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人文社科 > 正文

    东盟—中国合作下广西财经类外语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时间:2021-03-07 07:57:20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本文在对部分原广西商专英语专业毕业生的从业情况调研报告的基础上,了解毕业生们实际工作中英语的应用情况和社会的需求,提出广西财经类复合应用型本科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及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东盟—中国合作;外语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08)04-0015-4

    Abstract: Based on the employment survey report on students who graduated from Guangxi Commercial College, the paper first tries to understand how the students use English in their current jobs according to the needs of society. The paper then offers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education model of foreign business and foreign language-oriented personnel in Guangxi under ASEAN-China cooperation, and puts forward solutions to the existing problems.

    Key words: ASEAN-China cooperation, foreign language personnel, education model

    1.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全球化、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到来,中国加入WTO,英语已经成为国际经济与文化交流的世界语言。对外经济和贸易的发展必然需要大量能熟练掌握外语语言能力的从事国际经贸工作的复合型应用人才。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广西南宁的决定,以及自治区党委、政府加快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的重大战略决策和广西与东盟构建“一轴两翼”区域经济合作新格局对外语人才,尤其是广西财经类英语高级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地方高校,我们之前培养的外语类人才就业状况和他们外语运用的情况如何?社会相关行业对外语人才有什么样的需求?我们又该如何应市场的需求培养和储备财经类外语人才?这些都是广西经济发展和人才培养方面的头等大事。

    2. 复合应用型外语人才的定义

    复合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是在2000年4月由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颁布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首次提出,该大纲确定了21世纪我国高等学校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英语人才”。《大纲》颁布后,很多学者专家对如何搞好复合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提出了各自的看法。不管专家们的看法如何不同,但大家都一致同意复合应用型外语人才应该符合以下几点要求:

    (1) 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即语音、语调正确;词法、句法、章法规范,词汇表达得体,听、说、写、译等实际运用能力熟练。这是本专业的本质所在;

    (2) 宽广的专业知识:掌握本专业的语言知识,如语言国家的概况、语言的实质、语言的文体等;

    (3) 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指除外语专业知识以外的某一专业知识,如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这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方面;

    (4) 较强的创新能力:指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其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外语专业教学中的薄弱环节;

    (5) 一定的适用能力:指能够从事不同文化之间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交际能力、协作能力、适应工作的能力、组织能力等。

    西安外国语学院的杜瑞清(1997:33-36)在界定复合型外语人才时说:“复合型外语人才指既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的各种技能,懂得该门外国语基本知识,也具有其它一门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一专多能的人才。对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的解释大致有两种:(1) 复合是学科间的复合、交融和渗透,复合的模式有:“英语+专业知识”、“英语+专业方向”、“英语+专业”等;(2) 复合是指各种素质的融合,其中包括思想素质、业务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文秋芳,2002:12-17)

    3. 我校英语专业毕业生英语的应用情况

    我校自1994年开设商务英语专业(专科)以来,十多年间培养了八百多名毕业生。为了了解这些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以及在工作中对外语的运用情况,我们对历届毕业生做了一个问卷调查,尤其是针对那些占统计人数74%的毕业后从事与外语相关工作的学生。从他们反馈的信息来看,大部分(67%)认为自己的英语水平不能满足工作需要,原因是听、说、读、写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23%-44%);同时,他们也对大学教学的收获与不足作了总结。

    大部分(60%)学生承认提高了自我学习的能力,也有26%-38%的学生认为各方面的训练如听力、翻译、交际能力等不足;最后,大部分(64%)认为英语教学应该加强基础技能(听、说、读、写、译等)的培养,51%学生认为应加强相关专业知识(如国际贸易、涉外旅游等)的学习;44%学生则认为应加强跨文化交际知识与能力的培养。(李劼全、陈玉莲,2006:102-104)为此,李劼全和陈玉莲提出了改革课程设置、加强相关专业知识能力培养、加强实践教学和改进教学手段等建议。

    以上调查说明随着社会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对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不再是单纯掌握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而且还要掌握并运用相关专业知识。这些都对高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财经类院校,如何利用好财经类专业的优势资源搞好“语言+专业”的复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问题。

    4. 广西财经类复合应用型本科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4.1 人才培养模式

    复合应用型本科外语人才培养模式是本世纪众多高等院校努力探讨的一个课题,我国理工院校探讨过五种办学模式,即:(1)开设辅修或选修课程;(2)实行“主辅修制”;(3)开办“作为第二专业的英语专业”的办学模式;(4)“3+2”或“2+2”办学模式;(5)面向非英语专业学生开设的、作为辅修课程的英语专业课。(秦秀白、吴古华,1999:10-14)

    南佐民(2005:42-45)两度探讨了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的学科研究问题。他先提出英语专业现有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主要来自社会需求和市场的拉动,而缺乏学科发展的促动力。他然后指出外语学科的研究范式是一种开放性的学科体系,它以传统的语言文学研究为内涵,以交叉学科研究为外延,以国际化、国别化,以及涉及经济文化交流及商务操作问题研究为特色。(南佐民、范谊,2007:2-8)这些看法,都大大肯定了外语类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社会必要性和学科必要性。

    “英语+专业”方向课程的商务英语教学模式在一些高校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如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商务英语学院于1989年开始在全国率先实施英语+商务倾向的办学方案,十多年来,这种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既有功底扎实的英语,又掌握了管理专业的基本理论与技能,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郭桂杭,2004:88-90)2007年教育部批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成立了第一个商务英语本科专业,同时也出台了相应专业建设规划、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为复合型外语人才指明了方向。

    根据各兄弟院校的理论和实践,并结合广西地理、人文、经济发展等特点,我们提出以下三种广西财经类复合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

    4.1.1 商务英语专业

    商务英语是“商务+英语”的复合,商务指围绕贸易、投资开展的各类经济、公务和社会活动,具体包括贸易、金融、营销、法律、新闻、海事、外事等。因此,本专业应定位在培养立足于英语专业学科基础、构建跨学科知识体系和服务于大商务的应用型高级外语专门人才。

    根据财经类专业优势及师资情况,我们可以先把商务定位于某一种比较成熟而有优势的专业,如在广西财经学院,商务英语专业就先把商务的范围定在国际贸易,今后再把商务的范畴扩大到营销、会计、金融等财经类专业。但是商务英语专业的开设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两个专业的简单复合。根据交叉复合型专业的学科特征,该专业虽然为“商务+英语”专业,但却不是两专业1:1的复合,而是英语专业课程占60-70%,商务专业课程占30-40%。而目前这样的复合专业在全国只有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获得批准开设,而其它很多院校还处在英语专业(商务方向)阶段,要想开设商务英语专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该专业的开设为复合型外语专业开辟了一条新的路线,为财经类外语人才的培养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效应。

    4.1.2 专业主修+英语辅修

    复合型人才强调的复合并不是两种专业课程上的简单拼凑,而是要求达到两种专业要求的能力。首先,“具有扎实的英语基本功”对语言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随着英语教育的提前普及化,很多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已经拥有相当高的英语听、说、读、写基本技能。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在各专业二年级下学期,在学生自愿申请的前提下,通过一定的语言测试选拔出英语能力较强的学生选择英语作为辅修专业学习,辅修专业主要增加英语文化知识课以及跨文化交际知识;另外,三四年级的部分专业课程采用双语教学进行授课,双语教授专业课程的比例逐年提高。这类办学在全国很多高校中已经得到较好的发展。

    4.1.3 国外合作办学模式

    国外合作办学根据专业和层次的不同,可以有不同的模式,但目标基本是一致的。可以先通过中方师资加强学生的语言基础训练,其次是中外方教师联合进行语言及专业基础的培养,使学生在国内语言和专业都达到一定的基础,然后再出国进行专业深造。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可以在语言和专业方面真正做到很好的复合。广西财经学院目前已经在专科和本科层次上分别成功地开办了中法、中英合作项目。该模式办学两年来,已经获得初步的成效。

    国外合作办学模式的开展,需要学校极大地调动各部门,如教务处、国际教育中心、外语系以及各相关专业系部的密切合作,共同商定科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各外语及专业的培养要求等。我们要在此基础上,开办出更多的财经类复合应用型外语人才模式,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总之,无论是哪种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基本功,掌握国际经济贸易和法律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善于跨文化交流与沟通,能适应经济全球化,具备国际竞争力,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在涉外经济部门、外资企业及政府机构从事国际商务、国际市场开发、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4.2 培养财经类复合应用型外语人才的建议

    为了搞好广西财经类复合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的工作,我们除了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要进行改革外,还必须在以下方面做好基础性工作:

    4.2.1 师资培养,资源共享

    要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首先师资队伍应该是复合型的。师资队伍的建设是搞好学科专业建设最先决的条件。培养复合型的师资队伍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鼓励一些外语教师通过进一步学习,获取经济学或管理学学历、学位和职称;另一种是请相关系部有一定英语基础的经济学、管理学专业教师加强英语口语培训和进修,最终达到能用英语教授相关专业课程。不管采用哪一种方式培养师资,首先需要得到学校的大力支持,其次需要外语系与相关系部紧密配合,这种复合师资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

    4.2.2 重视校内校外实践教学

    Swain(1985: 235-253)的输出理论认为,产出性活动是语言习得的重要一环。复合应用型人才重点在动手能力的培养,以及坚持课堂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课堂教育自然是主要的,但学生适当、适时地开展一些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对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外语人才有事半功倍的作用。实践教学分成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两个部分。语言本身就是一门实践课程,如何在课堂内外搞好学生语言听、说、读、写、译技能的实践是教学中的重点所在。这就要求我们在课程建设方面进行大胆的创新和改革,通过加大自主学习的资源、途径和加强过程管理让学生进行有目的的语言输入与输出的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此外,挖掘各种资源,加强校企联合,积极创建更多的校外实践基地,让学生的专业和语言能力能够有个实践的场所,尽量缩短学生学习与就业的距离,这对于实践性强的复合应用型专业来说尤其重要。

    4.2.3 大胆进行教材、教法改革

    课程改革很大程度上依靠的是教材的改革,教材的改革除了制定合理的教材选用制度,大胆引进合适的原版教材,自行改、编写教材外,还有如何对现有的教材合理利用的问题。夏纪梅和卢莉(2002:22-25)在该方面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好的建议。

    无论使用什么样的教材,教学方法的更新是必不可少的。首先我们要提倡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英语课程增加讨论和专题发言的活动的比例,创造应用环境,强调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将教学和科研紧密结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运用浸泡式教学的原理,在全英或双语教学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学生综合素质均很高,学生们积极组织和参与学术活动、英语技能竞赛、社会调研/实习、文体活动等多项第二课堂活动(郭桂杭,2004:88-90)。另外,教学改革也可以通过加强团队教学来实现,即一门课程由几个老师来教,可以让学生从不同的老师中学到不同的东西(文秋芳,2002:12-17)。

    5. 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的历史形势下,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我们的人才培养规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高等院校,我们要在搞好社会需求调查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培养社会需求的人才。相信在我们的努力下,通过积极的改革和创新,我们能培养出拥有教育部提出的“四种能力”的大学生,即交流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Swain, M.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 some roles of comprehensible input and comprehensible output in its development[A]. In Gass and Madden(eds.). Input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C]. Rowley: Newbury House, 1985: 235-253.

    杜瑞清. 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养及实践[J]. 外语教学, 1997(2):33-36.

    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大纲.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郭桂杭. 商务管理全英教学模式的探索[J].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4(10):88-90.

    教育部高教司. 关于外语专业面向21世纪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办见.

    李劼全、陈玉莲. 英语教育如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增刊):102-104.

    南佐民. 复合型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瓶颈与对策—从专门用途英语在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问题谈起[J]. 外语界,2005(5):42-45.

    南佐民、范谊. 论外语学科的研究范式创新[J]. 外语界,2007(1):2-8.

    秦秀白、吴古华. 发挥理工院校的办学优势,努力培养复合型的英语专业人才——理工院校英语专业办学模式综述[J]. 外语界,1999(4):10-14.

    文秋芳. 英语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 国外外语教学,2002(4):12-17.

    夏纪梅、卢莉. 教案设计:外语教师创新能力的表现[J]. 外语界,2002(1):22-25.

    相关热词搜索: 东盟 广西 中国 财经类 探索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