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信息科技 > 正文

    择校热背后的教育不公

    时间:2020-03-12 07:52:02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江苏教育电视台一位编导有些悲伤地告诉记者,教师节前制作一期敬师节目,出乎意料的是,任他们如何请求,所请嘉宾的毕业学生就是不肯到现场为班主任捧场。这位编导不解:“现在的孩子怎么了?”

    同样的询问也发生在前不久,江苏教育界一位老领导告诉记者,教师节期间他与南京的一些名师聚会,这些教师问他:为什么现在的学生不像90年代的学生那样敬师爱师了?

    “为什么?教育已成了中国的暴利行业,重点学校的校长们被列进腐败分子的行列,试想把中国的未来交给腐败行业去培养,家长们能不寒心吗?国人又怎么能对中国未来的形象放心呢?”国家督学、江苏省教育学会会长周德藩有些愤愤然道。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调查显示:今年上半年价格举报六大热点,教育乱收费排首位。一些教育专家对教育行业乱收费估算认为,10年里教育乱收费已超过2000亿元人民币。记者最近也就此询问了来自农村、机关、企业等部门的数十位家长,发现最令他们深恶痛绝的乱收费当属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费”。

    义务教育的“虚化现象”

    记者近日在苏北某城市采访时发现,该市今年有小学毕业生约6000人,而真正按照国家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小升初”免试就近入学规定入学的人数不足20%,80%以上的小学毕业生交费择校读书,学生多择入名校举办的“公办民助”初中部。因这类名校的初中部享受民办学校的政策,生均“择校费”基本在1.2万元(不含学费与杂费等),其录取方式有三:一是通过摇号交费上学;二是通过考试择优交费上学;三是协作单位子女入学。当然,每校每生之间在交费上有差异,主要差距在其父母的身份与地位上。

    与此同时,该市另外9所中学的招生处境令人担忧。9所中学今年中招计划2808人,真正按户籍就近入学的405人,占计划招生数的14.42%,属非市区户籍择校入学的470人,两项共计招生875人,仅完成招生总计划的31.16%。全市城区小学一年级新生真正按义务教育法规定入学的不足30%,70%以上的小学生也是交费择校入学。

    记者从江苏省教育主管部门了解到,城市义务教育出现的“择校”滚动连锁反应(即学生交费首择一流名校,择不进再交费择二流学校),已构成了义务教育阶段梯队式的转移交高额择校费上学的不正常现象,这使政府承诺的“义务教育政府办”基本无义务可言。而此类现象在江苏和国内其他一些城市也相当普遍。“城市义务教育虚化”将直接导致城市公立学校出现两种严重倾向:一种是长期由国家公共财政投入的公办教育资源被大量闲置,很多学校已因生源不足而面临生存危机;另一种是巨大的择校市场需求推动部分名校巨额贷款扩校,个别重点中学的在校生规模已扩至万人以上。

    江苏盐城市教育评估中心负责人许宁认为,城市义务教育虚化现象给家庭和学校带来严重的影响及危害。

    普通学校的校长质问:“名校的优质师资是由国家培养出来的,名校的形成也是国家长期支持和倾斜的结果。而今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再利用国家培养的师资和长期积累的优质资源去赚钱,让富者更富,这公平吗?”民办学校的校长质问:“‘名校办民校’的教师基本上是由国家发放工资,许多资源包括无形资产都是由政府无偿给予,用国有义务教育资源办高收费学校,还让民办学校生存吗?”

    择校热的褒贬是非

    “择校”真是一道世纪难题吗?不。至少在义务教育阶段不是,不仅不是,且应鼓励择校。国外普及义务教育国家的经验已证明了这一点。“择校”所带来的好处有二:反映这个国家民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望,多元的教育(指各中小学都有着自己的办学特色)必给学生带来多元的选择,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可提升教育的价值和影响力,引来各校之间的竞争,健康良性环境下的竞争给学校带来的是活力。在欧美一些国家义务教育阶段的各公办学校之间的差距很小,政府为促使学校之间展开竞争,以提升教育质量,所以鼓励学生择校。

    而我国为什么在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后,各城市普遍出现义务教育择校热,尽管国家三令五申制止,不仅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反而愈演愈烈,已演变成家长出高额学费让子女接受初等教育?对此,教育界有两种截然相反的对立观点。一种意见认为,我们是穷国办大教育,因投入不足而产生的学校之间差异过大,因此对择校问题大可不必指责,毕竟择校带来了学校之间的竞争,带来了效率,吸引家长把钱拿出来支持教育,弥补了学校办学经费的不足,同时也满足了家长让子女接受优质教育的愿望。

    相反的意见认为,把择校热带来的问题归为教育投入不足,是不客观的。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实施确存在投入不足的问题,但在城市,特别是经济发达省份的城市九年制义务教育不存在此问题。城市学校之间的差距根本就不在硬件校舍上。目前义务教育的校际竞争根本无序,硬件投入、校舍投入根本就无上限要求。名校盲目扩建后还贷的钱从何处来?自然是收学生的择校费。如今各地各名校的收费五花八门:有按照教育主管部门规定交的,有计划内交的,有计划外交的,有交钱的,也有交物的等等,总之是校长说了算。一些名校一个年级能办50个班,在校生人数可达到万余人,不知这种学校的优质资源从何谈起,说白了就是对家长消费的欺诈。

    还有一种意见认为,择校问题源于政策执行不彻底。我国义务教育的择校热,产生在我国实行小学升初中取消考试、就近入学政策后。国家原本出台这项政策的初衷是为了打破学校和学生的身份界限,优化教育资源特别是生源资源的配置,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学习负担,实施素质教育。并同时提出各地要以此为契机大力加强薄弱学校的建设。未料,这一政策反演变出了来自各地大小官员们的“条子生”、“关系生”,接下来便是这些名校的优惠政策不断增多,诸如特长生保送制等,同时名校的校长们很快觉悟,既然“条子生”、“关系生”能上,为什么“票子生”我不能要?之后在大家的议论与批评声中,教育主管部门再对政策作出进一步调整,要求各中学特别是重点中学的初中与高中剥离。不料,这一调整的结果反倒产生了重点中学初中部改制翻牌为具有民办性质的“国有民办”学校,使这些学校向学生收取高额学费的理由合法化了,无疑对“择校热”反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对此,全国政协常委、苏州市副市长朱永新教授在全国政协会议及各种教育论坛上或提议案或发表演讲时,多次十分鲜明地指出:“名校办民校”这种做法应该及时停止!并对原有的“名校办民校”,要么改造成真正的民办学校(含股份制学校),要么改造成公立学校。他说,就近入学是国家为确保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确定的一项基本原则。“名校办民校”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和强化了家长的择校心态,使择校费年年攀升,加重了老百姓的负担。与此同时,“名校办民校”导致普通中小学大批优秀生源及教师的流失,普通公办学校将会因此越办越差,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我国义务教育贫富分化的矛盾日益加剧,所面对的现状是各地区间、各学校间的差距在不断拉大,这种贫富差距两极分化主要是指师资队伍。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江苏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周稽裘对目前师资流失状况深表忧虑。他说,一个地区一所学校骨干教师的流失,短期内无法弥补,一个前进一个倒退,自然形成“两极分化”。现在义务教育的情形是农村教师处在低水平配置,而城市则表现为严重不均衡。名校的核心是“师资”,一所学校优质教育资源的体现不在于校舍及其物质条件,而在于师资群体,这个师资群体是长期经验的积累,是一种校园文化的积淀。他认为,江苏扬州市的作法值得借鉴,市政府坚决将完中的初中部剥离,办独立初中,立志办好每所初中,形成“家门口学校也精彩”的小升初就近入学的合理布局。为了提高教育内涵,新学校校长、教务主任均由重点中学派出,教师实行流动(类似志愿者性质),各独立初中校的福利待遇基本一致。扬州市的经验不是单纯地建新校,而是解决学校的内涵与核心问题,即形成师资群体。这一作法缓解了扬州市区的“择校”压力。

    相关热词搜索: 不公 择校 教育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