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人文社科 > 正文

    乐都人文印象(六)

    时间:2021-03-26 08:21:08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祥和春节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第一大节,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春节凝结着中国人的伦理感情、生命意识、审美情趣和宗教情怀,春节是民族文化传统的集中展示,人们在享受着春节文化的同时也表演着民族的节日文化。民族文化正是在节日这一特定的时空设置中得到传承和弘扬。

    农历正月初一是春节的开始,是中国最大、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自汉武帝太初元年开始,以夏年(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即“年”),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延续至今。春节古称“元旦”,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开始采用公历(阳历)计年,于是称1月1日为“元旦”,称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春节是辞旧迎新的日子,定位农历正月初一,然而事实上,春节不仅仅是一天,一般是从除夕算起,到正月初三结束。在青海河湟地区,春节远远超过了它的原有定义,从腊月二十三小年算起,有的地方从腊八开始,就已步入了春节的氛围,人们便开始“忙年”,打扫房屋,杀猪宰羊,置办年货,理发淋浴,准备年节器具等。所有这些活动,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即“辞旧迎新”,人们以盛大的仪式,祭祖敬老、感恩赐福,阖家团聚、除旧布新、祈求丰年、迎接新年、迎接春天。

    年节是祭祝祈年的日子,古人谓谷子一熟为“一年”,五谷丰收为“大有年”。西周初年,即出现了一年一度的庆祝丰收的活动,后来,祭天祈年成了年俗的主要内容之一。而且,诸如灶神、门神、财神、喜神等诸路神明,在年节期间,都备享人间香火,人们借此酬谢诸神过去的关照,并祈愿在新的一年中能得到更多的福佑。年节还是合家团圆、敦亲祭祖的日子。除夕,全家人欢聚一堂,吃年夜饭、叙人间情,团圆“守岁”,至凌晨12时,鞭炮齐鸣,火光冲天,辞旧岁、迎新年的活动达到高潮。初一,各家焚香致礼,敬天地、祭列祖,走亲访友,互赠礼品。春节又是民众狂欢的节日,初六以后各种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竞相展开,耍狮子、扭秧歌、踩高跷、唱大戏,为新春增添了浓郁的喜庆气氛。此时,至值“立春”前后,古时要举行盛大的迎春仪式,鞭牛迎春,祈愿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因此,集祈年、庆贺、娱乐于一体的盛典年节成了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佳节。而时至今日,除祭祖祭族等活动比以往有所淡化而外,年节的主要习俗,都完好无缺地得以继承和发展。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它蕴含着中华民族文化的智慧和结晶,凝聚着华夏人民的生命追求和情感寄托,传承着中国人的伦理观念。历经千百年的积淀,异彩纷呈的春节民俗,已形成底蕴深厚且独具特色的春节文化。

    对于春节的向往,乐都人有着更为强烈的情感;对于春节的庆贺,乐都人也有着更为热烈的激情;对于春节的计划,乐都人同样有着更为缜密的部署。一句话,乐都人热爱春节,是因为乐都人热爱生活;乐都人热爱生活,是因为乐都人善于生活。

    腊八

    《祀记》上面解释:“蜡着,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腊”与“蜡”相似,祭祀祖先称为“腊”,祭祀百神称为“蜡”。“腊”与“蜡”都是一种祭祀活动,而多在农历十二月进行,人们便把十二月称为腊月了。

    十二月初八(腊月初八)即是腊八节,习惯上称为腊八,腊八节在我国有着悠久的传统和历史,在这一天做腊八粥、喝腊八粥是全国各地老百姓最传统、也是最讲究的习俗。河湟地区不出产大米,过去人们就煮麦仁饭。最好的麦仁是把当年的新麦拿到河滩冰冻的地方,凿一个眼,把新麦放进冰臼里,用木棒舂去外皮,或把小麦放在食槽里,用小榔头凿打除去外皮,洗净后加热煮熟,再与猪头肉,或者猪牛羊下水相配同煮,加上青盐、姜皮、花椒等佐料,异香扑鼻,十分可口。煮成的麦仁粥除了腊八这一天食用外,一直到春节还要吃。过去,有的农村地区生活条件较差,腊八早晨吃“搅团”,或吃“油饼”,也算是一种庆贺。

    俗语中有“来年成不成,先着腊八冰”的说法。腊八这一天清晨,人们还要到河边、泉边去砸冰,将之背回家,称为“腊八冰”。河湟人家,谁起得早,第一个打上冰块,谁就有更好运气。所以每年腊八,人们一大早就起来,冒着严寒或在纷飞的雪花中去打冰。农户人家将一块干净的冰块留下做搅团用外,将其它的腊八冰一块一块地放到自家的田地或墙园里,希望来年雨水丰足,粮食丰收。上了年岁的老人们拿起冰,迎着太阳观察冰层中间的各种气泡形状,猜测并辨认来年农作物收成的预兆。如冰块中圆形较多,意为豆类将会丰收;椭圆形若多,意为麦类丰收;长条形,意为来年草荒严重,要提早做灭草的准备。

    据说腊八冰还能医治百病,这一天打来的冰,要放很长时间,好让孩子们有一段吃冰的快乐。女人们这一天要用腊八冰散搅团,全家人吃罢后锅内还有剩余时,意为来年粮食必然多余,并把它舀出存放。

    过了腊八,春节悄然而来,人们开始“忙年”,乐都人过去的春节大概就从腊八开始了,人们早早地期盼过年,又早早的忙碌过年,一种对节日的向往,是一种对新生活的渴望。

    腊八,本身是个传统节日,又是年节的前奏,可以说腊八节拉开了春节的序幕。“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吃了腊八饭,就把年来办。”河湟人家便开始购置年货,打扫卫生,布置居室,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年”的到来。

    腊八一过,村庄的上空开始响起年猪的嚎叫,还有零星的鞭炮声,那炮声是盼过年盼得心急的孩子们放响的催春之声。与此相对应的春节各种行动在鞭炮的起伏中纷至沓来,祭灶神就是其中的重要环节。

    祭灶神

    祭灶神,又称送灶神。歌谣曰:“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过了小年,又唱道:“糖瓜祭灶,新年来到;姑娘要花,小子要炮;老头儿要顶新毡帽,老太太要件新棉袄。”“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就是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

    相关热词搜索: 乐都 人文 印象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