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人文社科 > 正文

    修辞是对语言的修饰

    时间:2021-02-25 07:53:44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一、解题

    读书读题。题是提纲挈领、纲举目张。题如树状目录,在文件管理中甚至可起到“闹钟”的作用。写书不易,多数作者少则也得花上一年半载,中则三年五载,多则毕其功于一役。因此,书多是作家心灵的呼唤、心声的吐露、心血的结晶。成书多是受到孩子般的呵护。作家往往在题材的选择、体裁的考量、行文的方式上体现出独特个性、独到见解、独立表达。在书的体例、书的结构、书的装帧、书的内容等方面往往能窥一斑而见全豹,见一叶而知秋。

    笔者在做评论时,总有这样喋喋不休的引论,相当于论证法中的演绎。本处是先想对《独唳无声》的书题做一个整体上的解读。

    著书如母亲孕育孩子,过程艰难而充满幸福,不言而喻。那得给孩子取一个名字,这名字往往不是随便取得。在新生儿甚至还是卵细胞之前,爷爷奶奶、未来的爸爸妈妈往往按耐不住激动的心情开始思考孩子的姓名。这名字得响亮,得有意义,甚至用到修辞,即往往语义双关,往往谐音,往往具有象征和隐喻意义。那《独唳无声》作为作家庆九“孕育”的孩子,是不是有这样的隐喻和象征意义?

    先看《独唳无声》的“独”,语义上,独从犬从蜀,蜀亦声。“犬相得而斗也。羊为群,犬为独也。”(《说文解字》)段玉裁注:“犬好斗,好斗则独而不群。”在《诗·邶风》中有“我独南行”句,《礼记·礼器》中亦有“君子慎其独也”句,其中的“独”,均是本义。

    《独唳无声》的“独”,应是本义的“独”。跟“特立而独行” “独狼”“慎独”的“独”字是一个意义,具有单独、独自的意义,甚至具有孤独的意义。

    孤独甚至是人的本质,在叔本华看来,喜欢群居、喜欢参加社交活动的人可能平庸,反而暴露了孤独的本质。处在生物链越上层的动物越是孤独,越是选择了独居。孤独为一个精神禀赋优异的人带来双重的好处:他可以与自己为伴,他用不着和别人在一起。拉布叶说过:“我们承受所有不幸皆因我们无法独处。”可见“独”是生活中的常态,问题在于我们自身怎么认识“独”。平庸者以参加社交活动驱逐孤独感,实质上在社交活动中反而暴露了孤独,甚至暴露了平庸。而思想丰富者则是跟自己内心对话,可以用 “独唳”的方式来发声,他这个发生可能振聋发聩,也可能是踽踽独行,是和自己内心的交流,不期冀兴师动众。

    常人都怕别人窥见自己的孤独,所以热衷于社交活动,以掩饰内心的空虚。“常”意味着“平常”、“通常”、“庸常”。但凡思想深刻、情感丰富者恐不是庸常之人。能主动、自觉剖露自己“独”的个体,恐是率先、自觉战胜孤独的先行者。

    庆九用“独”来发声,在如母亲催生婴儿般的著书立说中,我们已然知晓书题的重要作用。书题中的第一字确是“沉默的大多数”所拼命逃离的“独”。庆九却是慧眼识珠,是从不自觉到自觉,是深刻地对人的本质的哲理化认知。这“独”很“毒”,是独立、是独特、是独行、是独到。世间真是一部辩证法,越是合群,越是平庸;越是孤独,越是常人不能企及。战胜孤独的方式,可能是独语,是“独唳”。

    “唳”,是指鹤、雁等鸟的高亢的鸣叫。笔者感受了“唳”作为动词的诗歌意象的存在。常理,意象总是名词组成。在“独唳无声”中,“独唳”却成为了一个意象。甚至形容词的“独”也是一个意象。这种意象论,是中国诗论中的传统,也被庞德借用。在笔者的理解中,诗歌中的意象往往带有恒常的“所指”,往往由具象的名词构成意象。而在读“独唳无声”时,却真切地感受“独唳”,让我看见了在秋高气爽的阿坝原野,一只在高空中飞行的鹤,发出了别人听不见的声音。“独唳”分明作为了意象而存在。

    这不奇怪,联想到庆九的生活履历、人情性格、文学表达、艺术追求,我分明看见庆九的“独唳”,只是这独唳不是无声的,而是“此时无声胜有声”。鉴于周家琴已对《独唳无声》作了“于无声处胜有声”的解读,囿于篇幅,此处略去1000字,不做赘述。

    二、知人论世

    “知人论世”是文学评论中一种惯常的技法。笔者在做评论时,也没能脱离窠臼。我常不愿用西方文论来解读中国作家的创作,总觉得这种解读走入了误读。道理很简单,中国作家受到西方文论的影响有,但是有限。这种解读也是一种“后殖民主义”、“东方主义”的解读。在中国经济渐趋一枝独秀,在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时代背景中,文论本应建立自己的文化自信。从传统中吸取营养,从创作中彰显民族特色,从技法中看见独立个性,从文论中找到营养,这是笔者所理解的中国应建立自己的文论的一个尚不成熟的一知半解。而知人论世是这种文论中的“器”。

    慶九有什么样的人生履历?庆九有什么样的性格? 在其文中有什么样的表现?

    庆九做过教师,在九寨沟旅管局工作过,在汶川水磨做过副镇长,现任阿坝州文联秘书长,阿坝州美协秘书长,四川省作协会员,四川省美协会员。

    生活中的庆九,少语。也许跟“独唳”有关。就是文友聚会时,也不见庆九高谈阔论。这让我想起鲁迅的话语,“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鲁迅《野草》)。也让我想起一个字“讷”,在传统看来,“讷”是懿行,是美德。高谈阔论者多夸夸其谈,多华而不实。“一个人有多热情就有多虚假,”这种少语,是一种低调,是一种谦逊,是一种稳重,是一种智慧,是一种人生态度和处世哲学。也是庆九深思熟虑后的理性选择,跟他的书题“独唳无声”如出一辙。这种少语,也体现出庆九少说多做的人生态度。说者多指手画脚,会说者多巧言令色。可是现实的世界往往被蒙蔽,“会做的不如会说的”,会说的多,会做的少。须知,做者往往能真刀真枪,而只要良心愿意,能说会道谁不会?

    看其履历,可得出第二个结论。会画者多,会写者少。或者会写者多,会画者少。庆九却又是个例外。他是画家,更是作家。这种人很少。历史上王维、苏轼、王冕、郑板桥、唐伯虎、李叔同、丰子恺皆是此类人。以王维为代表的田园诗派,在笔者看来,是典型的中国文论影响下形成的重要的文艺画派。后来的写作者,更应从田园诗派关于诗画合一的理解中寻求意象、意境的意义。在绘画中,表现为空间;在诗歌中,表现为意境。既是画家又是作家的庆九,其绘画中因为有文学的气质从而变得更具文人的写意画特点。其绘画对文学的作用,则主要表现在其写作的语言多具散文诗的特点。其散文创作,语言也更具诗意,少了平铺直叙。其叙述中多有描述,其描述中多有具象。其具象中,多有意象。其意象中,多有修辞。

    三、《独唳无声》的修辞

    笔者学习时,多次聆听阿来老师、龚学敏老师的教诲,获益颇多。如阿来关于“东方主义”的认知,龚学敏“诗歌应该为语言做贡献”的论述。诗歌怎么为语言做贡献?笔者以为,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表达的工具。语言于文学而言,则是表达的工具和形式。语言是为文学服务的,文学本身才是本质。可是反过来讲,语言作为文学的形式,要思考其存在的方式。语言本身,也需要“推敲”,也需要修辞。而修辞本身,就是关于语言的修饰。就是把话说漂亮、说动听、说得与众不同。这就要打破惯常的语言习惯、表述顺序,思考语言要精致、要精确、要精益求精。而其中比较惯常的技法,则是修辞格的运用。

    《独唳无声》中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格?

    1.文题

    独唳无声,并列对举。“唳”所指为雁鹤高亢发声。此处则是作家的发声。把用在事物的专属词用在人物身上,则是拟物法。通过此法,可让读者产生联想,增进审美趣味。“无声”,容易联想到“雁过无声”、“此时无声胜有声”、“于无声处听惊雷”等俗语典故。“无声”于此处,则具有用典的意义。

    2.文本标题

    《月亮情结》中,月亮,是人们常用的意象,隐隐中含有普遍的意义。如果加上其它的修饰和描述,则可见作者对月亮所寄予的象征意义。作者言,“孤独而幽芒的星空,高挂一轮盈亏之月”、“一朵素月”,可见月亮的清冷,也可见如李白《静夜思》、苏东坡《明月几时有》中,诗人们对月亮这个意象的共通情感倾向。

    阳光则是“大太阳”,在《太阳纪事》中,阳光是亮艳且灿烂的。文中联系了作家的工作经历和启悟,这太阳则是象征了高原物质匮乏、条件艰苦环境中的校长和学生们对人生的态度。他们就是太阳。“我们离太阳很近,”这种近,是亲近。跟顾城“你看我时很远,看云时很近”的“近”是一个意思。

    《牵牛花》中的牵牛花,则象征着庸俗的奉承、钻营和攀附。

    《泪溅残阳》的残阳则是“老师”的象征。

    文本多应用隐喻,而这隐喻的事物多具象征意味。从中可窥作家对事物的态度,甚至可见作家淡泊名利、超然物我的人生态度。文本中,多含“激浊扬清、雕心塑魂”、“肃穆的清洁,理智的纯真,永恒的神圣”,这些词汇叠加一起,是对原文整体象征的阐释,可见作家对自我的认知、期求和旨归。

    3.文本

    笔者以为,文本细读才是通向深层追问的桥梁。此处笔者欲析文本中的修辞格。文本内部运用了哪些修辞格?

    引用。在内中篇什《月亮情结》中引用民间童谣“大月亮,小月亮,哥哥起来学篾匠”。

    《找寻童年》中引用法国画家马蒂斯的要像孩子那样看待事物的论述,“必须懂得保持儿童接触食物的新鲜感觉,保持他的天真纯朴的态度”;《在比喻中生活》中引用罗丹的“艺术家和思想家好比十分精美、响亮的琴”;《留一个夜晚给自己》中引用古诗,引用卡夫卡的“打开窗子,你不用出门,大千世界自动向你涌来”的语句。

    此外,还使用“引用”36处,多是名人名言、警句、俗语、谚语。不仅仅起到论证作家观点的作用,更可见作家广种薄收、厚积薄发的写作态度,也能够表达作家的志趣爱好。

    排比。《月亮情结》中“翻过屋檐,越过山脊,穿过树梢”,几个动词一起,有连动效果。而语词不同,形成排比效果。“想象远方小屋收到的问候,想象每年中秋寄来的月饼,也想象去外地学习的妻子”,几个“想象”一起,具象化了亲情、友情、爱情等诸多情愫。因为具体而可感,因为具象而形象,从而让读者在联想中展开画面。“有过辉煌执著于平和倦怠,有过诗情哲思与世疑人惑,也有过憧憬式的前瞻和历史性的反顾”、 “肃穆的清洁,理智的纯真,永恒的神圣”,本文中,至少三处用到排比。其它篇什中,亦比比皆是地运用这种排比句法。通过排比,可造势、可强势、可疊加语义,也形成了特殊的行文节奏。而节奏是内在的气韵,多不易把握。轻重缓急,抑扬顿挫,不是技巧玩弄,而是玩弄于股掌之间。太玩弄则巧,不玩弄则难。在火候达到相当程度时,才有可能对技法信手拈来和运用自如。“最高的技巧是无技巧”,巴金如是说。

    此外还有其它多种修辞格的运用。对修辞的自觉运用,是作家达到一定程度的状态。笔者只是从两处修辞格,来粗略阅读庆九的《独唳无声》。原文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所表达的旨归和趣向,本文尚未涉及。挂一漏万,不一而足。

    相关热词搜索: 修辞 修饰 语言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