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人文社科 > 正文

    非战争军事行动军需勤务学的构建与发展浅探

    时间:2021-02-09 08:02:19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非战争军事行动军需勤务学是军需勤务的分支,是在传统的平时军需勤务、战时军需勤务的基础上,依据我军新的使命任务,着眼于军需保障创新和保障能力提升而形成的。本文从顺序维度、行动维度和任务维度等构建了非战争军事行动军需勤务学体系框架,从学科理论、基础理论、应用理论分析了非战争军事行动军需勤务学的基本内容,解析了推动非战争军事行动军需勤务学发展应把握的主要方面。

    关键词:军需勤务;非战争军事行动;学科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新的历史时期,随着国家利益的拓展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上升,我军非战争军事行动实践不断发展与深化,军事力量的非战争运用已经成为国家军事力量运用的重要方式,非战争军事行动也成为军队履行使命任务的重要方面。军需保障历来是制约军事行动的重要因素。军队要执行非战争军事行动,军需保障能力的提升不可或缺。非战争军事行动军需勤务与平、战时军需勤务在体制编制上有所差异,在任务范围、运行机制、工作方式等方面有所拓展,在工作内容和机制上既有交叉又相对独立。系统总结我军非战争军事行动军需保障实践,科学构建非战争军事行动军需勤务学体系框架,成为当前我军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非战争军事行动军需勤务学的体系框架与基本内容

    非战争军事行动历史源远流长,但其作为一个独立的概念和一门专门的学问出现,却是近些年的事情。非战争军事行动军需勤务学是军需勤务的分支,是在传统的平时军需勤务、战时军需勤务基础上,依据我军新的使命任务,着眼于军需保障创新和保障能力提升而形成的。理论指导实践。随着我军非战争军事行动实践活动日益丰富,亟待系统的非战争军事行动军需勤务理论指导保障实践。

    (一)非战争军事行动军需勤务学体系框架

    非战争军事行动军需勤务学是在平时、战时军需勤务学的基础上衍生而来的。平时、战时、非战争军事行动军需勤务学的学科起源均源自军队军需所担负的使命任务,分别支撑平时、战时和非战争军事行动军需保障任务。与平、战时军需勤务学相比,非战争军事行动军需勤务学更聚焦于非战争军事行动军需保障的任务、对象、特点和机制创新等。非战争军事行动军需勤务学,是其各知识单元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而构成的理论体系,是全面系统指导非战争军事行动军需保障的科学知识体系,其框架主要包括三个维度,即行动准备阶段军需保障、行动实施阶段军需保障、行动结束军需保障的顺序维度;以抢险救灾、反恐怖、维护社会稳定、维和等非战争军事行动军需保障为主要内容的行动维度;以被装保障、给养保障、日用品保障、饮食装备器材保障等各种非战争军事行动军需保障为主要内容的任务维度。非战争军事行动军需勤务学体系框架如图1所示。

    (二)非战争军事行动军需勤务学基本内容

    非战争军事行动军需勤务学的基本内容,是部队执行非战争军事行动对军需保障的需求和实施保障过程中的勤务活动及其规律。非战争军事行动军需勤务学的基本内容可由学科理论、基础理论、应用理论等三部分构成。

    非战争军事行动军需勤务学科理论,主要包括非战争军事行动军需勤务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非战争军事行动军需勤务学的形成与发展,非战争军事行动军需勤务学的研究方法与范式,非战争军事行动军需勤务学与相关学科、专业的关系等理论内容。

    非战争军事行动军需勤务基础理论,主要包括非战争军事行动军需勤务的定义与内涵、本质与特征、特点与规律,非战争军事行动军需保障体制与保障关系,非战争军事行动军需物资供应与管理、非战争军事行动饮食保障、非战争军事行动被装保障、非战争军事行动日用品保障、非战争军事行动军需装备保障等专业保障勤务理论,以及非战争军事行动军需保障的组织指挥等理论内容。

    非战争军事行动军需勤务应用理论,主要是非战争军事行动军需勤务基础理论在各类非战争军事行动中的具体运用。从当前学术界对非战争军事行动类型的划分来看,非战争军事行动军需勤务应用理论主要包括反恐怖、维护社会稳定、封边控边、海空维权、保护海上战略通道、重大灾害抢救救援、国际维和、国际人道主义救援、国际联合军演等行动的军需保障应用理论。

    这三部分既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又存在严密的逻辑关系。非战争军事行动军需勤务学学科理论是基础理论与应用理论形成与发展的基石和根基,是非战争军事行动军需勤务学发展与演变的基础;非战争军事行动军需勤务学基础理论为应用理论起到理论指导作用;非战争军事行动应用理论则对基础理论的深化与发展起促进作用,并对学科理论的创新与发展起到推动与检验的作用;同时,为部队在各种不同条件下执行各种不同任务时的军需保障任务的完成提供科学的方法、工具和手段。

    二、推动非战争军事行动军需勤务学发展的策略解析

    非战争军事行动军需勤务学来源于非战争军事行动军需保障实践,并随着实践的检验而不断完善和向前发展。这种实践性和动态性,决定了非战争军事行动军需勤务学不能是一成不变的,只有随着实践活动的发展而发展,才能永葆活力,并指导非战争军事行动军需保障实践。当前,推动非战争军事行动军需勤务学的发展应重点从保障理论、训练模式、训练方法和保障实践等四个方面下功夫。

    (一)加强非战争军事行动军需保障理论研究

    理论是实践的先导。只有加强对非战争军事行动军需保障理论的研究,才能为新形势下我军执行非战争军事行动军需保障提供理论支持,才能为非战争军事行动军需勤务学的创新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当前,尽管针对非战争军事行动理论的系统研究较多,但涉及军需保障的研究成果都是分散的、零星的研究,影响了非战争军事行动军需勤务学的发展。

    一是要加强相关基础理论研究。非战争军事行动军需勤务基础理论是研究非战争军事行动军需保障一般规律的理论;是从非战争军事行动军需保障实践中抽象出来的普遍性规律;是对非战争军事行动军需保障特点规律的高度概括,它是由相互联系和制约的众多知识单元构成,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因此,要想推动非战争军事行动军需勤务学的发展,必须首先要加强相关基础理论研究。要深入研究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基本规律和基本特点,并紧密跟踪其发展和演变,建立起动态调整的非战争军事行动军需勤务基础理论体系;要深入研究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军需保障任务的特点、力量编成、组织指挥、保障方式等,建立起系统全面的非战争军事行动军需勤务基础理论体系;要在深入研究军事行动军需保障共性特点的基础上,围绕不同类型的任务特点,弄清各类非战争军事行动军需保障的个性差异,建立起完整的、动态发展的非战争军事行动军需勤务基础理论体系。

    二是要加强相关重大现实问题研究。非战争军事行动军需勤务具有很强的理论性与实践性,在理论研究和保障实践中总会遇到很多重大现实问题。特别是要紧紧抓住当前我军非战争军事行动军需勤务发展的“瓶颈”问题,着眼影响我军非战争军事行动军需保障能力生成的现实问题,认真论证,寻找规律,提出对策,为非战争军事行动军需勤务的发展提供咨询。

    三是要加强外军相关保障理论方法的研究。它山之石,可以攻玉。非战争军事行动军需勤务的发展,既要瞄准国内,还要借鉴国外。非战争军事行动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军提出,并逐渐形成一套比较成熟的理论。随后,其他发达国家纷纷引入这一概念,并融入了许多本国特色的东西,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因此,我军非战争军事行动军需勤务研究,要借鉴外军,寻求启示,从中发现普遍规律,为我所用。通过研究外军非战争军事行动军需勤务理论,能够有利于我们进行总结性研究和比较研究,有利于查找我军在非战争军事行动军需勤务研究和实践中存在的不足;同时,有利于我们从外军的先进做法中超越某些实践的环节,避免走弯路,快速提升我军非战争军事行动军需保障能力。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我国的政治制度、经济实力、科技水平和历史文化传统与发达国家不尽相同,我军使命任务与外军相比有着本质的不同,编制体制、保障标准等方面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绝不能照搬发达国家军队的经验,要用批判的眼光看待问题,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实现我军非战争军事行动军需勤务的跨越式发展。

    (二)创新非战争军事行动军需保障训练模式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推动非战争军事行动军需勤务的创新发展,应着眼军需训练转型,把非战争军事行动军需保障训练落实到经常,贯穿于部队军需训练的全过程,从遂行任务需要出发,抓好工作落实。

    一是要突出非战争军事行动军需保障组织指挥训练。注重打牢非战争军事行动军需保障组织指挥的基础,深入研究军需组织指挥理论,全面学习必备专业知识,强化组织指挥岗位和技能训练,提高组织非战争军事行动军需保障的基本素质。要积极运用先进技术,基于软件仿真开展非战争军事行动军需保障组织指挥的兵棋推演,在仿真模拟软件或军事游戏软件中体验非战争军事行动的氛围,提升非战争军事行动军需保障组织指挥技能,最终达到磨砺保障能力的目的。

    二是要突出“实战”背景下的非战争军事行动军需保障训练。美军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不是技术优势,而是人员的素质、训练、领导、理论与装备的综合因素,其中的关键是进行艰苦逼真的训练。”按照非战争军事行动军需保障要求,组织非战争军事行动军需保障实案化演练,加强对保障方式、保障程序和组织保障等内容的实际检验,通过演练不断完善非战争军事行动军需保障预案,切实提高快速保障能力。

    三是要突出非战争军事行动军需保障力量的合成训练。非战争军事行动军需保障,单靠军队自身军需保障力量难以完成任务,需要军、政、警、民的联合行动。应积极协调各方力量,定期组织多课题穿插、多部门参与的军政警民联合演练,以增强军地之间非战争军事行动军需保障的联合意识和协作能力。

    (三)创新非战争军事行动军需保障训练方法

    非战争军事行动军需保障训练方法是把理论认知转化为实际军需保障能力的纽带。科学的训练方法,有利于非战争军事行动军需保障教学体系的,有利于增强训练效益,提高教学质量。应大胆创新非战争军事行动军需保障训练方法,突出网络化、模拟化训练,不断推进非战争军事行动军需保障训练向深度广度发展。

    一是以网络化训练作为打牢基础的主要途径。网络化训练将非战争军事行动军需保障训练科学化、数字化、标准化结合在一起,使需要传递的技术数据能实现共享,提高信息资源可利用性,缩短教学周期,降低教育成本,提高教育质量。当前,重点是要构建高度信息化的非战争军事行动军需勤务教育训练环境,逐步实现基础实验室中心化和专业实验室集约化;加强非战争军事行动军需勤务教育训练信息资源建设,完善各类教学资料、教学信息、学员信息等信息资源库;根据不同课程特点,建立非战争军事行动军需勤务战例库、案例库、想定库、作业库、影视库、法规库等,并及时充实更新。

    二是以模拟化训练作为聚合能力的基本途径。重点是利用模拟仿真技术,系统研制军需装备的模拟训练平台,推广普及模拟训练,提高单个人员对军需装备的操作熟练程度,打牢非战争军事行动战军需保障能力所必须的基础能力素质。要在模拟的行动环境中进行军需保障指挥训练,利用智能分析模型,对虚拟的情况数据进行分析、融合处理,迅速准确地定下决心,使之熟练掌握非战争军事行动军需保障组织指挥程序和内容。

    (四)夯实非战争军事行动军需保障实践基础

    实践是理论的源泉,也是检验和发展理论的重要途径。我军非战争军事行动军需保障实践将为推动非战争军事行动军需勤务学的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并使其向更高的层次前进。当前,我国正处于非传统安全威胁的高发期,非战争军事行动日益成为维护国家利益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与平、战时军需保障相比,非战争军事行动军需保障具有一定特殊性,只有身临其境,通过实践检验,才能从行动中学习行动保障,才能不断发现非战争军事行动军需勤务理论中存在的问题,才能使非战争军事行动军需勤务学在实践中检验、反思与提升。要结合专业特点,立足前沿,积极参与部队非战争军事行动军需保障实践。一方面,要加强非战争军事行动军需勤务理论与实践的磨合。例如,在部队抢险救灾行动时,事发区域的党政军警民一体联动应对,这时就要把遂行军需保障任务的过程变为对现有保障理论与实践的磨合过程,以缩小理论与实践的差距。另一方面,使非战争军事行动军需勤务理论在具体的非战争军事行动军需保障任务中得到应用,并得以检验。这样能够通过实践找到非战争军事行动军需勤务理论与实践的差距,瞄准需要解决的问题继续深化研究,使非战争军事行动军需勤务学理论始终处于动态更新状态。

    参考文献

    [1]郑守华,娄国才.着力构建非战争军事行动学科体系[J].军事百科,2011,(2).

    [2]李卧东,蔡洁.科学构建二炮非战争军事行动学科理论体系[J].长缨,2013,(8).

    [3]张鹭鹭,刘旭.非战争军事行动卫生勤务学体系框架与理论拓展[J].解放军卫勤杂志,2012,(4).

    [4]盖世金,张培忠.多样化军事任务论[M].北京:长征出版社,2009.

    [5]肖天亮.军事力量的非战争运用[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09.

    [6]张连松.中国人民解放军非战争行动后勤保障[M].北京:海潮出版社,2004.

    相关热词搜索: 勤务 军需 军事行动 构建 战争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