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人文社科 > 正文

    从犹太和中国的神话看两个民族的早期历史

    时间:2020-09-29 08:02:03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神话是人类童年时期普遍存在的一种文化现象。作为一种信仰,一种世界观,神话包涵了早期人类的文化基因。从世界各民族的早期历史看,先民往往以神话为史,以原始宗教为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的指导,而原始宗教更多的表现为神话的形态。可以这样说,人类的早期宗教神话几乎容纳了早期社会的全部内容。本文将试图从古代犹太民族和古代华夏民族的宗教神话入手,在二者的对比中阐释两个民族早期历史和文化形成的不同轨迹。

    关键词:神话;犹太;中国;创世

    文章编号:978—7—80712—971—4(2012)01—020—03

    神话是人类早期的一种文化萌芽,无论是游牧民族还是农业民族,早期人类社会的历史和文化基本上呈现为原始宗教的形态。而就原始宗教而言,保留最多的就是各民族多姿多彩的神话传说。这些神话从传承形式看主要有民间神话和传统神话两种形式。民间神话大多是非主流的,大多非原生也非文载史册,而是在劳动人民中间世代流传的神话。传统神话则是一个文化系统神话体系中的主流形态,大多具有原生性特征且载于史册而对此文化系统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深远意义的神话。古往今来,研究神话的人不可胜数,研究的方法也不尽相同,且形成各个不同的神话研究学派。代表性的学派如:寓意说和欧赫美乐主义、浪漫主义学派、自然神话学派、神话人类学派、天体神话学派与泛巴比伦说、心理学派等。各学派都试图从各自不同的角度探索人类神话的究竟。而在此,笔者主要以犹太和华夏的传统神话为研究对象,从两个民族的传统神话和早期宗教的形态对比中揭示问题。神话的种类繁多,形态各异。在诸神话中,创世神话、人类起源神话是现存最为古老的神话。

    一、创世神话

    古犹太人,即闪族之希伯莱人,其神话主要保存在《旧约·创世纪》前十一章中。19世纪末20世纪初,关于《圣经》的原始底本学术界出现“四底本”之说,即,亚卫本、埃洛兴本、申命记本、祭司本。最早的本子约产生于公元前10世纪,最晚的大约产生于公元前六世纪“巴比伦之囚”时期。此外还散见于一些先知书中,如:《以赛亚书》、《阿摩司书》、《弥迦书》、《耶利米书》、《以西结书》等。

    下面是《旧约·创世纪》中的天地始创神话。大意是说:当上帝创造天地的时候,世界一片空虚混沌,深渊为黑暗所笼罩,上帝的灵运行于深渊之上。创世第一天,上帝说:“要有光!”于是,光就出现了。第二天,上帝又造太空,称之为“天”,并分开上水和下水。到了第三天,上帝使下水聚集在一起,露出了旱地。他称旱地为“陆”,称聚水之处为“海”。上帝又让地上长出青草,蔬菜和果木。第四天,上帝创造了太阳和月亮,区分出白天和黑夜,又造出繁星。第五天,造出飞鸟、游鱼。第六天,造出地上的野兽和人类的始祖。到了第七天,上帝对自己的创世工作感到很满意,于是就休息了。这一天被定为“圣日”,即“安息日”。

    以上这个神话,据考证,出自《祭司本》。然而它与古巴比伦的创世神话具有惊人的相似性。巴比伦神话记载在七块泥板上,称“埃努玛·埃利什”。故事大意如下:“当上天还没有名字的时候”,深渊中的女魔梯阿玛特与阿普苏生下许多怪兽妖魔。若干年后,出现了一代天神。梯阿玛特与儿子金古又生出一批魔怪,准备与天神对抗。众天神中只有马尔都克敢与女魔作战。马尔都克备好弓箭矛枪,带上七风,驾起战车,展开了一场恶战。女魔张开血盆大口,要吞噬天神。马尔都克放出狂风,趁女魔不能合口之际,奋力将其杀死。他把女魔尸体剖开,一半做天,一半做地。他又创造了日月星辰和走兽游鱼。最后他杀死金古,用它的血掺入泥土,缔造了人类。

    对以上两则神话稍作对比,可知其主要构架和内容是一致的。第一,两者的创世顺序十分近似,都是先天地,再鸟兽鱼虫,最后创造人类。第二,许多学者考证认为,希伯莱语的“深渊”一词来自巴比伦神话的女魔“梯阿玛特”。第三,“水”和“深渊”,“灵”和“风”都是对应的。第四,从神话的主角来看,后者具有二元创世特征,是在一神对另一神的战胜中创世,而前者是一神创世说,体现着一神崇拜高度统一的信仰特征。第五,与后者想比,前者创世说具有更强的系统性,第一,四,二,五,三,六天是各自成对应的,前三天创造的都是静止的东西,后三天所创造的则明显是运动变化的东西。有光就要有发光体,有太空就要有飞鸟等,这种结构对称、严整,具有系统性。从以上第一点的分析可以推测两个神话可能同出一源。从第二和第三点的分析可以看到希伯莱神话对巴比伦神话具有某种继承性。从第四和第五点的分析看,希伯莱神话较之巴比化神话更加完美和系统,是更成熟的宗教体系。因此,笔者认为希伯莱神话与巴比伦神话具有一定的渊源关系,前者对后者具有继续和发展的成分。

    以上是笔者对古犹太创世神话的考据。下面将对华夏民族的创世神话进行阐述。关于天地始创神话,最为流行的是盘古开天辟地。徐整《三五历纪》说:“初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盘古后来如何呢?梁朝任昉《述异记》说:“昔盘古氏之死也,头为四岳,目为日月,脂膏为江海,毛为草木。秦汉间俗说:盘古氏头为东岳,腹为中岳,左臂为南岳,右臂为北岳,足为西岳。先儒说:盘古氏泣为江河,气为风,声为雷,目瞳为电。古说:盘古喜为晴,怒为阴。吴楚间说:盘古氏,夫妻阴阳之始也。”与盘古氏神话想配合的是女娲补天的神话。《淮南子·览冥训》说:“往古之时,四极废,天不兼覆,地不同载,火爁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天,断鳖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作为东方的文明古国,华夏民族的文化具有广大的包容性、完整性和传承性。

    在以上盘古和女娲的开辟天地神话中我们可以看出:第一,与犹太神话和巴比伦神话的关系不同,女娲补天是继盘古开天辟地而出的,具有相配合的关系,先有天地始开,后方可有洞裂出现,再有女娲氏出来炼石补天。两个神话之间存在内在的传承性,共同组合而构成创世神话的完整性。而犹太人的创世神话则明显的体现出希伯莱人和异民族的文化碰撞和交往。第二,与犹太神话相比,女娲氏和盘古氏虽为神话的主角,但都具有伟大的人格特征和英雄气质。从其名字中的“氏”字也可略见其人格性的特色,从他们的事迹中也找不到与宗教彼岸世界相关的内容。可以说他们的人格性高于神性。而犹太神话中的世界是由完美至高的上帝所创造,完全体现了神性的绝对权威,其作为民族宗教的体系已非常成熟。古代犹太人长期以游牧部落的社会组织形式生存在周围高度发达的古王国边缘,这种危机和艰难必然要求他们的宗教以一神的形式而尽可能的具有更大的整合性,以保证民族的团结和延续。第三,盘古是华夏神话中的男性大神,当是父系社会的神话人物。女娲是女性大神,当是母系社会女神崇拜的继承。与犹太神话相比,中国神话反映了华夏文化一脉相承的内在延续性。第四,《述异记》中提到了秦汉间俗说、先儒说、古说、吴楚间说对盘古的记载。有古说有儒说,证明盘古神话在时间前后上是传承的。有秦汉间俗说有吴楚间说,证明盘古神话在地域空间的包容上是广泛。这体现了汉文化在传承上的延续性和作为中华文化主体的广泛性,与生存在古王国边缘的犹太人的文化的特性是全然不同的。

    二、人类起源神话

    古犹太人关于人类诞生及人类来源的神话记载于《旧约·创世纪》,主要包括:上帝造人神话、伊甸园神话和洪水余生神话。

    上帝造人神话见于《创世纪》第二章,其大意如下:上帝创世之前,地上没有草木、蔬菜,也无人耕种庄稼。上帝用泥土造出人类的始祖亚当,将生气吹入他的鼻孔,于是,亚当有了生命。上帝又建造了一座乐园,供他居住、游玩。四条河流穿园而过,乐园内果树成荫。上帝造出各种飞鸟走兽,并将他们带到亚当面前,亚当逐一为之起名。上帝觉得亚当独居不好,就决定为他造一个配偶。当亚当沉睡的时候,上帝从他身上取下一根肋骨,造出一个女子。亚当醒来见到她,十分喜悦,二人结为夫妻。据学术界的考察,这个创世神话出自《亚卫本》,普遍认为它的形成时间比较早。如果说前面提到的上帝创天地世界的神话重心在于表现上帝与世界的关系,突出的是混沌与秩序,那么这个神话,则在于表现人与上帝、人与世界的关系,突出的是土地与人类的对应。

    伊甸园神话与上帝造人神话紧连在一起,是前者的继续。故事大意是:亚当和夏娃在伊甸园中生活的自由自在,他们没有智慧也不知道羞耻。乐园中果树茂密,林中有一棵生命树,人吃了上面的果子就会长生不老,还有一棵智慧树,吃了上面的果子就能分辨善恶美丑。上帝警告说,吃了智慧树上的果子就会立即死去。所有动物中,蛇最狡猾。蛇对夏娃说:“你们不一定死。因为上帝知道,你们吃了果子眼睛就明亮了,你们便如上帝,能知道善恶。”夏娃受了蛇的诱惑,又看到那果子十分好看,就摘下吃了,并且给自己的丈夫也吃了。傍晚,他们听到上帝在园中散步的声音,立即躲进树林之中。上帝呼唤亚当,亚当回答:“我在园中听到你的声音,我就害怕。因为我赤身露体,我躲藏了。”上帝知道他们吃了禁果,于是发出了诅咒。他先诅咒蛇:“你必用肚子行走,终身吃土。我要叫你和女人彼此为仇,你们的后裔和女人的后裔也彼此为仇。女人的后裔要伤你的头,你要伤他的脚跟。”又诅咒夏娃:“我必多多加增你怀胎的苦楚,你生产儿女必多受苦楚。”接着又对亚当说:“你必终身劳苦,才能从地里得到吃的;地必给你长出荆棘和蒺藜来;……你必汗流满面才得糊口,直到你归了土。”于是他们被逐出乐园,失去了永生的希望。此神话与上则神话相比所表达的内容更加完备了,明显具备了阶级社会的意识表现。第一,它以人类对上帝的违抗对劳动人民所受的压迫做了大多数宗教所具有的消极解释,这是的发展到达一定程度,国家的统治出现后,宗教为国家服务的体现。第二,它从人类智慧和苦难命运的对立中解释了始祖永生的失去和人类繁衍生息的另一种永生的延续。将人类的苦痛纳入了宗教合理化的解释之中,具有极高的神学抽象和完整的哲学思考。第三,从其故事成份的来源可看到他对异民族神话的吸收。故事中蛇所代表的是罪恶和堕落,而在巴比伦的《吉尔迦美什》史诗中也有蛇破坏人永生的故事。故事大意是说:英雄吉尔迦美什为朋友恩奇之死深感悲痛,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在人类祖先乌特纳庇什提牟口中得知深海有长生仙草,费尽力气,得到了仙草。归途中,见一水潭清莹诱人,便放下仙草去洗澡。这时,一条蛇嗅到仙草的气味,偷偷把仙草给吞了。从此人类失去了永生的机会。可见伊甸园的神话与古巴比伦神话存在某种关系。第四,北欧学者奥普认为:在迦南人看来,蛇是一种性的象征。亚当和夏娃偷食禁果被认为是性的萌生,上帝对女人的诅咒中也是针对性与生殖的,夏娃的名字意为“众生之母”,也强调了其母性。可见,犹太神话同迦南人的神话是具有一定渊源关系的。

    洪水余生神话大意是说:地上的人增多了,出现了强暴和罪恶。上帝为创造了人类而深感后悔,于是决定发大洪水毁灭人类。但上帝爱怜义人挪亚,预先告诉他造一个方舟,以防备即将到来的洪水。上帝吩咐挪亚全家都进入方舟,并带上各种兽类,凡洁净的七公七母,不洁净的带七公七母(祭司本:所有兽类每种只带一对)。七天之后,突然天降暴雨,洪水泛滥一连四十天(祭司本:大渊的泉裂开了,天上的窗户也敞开了,洪水一连一百五十天)。……又过了七天,挪亚放出一只鸽子,飞回时口中叼着一根橄榄枝。……上帝闻到祭品的馨香,十分高兴,决定从此后不再因为人类而诅咒大地,也不再灭绝地上的生灵(祭司本:上帝又与人类立约,以彩虹为立约的记号,规定人类要遵从上帝,上帝不会再降洪水毁灭人类)。千百年来,犹太人和基督徒一直把洪水神话当做人类远古历史的真实记载,并为《圣经》所独有。19世纪70年代,英国人乔治·史密斯在《吉尔迦美什》史诗的第二块泥板上发现了巴比伦洪水神话,故事与《圣经》洪水故事极相似。只是故事的主角不同,是多神神话。主神是天神恩利尔,他要发洪水灭绝一切生灵。人类始祖是乌特纳庇什提牟。消息是智慧神埃阿警告的。亦有大船载万物。放出的“和平鸟”有鸽子、燕子、乌鸦。故事最后说:乌特纳庇什提牟出了大船,在山顶献上牺牲,祭拜天神。牺牲的香味直冲天上,众神如苍蝇一般聚拢而来。恩利尔知道后,是埃阿神挺身而出,为自己解救人类的行为辩解。恩利尔平静了,赐乌特纳庇什提牟福泽。

    从以上两个洪水神话的对照至少可以得到两个重要信息。两个神话绝不是独立的,一定存在内在联系。第一,从内容上看,后者尚处于多神崇拜时期,发洪水的原因也没有像前者那样的道德因素(人增多了,出现了强暴和罪恶)而是主神的暴怒,最后的祭拜中天神的反映也不同于前者(上帝闻到祭品的馨香,十分高兴),而是如苍蝇一般聚拢而来。结局也不尽相同,前者是上帝与人类“立约”,后者是主神赐 “福泽”。可以清楚的看出,《圣经》洪水神话所表达的宗教形态要成熟的多,应该是巴比伦洪水神话的继承和发展。第二,从时间上看,有关学者考证认为希伯莱洪水神话要晚于巴比伦洪水神话一千多年。①且巴比伦人也是闪族人后裔,巴比伦文明也源自两河流域,而两河流域在上古时期的洪水泛滥是是公认的历史事实。从这两方面的分析看,《圣经》洪水神话应该源自巴比伦。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上古中东各民族的复杂情况。

    中国的人类起源神话主要产生于部族社会时期。本文主要列举在中华民族的诸神话中最具广泛性的神创造人神话和洪水再生神话。

    汉族的女娲造人神话是流传最为广泛的神创造人神话,女娲也被称为是中华民族共同的女始祖。《风俗通义》说:“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做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絙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贫贱凡庸者,絙人也。”此故事中同古犹太人的造人神话一样,都是用土做人,都反映了先民的生活中土地的重要性,在早期社会土地是人类生活的唯一源泉,部族的生存发展对土地具有强烈的依靠。生产生活工具的制造也出自土地,如用土烧制陶器等。可以推测,用土造人说的抽象就来自于先民用土烧制陶器等的生活实践。其次,女娲一名的“娲”字同“蛙”,而蛙在考古资料中大多表示对女性生殖能力的崇拜。有理由相信,女娲造人神话与母系氏族的宗教崇拜有继承关系,这也体现出中国神话与犹太神话的不同轨迹,即中国神话不是在与异文明的碰撞和交往中形成的,而是华夏文明体系内由氏族文明向国家文明的传承和转化。

    在中国的人类起源神话中也有如古犹太人洪水再生的神话。在我国此类神话中流传最为广泛的,即伏羲、女娲洪水再生制人间烟火的故事。大意是说:上天发怒要发洪水淹没人间,只有伏羲、女娲为神仙搭救,后来结为夫妇,繁衍子孙,从此天下又有了人烟。与犹太人的洪水再生神话相似,在这个故事中,发洪水的仍是中国人的最高神“上天”,而对“天”的崇拜是在奴隶制社会形成的。如夏朝宗教改革“绝天通地”,周王自称为“天子”,周公宗教改革“以德配天”等,都反映了奴隶制社会“王权神授”的宗教观念。从这个角度讲,中国的洪水再生神话应该是在华夏民族形成的过程中,吸收容纳了氏族时期各氏族神话而形成的。而犹太神话如前所述,体现了上古中东各民族的复杂情况。其次,与《圣经》洪水故事类同,始祖的再生也是由于神的搭救。但不同的是中国的神话中没有“方舟”,这是由中国大陆型封闭式地理环境中的先民不同于古代中东地区的生存方式所决定的。体现了地理环境对早期文明的制约。再次,故事中没有“立约”一类的成分,体现了中国早期宗教信仰中一神倾向的淡薄,而是在氏族融合的过程中,在高度王权统治下形成了以“天”为最高神,以诸神为副神,结合祖灵崇拜的综合信仰。

    三、总结

    正如恩格斯所说的:“圣经上全部有关创世和洪水的故事,都被证实是犹太人同巴比伦人、迦勒底人和亚述人所共有的一段古代异教的宗教传说。” ②

    古犹太人的宗教神话不仅是自己的创造,而且深深的受到异族神话的影响。异族的神话在古犹太人那里吸收,改造,传承。而在本民族的宗教形成过程中被纳入正统信仰的范围。这正体现了犹太民族早期历史的轨迹,他们从两河流域进入迦南,一部分又从迦南进入埃及,后又从埃及返回迦南地区,到公元前1020年推罗时期进入王国时代。他们的文化在迁徙和抗争中形成,以宗教强大的整合性和团结性为精神背靠,在多个大的古文明王国的边缘生存和发展,从多种异文明的吸收与融合中完成了自身以一神的绝对信仰为核心的早期文明构建。而华夏文明的形成轨迹完全不同于犹太文明,是从部落时期的原始崇拜开始,随着社会形态的向前发展而过渡到部族时期的图腾崇拜、英雄崇拜和祖先崇拜等,进而在奴隶制高度统一政权为背景的华夏民族形成过程中完成了民族宗教对传统信仰和各部族文化的整合,从而形成了属于中华民族的以天、地崇拜和祖先崇拜为核心的体现着宗法伦理特征的早期文明。

    注释:

    ①J.G.Fraser.Folk—Lore in the Old Testament.Studies in Comparative Religion Legend and Law,London,1923.

    ②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参考文献:

    [1]施治生,徐建新.古代国家的等级制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2]黄心川.世界十大宗教[M].上海:东方出版社,1988.

    [3]朱维之,韩可胜.古犹太文化史[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7.

    [4]朱维之.希伯莱文化[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

    [5]朱绍侯.中国古代史[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1.

    [6]牟钟鉴,张践.中国宗教通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相关热词搜索: 犹太 中国 神话 民族 两个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