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人文社科 > 正文

    内战风云:东北烽火

    时间:2021-02-19 08:04:14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东北元老“请愿”

    东北内战愈演愈烈,留居关内的东北人对乡梓十分关切。

    “九·一八”事变后,平津成为许多东北士绅富豪的寓居之地,其中的几位奉系元老都是有影响的代表人物。除了前已介绍的马占山将军,其他几位还有:

    万福麟,东北军老将,先后为张作霖、张学良部下,曾任黑龙江省督办、东北边防军副总司令,抗战期间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张作相,绿林出身,后追随张作霖,人称“辅帅”,曾任东北边防军副总司令兼吉林省主席,1933热河抗战失败后寓居天津。王树常,日本陆军大学毕业。曾任黑龙江督军参谋长、河北省主席、天津卫戍司令,后长期寓居北平。邹作华,东北军炮兵高级将领,参加过抗日战争,胜利后曾任东北接收大员、吉林省主席。冯占海,抗日名将,被誉为“吉林抗日第一人”。后因不堪中央军排挤而下海经商。抗战胜利时,万、张、王都已年过花甲,最小的冯占海也46岁了。其中,除冯占海外,都曾官拜上将;张作相还是冯占海的姨夫。

    1948年春节刚过,万福麟邀请同乡士绅聚餐,讨论东北问题。这次聚餐,缘起日前陈诚电邀张作相、万福麟赴南京讨论东北问题,北平行辕并已派人赴津接张作相到平。聚餐会上,大家推举张作相、万福麟、马占山、王树常等为代表,晋京申诉东北近况,并陈述意见。当时,我以大公报负责东北报道的特派员身份,加以万福麟祖籍直隶宁河,与我还有同乡之谊,我与马占山将军也比较熟悉,因此得以跻身采访、报道这次活动。

    2月17日,张作相自津抵平。在车站,我与他谈起东北前途,他说:“办法需要大家想。现在的东北人心并不比以前坏,要想收复人心也不困难。现在主要是增加兵力。”对于东北人事问题,他不愿表示意见,只说“需要人做事。”我问他:“如果政府邀请先生去东北,先生的意思怎样?”他说:“我67岁了,老了,脱离军政已久,恐怕不能负什么责任。”我请马占山谈谈东北局势,他也不愿表示意见,只说“愿一切服从中央。”但他同时表示,“对两年来政府在东北的策略始终不甚明了。”显然,他仍对自己无兵无权,做个“空头司令”耿耿于怀。

    此后两天,他们连续开会谈话,交换看法,征集和归纳东北人士意见,2月19日,我报道称:

    东北局势的严重,从北平也可以感觉得到。资源委会人员的撤退,东北人士的频频接触,华北军政当局对东北的注意,正在说明那里的变化与北平息息相关。东北为什么演变成了现在的局面?政府为什么不能完全接收东北,而使东北遭受了空前的糜乱?有人认为是外交的牵制,有人认为当初国军没有打铁趁热。而了解东北情形最深的人士,则认为国军接收之初忽略了两个主要因素:一是东北特殊的历史传统,二是沦陷时期地下活动的实况。张作霖父子与东北有特殊的不可分性。张作霖在东北维持主权和应付日本人,自有他的一套办法。谈起东北问题,人们就很容易想起张作霖父子。张学良现在幽居,张作霖孤寂地睡在他的太夫人墓前,与风雪战乱的东北一起忍受着无限的凄苦。

    东北赴京代表意见书大致拟定,包括:一,兵源:应多扶植地方武力;二,粮源:除南粮北运外,扩大产粮地区;三,经济:改革币制,减轻人民负担;四,政治:减少牵制,加强效率。

    同日,黑龙江、嫩江、兴安三省旅平同乡会举行茶会招待马占山等人,马占山致词时火气很大,说:“我当松北绥靖总司令,只是东北行辕给个名义,中央并无正式命令,工作不死不活。近来东北局面真严重,共军有50万大兵,壮丁也多被他们掌握。东北若垮台,国军想进关都不容易,华北也非垮不可,所以希望中央多接受人民意见,支援我们。再增调三五个军到东北,不一定能解决问题,还是要多扶植民众自卫力量。今天的军队,甲挨打乙看着,乙挨打甲旁观,这正是我们的弱点。共军是马,我们是牛,赶不上人家。”兴安省主席吴焕章则说,东北近三年的变化,等于一部二十四史,真是无从说起……

    2月22日,张作相等飞上海,次日招待中外记者,呼吁全国人士及舆论界重视东北问题。报告谈到:“一,东北两年来每天皆在大量破坏之中,农村破产,工矿残毁,已无国计民生之可言。行政方面则机关庞杂,军民脱节,社会不安,不能不大声疾呼,请政府予以彻底革新。二,亟待解决的问题是粮食缺乏,沈阳200余万人民已有五分之一每天以豆饼豆渣充饥。加以四乡难民陸续逃入城中,如运输不通,全城人民即有断炊之虞。三,目前流通券发行额数已在万亿,严重贬值,且禁止法币出关,相形之下所差十倍,不能不请中央予以补救。四,东北军事已至严重阶段,现有据点必须保持,应尽先打通榆沈交通。因此必须立即增加华北武力,以就近相机采取有效行动。五,东北青年屡经变乱,多属热心爱国之士,保卫乡土之念最强。如中央能有适当之办法,相信定能负起保卫国家之责。六,东北问题非一隅之利害得失,而是整个国家的问题,为东北呼吁亦即为整个国家呼吁。”

    张作相发言说,今日之东北已非放弃不放弃问题,实为放得下放不下问题。你一旦放下,他人即将取去,东北一失,华北之威胁必更严重。此为东北华北方面一致看法,军事当局亦久有相同观点。同人等此来即是希望大家对东北之重要有深切认识。

    2月24日,张作相等由沪到京。据悉:政府研究东北当前的安抚、救济等问题,要请张作相诸氏出来办理这些事。

    2月27日,张作相等应央行总裁张嘉璈之宴,就东北当前金融问题交换意见。下午到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官邸谈叙。

    2月29日,蒋介石在官邸邀见张作相、马占山、万福麟等,并设宴招待。中央社电:“中央对东北有决心、有办法,即将派大军出关,并即恢复交通。此为蒋主席对东北耆宿所表示者。”

    下午,东北旅京同乡开会欢迎东北元老,张作相说:“东北光复之后,军事从未停止,共军和国军中多是东北青年,死的伤的也都是国家青年。想起东北的情形,真是一言难尽!只要能够把东北家乡的痛苦完全解除,谁到东北去都受东北人民欢迎。”马占山重复了他说过的话,“假如东北丢了,华北马上要失,华中也站不住。非自力更生不能把中国扶起来。”

    3月2日,作为元老们的“后援”,东北民众代表请愿团王化一一行离平,行前王化一接受采访时说:“东北三大问题需要早日解决:一是兵,二是粮,三是钱。要守东北,政府就拿出办法;不要东北早说,我们自己想办法。这次去京,东北人民嘱咐,得不到结果,别回东北。”

    3月3日,大公报发表社评《东北同胞的呼吁》,内称“东北局势的确很严重,很紧急,连美国也说感到沉重威胁。……问题好像已不是谈论,而是应行动的时候了。一张一张变化甚大的战报不断的飞来,局势好坏完全由战事决定,整个东北一片烽火,国军几个据点多已成为危城。形势之非不自今日始。中央接收东北两年余,好些事都是早就该办的,不能全办也该有个未雨绸缪的打算。弄到今天已有点措手莫及。可遗憾的便在这里。……‘东北如不守,不到三个月华北必遭沦陷,不到半年大江以南也将受其威胁。’东北耆宿们这种观察并不夸大其词。……特别使我们关怀的是无辜受难的东北同胞。在严寒刑罚之下,在战火煎熬之中,他们过着无热无爱的冬天,度着吃旧高粱、小米,拿豆饼充饥的日子。……人民生活得已十分哀苦,对战事固然如惊弓之鸟,就像乱抓壮丁,市民寝不安席,也足以构成祸乱。我们曾一再指陈,接收民心比接收土地财产还重要。过去政府在东北的种种施政,无可讳言的有许多地方不能令人满意。政治的过失对军事的变化要负一部责任。今天谈挽救东北危局,不要忘记,振作民心还是重要的事。沦陷十四年归来的东北同胞又遭战祸,又受政治的灾殃,在经济上又活不下去,实在太可伶了。……战火无情固应诅咒,但人为的故意的破坏也屡见不鲜。后一种的破坏更可惋惜。不论哪一方面,我们觉得都应爱护国家的事业,避免作不必要的过大牺牲,随便一个工厂,一损害就值几万亿元,建设匪易,破坏起来只要一把火。为保存国家元气,保护建国的基础,我们特呼吁停止破坏。尤其对技术人才,我们特别挂念着他们。技术者献身科学,与政治距离甚远,我们祈祷战火不要灼伤了他们。爱护人民,保存工矿事业,为国家保存些元气。”

    相关热词搜索: 内战 烽火 风云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