,并且有着对比描述,在谭绍闻父亲在世时,要求谭绍闻用心读书,亲近正人,在父亲离世后,母亲盲目溺爱谭绍闻,同时谭绍闻受朋友蛊惑,最终走向歧路。

    从客观的角度看,“学校”本身也是社会的组成部分,大学生目前身处较为复杂的环境中,从微博、微信公众号等等渠道了解到的信息多且杂,而青少年对于社会一知半解,在校园内又疏于父母的监督指导,稍有不慎,思想就容易发生偏差。李绿园本身道家气极重,他认为只有经过传统的纲常教育,并结交优秀朋友才能够让自己保持良好的习惯、思想。比如,在六十二回中就写道“你旧年在学院面前背诵过《五经》,我就以《五经》问你,你必不能说你不记得。你如今这意思,不过趋吉避凶。言吉凶的莫详于《周易》,其间言吉的大约都在恐惧、敬谨一边,言凶的多在亢傲、倾邪一边;共经了四个圣人的手,可有调向吉、不调向凶的话么?《书经》上说:‘惠迪吉,从逆凶’……《问丧》《礼运》《间传》《三年间》四五篇,丧服还有两篇,凡居丧之事,丝毫不遗……古人嫁娶之期尽在二月。《夏小正》曰:‘二月,冠子,嫁女。’《周礼》地官媒氏之职曰:‘中春之月,令会男女。’《诗经》上嫁娶之期,考之,皆在二月”。可见,传统的礼法在《歧路灯》中极为完善,虽然其中封建思想也极为突出,但思想政治教育,就可让学生去领会其中道理,领会传统纲常的具体作用,达到吸取优秀文化、吸取经验的目的。

    结束语

    综上所述,《歧路灯》在学术界的评价褒贬并存,但总体来说肯定的言论多于否定的言论,而多数“客观、中正”的言论都承认了《歧路灯》本身的教育作用、社会认识作用。如今,虽然《歧路灯》中的封建思想因素早已成为过去式,但是其中积极的思想因素若整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则能够重新突出其意义。所以《歧路灯》的思想政治教育借鉴价值是突出的,我们对《歧路灯》的应用绝非是全盘照搬,而是要突出其中某一个积极思想元素,让学生“以史为鉴”,窥见当今时代和自身存在的种种问题。

    参考文献:

    [1]杜贵晨.《歧路灯》主题百年研究述论[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9(1).

    [2]李颖.《歧路灯》中浮浪子弟谭绍闻的善恶之象[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

    [3]彭海燕.《歧路灯》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与传承[J].鄂州大学学报,2019(3).

    [4]姚路宁.论《歧路灯》世情小说与教育小说的双重品格[J].神州,2018(11).

    [5]彭海燕.《歧路灯》中的师德形象对当代师德师风建设的启示[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4).

    [6]巫梦晓.《歧路灯》“纯从《红楼梦》脱胎”的新思考——兼谈古代小说研究中的“相似笔墨”与“影响”说[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5).

    [7]李颖.《歧路灯》中浮浪子弟的善恶之象背后的 现实意义[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7(10).

    作者简介:安可(1985—),女,山西霍州人,单位为山西艺术职业学院。研究方向为法学与思政。

    (责任编辑:御夫)

    相关热词搜索: 歧路 清代 借鉴 价值 时代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