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人文社科 > 正文

    浅谈综合性大学少数语种人才的培养

    时间:2021-01-12 08:01:14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本文以浙江大学少数语种毕业生就业情况和培养模式改革的调查分析为依据,分析现代社会对少数语种人才要求的发展和变化,探究综合性大学少数语种人才培养的新思路。

    [关键词]少数语种 综合性大学 人才培养

    作者简介:沈晓华(1982—),浙江桐乡人,曾任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团委副书记,现为浙江大学日本语言文化研究所,助教;王玲玲(1971—),浙江台州人,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党委副书记、副研究员。

    近年来,我国与世界各国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往来日益密切,少数语种的作用正日益凸显。本研究界定的少数语种,主要指我国高等教育开展外语教学的语种当中,相对于英语作为比较普及的、大类的外语语种,包括日语、俄语、德语、法语、阿拉伯语等在内的、其他相对而言普及化程度和国内应用程度不是很广泛的语种。随着各外语类专门学校和部分综合性大学纷纷开设少数语种专业,少数语种人才日益增多,以往所具有的稀缺优势也正在逐步降低。同时,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和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社会对复合型、可持续发展型人才需求的不断增长,对少数语种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少数语种人才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如何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具有竞争优势的少数语种人才?这对综合性大学传统的少数语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课题。本文将以浙江大学少数语种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跟踪调查分析为依据,分析现代社会对少数语种人才要求的发展和变化,探究综合性大学少数语种人才培养的新思路。

    一、少数语种人才就业心理特征与社会需求特点

    课题组以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日语、德语、法语、俄语专业的毕业生为对象,召开了就业座谈会,并且对2005届、2006届的毕业生在就业前进行了就业意向的调查问卷。综合座谈会和调查问卷,我们可以看到少数语种人才有以下典型的就业心理特点:

    (一)渴望稳定的工作,事业单位受到青睐

    根据调查问卷的情况,在“希望就业行业”一栏,以公务员和教育业为主的事业单位受到少数语种人才的青睐,占80%以上;其次才是进公司,而在公司的选择上则更多的倾向外资企业和大型公司。

    (二)目标工作地区有限,以经济发达地区为主

    在问卷中,希望就业的地区以长三角、珠三角、京津等发达地区为主,90%以上的同学甚至就指定杭州、上海、北京、广州四个大城市,就业选择地区限制较大。如浙江生源的某德语专业学生在浙江以外的一家学校和一家旅行社都得到了录取通知,但是由于这些企业和学校处在比较偏远的西部,他最后选择了放弃;南方生源的某俄语专业学生,在本省找不到对口就业单位,又不愿意离开本省,最后找了一个暂时放弃专业的工作。

    (三)希望专业对口,但不认为语言是就业的唯一砝码

    在选择自己工作的问题上,大多数的少数语种学生希望能学以致用,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运用到相应的语言技能,所以在选择工作上还是倾向于找一些比较需要语言能力的工作,其实这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他们对于自己拥有第二门外语的这个优势的承认。但是很多同学也表示,现在单单进行语言学习是不能满足就业需求的,对自己的语言优势能否在就业中得到发挥存在一定的担忧。

    相对于少数语种人才自身的就业心理特点,社会对少数语种人才的需求也因为客观条件和环境的限制而有其特点。

    1.人才需求的目标地区针对性明确

    沿海的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宁波、大连、烟台聚集了较多的欧美和日资企业,所以为学习德语、法语、日语等少数语种的专业人才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广东、广西等南方城市,由于地域因素边境贸易发达,对越南语、泰国语需求量很大。同时,越来越多的国际盛会在我国的著名城市举办,也为少数语种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大量实习和就业的机会,比如在北京,经常有重大的外事活动、体育赛事,如举办世界妇女大会、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等,在杭州举办的西湖休闲博览会、世界休闲大会和其他各种国际交流学术盛会等。即将在2008年举行的北京奥运会也将是一次少数语种专业人才的盛会。

    2.需求数量与国家发展程度、政治经济现状紧密相连

    中国入世后,对外经贸的高速发展给少数语种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市场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大大增加。中国经济的持续迅速发展,2008年奥运会的召开,都会使少数语种在未来几年成为就业的热点。

    3.专业适应性强弱、竞争优势状态有赖多学科知识体系的养成

    由于经济的刺激少数语种人才在短暂的时间内凭借语言的优势可以维持较好的就业态势,但是我们也发现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外语人才的要求更加严格。在麦肯锡全球研究院(MGI)与麦肯锡中国分公司共同的报告《应对中国隐现的人才短缺》中指出未来3年,大中型跨国公司在中国大约需要人才70万~80万人,如果算上所有外资企业和优秀的中国公司,大约需要200万~300万人,但是目前只有10%的大学生符合跨国公司的人才要求!由此可见,对于有志向在将来干出一番天地的人来说,只学好一门英语以外的外语是绝对不够的。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化,我国企业在与跨国公司合作时需要既具备专业知识,又具备外语知识的外向型复合人才。外向型复合人才是指IT和外语这两门工具或只有外语与具体专业结合的复合人才。随着我国市场与国外市场联系的日益紧密,外向型复合人才的需求必然随之大幅度增加。这种人才的需求趋势,在少数语种人才培养和职业生涯设计时,具有借鉴意义。

    综合少数语种人才自身目标期望和社会的客观需求,我们可以看到:一、目前大学生整体就业竞争激烈,企业对人才要求不断提高,去企业工作面临很多不稳定因素,因此事业单位越来越受到毕业生们的青睐。而少数语种人才也越来越多地关注事业单位,可见曾经具有稀缺优势、容易就业的少数语种人才也没能逃脱目前整体的就业竞争压力,稀缺优势开始不明显。二、少数语种人才目标工作地区非常集中,但在一个有限区域内少数语种的专业需求毕竟有限,如果没有较强的竞争能力,专业优势很难得到发挥。三、社会对复合型、可持续发展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对少数语种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知识体系单一的少数语种人才在传统的、以语言技能为主要考察因素的就业竞争中优势日益不明显。

    二、综合性大学少数语种人才的培养

    显而易见,少数语种专业既有优势又有劣势,它的优势是专业性强,专业人数少,在其专业涉及的领域内,其他专业的人不可能轻易地竞争或超越,而它的劣势就是知识体系单一,面对社会对少数语种人才综合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和日趋激烈的就业竞争,如何更好地在少数语种人才的培养上下功夫是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的。综合性大学学科门类比较齐全,社会资源相对丰富,在少数语种人才培养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一)转变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吸收优质生源

    传统的少数语种人才招生、培养模式形成了少数语种人才综合素质、实践能力、社会适应性等方面的问题,综合性大学在少数语种人才培养中首先要转变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培养具备一门外语知识的人才已不符合社会需求。

    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从2006年开始改变招生方式,外语学院不再从高考生中招生,而是利用少数语种可提前录取学生的优势,在全国范围内通过笔试、面试和高中阶段的综合表现,招收有良好的外语能力,综合素质好,全面发展的学生,文理兼收。浙江大学通过改革招生模式吸收大批具有良好语言功底和综合素质的优质生源,这有利于提高少数语种人才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转变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改革招生模式、吸收优质生源是综合性大学在少数语种人才培养中首先应该思考的问题。

    (二)发挥综合优势,开展学科交叉培养

    综合性大学学科门类比较齐全、而且其他学科比较成熟,就给少数语种人才培养提供了接受多学科教育的优越条件。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于2006年进行了培养方案的改革,新的培养模式为:以“宽、专、交”的培养模式,实现外国语言文化学科与其他学科交叉,突出综合院校学科种类齐全的特点,培养复合型国际化人才。

    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主修(外语)+第二专业(新闻、旅游、法律、信息、管理……)

    主修(外语)+辅修(经济、管理、信息……)

    另外,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还充分利用学科优势,提出了精英人才特别培养方案:外语+X(双学位),即选拔(入学后)→外语学院+竺可桢学院联合培养(第一、第二学年);外语学院+第二专业学院联合培养(第三、四学年)。

    通过多学科交叉培养,可以淡化语言为就业砝码的影响,扩展少数语种人才的就业领域,综合性大学利用自身多学科优势培养少数语种人才是值得综合性大学在今后的教学培养中借鉴和思考的。另外,随着我国大学教育的普及,用人单位对人才的学历要求也越来越高,而理想中的本科四年修学两个专业对很多同学而言具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多学科发展也可考虑本硕连读,开展研究生阶段继续学习,高学历、多技能的人才适应性、发展前景会更加看好。

    (三)推进少数语种教育国际化,提升专业技能

    面对传统的、以语言技能为主的竞争压力,综合性大学不仅应该把眼光投向本校其他学科,还应该把眼光投向对象国家,利用自身其他学科与国外的良好关系开拓少数语种学生的国际化教育,与对象国家大学开展少数语种人才联合培养,鼓励学生出国留学深造,为少数语种学生培养提供良好的语言环境和实践锻炼机会,提升少数语种专业技能,同时有意识地培养少数语种学生国际视野,扩展其目标就业地区,分散有限区域内的就业压力。

    (四)淡化语言工具性影响,运用综合性“大学精神”进行熏陶培养

    从人才可持续发展和社会适应性角度来说,综合性大学除了在专业技能的培养方案上进行改革外,还应该注重少数语种人才人文素养、思想道德的培养。“大学精神”是大学自身存在和发展中形成的具有独特气质的精神形式的文明成果,综合性大学要善于运用自身独特的“大学精神”加强对少数语种人才理想信念的熏陶培养,利用综合性大学校园的独特优势,淡化语言工具性的影响,提升少数语种人才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通过上述考察分析,面对现代社会对复合型、可持续发展型人才的需求以及日趋激烈的就业竞争,综合性大学在培养少数语种人才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开拓创新,发挥自身资源优势。本文以浙江大学为例对综合性大学在少数语种人才培养中如何发挥其独特优势,趋利避害等问题进行了粗浅的分析,笔者希望对综合性大学的少数语种人才培养能起到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姚裕群,走向市场的中国就业[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王玲玲,从近五年就业情况看综合性大学少数语种人才培养[J],学术前沿,2006,(7)

    [3]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2006年简章[Z],2006

    [4]浙江大学,关于制定2006-2008级本科专业培养方案和指导性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Z],2006

    [5]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近五年浙江大学少数语种毕业生调查汇总[Z],2006

    相关热词搜索: 浅谈 语种 综合性 培养 人才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