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人文社科 > 正文

    奥地利经济学派方法论的思考

    时间:2021-04-18 07:57:47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 奥地利经济学派是西方经济学思想史上具有传奇色彩的一个学派,从其理论问世开始,人们对其见仁见智。本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试图从方法论角度,对奥地利学派做一番思考。

    关键词 奥地利学派 方法论个人主义 主观主义

    中图分类号:F091文献标识码:A

    一、什么是方法论

    要明确什么是方法论,首先必须确认什么是方法。方法就是人们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方式、手段,体现为人们如何组织自身及外部的各种工具。同时,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手段,取决于认识和改造的对象,而关于对象如何的问题,则又完全决定于我们所已经具有的知识、经验。因此,整个过程就是这样:面对陌生的对象,我们往往是首先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进行一个初步的判断,然后决定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去深入地认识对象、改造对象。当然,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还会随时根据对对象不断产生的新认识而调整自己的方法、手段。总之,我们关于对象有什么样的初步判断,就会用什么样的方式和手段去深入对象、改造对象。那么方法论呢,方法论就是关于这些具体的、特殊的方法和手段的一门学问,而这门学问又决定于我们的世界观,即关于我们生活在其中的物质世界及其与我们的关系的根本观点,因此,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二、奥地利经济学派的方法论

    (一)个人主义的方法论。

    个人主义是奥地利经济学派最主要也是最具标志性的方法论,从门格尔到米赛斯,这种方法论经历了从“原子论”到“个人主义”的发展过程,米赛斯对这一方法论的发展做了重要贡献,他从区分“我与我们”这两个概念开始对个人主义方法论做了深刻的说明。“‘自我’是统一的,它是无可非议的给定的,不能通过任何推理或者诡辩来分解它和使之消失。‘我们’往往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我’放在一起加总的结果。如果某个人说到‘我’,其意义已足够明确,无需进一步追究。因此,像心理学那样,试图对‘自我’进行分解,并把它揭示为一种幻觉,这是荒谬的。同样的,关于‘你’和‘他’,如果所意指的人是明确的,也无需进一步追究。但是,如果一个人说到‘我们’,那就需要更多的信息来指出组成这个‘我们’的那些‘自我’到底有谁。说到‘我们’的,总是指一个个的人,即使让他们异口同声,那仍是各个人的发声”。 米赛斯的说明体现了古希腊哲学家在分析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那种追问精神,即追溯事物的根源、揭示事物的本质,把事物分解到它的最小单位的那种精神。换句话说,就是对一个问题,问到不能再问。那么,把这种精神应用于解释人类社会历史现象,就是研究单个的人——单个的人是组成人类社会的基本单位。因此,作为经济学家,米赛斯认为,经济现象无非是许多单个的人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解释经济现象必须通过对参加经济活动的单个的人的研究来实现。

    奥地利经济学派这种个人主义方法论,在某种意义上是合理的,因为它肯定了经济生活是人的经济活动的结果这一事实,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但是,仅仅把研究的对象规定为单个的人,这又是片面的,因为经济生活虽然从根本上说,是人们活动的结果,但人们的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的,受制于所处的外在环境,因此,在不同的人类社会发展阶段,人们虽然都在活动,但经济生活的状况却不一样。例如,在古代,中国要把丝绸卖到欧洲,必须翻山越岭、跋山涉水,历经数月,而如今,中国的商品通过轮船在数天之内就出现在了欧洲市场上。这种交通工具的变化,影响了人们经济活动的范围,从而形成了不同的经济现象。因此,仅仅研究单个的人,而不研究人们所处的社会环境,是不可能对经济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的。而且,这种仅仅关注单个的人的个人主义方法论,由于忽略了社会本身,因而也看不到社会变化发展的历史,也就否认了人类社会在其形态上经历的重大转变。

    (二)主观主义的方法论。

    如果说个人主义方法论主要体现在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分析问题的切入点上,那么主观主义的方法论则主要体现在奥地利经济学派建立自身理论的过程中。对这种主观主义方法论体现得最明显的,首先是奥地利经济学派的边际效用价值论,庞巴维克对其做了最通俗的解释。他从商品与人的关系出发,提出商品之所以有价值,根本原因在于它具有满足人的需要的功能,这种功能也叫做“效用”,而商品价值量的大小就取决于这个效用的大小,即它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了人的需要,而这个满足程度通过人的主观评价表达出来,并通过货币量化出来。因此,消费者的主观评价决定商品的效用,效用决定商品的价值,所以,从根本上讲,商品的价值取决于消费者的主观评价,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奥地利学派的边际效用价值论也叫做主观价值论。如果只消费了一个单位的商品,那么这个一单位的商品的价值量就决定于它本身的效用,但如果消费了不止一个单位的商品,那么商品的价值量就由最后被消费的那一个单位的商品的效用决定,由于最后被消费的这一个单位的商品处在消费者的需求完全被满足与未被满足的边缘,所以称作“边际效用”,因此,当商品的总量不只一个单位时,商品的价值决定于商品的边际效用。

    在上文我们已经指出,边际效用就是那最后一个被消费的单位商品的效用,因此,边际效用的确定,取决于最后一个被消费的单位商品的确认,而既然是最后一个被消费的单位商品,那么确定了商品的总量,也就找到了这最后一个单位商品。出于这种要求,就必须规定,商品的供给总量是有限的,并且是可以量化和已知的。因此,在经过奥地利经济学派主观规定的供求论上,我们可以发现以下几个特征:(1)商品供给总量一定;(2)消费者购买商品的总量恰好等于商品生产者打算出售的商品总量;(3)只有一个消费者和一个生产者;(4)商品交换顺利实现,消费者购买了生产者的全部商品。于是,商品的边际效用是被确定下来了,但商品的供给与价格的相互作用却没有得到体现。

    商品的边际效用决定商品的价值,而边际效用又决定于消费者的主观评价,而主观评价是对消费者的需求被满足的程度的表达,在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商品的价值决定于消费者的需求。到此为止,奥地利经济学派的理论便以此为基础,演义出理论体系的其余部分,而对于需求本身,却没有进一步研究。事实上,消费者的需求决定于商品的价格、他的经济能力、具有类似用途的可替代商品的价格以及政府政策等等。因此,需求固然影响商品的价格,但商品的价格对需求也存在反作用。奥地利经济学派片面强调供求论当中需求影响价格的一面,而否定价格影响需求的一面,甚至得出结论说,需求决定商品的价值,更是混淆了商品的价值与价格。

    (三)先验主义的方法论。

    奥地利经济学派认为,商品的价值决定于边际效用,而边际效用又决定于消费者的主观评价,于是,问题就随之产生了,由于人在经济活动中,为了获取最大的利益,完全有可能以欺骗的手段降低自己对商品的主观评价,企图以较低的价格购买商品。同样,产业资本家为了获得最大限度的利润,也有虚报价格的可能,从而抬高商品的价格,于是,消费者与产业资本家进行讨价还价,便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如果彼此都从自己的主观立场出发,那么谁都无法说服谁,于是,就需要有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客观标准。于是,问题就转化为,这个客观的标准是否存在,如果存在,那又是什么呢。事实上,我们认为,任何事物都有其自身的本质规定,这个本质规定,就是判断我们的认识是否准确的标准。在经济生活中,商品的价格也有其内在的本质规定,这个本质规定就是商品的价值,因此,价值就是判断商品的价格是否合理的标准,而人们关于价格、价值的观念也不是与生俱来的、天赋的,而是人类在社会历史的进步中逐渐获得的。在后期,奥地利经济学派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同时又不至于损害边际效用价值论,奥地利经济学派便把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关于经济生活的观念当做是人们与生俱来的、天赋的、先验的知识,于是走向了先验主义。于是,哪怕是从来不知道什么是货币的小孩也能准确的给出任何商品的价格。

    三、奥地利经济学派方法论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

    任何理论观点都是对它当时所在的那个社会状况的理论反应,绝不是理论家凭空捏造的,奥地利经济学派的理论也一样,因此,寻找奥地利经济学派方法论产生的根源,就必须从资本主义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及其以后的社会状况着手。首先,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资本主义正经历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卡特尔、托拉斯这些典型的垄断组织形式疯狂地侵入各个领域,从生产到消费,权利日益掌握在该领域少数几个巨大的垄断组织手中,直到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了垄断阶段。因此,在经济生活中,人们看到的经常是由垄断决定的价格、垄断决定的供给、垄断决定的需求,这些现象似乎说明,经济生活是由人为因素决定的,于是,人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引起了经济学家们的兴趣,他们试图通过对人的研究来解释经济现象。同时,经济生活是人们参与的结果的事实,更使他们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即从单个的人的研究出发来解释经济现象。

    其次,资本主义的时代精神也对奥地利经济学派方法论的产生具有一定的影响。关于资本主义的时代精神,核心就是经济合理性原则,即人们总是追求以最经济的方式来获得最大的效益,通俗的讲,就是希望“用小钱办大事”。因此,经济学的意义就在于发现那使效用最大化的最佳条件。这种经济合理性原则大大的改变了社会原来的面貌,对此,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做了至今最为经典的描述,“资产阶级在它已经取得了统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都破坏了。它无情地斩断了把人们束缚于天然尊长的形形色色的封建羁绊,它使人与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厉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别的联系了,它把宗教虔诚、骑士热诚、小市民伤感这些情感的神圣发作,掩盖在利己主义打算的冰水之中。它把人的尊严变成了交换价值,用一种没有良心的贸易自由代替了无数特许的和自力挣得的自由。总而言之,它用公开的、无耻的、直接的、露骨的剥削代替了由宗教幻想和政治幻想掩盖着的剥削”,“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面对“经济合理性原则”深入人心的资本主义社会,面对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商场如战场的资本主义社会,必然使经济学家们把研究的焦点转移到参与经济活动的人身上。□

    (作者:四川大学政治学院2009级硕士研究生,专业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注释:

    黄雄.奥地利经济学派的方法论演进:从门格尔到米赛斯.世界经济情况.2008.12.

    参考文献:

    [1]R.D.C.布莱克.经济学的边际革命说明和评价.商务印书馆,1987.

    [2]伊.戈.布留明.政治经济学中的主观学派、奥地利学派和英美学派.上卷.人民出版社,1983.

    [3]黄雄.奥地利经济学派的方法论演进-从门格尔到米赛斯.世界经济情况.2008.12.

    [4]蒋自强.简明西方经济学史.1989.

    [5]汤在新.近代西方经济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相关热词搜索: 方法论 奥地利 学派 思考 经济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