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人文社科 > 正文

    以红色文化启智铸魂的延安教育经验

    时间:2020-08-31 07:52:29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革命圣地延安拥有十分丰厚的以延安精神为核心的红色文化资源。近年来,延安教育人主动将这些红色文化资源融入立德树人实践,市教育局提出了“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的红色教育理念,着力打造责任教育、创造教育、生命教育和励志教育“四位一体”的育人模式(即: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开展责任教育,塑造行为自律有担当情怀的人;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开展创造教育,塑造知行合一有创造素养的人;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开展生活教育,塑造自主管理有奉献品质的人;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开展励志教育,塑造自立自强有顽强意志的人),走出了一条新时代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的新路,形成了以红色文化启智铸魂的素质教育发展延安经验。

    红色校史馆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责任教育的上好阵地

    党中央在延安的十三年,使延安拥有了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每一处革命遗迹、每一件珍贵文物,都折射着革命先辈崇高理想、坚定信念、爱国情操的光芒。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是学校开展素质教育的宝贵财富,而有些学校自身发展的历史就是红色教育资源的一部分。

    延安中学为了让学子们更好地了解学校的光荣历史,真切感怀革命先辈的奋斗历程,感受学校深厚的文化底蕴,充分激发师生努力拼搏、积极进取的精神,于2015年12月建成了校史教育馆。该馆风格典雅、内容丰富、功能齐全、特色鲜明,不仅陈列了学校早期的办学珍贵照片和实物等,还有半沉降式校本部沙盘,全面而形象地展示了延安中学80年的辉煌历史,浓缩并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中学教育80年的风风雨雨。“校史馆建成后,学校每年都会组织高一新生在校史馆进行开学第一课,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以此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延安中学校长王文涛介绍说。应当说,延中校史馆是开展素质教育的绝佳阵地。

    在延安,像延安中学这样,将校史馆作为发展素质教育主阵地的学校不在少数。

    走进延安育才学校,记者在几个“小小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了该校校史馆,小小讲解员们举止大方,口齿伶俐,学校的红色历史被孩子们讲解得有声有色,听者也耳目一新、印象深刻。“自从成为学校的‘小小讲解员’,我不光清楚了我们学校的历史,感受到以前学校老师和学生的不易,也锻炼了我自己的讲解能力,面对观众,我不会再紧张了。”五(6)班的霍柯洁说道。据了解,每个周末,不少同学还走出校园,变身景区“小小讲解员”,在枣园革命旧址、王家坪纪念馆、杨家岭中央大礼堂、西北局革命旧址等地现场讲解,赢得广大游客的点赞。在宣讲革命传统教育的同时,还积极宣扬地方旅游文化,如陕北民歌、陕北剪纸、安塞腰鼓、延川红枣、洛川苹果、黄龙核桃等,促进了延安旅游业的发展。为此,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鞠萍姐姐带领霍柯洁、于灏然、任芮瑶等小小讲解员到北京进行学习和培训,并让孩子们到北京展览馆讲解梁家河的故事,受到在场观众的一致好评。

    红色研学旅行成为理想信念教育和励志教育的绝佳载体

    红色文化是对师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资源。延安市教育局将“红色基因”厚植于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中,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育生动载体。“唱红色歌曲、讲红色故事、看红色电影、演红色剧情”的红色教育系列活动在全市展开,“感恩思源·缅怀先烈”“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延安精神永放光芒”等一系列活动在学生心灵中产生了极大的震撼。与此同时,延安市教育局还将红色文化作为延安特色校园文化体系的主要内容,编印了《不忘初心》等地方教材,开设延安精神校本课程,推动延安精神等红色文化进学校、进课堂。

    在延安,红色文化也带领着孩子们走出了校园。

    当代学生身处和平盛世,难以深刻理解战争年代老一辈革命家所处环境之艰难、所受锤炼之艰苦。因此,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环保教育,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精神、奋发向上的精神品质,强化学生的集体观念、纪律观念和环保意识,红色远足研学活动也成了延安市中小学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2017年,延安市申报了中省中小学研学旅行基地13个。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退耕还林实施20周年。为了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青少年提出的“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节水、节电、节粮”的号召,也为了让孩子们体会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含义,延安市新区第一小学于3月23日发起“传承长征精神拥抱绿色生活”徒步越野活动,鼓励学生争做“绿色小卫士”。此外,还在活动过程中安排了种植实践体验,做到宣传与实际行动相结合,孩子们在活动中体验到了劳动的喜悦,增强了环保意识和生态意识。

    今年4月3日,晨色熹微,紅旗猎猎,宜川中学高一年级2000多名师生组成的“长征队伍”迎着初升的朝阳出发了,目的地是几十公里外的瓦子街烈士陵园,这场“缅怀革命先烈,弘扬延安精神”的红色研学活动全程114华里,历时13个小时。“57公里的路程对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种考验,一路上我们高呼口号、谈天论地,沿着青兰高速不知不觉中就到了瓦子街。在回程的时候,很多人的脚都磨出了血泡,走路一瘸一拐的,但是大家都在坚持,相互搀扶、相互鼓励,经历过这次远足,对我们的意志力是一次极大的锻炼。”一名参加活动的学生向记者感慨道。

    据了解,这样的研学活动,宜川中学已经坚持了8年,这8年来,他们坚持用这种“青春励志行”的形式来祭扫烈士墓,告慰地下的英灵。“这样的红色研学活动,让我们能切身感受到红军两万五千里的长征精神,实现弘扬延安精神与青春励志教育的有机融合,通过挑战体能极限,打造了一堂点化心灵、润泽生命的爱国主义教育大课堂,是对‘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的深刻践行。”宜川中学一名老师说道。

    红色文化的自强精神让宜川中学的自主管理改革享誉全国

    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不仅是革命传统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而且是求实精神和创新精神教育。也就是说,培养自律、自立、自主、自强的时代新人,应是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全国自主教育改革名校的宜川中学,的确是延安市教育教学改革的一张靓丽名片。

    走进宜川中学,记者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办公楼顶的12个大字:“引领教育方向,打造自主明校”。对于“明校”的“明”字,宜川中学副校长赵永平向记者解释道:“让它时刻提醒学生要明明白白读书,教师要明明白白教学,学校要明明白白办学。时刻告诫我们要为学生的明天负责,为学生打造美好的明天。”作为全国自主教育改革名校,宜川中学坚持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以自主管理和自主课堂改革为核心,积极探索以生命教育为本的学生自主管理,利用校内外各种显性和隐性的红色文化资源,充分挖掘学生生命的内在潜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成为自己生命成长的主宰。

    “教育不是思想与行为的管制,而是个性与心灵的唤醒。教学不是简单无味的复制,而是充满智慧的创造。学生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活生生的生命个体。”在教育改革的不断实践中,宜川中学校长孙明贤逐渐对学校、发展、教育、教学、教师和学生等概念有了全新的理解。在宜川中学的一节英语课堂里,记者看到,68人的班级被分成11个学习小组,学生各抒己见。老师则穿插各组之间,纠正他们的英文表达。据了解,学校在开展自主课堂以后,老師们不用备教案,他们提前一天把编辑好的学案发给学生,课前将学案收回,了解较有代表性的难点。课堂上,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授课模式被压缩至10分钟,十分钟后,学生按照小组进行讨论。“不告诉他们问题的答案,只启发他们的思考,这能调动学生的每一根神经,这样的课堂没有学生会打瞌睡。”讨论过后,每个小组派出代表用英文向大家陈述本组观点。自由发挥的空间让他们的讨论火花四溅。在所有陈词结束之后,按照板书是否工整、观点是否精彩、讲解是否清晰这3个标准,学生评选出了表现最优秀的小组。

    不仅是课堂,学校渐渐也将校园和班级事务“拱手相让”。目前,校园环境卫生检查、自习秩序检查、贫困生助学金发放仪式、公寓生活管理、班会、跑操、远足以及课外文体活动全部“承包”给学生,让学生自己组织,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干,“学生们自己还举办了校园歌手大赛,很有创意。”孙明贤校长欣慰地对记者说。

    十年来,宜川中学从一所管理机制相对落后、教育质量屡遭诟病、优质生源严重外流、骨干教师大量流失的薄弱学校,一跃成为当代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成功范例。先后获得“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西北课改名校共同体理事长学校”“中国基础教育百佳名校”“全国创建和谐校园先进单位”“全国绿色高中共同体学校”“全国素质教育先进示范学校”“全国生命教育示范基地”等近百项荣誉称号,被誉为全省基础教育改革的一面旗帜、全国学生自主发展的一大样板。

    红色文化点化下的“鼓娃精神”让安塞一小蜚声中外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独具魅力的安塞腰鼓像掀起在黄土地上的狂飚,以其风格独特、豪迈粗犷、刚劲奔放、气势磅礴而闻名天下,糅合秧歌和武术动作的安塞腰鼓将黄土地人民憨厚朴实、悍勇威武而又开朗乐观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为了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1996年,延安市安塞区第一小学组建了少儿腰鼓队,2002年,该校将传统文化课程化,全面开展“腰鼓进体育课、剪纸进手工课、农民画进美术课、民歌进音乐课、曲艺进社团活动课”的“五进”活动,实现了“合格+特长”的人才培养目标。

    步入安塞第一小学,到处都能看到惟妙惟肖的各式各样的剪纸,尤其是那或贴于墙上、或镶在窗内的打腰鼓的剪纸,更是动感十足、宛然若生。校长郭生成非常自豪地向记者介绍说:“在我们学校,学生基本上都会打腰鼓、剪剪纸,我们学校还将腰鼓动作以剪纸形式展现出来,让学生在感知美的同时创造美。我校的少儿腰鼓队曾多次参加国内外大型演出,已成为学校最亮丽的一张名片。去年5月21日,我们的12名少儿腰鼓队队员受邀参加了在意大利罗马举行的‘盛世公主号海上丝绸之路’启航仪式,在当地引起了强烈反响。今年春节期间,我们还去台湾参加了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展演活动。我校少儿腰鼓队组建22年来,始终用延安精神等红色文化激励大家,久而久之便铸成了我们安塞一小的‘鼓娃精神’(即知难而上的猛劲,张扬个性的能劲,百折不挠的韧劲)。现在,我们已将鼓娃精神延伸到孩子们的学习、生活和社团活动中,阳光自信的一小少年正在茁壮成长!”是的,这的确是一所学生个性、教师专业、学校特色的素质教育先进校。该校提炼的“鼓娃精神”就是在红色文化的点化下对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的弘扬与升华,他们的“五进”课程育人活动堪称我省中小学素质教育改革的样板。

    红色文化浸润下的志丹少年足球队得到习主席的亲切勉励

    延安市近年来以校园足球为抓手发展体育运动,引进外籍足球教练7名,培训教练员161名,发放足球3万颗,举办了全市校园足球三级联赛和首届校园足球夏令营,创建全国足球特色学校72所,全市校园足球发展得到了教育部、省教育厅的肯定。2007年,志丹县在全国率先启动了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2011年又在全国率先启动了幼儿足球活动。目前,全县经常参与训练的青少年约6000余人,足球普及率达40%,已摘得国家级、省级、市级冠军25个。志丹县的少年足球队追寻着自己的足球梦,曾多次出征国外。

    2014年3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德国沃尔夫斯堡中德少年足球训练营,对志丹少年足球队的小球员们亲切地说:“我看好你们,看好你们这一代!我希望将来你们能够成为出色的足球运动员,最好能在你们中间出现球星。这是我的愿望,我寄希望于你们!”位于陕西省北部的志丹县是中国革命红都、刘志丹将军的故里。上世纪70年代,几个北京知青来到志丹县“上山下乡”,第一次将足球带到了这里。后来,知青走了,足球这颗“种子”却在这里生根发芽,生长了近40年。近几年,这个革命老区的少年足球运动推广在全国出了名。

    前不久,记者一行走进志丹县体育场,一群群身穿足球服的萌娃在绿茵茵的人造草坪上跑跳、追逐,黑白相间的足球在脚下翻滚。球场边观看的小朋友,扯着嗓子呐喊助威,场面激烈。因为受到2002年国足在世界杯赛场一球未进一分未得的刺激,“想为振兴中国足球做点事”,于是丁常保、李建勇、姚功辉这三个陕北汉子一起成立了“志丹之窗”足球俱乐部,后来发展为志丹县足协。为了推动校园足球和全民健身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志丹县按照“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学习与训练相结合、群众性运动与竞技性运动相结合”的思路,坚持“政府领导、教育主导、体育指导、足协辅导”的工作机制,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的意见》,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的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领导小组,实现了足球运动进校园、进课表、进课堂,保障了校园足球工作扎实开展;县财政每年列支300万元青少年足球运动专项经费,投资2344万元开工建设一块标准的11人制足球训练场地,配套必要的硬件设施、训练器材和办公用房,训练、踢球条件全面改善;聘请了17名高水平教练长期指导足球的日常训练,举办教育部精英教练员培训班、3期中国足协志丹县D级教练员培训班和5期校园足球指导员培训班;将校园足球作为学校素质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营造了良好的校园足球活动氛围。

    红色文化浸润下的志丹少年足球队已然成为延安素质教育发展的又一张亮丽名片。足尖上的信天游正在为延安教育的美好明天放声歌唱。

    滚滚延河水赋予延安人睿智与进取,巍巍宝塔山赋予延安人沉稳与坚毅。面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荣与梦想,面对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责任与担当,延安教育人只有秉承“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以红色基因启智铸魂”的理念,不断解放思想、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奋发有为,才能迎来让人民满意的美好教育。

    相关热词搜索: 延安 红色 经验 启智 文化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