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人文社科 > 正文

    彼得大帝时期的教育世俗化

    时间:2021-01-14 07:57:57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俄国教育在彼得大帝(1682—1725年)统治时期开始了显著的世俗化改变。在国家需求的导向和北方战争需要的历史背景下,开始了教育世俗化的变革:世俗王权取代教会成为学校的管辖者,世俗知识成为教育的重要内容,教会学校也开始世俗化。俄国教育世俗化,作为现代教育起步阶段的影响有进步也有不足。

    关键词:俄国教育;彼得大帝时期;世俗化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101-02

    18世纪时彼得大帝改革掀开了俄罗斯发展史上新的一页。此间,在文化方面,彼得采取的最积极的措施就是发展教育,扩大了启蒙教育的形式及影响。“彼得时代翻开了俄罗斯教育史上新的一页,这是教育史的一个转折时期,它开始了俄罗斯国家新的事业———国家世俗化教育,为教育的继续发展打下了基础。学习的习惯’也进入到贵族阶层的生活方式中,同时,教育的必要性开始渗透到社会意识中。”[1]本文拟对此期间的教育世俗化问题进行初步探讨。首先对世俗化及教育世俗化概念做一点简单的认识。世俗化是一个宗教社会学术语,“世俗化就是宗教意识、活动和组织机构丧失其社会重要性的过程。教育的世俗化是教育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内容。下文即从彼得时期教育世俗化特征分析其教育现代化进程。

    一、彼得大帝时期世俗化教育改革的背景

    1.国家需求的导向。彼得大帝上任之时,俄国仍然保留着落后的封建农奴制生产关系,同时阶级矛盾冲突尖锐,行政机构腐败无能,军事力量弱小无力,工商业尚未起步,强敌四面的国际环境,这些都严重地困扰着封建农奴制的俄国。总之,工业、军事、文化教育、科学技术等方面都远远落后于西欧各国。这就是彼得面临的俄国现状。针对俄国落后的现实,为了使俄国彻底跳出落后的圈子,彼得实行了一系列规模宏大的改革。彼得在进行政治、经济和军事改革的同时,十分重视发展文化教育事业。[2]

    2.北方战争的需要。彼得的改革活动,主要是在北方战争期间(1700-1721年)进行的,军事改革是其改革的中心,其改革也以建立军事强国为主要目的。为了北方战争的需要,彼得一世在1701年下令在莫斯科开办航海学校,规定吸收社会一切等级的孩子入学,但后来基本上只有贵族子弟才能上得起这所学校。随着北方战争的推进,彼得一世于1715年将莫斯科航海学校迁到彼得堡,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航海专科学校,彼得一世亲自为航海专科学校制定校规、教学计划和实习计划。在莫斯科和彼得堡等地还建立了炮兵学校、警备学校、工程学校、医科学校等。

    二、教育世俗化的变革

    1.世俗王权取代教会成为学校的管辖者。彼得把发展教育视为改变国家落后局面走向强盛的重要举措之一。针对18世纪以前的俄国没有一所世俗学校,彼得开始着手创办新型的学校——一种与教会学校截然不同的实用技术学校,从而开创了俄国世俗教育的新时代。他实施的教育改革打破了教会对教育的垄断局面。在前文介绍彼得改革背景中即可看出,为了战争的需要,国家已开办了一些带有世俗性质的学校。1701年,第一所高等航海学校在莫斯科创立,在首都建立学校的经验颇为成功,不久后又在诺夫哥罗德、纳尔瓦和列韦尔也建立了类似的学校。但是,光有这些学校还不够,舰队需要有高度熟练的专业人员,彼得大帝遂下令把航海学校的高年级班调到彼得堡。在建立海军学校的同时还开始创建陆军学校,在彼得堡又仿照海军学院的模式为工程兵学校的学生成立了工程教导连。在莫斯科,不仅建立了俄国最早的一批军事学校,而且建立了最早的普通职业学校,比如建立了一所医校。专注于培养职业人才并不能完成普及教育的全部任务,还必须采取措施扩大普通教育。1715年下令由航海校毕业生中分别向每省派出两人充当小学教师。这种小学在彼得一世时代被成为“国立小学”。这些小学向一切阶层的子弟授课。到彼得一世统治的末期,全国已开设了42所国立小学,有学生约2000人。这就是普通初等教育形式。中等和高等教育的建立与科学院的成立有密切的关系。俄罗斯科学院于1725年12月27日正式建立,当时的名称为彼得堡科学院。科学院下设科研部门,科研部门设数学、物理和人文三个学部,在数学和物理学部中分出数学、化学、解剖学等专门研究室,在人文学科中又分成历史、哲学和演讲等专门研究室。在彼得堡创立的俄罗斯科学院是18世纪俄罗斯教育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科学院的建立和发展的历程使俄国有识之士意识到:应该改变启蒙的策略,即首要的任务是唤醒全社会对知识的渴望,对书籍的热爱,对接受教育的景仰。由此才有了后来国家针对教育发展的一系列政策的出台。

    2.世俗知识成为教育的重要内容。在上面的介绍中我们可以看出俄国学校课程的世俗性是比较强的。彼得兴办的各类学校服务于他建立强大海军、战胜土耳其和瑞典、夺取出海口的战略,以工业技术人员和军事工程技术人员、军事指挥员为培养目标,数学、自然科学和技术课程在教学计划中占据极重要的地位。在1701年建立的第一所高等航海学校中,学校的学生学习算术、几何、三角、航海和天文。水平太低的学生还要先学习俄语。在随后成立的科学院附属大学及文科中学以学术型人才和官吏为培养目标,拉丁语、现代外语、自然科学学科和哲学人文学科构成课程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

    3.教会学校的世俗化。教育世俗化不仅表现在世俗学校,在教会学校也有所体现。在先期由教会建立后来改为神学院的基辅学院在彼得一世时都增设了法语、德语、数学、历史、地理、建筑学与绘画课。下令成立“教士与助祭之子”就学于斯拉夫—希腊—拉丁语学院,以此培养有文化的神职人员。这所学院成为了高级神学院,同时也教法语、德语、算术和医学等世俗知识。初级的神学教育在教会学校进行,这些教会学校不仅是培养专职神职人员的教育场所,而且也是普通教育的发端。

    三、教育世俗化的影响

    这些教育世俗化的改革,使俄国人冲出愚昧、闭塞,接受先进科学和思想、文化,对俄国的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推动了俄国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当然这是一个微弱的起步阶段,有进步也有不足。实现国家办学,即教育的国家化是现代教育特征之一。实现教育的国家化也是迈向教育制度现代化的一步。但在1802年前(1820年,俄国在亚历山大一世推行带有自由主义色彩的改革时成立了中央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国民教育部),无论是在中央还是在地方,都没有设立专门的教育管理机构。办什么样的教育,开什么样的学校,传授什么样的知识,以及学校规章、制度的制定等等,一切都是由沙皇个人发起,或者由他说了算。在这种情况下,国家教育的发展与成效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沙皇个人的素质、能力和他本人所受的教育决定的,很难保持教育政策的连续性。彼得一世迫使教会完全从属于世俗政权后,俄国文化教育事业的领导权便转到沙皇手中。彼得一世以其非凡的才能、坚强的意志和充沛的精力为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进行了顽强的斗争,“改革教育事业是改变俄国落后状态整个措施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他的倡议和亲自过问下推行了俄国的教育改革。

    彼得大帝时期教育的世俗化,是俄国教育和思想文化史上的重大事件,它顺势而发,影响深远,是俄国教育迈向现代教育重要的起步阶段。

    参考文献

    [1]李小桃.俄国的教育与俄罗斯知识分子的诞生[J].外国语文,2009,25(5):110.

    [2][苏]尼·伊·帕甫连科.彼得大帝传[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2:370.

    作者简介:饶小琴(1986-),女,四川达州人,苏州科技学院世界史09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俄国历史文化研究。

    相关热词搜索: 彼得大帝 世俗 时期 教育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