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人文社科 > 正文

    学习法拉奇政治采访的准备之道

    时间:2021-01-21 07:56:41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奥里亚娜·法拉奇,被誉为政治访问之母,她的作品堪称20世纪后期世界历史的见证。作为记者,面对世界级的领袖人物,奥里亚娜·法拉奇表现出了非凡的才干和杰出的专业能力。她成功的采访与她精心的采访准备密不可分:充分的事前调查和搜集材料——熟悉对象的特点和历史;大人物也是人——从心理上平视所有的采访对象;把握政治——搭建沟通对话的平台;快速学习——掌握生活的百科。

    关键词:奥里亚娜·法拉奇 新闻记者 采访 准备

    奥里亚娜·法拉奇(Oriana Fallaci),意大利女记者,作家。1929年生于佛罗伦萨,1950年任《晚邮报》驻外记者,1967年开始任《欧洲人》周刊战地记者,采访过越南战争、印度和巴基斯坦战争、中东战争和南非动乱。两次获得圣·文森特新闻奖,一次获得班卡瑞拉畅销书作者奖,她还获得美国芝加哥哥伦比亚学院名誉文学博士学位。

    法拉奇以写著名人物的访问记蜚声于世,她先后采访过三十余位世界级领袖,有越南部队统帅武元甲、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埃塞俄比亚皇帝海尔·塞拉西、巴基斯坦总统阿里·布托、以色列总理果尔达·梅厄、伊朗国王穆罕默德·里萨·巴列维、约旦国王侯赛因、德国总理维利·勃兰特、柬埔寨国王诺罗敦·西哈努克、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锡兰总理希丽玛沃·班达拉奈克、孟加拉国总统拉赫曼·穆吉布等,并且在1980年8月来中国采访过邓小平。这些采访历时7年,后被法拉奇本人汇集出版,书名为《采访历史》。由于她成功地采访了世界风云人物,所以被誉为政治访问之母,她的作品堪称20世纪后期世界历史的见证。作为记者,面对世界级的领袖人物,奥里亚娜·法拉奇表现出了非凡的才干和杰出的专业能力。她成功的采访与她精心的采访准备密不可分,我们完全可以从中获取对当代记者采访有借鉴的启示。

    信息搜集,熟悉采访对象的历史。对于忙碌的采访对象来说,很少有什么事比接受毫无准备的记者的采访更令人恼火的了。因此,经验丰富的记者一致认为,每采访一分钟至少要准备十分钟。毫无疑问,法拉奇就是这样的记者。她熟读被采访人的著作、发表过的采访记,以及报刊上卷帙浩繁的评论和辩论文章。比如她这样描写搜集亚西尔·阿拉法特有关材料的过程:“显然,与此同时,你得千方百计设法去收集有关他的特点和历史,但不管你问谁,你得到的都是一种令人尴尬的沉默,对这种沉默所做的解释是,法塔赫严格保守其领导人的秘密,从来不负责提供他们的传记。”但法拉奇最终还是给我们描述了他的历史,可见她搜集到了她想要的资料。

    除了在采访序言中可以看到她深入的访前准备外,在她的提问句中更透露出了她的这种调查搜集能力。如“勃兰特总理,坦率地说,他不是您出生时的名字。您出生时叫赫伯特·费拉姆。”“基辛格博士,这一点您比我清楚,您曾经费力地与他(注:指越南政变领导人阮文绍)打过三天交道,应该说是四天交道?”“这一点我知道。有一次您甚至宣称尼克松‘不适合当总统’……”

    事前调查和搜集材料的目的并不在于向采访对象炫耀自己,而是为了头头是道地谈论对方提出的种种议题。《总统之死》的作者威廉·曼彻斯特说:“真正第一流的采访可以让一个能言善辩的采访对象如痴如醉。如果他入了迷,采访就会顺流直下,你将从他身上得到更多的东西,这都取决于你事前花了多少工夫。”而就这一点来说,法拉奇的确是第一流的采访记者。

    不卑不屈,平视所有的采访对象。在采访中,尤其是采访大人物,有些记者把对方当成了崇拜对象。这样写出的东西往往不是情书就是檄文,这是不能反映事实真相的。而法拉奇以足够平静的心态去采访任何一位要人,她尊敬他们作为领袖的成就,但在他们面前她也从没表现过卑下和渺小,她把他们视为同自己一样的高等动物——人。只因为她把他们当做有血有肉、有痛苦有悲哀的人,所以她会问一些每一个人都会遇到的问题。比如“基辛格博士,您反对结婚吗?”“阿布·阿玛尔……您还没有结婚,在您生活中没有女人,是因为您愿意像胡志明那样生活,还是因为您对同女人一起生活感到厌恶?”“勃兰特总理,您从来没有哭过吗?”“甘地夫人……像您这样一个女人是跟男人在一起更自在一些,还是跟女人在一起更自在一些?”“甘地夫人,您的丈夫已去世多年,您从来没有想过再婚吗?”“甘地夫人,您是一个幸福的女人吗?”“陛下(指伊朗国王穆罕默德·里萨·巴列维),我们且不谈芙吉娅公主,我们来说说索拉娅公主。是您自己选中她为妻子的,难道遗弃她您不痛苦吗?”“陛下……女人在您的生活中是否丝毫没有地位?”“陛下(指埃塞俄比亚皇帝海尔·塞拉西),总之您的一生并不是愉快的一生。您心爱的人:您的妻子,两个儿子和女儿都死了……就此问一下海尔·塞拉西您如何看待死亡?”

    她的不卑不屈还表现在她的强硬态度上,法拉奇在采访中常常以历史视角,审视各类重大新闻事件,并表现出一种独有的犀利风格,她用语率直、尖锐、咄咄逼人。她曾使纵横世界政治舞台的外交家基辛格陷于尴尬,令卡扎菲愤怒失言,她甚至不顾伊斯兰教的习俗和有关规定,当着霍梅尼的面撕下面纱,大声说道:“许多人说你是个独裁者。”

    由上述分析可见,法拉奇所提的问题按性质可分为两类:一种是作为政治家的问题,一种是作为普通人的问题。正如在采访德国前总理勃兰特时,她说:“当我把他作为一个政治家向他提问时,他的大门是敞开的;但当我把他作为一个普通人向他提问时,他的大门就马上关闭了。”法拉奇提出的政治家的问题,并不是盲目崇拜的问题,而是把对方当做一个职业是干政治的人。她曾这样问海尔·塞拉西:“陛下,您从来也不悲叹自己当国王的命运吗?您从来没有梦想过像个普通人那样生活吗?”她对他说:“陛下,我正在设法把您作为人,而不是作为国王来理解,因此我坚持问您,您从来没有感到这个职业是个负担吗?”

    把握政治,搭建沟通的平台。如果说政治家不了解政治就无法生存的话,那么,还有一种职业的人不了解政治也无法生存,那就是新闻记者。法拉奇如此成功很大程度上在于她对政治的把握。她熟悉地了解各种政治观点、政治分歧、政治事件和政治运动。她能很快地在各种政治术语中转换。比如她的问题“参议员南尼,您说的社会主义意味着什么?今天,您的社会主义已经不是五十年前的社会主义了。”“这个论点几乎是马克思主义的。勃兰特总理,您年轻时是马克思主义者,对吗?”又如采访当时的葡萄牙社会民主党的领导人马里奥·苏亚雷斯时她问道:“但执政的军人究竟是些什么人呢?他们真正想的是什么?他们的革命是一种什么革命?他们的思想意识是什么?是现代社会主义,表面的民粹主义呢?还是库尼亚尔式的共产主义?”从这些问题中可以看出法拉奇是读过社会主义书籍的,也就是说她读过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的论述;了解南尼五十年前和五十年后对于社会主义的具体认识;明白现代社会主义、民粹主义与库尼亚尔式的共产主义的具体内容。

    这种政治嗅觉还包括法拉奇在对方的回答中提出问题。比如,采访当时由于国内政变逃往中国的柬埔寨国王诺罗敦·西哈努克的问题。“请原谅,您谈到了五个王妃吗?”西哈努克在上一个问题中的回答是“噢,没有!从来不谈我当花花公子时干的事情,就像不谈我有五个宠妃的情况一样。”法拉奇抓住了这个一带而过的叙述提出了问题从而引出了西哈努克大段的关于他的家族和婚姻的叙述。

    这种嗅觉还表现在法拉奇对政治有自己的看法和预见力,对回答敏捷的反应和提取核心思想的能力。“参议员南尼,等一等。您正在提出一种可怕的理论,您认为1971年的意大利和1922年的意大利(注:指法西斯时期的意大利)有相似之处,是这样吗?”这需要明白1971年的意大利的现状、了解1922年意大利的过去并就南尼在上一个问题中并不明确的论述进行提炼才可能提出这样一个反问。不难看出,这种相当敏锐的政治家嗅觉在于她拥有丰富的政治、历史知识和对全面现状的把握。

    总之,法拉奇的采访记有着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历史意义,即使不懂政治、不了解当时形势的人在阅读时也不会受到阻碍,而是在她和她的采访对象非凡的智慧的对话中让我们充满兴趣。

    快速学习,掌握生活的百科。关注国际风云争端、突发事变,是法拉奇几十年记者生涯的突出特点。她所处的上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是世界政治舞台风云变幻、各种政治力量纷纷登台亮相的时代。新技术革命引发的能源革命和能源危机,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崛起,越南战争、中东战争、印巴之争、锡兰暴乱、柬埔寨政变等重大政治事件都成为法拉奇笔下的最佳题材,在这些地方总能见到法拉奇的身影,十几年来,她先后采访了各国政府和政党的著名人物三十余位,成为西方公认的卓有成就的人物采访记者。为完成采访,法拉奇学习积累包括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科学技术、教育、宗教等百科知识。对于特殊的对象,甚至需要有针对性地突击学习掌握交谈中所必需的知识。她特别推崇英迪拉·甘地的名言——无论做什么事,要么不做,要做就一定要做好。

    在法拉奇提出的问题中,从是否事先准备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像所有其他记者那样从精心准备的被采访人的资料中提取问题;另一类是从现场被采访人的回答中提取问题。相对来说,第一类问题要比第二类问题容易得多,第二类问题综合考察了一位记者相当敏锐的反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在法拉奇的采访中,被采访人大部分是国家的最高领导人,他们谈话的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外交等多方面的话题,而这是建立在记者对对方谈话中包括政、经、文、史、外交、现状甚至隐喻、暗指等全方面知识的掌握和变通,否则,采访是难以继续的。1969年2月在河内对武元甲的采访中,法拉奇谈到了巴黎会议、奠边府战役胜利和溪山战役。对于越战军事力量与部署及对战局的预测,让武元甲对她产生了好奇,“现在我也充当一个记者,颠倒一下我们的关系,向您提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您是否同意说美国人在向越南北方发动的战争中打了败仗?”而在面对西哈努克,法拉奇问道:“殿下,您现在还吹奏萨克斯管吗?”引发出周恩来给他安排了一架上等的钢琴,激发他创作赞美中国的歌曲。另外,法拉奇还和勃兰特则谈起了新闻专业话题:“总理先生,我想起您的时候总觉得您是新闻记者。您的记者生涯太长了。您为什么搞新闻工作?”与巴列维国王就专制君主政权,伊朗与美、苏关系以及伊朗的石油政策,对民主、自由、王权的责任,家庭、婚姻展开讨论。与甘地夫人探讨对男人施行绝育手术的话题。

    这让我们看到:对于记者和将要从事记者工作的人来说,很有必要用心学习各种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要有一种快速学习的能力——在特别的情况下能够快速学习吸纳、掌握、变通相关知识的能力。没有一个职业会像新闻记者那样需要吸取各家所长。新闻记者要做生活的百科全书,全面的知识系统,快速的学习能力是记者必需的素质。

    参考文献:

    1.奥里亚娜·法拉奇[意]:《风云人物采访记》,北京:新华出版社,1983年版。

    2.奥里亚娜·法拉奇[意]:《风云人物采访记续集》,北京:新华出版社,1985年版。

    3.约翰·布雷迪[美]:《采访技巧》,北京:新华出版社,1986年版。

    (作者单位:包头师范学院文学院新闻系)

    编校:赵 亮

    相关热词搜索: 法拉 之道 采访 政治 学习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