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人文社科 > 正文

    新中国教育技术装备体系建设和发展

    时间:2021-03-07 07:51:46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1 1949—1976年教育技术装备事业的生产和管理

    1949年至“文革”前17年及至改革开放初期,是教育技术装备事业获得初步发展的时期,教育技术装备体系基本形成。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教育装备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一是新中国成立初对旧教育实行改造政策,接管和整顿旧学校,恢复重建人民教育事业,收回了教育主权,保留了旧学校的教育装备资源;二是通过院校调整,筹措解决新中国成立前高等教育布局专业设置等问题,优化高等教育装备资源及应用;三是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逐步增加对教育的投入,加大装备设施建设力度,提高各级各类学校装备水平;四是为了缓解随着教育规模扩大而产生的教学仪器不足的矛盾和压力,一方面与苏联和东欧国家积极开展贸易,进口一批教学仪器设备,另一方面积极组织教学仪器设备生产,筹建教育部直属教学仪器生产工厂,按计划开展教学仪器设备生产,同时组建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教学仪器设备管理机构,初步建立国家的教学仪器统配体系。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装备水平明显提高,教育教学中的应用逐渐普及。随着国民经济的好转和发展,教育装备管理生产供应体系开始建立并发展起来:教育技术装备制造工业初步形成,教学仪器生产规模日益扩大,供应能力增强,可初步满足各级学校的教学需求。其间由于观念、体制变化等因素影响,也出现过教育装备发展和教育思路上的一些偏差,但就总体而言,教育技术装备建设发展平稳,成效显著。

    1949年后教育技术装备的生产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成立,中国教育装备事业进入一个新的时期。这一时期,装备生产得到很大发展。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了以国有部属专业生产企业为骨干、高校校办工厂为基础、其他行业企业为补充的生产供应体系,教育装备制造业基础基本形成,具有一定的研发、制造能力,向高教、普教、职教、成人教育及电化教育提供了部分仪器设施。

    1)建立国有部属教育技术装备制造企业。当时教育技术装备面临的主要矛盾是恢复和日益发展的教育需求与教育装备产品供应不足的矛盾。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国家对教育技术装备生产制造给予高度重视,统筹规划教育技术装备生产,组建教育部门所属的国有专业生产制造企业,为学校供应教学仪器设施。

    从新中国成立到1952年,教育部在南京、沈阳、北京、上海先后建立四家教学仪器专业生产厂。其中,南京仪器制造厂生产中小学理化教学仪器,后发展生产高教基础课仪器;沈阳科学仪器厂主要生产物理教学仪器和教学标本、模型和切片等;北京仪器厂生产普教和高教教学仪器设备,后改为发展综合技术教育及教学设备;上海教学仪器厂主要生产高校基础课仪器。

    1955年,教育部从沈阳科学仪器厂抽调部分生产技术人员,新建国营武汉教学标本模型厂。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教学仪器工业实现总产值8273万元。

    1958年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将所属上海医学模型制造厂划转教育部,成立上海模型厂。

    1965年12月27日,教育部为贯彻加强“三线”建设的精神,决定将上海厂和陕西省教学仪器厂合并,建立西安教学仪器厂,主要生产高教基础课物理仪器。

    1965年,国家经委按照国家有关集中管理光学工业的要求,会商教育部,将教育部所属南京厂于同年4月移交给第一机械工业部管理,移交后继续承担部分教学仪器生产任务;另抽调部分人员和生产设备移交给四川省教育厅,建立四川省教学仪器厂,以生产电学和光学产品为主。

    教育部先后通过划转和新建,形成六个较大规模的部属教学仪器设备生产基地和12家区域性教学仪器厂,一定程度上有效缓解了当时部分教学仪器设备的生产供应紧张问题。

    2)高校工厂。在教育技术装备生产体系中,高校工厂曾发挥重要作用,很长时间内是教育技术装备重要的生产基地。高校工厂在长期服务教学实习需要、生产教学仪器的实践中,形成相对稳定的技术积累和管理经验,对教学需求有深入了解,提供了门类较丰富的产品体系,培养了一支技术队伍,解决了教学急需,为教育技术装备的自主化、国产化、精密化、体系化打下基础,做出重要贡献。

    高校工厂的发展先后经历学校附设时期,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计划经济时期,改革开放后的体制、机制变化时期。1964年10月24日,高教部向国家计委提出《关于高等学校校办工厂生产纳入国家计划的试行意见》,后者同意从1965年起,将高教部直属高等学校校办工厂生产纳入国家计划。高校工厂生产从此时起被纳入国家统筹管理的范畴,成为教育技术装备生产体系的重要部分,進入一个较长时间的稳定发展期。

    市场机制变革后,许多高校工厂以及校办企业转型,有的快速成长为知名高新技术企业和活跃的日用、轻工、电子等技术型企业,但仍有相当部分继续服务于教育教学领域,与其他方面的教育装备生产企业一起,共同构成新的教育技术装备生产供应企业群,成为市场化条件下新的教育技术装备行业的基础部分。

    国家高度重视教学仪器设施生产及管理 为了满足教学对教学仪器的急需,国务院和教育部在1957—1966年,对教学仪器设备生产做了多次重要安排和部署。

    1959年5月24日,国务院下发《关于注意适当地解决高等学校所必需的校舍建筑、仪器设备及原材料供应等问题的通知》,着重提出:“中央各有关生产部门应该注意适当安排仪器试制和生产。各省市原有生产仪器工厂,不要改变生产性质;已经改变的要恢复仪器的生产。尚未建立教学仪器厂的省、市、自治区,应该根据当地的需求和可能条件,建立仪器工厂,逐步做到普通的仪器设备能就地供应。各地还应该提倡有条件的学校自制仪器、设备和化学试剂等。……必须逐步扩大教学仪器设备、化学试剂的生产,改善供应工作,以适应教育事业和科学研究工作不断发展的需要。”

    1960年5月17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大力改革和制造教学工具》,提出:“把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引进学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