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人文社科 > 正文

    从多元系统论角度看林译作品中归化与异化现象

    时间:2021-05-05 07:57:08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 归化和异化是翻译中的两种基本策略,本文作者拟从多元系统理论的角度研究在林译作品的翻译过程中,这两种策略背后具体的文化渊源。

    关键词 林译作品 归化 异化 多元系统理论

    中图分类号:H109.2 文献标识码:A

    1 多元系统理论

    多元系统理论(Polysystom theory)是以色列翻译理论家埃文·佐哈尔(Even-Zohar)1972年在俄国形式主义和捷克结构主义的基础上提出的。多元系统理论的核心,就是把各种社会符号现象即各种由符号支配的人类交际形式,如语言、文学、经济、政治、意识形态等视作一个系统,而不是一个由各个不相干的元素组成的混合体。而且这些系统是由若干个不同的系统组成的系统;这些系统各有不同的行为,却又相互依存,并作为一个有组织的整体而运作。任何多元系统,都是一个较大的多元系统即整体文化的组成部分;同时,它又可能与其他文化中的对应系统共同组成一个“大多元系统”。也就是说,任何一个多元系统里面的现象,都不能孤立地看待,而必须与整体文化甚至于世界文化这个人类社会中最大的多元系统中的现象联系起来研究。多元系统理论是一种文化理论。

    根据佐哈尔的观点,在以下三种情况下,翻译文学可以从边缘转而占据其所在多元系统的中心位置。第一,当一个新兴的年轻文学多元系统正在建立或向年长的文学寻求已有的既定模式时。第二,当一个文学多元系统在大多元系统中处于边缘或弱势状态,它要引进其所缺少的文学形式时。第三,当一个文学多元系统在其发展历史上进入转折时期,且已确立的文学模式被认为不足时;或当这个国家的文学出现危机或真空时。

    2 林译作品和归化异化

    2.1 林译作品简介

    林纾(1852-1924),字琴南,号畏庐,又自号冷红生,福建闽县人。康有为曾经说过“译才并世数严、林”,即严复和林纾。韩洪举认为林纾是“我国近代影响最大、成就最高的小说翻译家。”另外,林纾是我国古文翻译的第一人。

    自1897年翻译第一部外国小说到1919年前后,林纾共翻译了百余部小说,其中大部分是长篇或中篇。近代史上,他最多、最集中地介绍了西方文学作品。

    “林译小说”是中国近代文化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林纾通过与合作者完成的译作,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另一类迥然不同的文化形式和文化内容。

    关于林译小说数量的说法不一。旅美华人马泰来《林纾翻译作品全目》(1984)的统计,林纾的译作总数是184种。由于他考定了译作的原书和书名,翻检了原书或书影,应该说这个数字是较为可信的。但马泰来的书目有4种为非小说作品,还漏列的1个小说,故林纾翻译的小说应为181种,约一千二百多万字。

    林纾翻译的基本全是小说,尤其是前期政治小说居多。而且,林译小说使当时的中国人认识了许多欧洲著名作家,比如莎士比亚、狄更斯、斯威夫特、欧文、托尔斯泰等等。

    2.2 林译作品中的归化现象

    归化和异化这对术语在西方是由LawrenceVenuti首先提出来的。他认为,归化翻译是采用透明的、流畅的风格为译文读者把陌生感降到最小的翻译策略;而异化的翻译通过保留原文的某些成分有意地打破目的文化的规范。

    根据以上Venufi的观点,林译小说中归化策略的应用非常明显。首先表现在林纾对翻译语体的选择。虽然在林纾所处的时代一清末民初,已经出现的白话文,但是林纾却选择使用文言文即古文来翻译。其次,林译小说中大量存在用中国当时的思想或宗教观念来替换小说中西方的宗教概念。比如,他用中国佛教中的“主持”来替代基督教中的“主教”。通过归化策略的运用,可以降低中国读者对西方小说的陌生感,接受起来比较容易。

    2.3 林译作品中的异化现象

    林译小说中也存在大量的异化现象,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第一,林译小说中大量而如实地介绍了西方的风俗习惯、节日庆典仪式、历史人物和人们的生活方式。例如,在林纾所译的《圣诞夜宴》一文中,这样写道:“中有十三岁女郎,散发披肩,奔走趋避,色赧而膊露,胸衣半驰,而蹀躞西门尤酷。”这段话就如实地描述出西方女性的开放。再如,林译的《基督生日》一文中出现这样几句话“时时人见老人至诚,皆禀去苛礼,人人咸倜傥不羁。”这里译出了西方社会里老少平等的现象。尽管以上翻译中的内容并不符合中国当时的伦理道德标准,译出来就有可能冒天下之大不韪,林纾还是忠实于原作的内容。第二,林译小说中大量出现的外来语和音译词也是异化策略的很好体现。比如“布丁”、“便士”、“星球”“礼拜”等。《离恨天》第十章:“人生地球之上,地之沐阳光者亦仅有其半。”《块肉余生述》第四章;“余译其意,即专制之别名。”另外,林译小说中还有大量外来名词的音译,如“佛郎”、“马克”、“卢布”等等。

    3 林译作品中的归化与异化策略的文化背景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归化和异化这两种翻译策略在林纾译介西方文学作品的过程中都有大量的使用。下面作者将尝试使用以色列翻译理论家埃文·佐哈尔的多元系统理论分别分析林译作品中异化归化的文化背景。

    多元系统理论认为,各种社会符号现象即各种由符号支配的人类交际形式,如语言、文学、经济、政治、意识形态等都可视作一个系统。这些系统并非单一的系统,而是由若干个不同的系统组成的系统;虽然这些系统各有不同的行为,却又相互依存,并作为一个有组织的整体而运作。任何一个多元系统里面的现象,都不能孤立地看待,而应该与各个系统联系起来进行研究。下面本文作者将具体从语言、文学、经济、政治或意识形态等角度分析林译作品种的异化和归化现象。

    3.1 从多元系统理论角度分析林译作品中归化现象的文化背景

    林译作品中大量出现归化现象与清末民初的文化和意识形态有很大的联系。

    清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末期。这一时期的知识分子接受的都是私垫教育,他们学的都是几千年来封建社会的教科书如《四书》、《五经》、《史记》等等,都争取能够通过八股文考试入仕当官。在他们眼里,八股文是写文章的最高标准,其他的文学形式都是不登大雅的,尤其是小说。而且,在当时小说的地位和艺术价值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文人们最不屑的就是写小说,在这种情况下,林纾作为一个译者,思想上的斗争或多或少都是有的,为了实现自己通过翻译“开民智”的目的,使国人更多地了解西方世界,林纾选择了用古文翻译,这样译文读者就更容易接受自己的译作。另外,清末民初时,清王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已有二百年,严格限制和禁止对外交往和贸易,这样不但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而且隔断了中外科技文化的交流,以至于当时的人们对西方了解得非常少。在这种情况下,林纾选择用中国特有的概念来替换一些“陌生的”西方宗教观念也是可以理解的。

    3.2 从多元系统理论角度分析林译作品中异化现象的文

    化背景

    林译作品中的异化现象是很多因素作用的结果,林纾使用这一翻译策略离不开当时的历史政治状况,以及当时文学所呈现的新状况,还有林纾本人对西方文学作品中的写作手法等的青睐。

    3.2.1 清末民初的历史和政治状况

    林纾所处的时代已经是清朝末期,中国遭受西方列强的侵略。一些具有远见的中国知识分子开始意识到放眼看世界的必要性。甲午战争失败以后,以粱启超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不但进行了政治改良,而且要求传播西方文化。作为一个生活在这样的时代中的具有强烈的爱国心的传统知识分子,林纾也参与了传播西方文化的活动来抒发自己的爱国热情。林纾在其译作中大量采用异化的翻译策略,如实地介绍当时西方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节庆仪式等都是为了中国人能更多地了解西方。

    3.2.2 清末民初的文学的状况

    大家都知道,林纾生活的时代是封建社会走向尽头的最后阶段。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一直被奉为经典的八股文这时已经逐渐失去其在中国文学这个多元系统中的中心位置了。人们不再满足于八股文这种一成不变的文学样式了,迫切地希望能够有新的文学形式出现。用佐哈尔的话说,就是当时中国的经典文学已经转入“弱势”,它需要通过这一时期的翻译活动来引进一些自身所没有的新的文学形式。于是,在这种情况下,林纾,作为当时译坛上一员强将,就顺应了大众的要求,把小说这一全新的文学形式介绍给了当时的中国文学界。

    3.2.3 林纾本人对西方文学的青睐

    生活在一个社会、文化转型的时期,林纾本人的思想同样也在经历着变化。在他的译著的序言中,林纾鼓励人民大众要向西方学习。他后悔自己不懂外语。他认为,学习外语对中华民族和翻译事业都很重要。在译完很多西方作品后,林纾对西方小说新鲜的内容和引人的写作手法印象非常深刻。他曾说过想以狄更斯的写作风格来创作小说。而且,林纾本人很喜欢西方作品的风格和措辞表达方法。因此,林译作品中就自然而然的流现出异化的翻译现象。

    4 结语

    总之,文化,正如佐哈尔多元系统理论中所定义的,是一个在一定历史阶段复杂、开放的系统。它是动态的、异质的。在文化内部还存在着许多系统,这些系统在互相的作用下得以发展。翻译也不例外,它是一项复杂的活动,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以上本文作者试从多元系统理论的角度分析了林译作品中归化与异化策略应用背后的文化原因。这只是一些初步的研究,还可以从更多的角度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相关热词搜索: 系统论 译作 异化 角度看 化与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