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人文社科 > 正文

    北美华文网络文学中双重经验的跨文化书写

    时间:2021-02-27 07:55:34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文化是北美华文网络文学关注、探索的主题。随着作家们在北美居住时间的增长,视野的拓展,无论是信息量、个人体验、创作经验都较从前快捷而丰富,因此,体现在文学作品中的思考也开始出现多层面的关照。他们逐渐摆脱早期比较单一的“乡愁”与“本土情结”,以“世界公民”的姿态和自我意识,展开新的思考和探索。这体现在文化视野扩展,文化姿态转化,文化思考深入等各方面。作家们在塑造人物和描写的故事中,都在尝试冲破种族和文化的隔阂,减少东西方差异和距离,试图体现人类共性上的理解、宽容与融合。

    关键词:北美华文网络文学;网络作家;文化观照

    中图分类号:I1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677(2014)1-0120-09

    一、概述

    “北美华文网络文学”是指自1991年全球首家华文网刊《华夏文摘》创刊以降,作者旅居在北美,首发在北美注册(或服务器在北美)的华文网络论坛、网刊和网站上的文学作品。

    北美是全球华文网络文学的发祥地。1996年以前,在北美诞生了全球首家华文网络周刊《华夏文摘》(1991年4月创刊,在美国马里兰州注册),全球第一篇网络散文、第一篇网络小说、第一首网络诗歌、第一篇网络文学评论,都出自《华夏文摘》。《华夏文摘》之后又有了全球首家华文BBS(论坛)ACT。1993、1994年这两年间,ACT这个新闻组特别活跃,参加新闻组的大部分都是在大学里学理工的留学生,而且主要成员几乎都来自加拿大和美国。接着两家大型综合网刊《新语丝》(1994年2月创刊)和《国风》(1997年3月创刊,2008年11月停刊),与北美最早两家网络诗刊《橄榄树》和《新大陆》相继创办。随后全球首届女性华文网刊《花招》(1996年1月创刊,2000年停刊)也创办了。除了网刊之外,也出现了更加成熟的网络社群(社团),1997年“文学城”与2000年“文心社”的创建,受到了网络写手们的欢迎。

    从北美网络起步的作家有:图雅、阿黛、少君、阎真、苏炜、陈希我、王瑞芸、啸尘(陈谦)、王伯庆、施雨、融融等,经过岁月的历练与文学创作的实践,这批北美网络华文文学的主力军受到了文坛的肯定。他们获得中国大陆文坛的各种文学奖,包括陈希我与陈谦(啸尘)都获过由《人民文学》杂志主办的“人民文学奖”。仅以“中国小说学会年度中国小说排行榜”为例,上榜的作家就有:阎真(2001年长篇小说《沧浪之水》)、苏炜(2004年中篇小说《米调》)、陈希我(2004年短篇小说《我疼》)、王瑞芸(2005年中篇小说《姑父》)、陈谦(啸尘,2008年中篇小说《特蕾莎的流氓犯》)、施雨(2008年短篇小说《你不合我的口味》)。

    二、北美华文网络诗歌:认同困惑与家国情怀

    早期大陆留学生多是上世纪80年代出国的,身上明显带着社会主义与理想主义的特征,一下子进入北美这个商业化、多元化和国际化的生存环境,跨越中西国家地域和文化疆界,这就注定他们的人生轨迹与创作道路在双轨快车上前行。一是与自己血脉相连的、有着深刻历史印记的故土;另一个是与自己当下生活现实密不可分的异国国情。前者牵连着原乡的个人生活和家族历史,其中有他们的情感记忆与后来的家园想象。后者则已经被放置在大熔炉里,在美国文化中受冲击、激起反抗,最后寻求自救或者妥协的方法。所以,北美网络诗歌作品多数从生活感受层面挖掘下去,从灵魂深处探索文化差异与认同,反映了作者在这样的跨域跨文化境遇中的身份焦虑与认同困惑,以及在文字中寄托无限的家国情怀。

    (一)认同困惑

    都说树挪死,人挪活。可是,在重生之前的远距离迁徙,由于突然遭遇到语言、文化的障碍,以致发生生存困难与自我认知困惑,通常会发生“移民休克症”等心理症结。马兰这首《鬼出城》写的就是这样的心理体验,异常强烈的,似乎被置于死地。

    “……睁开眼,对着强光/闪动,善恶变化不停/回忆,那场谋杀的主谋/牧师是个无头尸//赤裸的胸跃进草丛,释放/空气。什么时候得救、失语/和梦想对峙//鸟笼集合在地上说不说是/绕口令的迷惑,吹气,吐痰/永远没有年龄的面容,天空/击鼓传花,情人眼里百年的恩怨/如何点血成功//异乡指示一个地址,随即起床动身。”(马兰:《鬼出城》)

    施雨的《异乡人》,写出了许多华人的真实生命图景——在民主的国家,虽然有选择总统的权力,但还是很茫然。必须在跨文化的日常生活与社会活动中,学会从边缘人迈向国际人。施雨在美国考过西医执照,算是第一代移民中比较成功的一个,但是,少数族裔置身于竞争性极强的由白人主导的美国社会,虽然凭借中国人的智慧和勤奋,走进主流,能够与白人医生同工同酬,平起平坐,但依然要努力迈过“文化冲击”与“移民休克症”的阶段。

    “……头顶异族的蓝天/脚下埋的是别人的祖先/纵然紧闭双眼/也说服不了自己/就当是走在家乡的石板路上//异乡人啊”(施雨:《异乡人之一》)

    “以江南雨季的步子/走过美东几场大雪/当年打进行囊里的勇气/攥成一张文凭//学会从不同的方位/识别家乡的星座/却依然不习惯/脚下埋的是别人的祖先//习惯拿刀叉,品葡萄酒/在壁炉前读十四行诗/不经意的时候还会张望/和我一样远嫁的中国餐馆//可以用公民的姿势宣誓/也可以公平地陪审,认真投票/但总说服不了,我/在选自己的议员、州长和总统”(施雨:《异乡人之二》)

    (二)家国情怀

    乡愁是异乡人的四季风景,因为他们内心有着永恒的家国情怀,无论新诗还是古体诗词,无论是“愁”是“忧”还是“伤”。

    “……雨没了//我仍坐在纽约酒楼里/品尝你生产的美味/这样,我看不到你的英姿/却可以想象丰硕的麦地/以及红色留给我的/并非一贫如洗的意义”(鲁鸣:《红色的大雁》)

    放眼江山终是空,吟诗举酒意无穷。

    琴心三叠初弹后,悲喜宛如袖底风。

    心未淡,血犹浓。清歌一阏梦千重。

    相关热词搜索: 北美 书写 跨文化 经验 网络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