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人文社科 > 正文

    没有了热闹,哪来的门道?

    时间:2020-09-26 07:58:15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老一辈戏迷常说的一句话是:看戏要看门道,不要光看热闹。对于今天的戏曲观众来说,我觉得就不妨先从“热闹”看起。殊不知,没有了热闹,哪来的门道?即以几近年来台湾著名作家白先勇先生领衔整编和倾情打造的“青春版”昆曲《牡丹亭》来看,虽然它为中华传统戏曲拉回了不少好奇的观众,但是如果想要求这些观众都能真正懂得昆曲的“门道”,恐怕还是有点强人所难的。“他们不仅仅是在看戏,昆曲《牡丹亭》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文化想念。”白先勇这样解读观众的热情。昆曲情缘的背后,深隐着的是白先勇们对传统文化的现代命运的忧思、焦虑和期待。然而,悠扬的笛音毕竟已经响起。大幕拉开的时候,台下总算是坐满了观众。有了观众,我们对中华戏曲的命运才敢有所期待。

    如果要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里,找出一种最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形式,许多人都会毫不犹豫地回答说:当然是中国戏曲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戏曲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最能够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神韵和风格的一种艺术形式。而在中国戏曲文化里,已经有了一百多年历史的京剧,又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代表的代表”,所以,人们又把中国京剧艺术称为“国粹”。身为华夏子孙,假如我们对古老、丰富和优美的中国戏曲文化缺少最基本的了解,那不仅仅是我们个人的知识结构和文化素质上的损失,而且也是对祖先们留给我们的最好的文化宝藏的忽略和失敬。

    其实,不论你看没看过或喜欢不喜欢中国戏曲,在我们今天的言语和行为里,一直都有中国戏曲文化的因子在闪烁。中国戏曲舞台上经常反映的人性与人情:忠与奸、爱与恨、善与恶、真与假、美与丑,以及精忠报国、孝顺父母、侠义心肠、助人为乐、嫉恶如仇、匡扶正义、扬善惩恶等等精神和道德观念,都在有意无意中影响着我们的成长,完善着和校正着我们的人生态度和是非观念。

    《窦娥冤》(又名《感天动地窦娥冤》)是我国古代戏曲中最有名的、艺术成就最高的作品之一,也是世界戏剧文学中的瑰宝。这部传奇性的戏剧塑造了窦娥这样一个孤苦、自尊和刚强的小女子的形象,她虽然命运坎坷,但是心地善良、是非分明,具有不屈不挠的节操。为了使婆婆免受皮肉之苦,她甚至宁愿自我牺牲,含冤而死。临死前她所发出的悲愤的呐喊,和对自己所蒙受的冤屈的抗议,真是感天动地、令人惊叹!戏剧家关汉卿用这部戏剧反映了元代社会的黑暗与人民的疾苦,表达了普通老百姓渴望公平与正义的心声。这部戏剧在20世纪里被翻译到了美国、法国、英国、日本、俄罗斯等许多国家。

    《墙头马上》这部戏剧,和关汉卿的《拜月亭》、王实甫的《西厢记》、郑光祖的《倩女离魂》,被后人合称为元杂剧中的四大爱情剧。这部戏剧表现了少女李千金对自由的爱情与婚姻的执着追求,对“门当户对”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观念与制度的大胆反抗。为了追求真正的爱情,千金小姐敢作敢当,面对重重压力和苦难,仍然不屈不挠,勇往直前。她在屈辱和困苦面前,保持了自己人格的尊严;在有着冷酷的门阀观念的封建家长和礼教势力面前,敢于理直气壮地申诉和争取爱情的地位。正是因为剧作家塑造了李千金这样一个闪烁着人格光彩的少女形象,所以这部作品在元代戏曲中占有独特的地位。

    张生和崔莺莺的爱情故事,最早见于唐代诗人元稹写的《莺莺传》。后来除了王实甫外,还有许多作家和戏剧家用这个题材写过自己的作品,只不过情节略有不同,结局也不尽相同。王实甫的《西厢记》是这个题材里写得最好、流传得最广的一部戏剧。在剧本里,无论是莺莺、张生,还是丫鬟红娘或者老夫人的形象,都被剧作家塑造得栩栩如生。尤其是热心快肠的小红娘的一举一动,给全剧增添了很多俏皮、活跃和灵动的气氛。而且整个剧情一波接着一波,环环相扣,高潮迭起,具有很强的戏剧性。此外,这部戏剧的剧本语言,包括对白、唱词等,都非常优美、华丽,值得细细阅读和欣赏。尤其是在十里长亭,莺莺送别张生进京赶考时,那一段“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的唱词,更是常常被人说起,可以说是一段非常经典的唱词。

    《赵氏孤儿》(又名《赵氏孤儿大报仇》)是中国古典戏曲中最有名的一部大悲剧。赵氏家族在晋国的兴亡起落的故事,在《春秋》、《左传》、《史记》和《说苑》等史书中都有记载。后来的文学家和剧作家根据这些历史记载改编成了不同形式的文学作品。京剧中的《搜孤救孤》也是赵氏孤儿故事中的两段。元代剧作家纪君祥的这部《赵氏孤儿》是这个题材里写得最动人的一部。它不仅在国内广为流传,还被翻译成了英文、法文等文字。法国大文学家伏尔泰曾根据法文本编写成悲剧《中国孤儿》;德国文学家和诗人歌德也曾亲自动笔改编过这个故事。这部戏剧自始至终充满着一种惊心动魄的矛盾冲突,也洋溢着一种冤仇必报、正义必胜的昂扬正气。面对奸贼屠岸贾的残忍与凶狠,剧中的一系列正面人物,一个个都表现得大义凛然和勇于自我牺牲。无论是程婴、韩厥还是公孙杵臼,都是嫉恶如仇、信义当先,他们的刚烈性格和英雄行为真是可歌可泣、令人肃然起敬。这种不畏强暴、匡扶正义的精神,增强了这部历史悲剧的壮烈色彩和崇高之美。

    在中国古代戏曲中,《秋胡戏妻》也是一出很有名的悲喜剧。京剧里根据这个故事改编的一出戏又叫《桑园会》,是京剧舞台上常演的剧目。秋胡的妻子梅英的形象,是古典戏曲里的众多的妇女形象里,最具有光彩和个性的一个。她维护自己的爱情,忠于自己的丈夫,不为钱财所诱惑,也不怕邪恶势力的威逼,而且勤劳持家,孝顺婆婆。尤其在遭到秋胡的诱惑和调戏时,表现出了极大的自尊和自重。这些闪光的美德,为这个形象增添了耀眼的光彩。这个戏剧里虽然也有让人感到悲苦的场面,但是更多的是一些令人觉得好气和好笑的喜剧性的细节。古代戏曲里有不少类似的描写夫妻分别多年,经过一番误会后再团圆相聚的故事,如《武家坡》里的王宝钏和薛平贵的故事,《汾河湾》里柳迎春和薛仁贵的故事,等等。《秋胡戏妻》是这类故事里最有名的一个。

    一个美丽的女子,因为对自己的意中人过于痴情,忍受不了分别后的相思之苦,她的灵魂竟离开自己的身体,追随那人而去,日夜伴随在他的身边……直到有一天,那人从外面回来,女子的灵魂和身体才重新合为一体。像这样离奇的事情,在现实生活中是根本不可能发生的。但是,《倩女离魂》这出戏剧,却把这样一个根本不可能发生的故事演绎得淋漓尽致、生动逼真。这出戏剧也正因为它那奇特的构思、浪漫的想像和强烈的抒情色彩,从而成为一部经典性质的戏曲作品。在这部作品里,倩女的“魂”当然不能看作一般的鬼魂,而是一种思念和爱情的升华与结晶,一种痴情与真情的化身。在这个美丽的化身之中,还蕴涵着人性中不受礼教的束缚,敢于叛逆,敢于去追寻自己的至爱真情的力量。

    李慧娘的故事是一出有名的“鬼戏”。我们现在常常看到的新编昆曲《李慧娘》和秦腔《游西湖》等,都是来源于明代的传奇戏曲《红梅记》。这部戏剧中的中心人物是贾似道这个老奸臣。正是因为他残忍地杀死了李慧娘,又软禁了裴公子,反而促成了慧娘和公子的生死恋情;他又企图霸占卢小姐,反而促成了卢小姐和裴公子的患难之交。剧中揭露了这个大奸臣飞扬跋扈、祸国殃民的罪行,并让他得到了一个坏蛋应该得到的下场。剧中的李慧娘是个很有光彩的人物形象。她纯真率直,敢于表达自己的真情,虽然惨死在贾似道的剑下,死后却又化为鬼魂,为自己复仇,也搭救出了自己所爱的人。剧作家在她身上赋予了一种弱女子所少见的反抗精神。本剧里曹悦的出现和对卢小姐、裴公子的纠缠,算是节外生枝,占去了全剧不少篇幅,在某种程度上冲淡了原本的主题。所以,后来的改编者多半只选取裴公子和李慧娘的爱情遭遇,来构思情节和演绎故事。

    《牡丹亭》是大戏剧家汤显祖的“临川四梦”中最为杰出的一部作品,被誉为我国明清传奇剧中“一座无人超越的高峰”。这部戏剧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刻画了少女杜丽娘在封建礼教的束缚下渴望自由、追求理想的爱情的形象。丽娘虽然出身官宦门庭、诗礼之家,但是,一次游园,却唤醒了她的青春意识,引起了她对爱情的向往与追求。为了自己的爱情梦想,即使她身已死,却情未了,不惜化为鬼魂,继续寻找那失落的梦想,一刻也不停止对爱情的追寻。《牡丹亭》这部戏中的许多情节,后来被改为多出京剧、昆剧等上演,至今仍然脍炙人口,如《春香闹学》(又称《学堂》或《闺塾》)、《游园惊梦》(也称《惊梦》)、《寻梦》、《拾画》等。舞台上的故事往往是现实与梦境、人世与阴间交替出现,鬼魂、判官、花神等形象飘忽来往,主人公或梦或醒,或生或死……充满了夸张和浪漫的色彩。人们因此也把这部戏剧称为“诗剧”或“剧诗”。

    由《张生煮海》、《倩女离魂》和《人面桃花》三本书组成的“中国戏曲文化故事”系列,精选了中国历代戏曲里最有名和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改编成生动有趣的故事,其中包括悲壮的历史故事、曲折的爱情故事、浪漫的神话故事、好玩的喜剧故事等等,有不少故事直到今天仍然在戏曲舞台上或电影、电视剧、卡通片中上演着。像这样经典的元杂剧和明清传奇,我在这个系列读本里共选取和改写了30部。在改写时,我试着采用少量现代青少年常用的口语(当然也决非时下流行的“大话”风格)来表现不同戏曲故事里的气氛和人物性格,文字力求准确、通俗和优美、流畅,以便生动地传达出中华古典戏剧文学的神韵。在故事情节上适当加以剪裁,考虑到现代青少年的阅读习惯和欣赏心理,去其陈腐的趣味,保留下那些能够代表中国文学、文化和人伦、世情中的古典美的部分。

    当然,在欣赏这些经典悲剧和喜剧故事、领略中华传统文化神韵的同时,你还能从这些悲欢离合的故事里认识到曲折复杂的人生真相,学到一些中国戏曲艺术的小知识,寻找到中国戏曲文化里的许多“宝”,使你从此以后对这门博大精深的传统艺术不再觉得陌生和隔阂,并且提升你对高雅艺术的欣赏趣味和鉴赏水平。我倒是希望今天的戏曲“粉丝”(fans)们,不妨先从“热闹”看起——先了解一个个经典的戏曲故事、人物、情节、主题,然后渐渐地学会去看“门道”——去了解什么是生、旦、净、丑,什么是唱、念、做、打,什么是青衣、刀马旦、水袖功、翎子功,什么是长靠武生、铜锤花脸,还有关羽的红脸、曹操的白脸、包公额头的月牙,以及亮相、叫好、龙套等等。

    那么,关汉卿、王实甫、白朴和纪君祥的fans 们,郑光祖、孟称舜、汤显祖和洪升的fans 们,甚至崔莺莺、杜丽娘、林冲、张生、李慧娘、白娘子和许宣的“粉丝”们,都站出来吧。

    相关热词搜索: 门道 哪来 热闹 没有了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