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人文社科 > 正文

    习近平语言力量中蕴含的为民情怀

    时间:2021-02-11 07:59:38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国家领袖的语言力量不仅反映自身的价值观念,还直接关系大政方针和民心所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他的系列重要讲话中体现了深厚的民本理念和浓厚的为民情怀,多次强调必须坚定共产主义信念,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打破‘围城’‘玻璃門’和‘无形墙’”“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等重要思想,是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宝贵精神财富。

    关键词:习近平;语言力量;为民

    中图分类号:D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7)07-0052-03

    语言力量是一种沟通的艺术,是一个人生长环境、文学底蕴、工作经历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体现。国家领袖的语言力量不仅反映自身的价值观念,还直接关系大政方针和民心所向。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中,“人民”一词出现的频率极高,体现了深厚的民本理念和浓厚的为民情怀,抓住了历史兴衰、国家兴亡的核心要害。面对复杂的执政环境,习近平在他的系列重要讲话中多次强调必须坚定共产主义信念,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这是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核心内容,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宝贵精神财富。

    一、“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1]

    (一)兴“严实”之风,做人民公仆

    为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参加2014年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安徽代表团审议时,提出“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重要论述。“修身、用权、律己”和3个“实”字,是贯彻“三严三实”系列精神的精髓之处。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党要清醒认识人民赋予的权利,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是共产党人必备的政治品格和为官准则,也是党员以及领导干部的修身之本、为政之道、成事之要。要坚定爱国主义理想信念,不断加强党员干部的自我修养,勇敢抵制一切不正之风,在国家法律制度内合理使用权力为人民服务。要谨言慎行及时反思总结,坚决杜绝贪腐腐败的萌芽产生。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就是把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准则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领导干部要切实担负起推进改革的历史重任,就必须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和勇于自我革新的决心,并且能够在符合客观实际的前提下,敢于担当工作中蕴含的风险隐患,脚踏实地真抓实干,不干面子工程。领导干部对党对人民要做到诚实守信,公平公正处理社会问题。“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2]

    (二)权力红线紧握在人民手中

    “要做到严以用权,就应该坚持用权为民,心存敬畏。党的领导干部必须清楚,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权力是神圣的、高山仰止的。”[3]习近平强调权为民所赋,我国宪法对于“权力”的属性赋予明确含义,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在历史的长河中,正因为人民的伟大实践经验指引了中国共产党的前进道路,有了广大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才使得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我们党只有不断汲取人民意见,紧紧依靠人民力量,才能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克服种种困难,一直前行。如果说权利的使用权归领导干部所有,那么就是说权力的所有权一直在人民手中,一旦权力被滥用,人民随时可以把权力收回。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等伟大事业,都要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领导干部手中来源于人民赋予的权力,只能用于服务人民,绝不能用来为个人或少数人牟私利。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在讲话中提出的第一个要求就是敬畏权力,“我们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及时准确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所忧、所急,把群众工作做实、做深、做细、做透。要正确处理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现阶段群众共同利益、不同群体特殊利益的关系,切实把人民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各项惠民政策,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让群众时刻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2]

    (三)公正司法是促进人民信任的必然选择

    2012年12月4日,习近平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实施30周年大会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我们要依法公正对待人民群众的诉求,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决不能让不公正的审判伤害人民群众感情、损害人民们群众权益。”[2]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公正司法的阐述,使广大人民群众对于我们党全力维护人民利益的立场更加充满信心。培根曾说一次不公正裁判的恶果甚至超过10次犯罪。司法是法治社会解决矛盾纠纷的重要途径,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党和国家建设的重中之重,权力观的具体实践很大程度上决定我们党的执政水平。是否能够做到公正司法,才是人民最为关切的主题。习近平表示:“政法战线要肩扛公正天平、手持正义之剑,以实际行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4]当今社会在一定程度上依然受到封建残存“官本位”思想的作用,一切司法是否公正完全取决于官位高低,这种思想必然是人民所不能容忍的,国家必须从根本上破除。对于人民群众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诉求,领导干部一定要给予高度重视和充分解决,公正司法是加强人民信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必然选择。

    二、“打破‘围城’‘玻璃门’和‘无形墙’”[5]

    (一)倾听,平等而开放的交流

    为了使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更加密切,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郑重提出:“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6]习近平总书记认为,积极认真倾听群众声音,不仅仅表现出领导干部的胸怀和修养,更是一种为官的义务和责任,是对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一项素质要求——情为民所系。倾听群众心声,解决人民诉求是情系人民的必要前提条件。在倾听过程中,传递我们党对人民群众的关怀和敬畏之心。用心倾听,既能发现人民生活中的困惑疾苦,不断改进工作不足、树立良好风气,又是坚持群众路线解决顽疾的对症良药。政府机关要打开大门迎接人民群众的监督和意见,并且适时主动调研走访探寻问题根源,用心构架起领导干部与人民群众沟通的桥梁,使群众诉求有路可走。坚持与人民心连心,本着解决实际问题的态度去倾听。倾听是一项细致而巨大的工程,但只要我们党政机关坚定推进为人民服务的脚步,用科学方式不断探索正确的路径方法,就是人民的期望,就是我们党为之奋斗的目标。

    (二)合民情、顺民意,方可得民心

    习近平在主持召开湖北省领导干部座谈会时强调:“一枝一叶总关情。什么是作秀,什么是真正联系群众,老百姓一眼就看出来了。”[7]自此,“作秀”一词,在网络上掀起强烈反响。“秀”在当今是一个网络热词,是英文单词“show”的音译,为“展示”“炫耀”之意。犀利的用词,准确地诠释出总书记对领导干部必须脚踏实地的严格要求。真正情系人民群众,就要付出真挚的实实在在的感情。这要求领导干部要深入基层,深入到实践工作中去,以解决实际工作遇到的问题为标准,而不是搞形式主义。

    (三)情系天涯游子,同存赤诚之心

    现阶段,人民是指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习近平对在抗日战争中无条件支持抗战的海外华人给予高度赞誉,充分肯定他们的无私贡献。在2017年的新年贺词中,习近平总书记向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向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致以新年的美好祝愿,透过声声祝福表达总书记不忘天涯游子、心系中华儿女之情怀。习近平提出“根、魂、梦”的重要论述,表明他从未忽视海外同胞的福祉,在侨务政策制定等方面,永远秉承团结统一的指导方针,努力维护中华民族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根基,為实现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中国梦而奋斗。习近平指出,在世界各地的海外侨胞都是一家人,广大海外侨胞是祖国与世界沟通的桥梁,近年来中国的蓬勃发展与全世界的中华儿女都是密不可分的。这些重要思想在海外侨胞中流传甚广,极大鼓舞和激励了广大侨胞的爱国热忱。习近平本着中国、住在国和海外侨胞三方共赢的视角提出“一带一路”建设思想,鼓励海外侨胞利用自身强大的资本力量、丰富的社会资源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独特优势,创造财富并回馈住在国。习近平表示,我们不仅希望自己过得好,也希望各国人民都能拥有幸福美满的生活。

    三、“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2]

    (一)社会主义植根于人民利益

    习近平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2]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完全吻合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人民群众的深切期盼和根本福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准确把握当代中国实际,科学回答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临的诸多重大问题。他指出:“没有全民小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没有人掉队的小康;没有农村的全面小康和欠发达地区的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全面小康。”[8]这一系列论断,充分体现了把13亿多人全部带入全面小康的坚定决心。

    (二)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

    坚持维护好、巩固好、发展好人民的利益是发挥我们党先进性的重要表现。习近平在云南考察期间,会见怒江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干部群众代表时指出,“全面实现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9]“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10]这是习近平关于贫困地区教育问题的重要论述,再次明确教育的公平性和基础性,为新时代教育改革体系提供了新思路和新要求。要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师资队伍建设问题受到习近平的高度重视,关注教师健康、待遇、权益等问题的同时,要求提高师资队伍的实践性和创新性。只有更好的教育水平才能使人民在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少走弯路,才能更快更好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三)勿忘人民,甘作奉献;鞠躬尽瘁,奋发有为

    “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8]从习近平的话语中,我们再一次感受到我们党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勇气和决心。在教育、就业、医疗、住房、社保、养老等等一系列问题上,习近平时刻为民谋利的执政理念和作为,随着时间流淌慢慢渗透进了人民的心窝里。民生、民情、民意成为习近平心中念念不忘的头等大事。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9-21.

    〔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3〕学习中国.严以用权的十个要求[EB/OL].http:///politics/2013-07/23/c_116651986.htm.

    〔8〕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6.

    〔9〕习近平.总书记会见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干部群众代表侧记[N].光明日报,2015-01-23.

    〔10〕习近平.让13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N].南方日报,2016-06-08.

    (责任编辑 姜黎梅)

    相关热词搜索: 蕴含 为民 情怀 力量 语言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