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人文社科 > 正文

    让奥尔夫教学理念走进音乐教学活动

    时间:2021-02-25 07:55:58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奥尔夫综合性音乐观告诉大家,儿童音乐教育活动都是创造、表演、欣赏以及唱歌、诵读、舞蹈、奏乐的综合体,任何单一的唱歌、诵读、欣赏、奏乐以及纯音乐理论学习是不存在的。面对21世纪的挑战,学校教育将由过去偏重智育、技艺传授转向促进儿童个性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儿童社会性和情感的发展。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幼儿;音乐教学活动

    一、从节奏入手,让幼儿在音乐活动中创编

    奥尔夫认为音乐中节奏是比旋律更为基础的材料,不同的歌曲不可能是同一个旋律,却可以是同一种节奏。训练节奏的步骤应从体感入手,把体内的节奏诱发出来,综合地训练模仿、问答、节奏补充、多声部节奏、用节奏为旋律作伴奏等。

    1.跟着音乐节奏创编动作

    如音乐活动《大鼓小铃》,在活动中我首先出示了一个大鼓,问孩子:“这是什么?可以干什么?”孩子有说可以打的,有说可以敲的。于是,我继续提问:“那用什么敲呢?”孩子说可以用手,也可以用棍棒等。为了给孩子们一个正确的答案,我说我们可以用小锤进行,这样敲出的声音一定很好听。于是,我继续提问孩子:“鼓会发出什么声音?”有的孩子说是:嗒嗒,有的孩子说是:啪啪,有的孩子说是:咕咕,还有的孩子说是:咚咚,最后我用力地敲了一下鼓,孩子发现鼓原来发出的声音是咚咚的。我又出示了一个小铃,让孩子去猜小铃铛会发出什么声音?孩子又说出了许多答案,我也让孩子听了一下发出的声音,“叮叮叮”。孩子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知道了大鼓发出的声音是沉闷的、重重的,小铃铛发出的声音是清脆的、轻轻的。“那大鼓和小铃是不是随便敲出声音的呢?”“不是的。”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告诉了我。“对啊,大鼓和小铃是有节奏的。你们仔细听哦。”在后面的教学中,我让孩子用身体部位来学大鼓和小铃,表现出它们的不同节奏。

    2.跟随音乐节奏参与游戏

    《小猫歌》活动开始了,让幼儿听着小猫音乐进入活动室,并按节奏拍手,幼儿初步感知这首歌曲的曲调和节奏,然后运用无意义的词,如啦、呜、啊等,让幼儿跟曲调唱,鼓励幼儿自己动用许多无意义的词进行演唱,幼儿很感兴趣。通过这两种形式,既增加了情趣,降低了困难,又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充分地感受并掌握了这首歌曲的曲调和节奏。

    二、从语言入手,让幼儿在音乐游戏中体验

    奥尔夫认为语言是音乐的根,音乐有时也需要借助“语言”这一工具来达到一定的效果和目标。如在音乐活动导入部分,我们有一个“热身”训练——“叫人名”,活动开始时,我会给孩子一个示范,“我叫×××,你叫什么?”通过这样的句式让孩子来发挥他们的创造性。每个孩子一个个地介绍着,遇到有困难的孩子,我会再次示范句式,并帮助他拍打节奏。在叫了两个音节数不同孩子的名字之后,就让他们互相有节奏地呼唤、或分组呼唤,形成多声部呼唤,然后是数韵和简单的儿童诗歌。

    奥尔夫音乐教育是结合身体律动,唱、奏、动、听统一教学的音乐教育,同时也是“为孩子们的音乐”,是创造性的幼儿音乐教育。它唤起了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激发了幼儿对音乐的情感,是培养幼儿音乐感觉和情感的金钥匙。有节奏地念童谣《蚂蚁赛跑》,适合小班年龄的孩子,他们喜欢这样“动手”和自己的朋友游戏。“黑跑道,白跑道,斑马身上来回绕。大蚂蚁,来赛跑,斑马痒得受不了。”朗朗上口的歌谣,小班孩子非常喜欢。因此,我便准备了一些教具材料来帮助孩子们先学会这首简短的儿歌,然后再开始合作性的游戏。“宝宝们,你们看这是什么?”我出示了斑马的图片,但把头和尾是遮起来的,让孩子猜猜这是什么动物。起初孩子们并不能说出是什么动物,于是我做了提示,“什么动物身上的花纹是黑色和白色的呢?”孩子们一下子就猜出是斑马,这刚好有利于我引出儿歌的上半部分,“黑跑道、白跑道,斑马身上来回绕。”“那谁在斑马身上绕呢?”孩子们一下子就好奇起来了,我很容易地说出了儿歌的下半部分“大蚂蚁、来赛跑,斑马痒得受不了。”在图片的辅助下,我和孩子们一起有节奏地朗读了一遍儿歌,在念儿歌的环节上我再加上一点有趣的朗读儿歌的方式,如:大声、小声,或者利用身体的部位和不同的方式。“蚂蚁还会在斑马的什么地方赛跑呢?”“会在斑马的大腿上。”孩子们都被这样有趣的方式吸引了,一遍遍地念着儿歌,在游戏的过程中把儿歌记熟了。

    三、从听觉入手,让幼儿在音乐歌唱中感受

    听力的培养是发展儿童音乐能力的前提,将奥尔夫音乐的教学理念运用到我们日常的歌唱教学中,从听觉上让孩子自己来感受什么声音才是好听的、适合歌唱的声音。

    我们在《高高兴兴上幼儿园》的主题中开展了歌曲教学《我爱我的幼儿园》。但是对于刚上小班的孩子,有的孩子连普通话都说不上来,更不用说如何唱出完整的歌曲了。那么怎么样让孩子们会唱,并能用好听的声音来演唱呢?我想作为音乐教育,让幼儿理解歌曲的内容,不能单纯地凭借教师的说教而应该结合幼儿实际的生活经验来帮助理解。我要让孩子通过简单的歌曲,把歌词唱清楚。于是我采用了电脑里的录音软件来让孩子感受歌曲怎样唱才是美的。首先,通过录音等手段的导入,幼儿很自然地进入歌曲所表达的意境中。其次,在以前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孩子都不会自己唱歌,有的孩子会喊,有的孩子则是不敢唱出来。为了解决幼儿不会用自然音演唱的困惑,在活动中我采用了听唱的教学法:即将孩子唱得不好听的声音录下来,再把优美的儿童歌曲播放给幼儿欣赏,进行对比,得出要用自然的声音演唱。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感受了歌曲的旋律,为下一个环节体验歌曲的情感埋下了伏笔。

    四、从体感入手,让幼儿在音乐律动中参与

    身体是最好的器乐。以人的自然性为出发点,发掘人体内的音乐性,促进人体器官与心智反应及平衡能力的协调发展。

    1.参与律动,创编动作

    律动的组成要素一是音乐,二是动作。其中,感知、理解音乐是很重要的一种能力。对于小班孩子来说,在音乐中参与游戏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开火车》这是一节韵律活动,小班的孩子由于年龄小,比较好动、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长,这个活动刚好适合他们。让孩子们感知音乐节奏的变化,根据音乐节奏进行简单的动作,并尝试用简单、多样的身体动作表现开火车,能够初步体验跟着音乐节奏开火车的乐趣。在这个活动中幼儿都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因为活动的内容是他们所熟悉的,音乐的节奏性变化非常明显且有趣味性,所有幼儿的参与性、积极性、主动性都得到了提高,同时孩子的节奏感也得到了锻炼。

    2.互动表演,充满趣味

    在《大树妈妈》这节活动中,孩子最感兴趣的就是最后的表演。在老师扮演树妈妈的时候,他们就把自己当成了小鸟,偎依在树妈妈的怀里,加上老师扮演成树妈妈的形象,更加有了让孩子演唱的欲望。当老师请孩子来扮演树妈妈的时候,他们踊跃的小手表现了树妈妈在他们心目中的伟大形象。但是活动中也有一些不足,如果让全体孩子都参与表演的话,有些孩子的角色不明确,还有的孩子在表演的时候不愿意唱出声音来,表演的基础首先是要把歌曲唱会。为此在表演的时候要给孩子明确地定位好角色,扮演小鸟的可以用头饰或者胸饰表示。相信这样孩子们在活动中的表演兴趣会更浓。

    综上所述,奥尔夫认为原始的音乐是接近土壤的、自然的、机体的,能为每个人学会和体验的,并适合于儿童。原本性音乐学习注重人对音乐的最基本的感受、体验,这种感受和体验的获得不是依靠外在的知识灌输、技术训练,而是通过人们的自身参与,自发自然地获得,人人都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中,在没有困难的压力下,学习和掌握原本性的音乐。

    (作者单位 江苏省张家港市梁丰幼儿园)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