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人文社科 > 正文

    套层结构与环形废墟

    时间:2021-03-02 07:53:24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博尔赫斯被誉为“作家的作家”,由他在文学作品中开启的特殊叙事结构不仅影响了文学作品的创作风潮,更对谜题电影中的复杂叙事造成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其代表作《小径分叉的花园》中使用的“叙事套层结构”被波兰导演基耶斯洛夫斯基沿用至影片《机遇之歌》中。此后,在各类复杂叙事的影片中都可看到博尔赫斯的叙事痕迹,如《异次元骇客》《移魂城市》《盗梦空间》等。本文基于此,以各影视文本为参照,力图探讨博尔赫斯的叙事风格对于“无限分叉”电影和“无限衔套”电影的深层影响。

    【关键词】博尔赫斯;叙事结构;谜题叙事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07-0084-02

    一、博尔赫斯作品中的“复杂叙事”

    (一)“无限分岔的小径”与平行宇宙。博尔赫斯于1941年出版了一部小说集《小径分叉的花园》,其中收录了一篇同名小说。这篇小说在侦探小说的外壳下构造了一个抽象的多宇宙世界观,这种世界观接近后来的量子力学所提出的多宇宙观点,那是一个由类似世界组成的无穷集合,每一个世界都有多个相应的镜像世界,他想描述的是人生的无限可能性。在《小径分叉的花园》里,作者使用迷宫、时间、巧合等元素,构建出一个无限分岔的时间形态,在这种时间状态下蕴藏的是博尔赫斯对于命运的思考。

    在《小径分叉的花园》中,巧合成为命运的重要开启元素,如未赶上火车的男人、偶遇的儿童、研究小说的汉学家这些符号背后所深藏的是对于偶然事件的恐惧,不同的“因”所带来不同的“果”,因因果果无穷无尽,这些变化不定的因果的无限运作,人们将其称为命运。在这些无穷的结果面前,时间这一构成人生的元素已经变得毫无意义,无穷的结果带来的是无穷的时间,既是时间永恒的存在,而在博尔赫斯笔下永恒带给我们的不是永生的愉悦而是密集的恐惧,“他认为时间有无数系列,背离的、回合的和平行的时间织成一张不断增长和错综复杂的网。由互相靠拢、分歧、交错,或者永远互不干扰的时间织成的网络包含了所有的可能性。”

    (二)“无穷无尽的迷宫”与被解构的人生。博尔赫斯是一个极其喜欢使用隐喻的作家,在他的小说和诗歌中大范围出现迷宫、怪物、镜子等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尤其是迷宫这一元素是博尔赫斯最常使用的符号。在现实物质世界中,迷宫是一种错综复杂的建筑,往往具有空间和视觉上的连贯性和不确定性,而在博尔赫斯的小说里,迷宫则代表着无穷无尽的重复、对称、循环以及空间和时间上的永恒。博尔赫斯小说里的迷宫已经超越了符号这一层次,它可以是文章中出现的建筑,也可以指复杂的叙事形态,甚至是作者本人的创作意识。在小说集《小径分叉的花园》序言中有这样一段话:“第七篇(《小径分叉的花园》)是偵探小说:读者看到一桩罪行的实施过程和全部准备工作,在最后一段之前,作案的目的或许有所察觉,但不一定理解。”

    这种充满迷惑引导性的序言也是迷宫的一部分,从小说集的序言开始,就已经可以窥见博尔赫斯庞大迷宫的一角。而在博尔赫斯的小说中,迷宫有一种极为显著的符号特征,在《死亡与指南针》中,他通过条条大路通罗马引出了世界是一个球形的迷宫,“我觉得世界是个走不出来的迷宫,尽管有的道路通往北面,有的通向南方,实际上都通向南方。”除此之外,博尔赫斯多次提到迷宫与世界的关联,他认为,世界是一座迷宫,我们的人生也是一座迷宫。假如将迷宫视作一个独立封闭的个体,如果将它分解,那么它将是由无数条分叉的通道组成。

    (三)“环形废墟”的思想源头。普特南于1981年提出了“缸中之脑”的思想实验,即‌设想一个人被一个邪恶的科学家进行了一次手术,将其大脑放入一个营养缸中,计算机使大脑的主人拥有所有的幻觉,事实上,人只不过经历着从电脑到神经末梢的电子信号而已。

    这个实验的最初目的是反驳笛卡尔的不可知论,最终助长了不可知论思想的滋生,影响了一大批怀疑论的电影,如电影《黑客帝国》《移魂城市》《异次元骇客》《盗梦空间》,都可以看到“缸中之脑”的影子。

    博尔赫斯的小说《环形废墟》讲的也是一个类似于“缸中之脑”的故事。无论是普特南的“缸中之脑”还是博尔赫斯的《环形废墟》,都感受到了其中“庄周梦蝶”式的思想。可以肯定的是,他们或多或少都受到了纪伯伦《沙与沫》的影响。“他们醒来时对我说:你和你所在的世界,不过是无边大海的无边沙滩上的一粒细沙。在梦中我对他们说:我就是无边的大海,世间万物不过是我沙滩上的颗颗沙粒。”

    二、电影叙事中的套层结构与环形废墟

    第三次科技革命发生后,带给人们的冲击不仅仅是来自于技术的发展,还有人们对于自身存在的思考,计算机的高速发展使人们不得不怀疑自身是否也是处于虚拟世界之中。

    (一)对于赛博朋客的恐惧。《机械战警》里被出神入化的机械技术改造为“人脑机身”的机器警察;《终结者》里的冷酷终结者机器人T-800,都是赛博朋克的元素。在1999年的这个客观世界创造出来的虚拟世界所对应的延伸是1933年的芝加哥,当虚拟世界中的虚拟人物盖博发现自己只不过是被创造出来的产物时,随之而来的是愤怒,盖博发出了“你是什么?”的质问,当他产生这样的疑问时,带来的同样是“我是什么?”的疑问。过度发达的赛博朋克给人们带来的不止是精神上的空虚,更多的是对于未来的恐惧,无限的套层世界使人们怀疑真实是否存在。

    (二)《盗梦空间》迷题叙事。符号本身并无意义,符号的意义在于携带意义的感知,而图腾则是一种最具代表性的符号。图腾崇拜是一种非常古老的原始宗教形式。“图腾”一词最早出现在18世纪末约翰·朗格的《一个印第安译员兼商人的航海与旅行》一书,书中指出,图腾是野蛮人的宗教性的迷信之一,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totem(图腾),即自己所钟爱的精灵。他们相信这精灵守护着自己。

    拥有谜题叙事的影片通常携带大量充满象征意义的图腾。在电影《盗梦空间》中,图腾是用来判断自己是否处于梦境之中的道具,每个盗梦者都设计一个特殊的“图腾”,此时,“图腾”就担当了梦境开关的职责。在小说《环形废墟》中,火也是一种类似图腾的元素,是一个能激发虚拟世界活力和生气的关键点,就像是《盗梦空间》中的图腾一样,它可以判断虚拟世界是否完整。

    人类作为哺乳动物,从诞生的时刻起就被液体羊水包围,这种基因中的记忆残留让人们面对海洋时,会产生一种“在岸上”的心理感受,于是,集体记忆中,海洋便是隔断安全与危险的一道“围墙”。影片《盗梦空间》的第一个镜头便是主人公柯布被海浪冲上沙滩,包围他的正是无边的海水,柯布在梦中盗取斋藤的机密文件时,城堡周围也是一片大海。整部电影中大部分的梦境都是被海水所包围。同样,博尔赫斯则在《环形废墟》中以“在那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谁也没有看到他上岸”开头,小说中的魔法师仿佛也是被一片无边的海域所包围。海洋成为了虚拟世界中的人物穿越虚拟屏障的障碍,海洋或者水成为了不真实世界的符号,就像我们还处于被羊水包围的子宫,一切都是混沌而又未知的。

    三、结语

    博尔赫斯小说的叙事结构影响深远,我国的余华、马原等先锋作家也深受启发,纵观国内,谜题电影这一类型虽未形成大范围的创作,但近年来也出现了具有谜题电影特征的影片,如《心迷宫》《白日焰火》等。伴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成熟,大众审美要求的逐渐提高,谜题叙事或将逐步进入主流视野。

    参考文献:

    [1]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小径分叉的花园[M].王永年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5.

    [2]王志敏.电影批评[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10.

    [3]大卫·波德维尔.电影诗学[M].张锦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4]吴迎君.结构主义电影叙述学[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3.

    相关热词搜索: 环形 废墟 结构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