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人文社科 > 正文

    透视《一朵小云》中的“顿悟”

    时间:2021-03-02 07:57:52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现代主义大师乔伊斯的代表作《都柏林人》是由 15 个有共同主题的短篇小说组成,描写都柏林中下层市民形色各异的生活。“顿悟”在这些小说中频频出现,对正确把握小说主题思想也十分重要。它是指某个特殊的时刻,经过小说家的艺术加工,那些平时最不起眼的人、事、物突然在那个时刻迸发出灵光,也就是把读者引入精神感悟的状态。本文以该小说集中的短篇小说《一朵小云》为例,阐述乔伊斯作品中“顿悟”的特点,并结合小说集中精神“瘫痪”的主题以及故事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分析它在该小说中表达的内涵。

    关键词:顿悟 “瘫痪” 《都柏林人》

    一、引言

    《一朵小云》中钱德勒是一个胆小怯弱但忠于自己工作职责、忠于婚姻的人。他生活在了无生机的都柏林,平淡的生活如同监禁一般。他对自己没能力摆脱桎梏离开都柏林而生气。和老朋友喝酒归来,他比较着自己和朋友的差距,回想过去种种,有些愤愤不平。最终他将这种愤怒发泄在孩子身上。在孩子的哭声中,他终于有所顿悟,留出“悔恨的泪水”。关于这个泪水所表达的含义,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本文将从各个角度分析小说结尾人物的“顿悟”。

    二、精神“瘫痪”——乔伊斯小说的主题

    总的来说,“瘫痪”描写的是一种无助和无行为能力的精神状态。它与顿悟是有关联的:一个人由于突然的事件,往往想做一个重要的决定来改变现状,但由于种种原因,通常最后意识到彻底的改变是不可能的。

    由15个短篇小说组成的《都柏林人》完成于1907年,按照人生的四个阶段——童年期、青春期、壮年期和社会生活来描写各色都柏林人的生活。笼统地讲,这本小说集的主题是反映整个爱尔兰政治、道德的瘫痪以及弥漫于社会中麻木、了无生气的精神状态。基于此,乔伊斯笔下都柏林平民在压抑、混沌下的顿悟就显得更重要了。

    三、“顿悟”的含义

    顿悟指的是对事实的一种揭露和展示。在叙述文中,顿悟是故事“要点”或事实的揭露,但它通过平常事件而有着特定的精神内涵。这意味着人物突然领悟到如何面对当前的状况以及如何改变它。詹姆斯·乔伊斯在他的小说《英雄史蒂芬》中对顿悟下了以下定义:他认为精神顿悟是一种突然的精神显现,它往往通过某种粗俗的语言、或动作、或头脑本身异常的意识活动得以实现。他认为作家要非常仔细地记录这些精神的顿悟,因为它们是最微妙、最短暂的时刻。[1]

    有关顿悟的写作手法有点戏剧的味道:乔伊斯并没采用作家叙述者。相反,读者必须把文章的各个要素结合在一起,而作者的评论就不需要了。这样,叙述文不仅描述现在还回顾过去。因此,顿悟是言语的多层次结构和真实经历的矛盾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且这些言语在使用时能引起某些联想,甚至可以引起反响,对人物所在的现实境况产生抵触。

    使用顿悟的原因是和故事的形式紧密相连的。为了简洁,短篇小说通常没有足够的空间来将动作完全展开。因此,乔伊斯就用顿悟来代替。这些顿悟产生了与过去和现在相连的回忆和想法。但是,人物自身并未发现这一联系,而是由读者来将各个部分连接成一整体。 所以,可以通过人物所在的日常境况透视他们的全部生活。他们的回忆和希望可以当作对未来的展望。现在是由过去决定的也是由未来决定的。

    尽管《都柏林人》中并非所有的故事都在这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过去和未来,但是它们没有一个是仅局限于现在的。通过不同的方式,过去对现在的影响变得越来越清晰。每篇小说都对整个故事集有着它自身的重要性。此外,小说中每个人物的生活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意义。

    四、“顿悟”的特点

    首先,它是一种精神或心理的经历。故事的外部发展伴随人物内在的精神活动,而最终的顿悟正是这种精神活动的自然结果。《一朵小云》的故事开头,钱德勒下班刚从办公室出来时,心情是愉快而充满希望的。和路人,和周围的一切相比他有着强烈的优越感。与盖勒见面后,他虽然不齿于盖勒的言行举止,但听老朋友海阔天空地谈论外面的世界和自己的所见所闻,他很是羡慕。他和盖勒今昔的强烈反差甚至让他感到命运的不公,他也看到自己性格中的弱点。但当他回到家中,他对未来的希望慢慢消退了,他的婚姻、他的家庭使他感到沮丧和绝望。随着故事的发展和人物情感的变化,顿悟是在这样情境下产生的。这时候的钱德勒是既恨又无可奈何,欲罢不能的。他意识到死气沉沉的都柏林让人无法发展,而残酷的现实像无形的枷锁般束缚着他,使他无力反抗,他只能安于现状。

    其次,顿悟也是由外部世界的影响作用造成的。钱德勒在外部世界遭受的挫折阻碍,包括都柏林的阴暗面(在他眼中,都柏林是一片浑浊、毫无生气的景象,在那儿只能一事无成),盖勒的冷嘲热讽以及他自己绝望的境况共同引起他最后的顿悟。并且这种顿悟总是伴随着一些客观物体的存在,如小说中孩子的哭声等,它们在特定的环境下刺激了人物的情感,令其大彻大悟。

    再次,顿悟这种写作手段是用来展示现实而不是告诉人们什么的。在《一朵小云》中,没有对都柏林现状的直接批评,但它却描绘出一幅真实的画面,让人们看到都柏林的阴暗面。小说中看不到作者的影子,没有作者主观的任何评论,它引起的是读者的思考。但作者想表达,想批判的却不言而喻。

    五、分析小说结尾的“顿悟”

    《一朵小云》中的小钱德勒在为自己浅薄的诗人气质陶醉时,却因只能靠老婆帮助来哄儿子不哭,最终“流下悔恨的泪水”,这是人物在精神世界的一种顿悟。

    小钱德勒得知他的老朋友盖勒在伦敦新闻界混得小有名气。小说的开头,钱德勒离开办公室,去会见老朋友。一路上,他想着盖勒的成功和自己平淡无奇的生活。想到盖勒离开都柏林时是何等的窘迫,他认为自己如果离开压抑浑浊的都柏林去了伦敦,或许现在已经成了一名著名的诗人。他们在酒吧见面时,盖勒不断地谈到伦敦、巴黎和其他他到过的地方。与钱德勒相比,他的生活自由散漫。他们也谈到钱德勒的婚姻,但在钱德勒的意识里,他羡慕盖勒那种无拘无束的生活。当他独自在家带孩子时,孩子突然的哭闹让他无法忍受,看着照片上毫无热情的妻子他很是沮丧。当他认识到他的婚姻乃至全部人生都是禁锢他的枷锁,他终于爆发出来,朝着孩子咆哮。妻子回来时,看到大哭的孩子,一边质问他对孩子做了什么,一边哄它。这时钱德勒的眼中流出“悔恨的泪水”。

    故事结尾,钱德勒眼中的泪水是他顿悟的一种标志。他悔恨什么?是恨自己没有像盖勒那样离开都柏林去外面的世界闯一闯?是恨自己对孩子发的那通火?与盖勒的见面使钱德勒的心里无法平静,他们之间今昔的反差一时之间让钱德勒难以接受。他羡慕甚至有些嫉妒朋友的成功,向往他那种自由自在的生活。老朋友的成功,使他想到自己或许也可以写首诗什么的一举成名。然而回到监狱般的家里,现实与梦境般理想的差距压抑着他。在孩子的哭声中,他压抑着的情感终于如火山般爆发出来。与其说他是恨自己没有勇气冲破束缚他的一切枷锁,逃离这种“监狱”般的生活,不如说他是恨自己懦弱,把这种悔恨发泄在一个无辜的婴孩身上。

    首先,人骨子里的软弱、顺从不是一次会面所能改变的。小说的开头写到钱德勒一想到人生就会变得难过而忧郁(说明他在与盖勒见面前也曾经对自己在都柏林的生活失望不满过)。尽管命运是他智慧的负担,但他仍然感到与命运抗争是徒劳的。在理想和现实发生冲突时他选择的是安于现状。这样,与盖勒的会面可能只是一时唤起他对都柏林的这种不满而不能彻底地改变他的人生。小说的结尾还可以看到,面对妻子的质问,钱德勒吞吞吐吐地回答道:“没……没什么……他……他哭了。我无法……我什么也没做……”[2]当妻子离去时,他像个做错事的小孩一样,“满脸羞愧地退缩一旁,听着孩子的啜泣声渐渐变小”。[2]这样一个容易害羞、怕妻子、连孩子都带不好的人怎么有勇气改变已有的一切,创造自己的生活?冲动过后他还是平静地接受自己原有的一切,回到原来的自我。

    其次,乔伊斯借助笔下的人物反映的是都柏林对人的限制,以及他们的“精神瘫痪”。在某种程度上,钱德勒就是都柏林平民的代表。他的办公室和家里像“监狱”般禁锢他的生活和精神,他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因为他虽然厌倦这样的生活,但他已经被迫并习惯他的日常工作和履行他的职责。他其实是都柏林一种病态的象征。在都柏林,要想获得成功,彻底改变人生,过上自由自在的生活,光靠自己的努力是不够的,这座城市已经病入膏肓了,只有选择离开去外面的世界实现自己的梦想。然而,和大多数都柏林人一样,钱德勒被那里毫无生机的社会现状压抑得早已疲倦得无力反抗,无力离开寻求自己的生活。他们已经麻痹了,他们的生活只能充满紧张、“瘫痪”和各种危机。他们已经和这座城市一样病入膏肓了,人性的弱点也和该城市的阴暗面一样根深蒂固了,那么他们只有和它一起一步步走向毁灭。

    六、结语

    在麻木、压抑的都柏林,人们的生活像被云雾笼罩了一般,无法找到自我,实现自身价值。钱德勒作为都柏林人的一个典型,他也曾因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一度苦恼。但精神“瘫痪”的社会风气对他的影响太大,钱德勒终于在最后顿悟了,认识到自己这一辈子就只能这样了,他的命运和他害羞的个性一样无法改变。“顿悟”将小说的主题升华了——都柏林不仅束缚着人的发展而且使人安于平庸,安于碌碌无为。小说通过对钱德勒眼中都柏林的描写以及他的“顿悟”,抨击了都柏林黑暗的社会现实,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作者对都柏林的不满。

    参考文献

    [1] Joyce,J.Stephen Hero[M].London:Jonathan Cape,1956:216.

    [2] Joyce,J.A Little [Cloud[A]]//The Dubliners[M].U.S.A.:Dover Publications,Inc,1991:50.

    [3] Mahaffey,Vicki.Joyce’s Shorter [Works[A]]//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James Joyce[M].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0:187.

    相关热词搜索: 顿悟 一朵 透视 小云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