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人文社科 > 正文

    实践论音乐教育哲学诉求探析

    时间:2020-08-22 07:50:36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在音乐教育研究领域,一种称之为实践论的音乐教育哲学研究思潮,近年来对我国音乐教育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均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文章从这一哲学范式的形成与确立,思想核心及理论基础的梳理与分析出发,以20世纪以来美国主流哲学意识形态的发展为视角,探析实践论的哲学诉求。文章认为实践论哲学仅仅是代表了时代发展的一种新思想潮流,而并非个性突出的另类哲学。

    关键词:实践论 音乐教育 哲学 诉求

    要想探讨这一问题,有必要首先对音乐教育领域相关哲学研究的理论背景略作铺陈。音乐教育的理论研究上升到哲学研究的高度,在我国也就是最近几年的事情。出现这种理论研究现象的现实背景,主要是基于我国跨世纪的教育课程改革。在这场史无前例的教育改革中,基础教育阶段诞生了我国第一个国家音乐课程标准。然而,新课改十余年来,针对课程标准中“以音乐审美为核心” ①的音乐教育的哲学理念,学术界一直争鸣不断,从而也推动了我国音乐教育哲学理论研究的快速发展。与此相呼应的是,国际上音乐教育的审美论和实践论两种哲学思潮也争鸣至今,甚至达到了“水火不容”的论战状态。②本文针对其中之一的实践论思潮,从其历史形成与理论基础出发,探析在哲学理论上的思想诉求。

    一、概述

    1.简介

    关于实践论音乐教育哲学理论,近些年来国内已有一些相关的介绍和研究性的论文,为了方便读者更清楚的了解和下文论述的需要,本文再做一些简略的介绍。实践论的音乐教育哲学思潮,是当今国际上较为主流的一种音乐教育的哲学理论研究范式。其理论产生的社会实践基础,主要是发生在美国1990年代的多元文化思潮对学校音乐教育的教学实践的影响。或者说,实践论的音乐教育哲学思潮的形成,是90年代美国学校音乐教育的实践总结和理论升华,是以多元文化思想影响下的音乐教育的理论提升。从表面上看,似乎这一哲学理论重在体现音乐教育对音乐活动的实践体验过程,是不同于其他理论思潮的一种哲学范式;而实际上,实践论与其他思潮如功能论、审美论和文化论等都有许多融合相通,并非是一种个性十分突出的哲学范式。

    实践论音乐教育哲学思潮的确立,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的音乐教育家戴维·埃利奥特(David J. Elliott,1948-),埃利奥特现为美国纽约大学教授,代表著作是在音乐教育领域世界范围内颇具影响的哲学著作Music Matters: A New Philosophy of Music Education。这本书于2009年在我国已翻译出版,③他的哲学思想引起广泛关注,即被学术界称作实践论的音乐教育哲学范式。

    2.形成背景

    实践论哲学思潮在上世纪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出现,以1995年埃利奥特的上述代表著作出版为形成标志,其形成背景应回溯到美国80年代的第四次教育改革浪潮。前三次发生在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一次是50年代末期的“学科结构运动”;导火索是苏联的“外层空间”挑战,主要是大规模的学科课程改革;第二次是70年代初期的“生计教育运动”,以发展职业教育为改革点;第三次是70年代中后期的“恢复基础”改革,恢复了传统教育的一些做法;第四次则是80年代的“综合改革”,这是一次全国性的教育改革浪潮,规模之大,涉面之广,胜过以往历次的改革。教育的大改革,肯定有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发展的原因,规模空前的第四次改革,也正是在80年代特殊的历史发展时期而出现的。8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开始回升,以微电子技术为核心的信息化时代到来,同时,国际间的经济和科技竞争日趋激烈,日本、西德、前苏联等经济发达国家给美国带来了发展的压力,然而,前三次的教育改革,特别是第三次“恢复基础”运动,并没有使教育的发展跟上时代的步伐。这种时代背景之下,一份政府的工作报告《国家在危急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掀起了一场全面的教育改革浪潮,旨在为美国的发展提供更多的人才。

    正是在这样一种教育大发展的背景之下,各学科也在努力发展,提高本学科地位。美国的音乐教育在前三次的教育改革运动中,逐渐形成了一种称之为审美论的音乐教育哲学理论,并成为官方推行的权威音乐教育思想。在第四次的大改革中,审美论哲学又发挥出应有的历史使命,使音乐教育学科得以进入核心课程之列,提高了学科的地位。然而,随着音乐人类学的研究在80年代末期的快速发展,多元文化的音乐教育思想和实践迅速崛起,官方倡导的审美论哲学理论已不能很好的适应音乐教育的新形式。在教育改革大潮中,由于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实践的冲击,开始出现了对审美论哲学思想的怀疑和批评之声,官方哲学理论的权威地位遭到了挑战。从80年代初中期开始,艾利奥特逐渐认识到了审美哲学的局限性,开始了质疑和反对审美哲学的学术历程,不断发表相关论文解构现有的权威哲学,最终于90年代建构了新的实践论音乐教育哲学范式。

    3.理论上两个关键性的核心词汇

    如果说实践论哲学的思想核心是“Praxis”即所谓“实践”,理论基础是“Flow”理论,确实也有一定的代表意义,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表达内涵所指,但实际上这样讲并不确切,埃利奥特的实践论哲学思想内涵远非两个关键词所能表达的,还需要进一步的阐释。有学者认为Praxis 的英语解释是 reflective practice,应理解为反思性实践,指出“实践”的核心思想是“反思性”,是实践论哲学思想的核心。④ 然而,无论用怎样的翻译词汇,运用怎样的表达字眼,也无论从怎样的哲学理论基础上寻根溯源,实践论哲学思想展示给人们的是,在音乐教育活动中作为主体的人,也即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双方,一种积极的、主动的、能动的行动过程。

    “Flow”是心理学研究领域的术语,心理学家米哈依·奇克岑特米哈依(Mihalyi Csikszentmihalyi)提出了“心流”的心理学概念,并以科学方法加以探讨。心流理论(Flow Experience)内涵即“心流的体验”,米哈伊把心流(Flow)定义为“一种将个人精神力完全投注在某种活动上的感觉;心流产生时同时会有高度的兴奋及充实感。”⑤ 关于心流概念的来源,最初源自米哈伊于1960年代对艺术家、棋手、攀岩者及作曲家等的观察。他发现这些人几乎是全神贯注的专注于工作中,经常会忘记时间,感觉不到周围环境的变化,在从事活动的过程中,他们表现出对所从事工作一种极大的乐趣,在全神贯注的实践活动中所产生的心流体验,米哈伊认为是一种最佳的体验。由此,我们可以认识到,实践论哲学的“反思性”既是一种“心流体验”,“反思性实践”既是一种心流体验的实践过程。实际上这与审美论强调的“体验性”异曲同工,在理论上仍具有很多的交叉、融合,要想讨论清楚这一问题,还尚需专门的研究。

    如果说实践论哲学的理论基础是心理学的“心流理论”,则显得理解过于狭隘,实践论哲学产生在90年代,这一时期还有许多其他学科有了很多新的研究进展,如哲学、教育学、音乐人类学等学科领域。埃利奥特汲取了多方面的研究成果,以心理学的“心流理论”为基础,重构了音乐教育的哲学基础。他认为,音乐是一种多样性的人类实践活动,这一认识与心流理论十分契合,音乐教育的意义在于音乐制作,(包括作曲、表演、即兴创作、编曲以及指挥等等),在音乐制作的实践活动中,使活动者产生心流体验,这是实践论哲学的思想内核。

    总体上看,实践论的哲学思潮已成为一种音乐教育哲学的范式,与审美论哲学一样,已具备了学科体系化的理论建构。

    二、哲学诉求

    音乐教育的理论研究,如果上升到哲学研究的层面,引发我们首先探问的问题是,音乐教育的社会活动在哲学上有何诉求?实际上,这已经进入了哲学思考的层面。哲学是时代精神的反映,音乐教育的实践论哲学是否也符合这一哲学的基本原理呢?循着美国社会上世纪一百多年来的主要哲学思想意识的发展,本文尝试对实践论思潮的哲学诉求浅做探析。然而,哲学所能够呈现的社会思想意识形态是多元和不确定的,想要在世界上多元文化最为典型的美国社会缕出头绪,却并非易事,尽管如此,在大教育领域,选择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思潮作为一种代表性的研究主线,甚至在整个美国社会,也具有相当说服力的意义。

    1.实用主义哲学的历史积淀

    在西方教育历史上,杜威奠定了现代教育哲学的理论,成为现代教育的里程碑,创立了儿童中心的教育理念,“在做中学”成为实用主义哲学的教育思想精髓,主导着美国的现代教育思想。杜威的“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体现出美国教育哲学的本质,实际上是对教学中促成儿童自我生活经验的不断形成和改造。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哲学思想进而弥散成为整个社会生活的思想潮流,而不是单一的教育思想意识形态了,实用主义与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对美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被认为是半个世纪以来美国社会最为主流的思想意识,其哲学理念并非是追求哲学上的宏大叙事,而是致力于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是美国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生活的思想反照。特别是美国发展到20世纪上半叶的历史时期,实用主义在社会生活中获得极致发展,影响到美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这种注重过程的哲学不同于历史上现代社会之前的传统哲学,即哲学致力于引导人们解决现实问题、改造生活,实际上成为后来的“实践哲学、行动哲学、生活哲学”等等。实用主义哲学思想的历史源流,可追溯到亚里士多德的实在论,是与西方文明发展相适应的,或者说,是西方文明发展到现代社会的产物。纵观西方现代科技文明的发展史,现代社会中科技对生活的影响巨大,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思想理论,正是体现了美国社会的现代化转变,几乎影响到整个西方世界的现代社会生活。

    2.新实用主义哲学的时代承接

    从美国当代哲学的历史发展看,所谓新实用主义哲学,是指在杜威之后的,承接实用主义哲学的思想流派,其主要代表人物是深受实用主义影响的美国哲学家理查德·罗蒂(1931-)。新实用主义哲学主要兴盛于20世纪的下半叶,罗蒂在其哲学代表作《哲学与自然之镜》(1979)中提出,“心灵是一面可靠的反映现实的镜子”,⑥ 那种能够如镜子一般真实反映真正世界的认识是传统的“镜式哲学”。他在哲学上反对传统认识论的“镜式”哲学,实际上是在哲学思想上反对崇尚科学和真理是唯一标准的传统认识论。罗蒂认为现代科学的发展不能作为唯一的真理判断标准,镜式哲学是一维的真理观,而真理应该是实用的和实际的,这与杜威的实用主义一脉相承。罗蒂的哲学观念接纳了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的思想,他认为真理是多维度的、多领域的社会实践,诸如伦理宗教、政治、文学艺术等各种领域。

    正是这种和杜威实用主义及其承继性的哲学观念,罗蒂的哲学思想被冠以新实用主义,实际上二者都是上个世纪以来具有后现代意味的社会生活的思想体现,特别是实用主义的多维真理观暗合了后现代的多元文化观,反映到音乐教育的实践中,形成了所谓的多元文化的实践思潮,最终产生了实践论的音乐教育哲学思潮。

    3.当代主流的哲学意识

    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统领了20世纪的前半叶哲学意识形态,后半叶以来演化为新实用主义,而当代主流意识形态的哲学则是分析哲学的思想潮流。

    二战后,在美国社会悄然兴起的分析哲学,至今已成为最为活跃发展的思想研究领域,这也是学术界较为普遍认可的现实。然而,翻看相关分析哲学的文献,当代分析哲学也并非凭空而生,也是基于实用主义的源流,或者说,实用主义发展到20世纪后半叶以来,分化为新实用主义和分析哲学两股潮流,但也有观点认为分析哲学也是一种新的实用主义哲学。本文不做分析哲学的理论梳理,仅就这个哲学思潮折射出的社会思想变化,做宏观上的旁证。且不论对分析哲学有何种论点,由此而带来的哲学思考是,当代社会发展已不同于杜威时代,计算机科学的发展,现代科技带来了信息技术的革命,推动了人类社会的时代变革,相应的哲学思考也在变化,一种以语言为媒介联系思维和世界的语言分析哲学应时而生,成为当今时代的哲学特征,即所谓哲学语言转向理论。信息化时代计算机的语言是沟通人与世界的重要媒介,而语言是人类实践的重要组成,语言分析哲学实质上即是研究人类的实践活动。而作为实践论的音乐教育哲学,产生在当代社会的哲学语境之下,不能不说是当代哲学精神在音乐教育领域的一种诉求。

    4.实践论的哲学诉求

    实用主义哲学主导的教育思想意识,反映在教学的领域,十分偏重实用性和职业性的课程训练。而在音乐教育的实践中,在音乐课程的教学上追求音乐实用技能训练,也顺应了社会实用主义的观念。音乐课程内容过多追求职业训练,即注重了专业音乐教育,导致音乐教育成为精英式的教育。这种状况,普通音乐教育不受重视,发展不利,也影响了普通音乐教育的职业就业,因此,从就业的角度,要改变这种音乐教育的状况,是普通音乐教育工作者们的从业思想诉求。

    在实用主义教育哲学思想笼罩下的音乐教育领域,要想提高音乐教育自身的教育地位,仍然脱离不出实用主义的思想意识。然而,从音乐本身的性质和价值出发,寻找音乐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和实用意义,进而寻找体现音乐教育的实用价值,达到提高音乐教育的地位的目的,成为音乐教育工作者们积极努力的方向。于是,肩负着历史使命的一种哲学“审美论音乐教育哲学”在美国顺应而生了,进而成为主流的官方哲学理论,其实从历史的角度看,这也是美国音乐教育发展的时代选择。要注意的是,如果没有这个时期的审美论哲学思潮的产生,也不会有之后出现的实践论哲学思潮,审美哲学成为实践哲学的母体和先导。

    上世纪晚近以来,多元文化的思想和多维度的新实用主义哲学观成为时代强音,审美论的实用主义价值取向与新的时代哲学精神有些差距了,或者说,不能适应社会多元思想意识对音乐教育的要求。在音乐教育实践中,一种强调文化多元、注重音乐是人类生活中多样化的实践活动的哲学思想成为时代的精神诉求。因此,多元文化的音乐教育模式,成为实践论哲学的生长土壤,一种新的哲学思潮应时而生,成为与已存在的审美哲学“对抗”争生存空间的“新生事物”。

    实践论音乐教育哲学单就字面意义上看,对音乐教育的实践层面诉求,应理解为是一种行动中的哲学,强调音乐教育在于操作实践的哲学诉求,但哲学诉求的内涵远不限于此。从教育学的角度看,强调动手、操作、行动中学、做中学,带有杜威时代的实用主义教育哲学的色彩,从这个意义上,与其说是实践哲学,不如说是方法论。而实际上,埃利奥特表达实践所用的词汇是“Praxis”,并非仅仅是教学中的“实践”,具有更为广阔的意义内涵,这种内涵是立足在多种学科理论基础之上的实践,譬如“社会学理论”、“心流理论”、“人类学理论”、“音乐哲学理论”等等。但是对阅读和研究者来说,单一的“实践”一词,往往容易把视线和理解引入教学层面的实践,就像审美论哲学的“审美”一词一样,也容易使人理解为欣赏层面的“审美”。这也就像埃利奥特批评审美论哲学一样,矛头所指的其中之一问题是审美哲学是“狭隘的听赏哲学”,而审美论的代表人物雷默却反击实践论哲学是“狭隘的表演哲学”。埃利奥特声称实践哲学的目的是为了强调音乐作为行动的一种形式的重要性,并非是审美哲学理解音乐仅仅是理解作品的审美特征。以埃利奥特的观念看,简单说,审美论哲学把音乐看成是“死”的东西,是作品或对象的集合,而实践论哲学则把音乐看成是“活”的事情,音乐是人做的事情。他特别强调了实践哲学的核心观念,“从根本上讲,音乐是人做的事情”,⑦ 实际上是新哲学对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实践模式的诉求。

    再反观实践论哲学形成背景,90年代是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教育领域流行着“知识爆炸时代”的说法,科技迅猛发展,信息化时代到来,世界成为地球村,这种时代背景深深考验着美国人的教育改革。教育和社会、生活、政治、经济的发展越发密切,音乐教育也不可能还是停留在审美论思想的改革中,一种对“音乐是多样化的人类活动”⑧ 的时代理解,作为新的哲学指导思想顺应而生,这是实践论哲学在广阔社会发展背景下的时代诉求。另一方面,音乐人类学研究的发展,世界上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逐渐被人们所重视,这也是文化领域反对霸权,要求文化平等的诉求体现,那些被现代主义科学知识型文化所排斥的、贬低的所谓“非主流”、“落后”的音乐文化、音乐类型、音乐形式,纷涌而出,在世界音乐文化生活的舞台上尽量展现自己,有的也进入了严肃音乐的大雅之堂。这些音乐形式进入生活空间,逐渐融化在人们的思维、意识之中,成为现代生活的组成部分。对音乐来说,音乐形式的变化,导致音乐创作的改变,音乐观念也逐渐更改,传统意义上的音乐美学已经不能完全解释生活中的音乐现象。音乐和音乐生活的变化对最为直接关系的音乐教育领域来说,不能不受到影响和冲击。因此,音乐意义的改变,成为实践的音乐教育哲学顺应时代发展的一种哲学诉求。

    综上探析本文认为,实践论哲学思潮的形成,是美国一定历史条件下和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思想文化的反照,体现了哲学反映时代精神的特点。也由此看来,实践论并非和审美论音乐教育哲学水火不相容的,也非个性突出另类哲学。实际上,从杜威实用主义哲学的时代发展积淀来看,二者可谓是同根同体、一脉相承,它的出现也仅是代表了当代音乐教育发展的一种时代新潮流。

    注释: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

    ②③⑦⑧【美】戴维·埃利奥特,齐雪、赖达富. 关注音乐实践——新音乐教育哲学[M]. 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14,37.

    ④王秀萍. 谈学术著作翻译的学术性——评《关注音乐实践——新音乐教育哲学》[J].人民音乐. 2010:(4)76-78.

    ⑤参见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589119.htm#1

    ⑥【美】撒穆尔·伊诺克·斯通普夫.詹姆斯·菲泽. 西方哲学史(第七版)[M].丁东三、邓晓芒等译,北京:中华书局出版,2005:714.

    作者单位:青岛大学音乐学院

    相关热词搜索: 实践论 探析 诉求 音乐教育 哲学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