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人文社科 > 正文

    西方人文精神教学策略的探讨

    时间:2021-04-18 07:51:53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高中历史必修三析取了古今中外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以时间为经,以专题为纬展示给学生众多圣人先贤、仁人志士的睿智和理性,使学生对历史的认识更加的完满。在讲解西方人文精神起源与发展时,感到未有的难度。针对问题,通过实践,我总结了以下一些西方古代思想史高效教学的策略。

    一、横向比对,引发学生对西方文化的共鸣

    在“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一课的导入中,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进行层层引导: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源头要追溯到什么时候?产生怎样的文化背景下?(学生答: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那么,西方的文化传统是什么?又是起源于什么时候呢?那时,人们的思想是莫衷一是,还是有着共同的思想内涵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进入第二单元,寻求问题的答案。

    如果纯粹讲解古希腊人文精神的起源而未进行横向比较,很难让学生产生“似曾相识”的感觉,也就难以找到文化记忆的共鸣。通过中西方环境、经济形态和政治制度的对比,学生从中能领悟环境对思想发展的影响,政治制度与经济形态之间的关系。

    在讲述古希腊人文精神萌发的背景时,也进行了中外比较。中国的传统文化受平原多、河流多等地理环境的影响,发生于农耕文明。农耕文明要求专制统治的保障,在思想领域必然也会具有专制色彩,儒学思想家一般是进取的,“以天下为己任”,因而成为统治者“青睐”的对象。由于政治上的专制,儒学的发展脉络往往被打上了专制的烙印。顺应统治者的需要时,就会勃兴一时;不能满足统治者的需求时,便遭到排挤或压制。古希腊的人文精神受多山、多岛等地理环境的影响,发生于海洋文明。海洋文明工商业发达,要求平等交换和自由贸易,政治上多表现为民主、平等和自由。在这样的政治氛围中,人的地位被抬高,人的作用被尊重,因而以人和人类社会为研究对象的思想风气也就衍生了。

    二、史料精当,多维度剖析思想文化的内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教科书的特点是重学生的理性思维锻炼,轻学生对历史的感性认识;重历史结论的总结,轻历史过程的叙述;重一家之言,轻百家争鸣。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给予三个方面的关注即筛选并呈现给学生思想家的言论,比较直观、通俗的了解他们的思想,在引导下,在书中找到对应的思想主张;展开思想萌发的背景材料,让学生把思想放在特定的背景下去理解;围绕一个主题,提供更多的材料,使学生认识历史发展的复杂性和丰富性。

    1.深入浅出,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选取材料时,要分析学生的现有的理解水平,抽象的思想主张是难以理解的,如果通过比较通俗的语言加以解释,由他们自己根据课本和材料进行概括,不仅可以锻炼他们理解材料和概括的能力,也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在讲解智者学派的思想主张时,因为其具有哲学意味,学生理解有一定难度。我充分利用史料,以浅显的语言对其进行解释,学生将更能接受。

    材料一: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材料二: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

    ——普罗泰格拉

    看材料思考问题:普罗泰格拉是智者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通过材料中他的思想我们可以管窥到智者学派的主张有哪些?

    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我进行了引导:材料一中的“人”指人的感觉;举一个通俗的例子,一阵风吹来,如果你感觉它是冷的,它就是冷的,我觉得它热,它就是热的。风的冷热全凭人的感觉。材料二中对于神的存在普罗泰格拉持何种态度?学生很轻易地就得出结论:质疑、怀疑或者不相信。

    2.提供多方材料,促使学生进行发散思维。高二学生对于如何评价历史人物、事件和思想知之甚少,理解不深,仅仅教授方法而不进行适时的训练是达不到效果的。如果围绕主题,提供相关的史料,引导学生多角度分析,更能做出客观的评价。

    在对普罗泰格拉的思想主张进行评价时,我将以上三段材料一起呈现,给予学生评价的一般方法,即此情此景、一分为二、客观辩证、多方求证、整体把握。学生先是根据思想产生的背景,认为与神创造万物相比,普罗泰格拉的思想重视人,而且对于神的存在与否持怀疑态度,反对迷信,具有积极的一面;此外,他的思想忽视人的智慧、道德的差别以及社会公德的作用,具有消极的一面。

    三、归纳演绎,体验人类思想文化成果中蕴含的精神要素

    归纳和演绎作为思维方法,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从众多的个别现象中概括总结出一般的原则,这就是归纳;从一般的原则,阐发开去,衍生出众多的个别的现象,这就是演绎。归纳和演绎是理性思维方法,学生需要在历史学习实践中不断的训练得到要义,并能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

    1.利用归纳方法,提升学生探究能力和理性思维。高中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也具有研究和归纳总结的精神倾向。历史教学中,多会接触一些现成的历史结论,而忽视结论推理的过程。教授历史,我认为除却提供必要的史料进行补充论证外,还需要教会学生逻辑推理的方法,逐渐养成思维的习惯。

    2.利用演绎方法,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演绎利于深化对结论的认识,能够在共性的指导下找到个性。在历史教学中不仅教会学生归纳能力还应该教会学生学会发散思维。养成演绎的思维方法对于开拓思路具有重要作用。演绎的前提条件是一定紧紧围绕主题,二是放手让学生去探索。

    参考文献:

    [1]:张超荣:西方思想史中人的素质思想考察,《学海》2012年第7期

    [2]:李宏图:改革开放以来的西方思想史研究,《史学月刊》2009年第02期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

    洛阳高级中学)

    相关热词搜索: 人文精神 探讨 教学策略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