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人文社科 > 正文

    修身著墨德艺双馨

    时间:2020-11-21 07:56:34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 品藻修养应该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无所谓孰轻孰重,更不能走极端。但统观中国古代绘画理论史,确实存在着重“笔墨”轻“修养”的倾向。通过例举分析,提出作为群文艺术工作者,既要讲求刻苦钻研专业技术,又要培养良好的精神情操的必要性。一旦虚妄的名利追求如果在搞艺术工作的人心中生了根,那么就很难创作出真正有艺术价值的作品。

    Abstract: Skills and morality supplement each other and are dialectical unity. We can"t say which is more important and shouldn"t go to extremes. However, in view of ancient Chinese painting history, there is more emphasis on skills than morality. Through examples, this paper proposes the necessity for group article art workers to not only delve into professional skills but also cultivate good mental sentiment. Once the pursuit of fame and fortune roots in the heart of artists, it will be difficult for the artists to create works with real artistic value.

    关键词: 笔墨;品藻;修养;追求;标榜;文艺工作者;德才兼备

    Key words: pen and ink;morality;self-cultivation;pursuit;brand;literary and art workers;having both skills and morality

    中图分类号:B8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28-0170-02

    0 引言

    德艺双馨,“德”是文化工作者安身立命之根,“艺”是文化工作者成就事业之本。这四个字既是对优秀艺术家成功之路的科学概括,也是党和国家对所有文化工作者的期望和要求;既体现了党和人民对文艺工作者的殷切期望,也反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艺工作者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恪守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的必然要求,是新时期广大文艺工作者普遍认同、毕生追求的崇高理想。[1]

    1 轻修养,一隅偏安

    在绘画历史演变中,从理论上重视画家的品藻修养,但相比较而言,则显得薄弱甚至苍白。直到宋代,才真正从理论上开始重视画家的品藻修养,使中国绘画艺术走向一个时代高度。德与艺自然应该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无所谓孰轻孰重,更不能走极端。翻阅一下中国古代绘画理论史,大略可以得出这样的印象:传统中国画历来多以强调笔墨为重,特别是自文人画兴盛以后,更是把笔墨的价值推向了一个新的层次,从而使其成为历代画家们穷究不尽的课题。当然,本文在此仅就“笔墨”与“品藻”的追求与标榜做一浅略比较论述,以期与同仁交流。

    先说“笔墨”。最早的绘画,还没有重视墨的问题而特别重视用笔。从原始的彩陶文化至战国秦汉的壁画、帛画、屏风等绘画图式里,用笔的程式日臻成熟,日益讲究起来。显然,毛笔的质量发展和用笔的锤炼,使画家们从一开始就注意到“笔”在绘画中的重要特征和作用。尤其是南齐的谢赫在“六法论”中直接将“骨法用笔”看做绘画技术的根本。直到清代,画家们集前人经验,得出了人物的衣纹根据不同质量和形式要求的用笔方法“十八描”,可见用笔技巧演进之丰富。

    据考,实现笔墨阶段性改革的重要人物是唐代的王维,他的重要贡献在于将浓墨放于水中以期实现水墨的无限可能性。所以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有“运墨而五色俱”的记载。墨同水的调配。确实丰富了中国画这一传统画种的审美特征,说起中国画,自然想到的首先是“笔墨”,而且也正是用笔用墨的不断继承,否定、创新的过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展示了不同的风格,促成了中国审美形象的更新。所以说,用“笔墨”二字来概括中国传统绘画从物质到精神的整个过程,是古人艺术创造思想成熟的重要标志。可惜的是,在许多古人的画论中,人的行为对于绘画形成的影响的记载往往被有意无意地忽略掉。从中国画论的三个阶段看,第一阶段的春秋、汉也有庄子的“任自然说”、其反映在创作上,有不受世俗之见及绘画法则的拘束。“解衣盘礴”以寓言的形式启示人们要精神解脱,心里不紧张,才能画好画,阐明了艺术家创作时应有的精神状态。第二阶段的魏晋南北朝至五代,许多文人也参与论画,也出现了宗炳和王微的山水画功能论,提到了艺术创作与个人阅历、修养、品藻的问题,提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理论。自此以后,人们对自然美有了全面的认识。宗炳、王微从自身对于山川风光的领会,提出了自然美影响人的乃是?“畅神”作用,不再拘泥于笔墨技巧、审美观突破了春秋以来的“比德”界限,扩大了审美对象的范围。第三个阶段的宋朝到清代,文人画思潮的导源者欧阳修、苏轼、米芾、黄庭坚等人,为了达到“重神似”、讲“逸格”,提倡“诗情画意”、“借物抒情”、“追求平淡天真与狂怪奇险”等艺术效果,最终大张旗鼓地提出了注重画家个人品藻修养的命题,十分强调艺术创作者在生活、艺术、文学三个方面的修养。从而使中国古代绘画理论具有了承前启后的大转折、大演变、大发展的新局面。

    但是这种“品藻修养”说在中国古代绘画理论史中毕竟只占很少的比例,其原因一时难以说清。但造成的后果恐怕影响颇深远,不能不说,令人遗憾不已。

    而对艺术创作中的人物品藻修养有特殊贡献的魏晋南北朝,不避离题太远之忌,这里需要多加一笔:魏晋南北朝政治上的动乱局面,冲垮了汉代独尊儒术的一统局面,出现了儒、道、佛汇流现象。那时玄学兴起,儒道融合,清淡之风侵及朝野。本来人物品藻修养是关乎人的精神美丑的议论,但它直接影响到艺术创作,当时许多重要的艺术概念和审美范畴都源于此。

    晋人追求精神美,标榜内在美与外在美的统一,所谓心胸气度。重性情讲才智与气质、推崇真率、洒脱、情深。其中最重要的是善标宗会,约言破的、言谈隽永。潇洒、傲岸、放诞是晋人倍加称许的风度之美,也往往是内在的心胸之美的反映。[2]

    就真率、洒脱、情深之精神美与艺术,试看士大夫阶层的典型人物:嵇康、陶渊明、王羲之。

    “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山公(石涛)曰,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世说新语·容止》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所说的“不堪者七,甚不可者二”,足见其率真。仪表的“风姿特秀”,同人品的若松若玉,铸成其令人叹羡的精神美,足见对笔墨的重视程度。

    2 重修炼,笔墨升华

    陶渊明其人其文激烈而明朗,又不乏恬静,作为一个贫苦的知识分子,他不为五斗米折腰。在贵族们“或假时色以交权豪、或因时以佻荣位,或以婚姻而连贵戚,或弄毁誉以合威柄(《抱朴子·谬》)的情况下,他只好归隐田园、自食其力。其诗尽吐切身体会的苦乐情愫,真挚感人。

    晋人书法,首推二王,羲、献的字就是他们真率、洒脱、内外一致精神美的产物,不独二王,整个晋人法帖都寓藏着晋人的审美理想和晋人风度。欧阳修说的好:“所谓法帖真率吊哀、候病、徐暌离,通询问,施予家人朋友之间。不过数行而已。盖其初非用意、而逸笔余兴,淋漓挥洒、或妍或丑、百态横生,使人骤见惊绝、守而视之,其意态俞无穷尽。”

    我们今天看到的《快雪时晴帖》、《鸭头丸》等法帖,其内容及艺术风格出于书家之胸,形于书家之笔,与他们的品藻修养中的真率、洒脱、情深是合二为一的。

    总之,就艺术创作风格与人品而言,他们是否一致,刘勰的回答是肯定的他说:“嗣宗(阮籍)倜傥,故响逸而调远。叔夜(嵇康)俊侠、故兴高采烈。”我们考察阮、嵇的为人及其作品,可以说文如其中。当然,也有例外,同样是晋人的藩岳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善作赋,读他的《闲居赋》和《秋兴赋》,俨然是个胸怀清高的人,但此君趋世利、媚石崇,每候其出,望尘而拜。文与人不一致的现象,历史上绝非藩岳一人,宋代的蔡京和明代的严嵩从其书法上很难看出他们的人品,艺术创作与作者的人生观、道德观、世界观不能划等号,本文在此强调的仅是:人的一切思想和创造(仅就书画创作而言),如果都要归到用笔的方法体现,不免有些夸大了笔墨技巧的功能而忽略了创作者的品藻修行,那就偏逸于度。如果中国古代绘画理论仅注重在笔墨上下功夫,看似严谨,实则故弄玄虚,呆板教条,最终造成所谓时代的陈陈相因,几近衰落。从审美角度看,笔墨仅是物质的,局部的和有限的将人的精神规范统一于用笔、而漠视人的精神境界,难免使人的实践、自由度和作品的精神会大量的降低、减力、甚至枯竭。

    3 重德尚艺,无愧时代

    在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向新阶段的今天,作为群文艺术工作者,既要讲求刻苦钻研专业技术,又要培养良好的精神情操,一些趋时、趋势、追名逐利、浮躁不安、应酬附会沽名钓誉的东西在今天难道还少见吗?但真正的德才兼备的艺术家也还在受到人们的敬仰和爱戴,因为他活着,生命属于艺术和人民,他用心去投入到人民中,用手中的画笔去表现他所热爱的生活,一切都是真实的,所以其作品能够感动人。事实证明:一切虚妄的名利追求如果在搞艺术工作的人心中生了根,那么他就很难创作出真正有艺术价值的作品。在这个张扬个性的时代,让我们静下心来,刻苦钻研,认真实践,踏踏实实地搞一些真正为人民所喜爱的艺术品,这也不枉“艺术家”这个称谓了。

    4 结论

    借鉴历史,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文艺,每个时代的文艺都有时代的课题,尤其在文艺繁荣发展的今天,无论是本土的还是外来的,进步的还是落后的,积极的还是颓废的,有吸收就有排斥,有渗透就有抵御。我国当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与改革上面临挑战,在文化发展上也面临严峻挑战,但无论怎样发展,德艺是主旋律,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不能变。今天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伟大的时代需要崇高的精神来推动,杰出的作品要靠德艺双馨的人才来创造,所以,走进社会,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挖掘文艺创新的丰富矿藏,不断推出精品佳作,才是艺术人才最好的出路,也是文艺家理想抱负、道德情操、意志品行在内的人格魅力。

    参考文献:

    [1]王云.与时俱进谋跨越 德艺双馨谱新篇——浅谈在新的形势下坚持用德艺双馨的标准引领和推动淮安文艺工作[J].剧影月报,2009年第5月:73.

    [2]宗白华.美学散步.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

    [3]黄坚.从论辩学角度对比中西方辩论赛[D].福建师范大学,2008.

    相关热词搜索: 德艺双馨 修身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