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信息科技 > 正文

    让阅读成为一种享受

    时间:2021-02-25 07:51:22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现代的阅读观认为,一般意义上的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语文课程的阅读同样也应这样理解。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阅读理念,是以现代对话理论作为基础的。现代对话理论认为,作者与读者的关系,就其本质而言,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精神联系,阅读行为也就意味着在人与人之间确立了一种对话和交流的关系。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但是,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不是短时间可以完成的,这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受学生年龄特点、接受能力、理解能力等因素的影响,不同的学段,训练的侧重点也应有所不同。如何培养低年段学生的阅读能力呢?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1 激发阅读兴趣,教给阅读方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阅读有兴趣,就为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提供了内因条件;并且,因为有兴趣,就会减轻疲劳感,就不会感到负担过重,这是一种积极的减负措施。不可想象,学生对阅读毫无兴趣,仅凭毅力可以完成九年义务教育阶段400万字的课外阅读量;纵然完成,也只能是事倍功半。因此,在低年段的阅读目标中,第一条就是“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有乐趣才会喜欢。怎样才能使低年段的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呢?

    1.1内容的选择是前提

    低年段的学生识字量有限,一些篇幅过长,内容单调枯燥的文章不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而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儿歌、童谣、古诗等比较受学生青睐。那什么是“浅近”呢?所谓“浅”,就是浅显,学生能够读懂。所谓“近”,就是要贴近学生实际,学生感兴趣,这样便于学生运用生活经验帮助读懂,能读懂就有收获,就有成功的快乐。也许正因为如此,所以低年级教材中选编的课文都比较短小有趣,而且音韵优美,大多来自儿童生活,还有儿歌和童话故事,比较适合儿童的朗读口味,可以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直至有感情地背诵。

    1.2学习形式多样化

    低年段的学生坐立不宁、好奇心很强,思想随时可能开小差。怎样才能把握儿童的注意力呢?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以他多年的学校工作经验总结出:要能把握住儿童的注意力,只有一条途径,这就是要形成、确立并且保持儿童的这样一种内心状态——即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状态,使儿童体验到自己在追求真理,进行脑力活动的自豪感。那怎样才能创造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状态呢?多样化的学习形式能起到一个很好的作用。比如读一读、演一演、画一画、唱一唱、比一比等,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聆听美的声音,欣赏美的画面,感受美的形象,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鼓励学生个性化的体验和表达方式,使阅读成为赏心悦目的享受,成为学生自我表现的舞台。

    如教学《世界多美呀》一课时,笔者找来与课文内容相配套的动画片录像放给学生看,让学生从感性上了解课文内容,还简单知道了小鸡的孵化过程。由于学生在脑海里已有印象,因此在教学每一个环节时,他们都表现出了较高的积极性。在讨论问题、朗读课文时学生也都趣味盎然。

    笔者还经常在学生读通读懂课文之后,让他们自编自排表演动作,边背诵边表演,并配上音乐。这样既加深了印象又增加了情趣。如《鲜花和星星》,这是一首儿 童诗,全诗共分两个部分,分别描写了地上的鲜花多和天上的星星多,体现了儿童生活的情趣以及孩子对身边事物和美好大自然的关爱和向往。第一节中“这里一朵”、“那里一朵”和第二节中“这里一颗”、“那里一颗”不仅描述了鲜花满地,繁星满天的情景,而且再现了儿童看花、数星星时的天真烂漫,充满了童趣。这首诗语言浅显易懂,生动活泼,贴近儿童生活,学生不难理解 。因此,笔者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朗读上。笔者鼓励学生自己编排动作,如有需要,可站起来。呼啦一下,教室里站起来了一大半学生。他们脸带微笑,时而晃动着小脑袋,小手时而上扬,时而轻点胸口。神情是那样的投入,他们完全被优美的诗歌所陶醉了,朗读的激情一下子被点燃了。

    1.3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学生受生活环境、身体发育、智力因素等各方面的影响,在阅读能力方面也表现出不同。有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较强,一篇课文读一两遍即能正确、流利地大声朗读。但也有一部分学生,经过老师再三指导,仍然读得词不成句。面对这样的学生,如果老师一再地批评、指责或进行冷嘲热讽,那只会打消学生的积极性,他们会把朗读课文当作是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山,产生恐惧心理,那他们的朗读水平永远都不可能提高。反之,当他们经过努力,把原先读错的词读正确了,把原先读不好的句子读连贯了的时候,教师及时地予以表扬,学生就会逐步产生朗读的兴趣。同样,有的学生理解能力不是很好,一篇简单的文章看上几遍也不明白大意,此时,教师千万不能性急,应该给予学生帮助,让学生学有所得。每一位教师都应积极地看待每个学生,充分肯定每个学生的进步。这样,学生在阅读中学到了知识,得到了美的享受,表现了自我,获得了成功,就一定会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就一定会喜欢阅读。

    1.4教学生学会读书,指导学生有目的有步骤地读书,掌握读书方法

    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是传授给人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道理其实很简单,鱼是目的,钓鱼是手段,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如果想永远有鱼吃,那就要学会钓鱼的方法。教师的指导,归根结底是要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学会读书。日常的课文教学可按以下步骤进行:①读课题。根据课文题目想想课文会告诉我们什么,或者质疑提问。②轻声自读课文或听老师范读,边读边想或边听边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再指名说一说,帮助学生粗知课文大意,了解课文脉络。③自学生字新词。边读课文边抓住字词的重点、难点,进行讨论辨析。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的意思划出不懂的问题。④带着问题深入课文,划出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⑤练习读课文,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每一步都提出明确的阅读要求,并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的先后次序。

    2 重视字词句教学,加强朗读训练,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阐述:“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素养涵盖的范围比较大,它包含了我们以前常说的“语文能力”,即读、写、听、说的能力。低年级学生正处于语文学习的起步阶段,语文素养的形成要从最基本的字词句训练开始,教师要通过字、词、句训练和指导朗读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在教学中笔者主要采取换词、改词、找近反义词、看插图、实物、演示、做动作、表情朗读、仿造句子、结合上下文讲解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词句所包含的思想感情,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多读、熟读,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把书面语言变成学生自己的语言。如在教《这儿真好 》一课中,为了能让学生理解小熊渴望拥有朋友的焦急心情和小岛上绿叶成阴的美景。笔者抓住了关键词句“小熊看到天空飘来一朵云,连忙问:‘云呀云,我怎样才能找到朋友呢?’”让学生找找“连忙”的近义词,想一想小熊为什么那么急着问云朵呢,从而体会到小熊非常孤单,他迫切希望能有许多朋友陪他一起玩。又抓住“漫山遍野、绿叶成阴”指导观察图画 ,讨论这两个词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学生通过直观感受,观察到了山上、田野里,到处都是树木,满眼都是绿色。通过理解这些词后,在指导朗读时抓住关键词,学生就能很自然地读出焦急的语气,以及对岛上美景的喜爱之情。

    教学实践使笔者体会到,只有加强词句的教学和朗读指导,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3 启发积极思维,鼓励质疑问难,激发阅读积极性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写到:有一种可怕的危险——这就是学生坐在课桌后面而无所事事,每天6小时无所事事,月复一月,年复一年地无所事事。这样会使一个人走入歧途,在道德上败坏下去。无论是学生生产队也好,教学工厂也好,学校试验园地也好,无论什么都无法弥补在一个主要领域里荒废了的东西。这个主要领域就是思考,人应当首先在思考领域里成为劳动者。

    教师的劳动对象是学生,是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活生生的人。我们不应该把学生的主要力量用到消极地掌握知识上去——就是让学生记忆教师讲过的现成的东西,死背教科书。固然,学校里完全不要识记和背诵是不行的,但是这种脑力活动应当占居第二位。一个人到学校里来上学,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而主要的还是为了变得更聪明,因此,他的主要的智慧努力就不应当用到记忆上,而应当用到思考上去。

    3.1教师的提问要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想象

    爱因斯坦曾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货的源泉。”想象是什么?想象是人们在头脑中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新形象的过程。想象力并非天生就有,它需要在后天的实践活动过程中发展和培养。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想象能力呢?

    细看我们的教材,不难发现为了体现出作品的艺术形象,作者对情节的描写往往精炼含蓄,描写过程中会有所留白,给读者留下一些可供想象与补充的天地。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抓住作者的留白处,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想象,补充故事情节。如《这儿真好 》一课,小鹿、小猴、小象、小鸟们来到岛上后,又是怎样和小熊一起建设他们的家园的呢?联系上文和学生自己的生活实际,不难想象出:小动物们在岛上各尽所能,美化小岛,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更舒适、更优美的环境。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笔者还告诉学生,可以用五彩的画笔把你想象到的画面画出来。学生情绪高涨,不仅用画笔画出了他们想象的画面,还配上了文字说明。合理而丰富的想象,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把作者蕴藏在作品里的意义,形象地再现出来,从而引起情感上的共鸣。

    3.2“学贵有疑”

    爱因斯坦有一句反复被人引用的名言:“我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我只不过是喜欢寻根问底地追问问题罢了。”问题是启动思维的关键,是点燃智慧的火花。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争议问题,就是让学生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提的问题越多、越深刻,争议越激烈,学生就越能在激越的氛围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课堂教学中,笔者喜欢让学生处于一种“饥饿”状态,不将课文中的问题细咀细嚼给学生,而是留有余地,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寻找、发现、提出问题。同时还注意及时地鼓励和引导。对于学生的质疑问难,不一手包办,而是通过小组讨论,或让他们查找资料解决,或通过认真读通课文来解决,或联系生活实际讨论解决。总而言之,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打开智慧的大门。

    4 开展课外阅读,扩大阅读量,努力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语文的学习是很难做到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的数量上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提倡扩大阅读面,要求“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扩展自己的阅读面”,“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二是规定课外阅读量。低年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以后逐渐增加。为了达到《课标》要求的阅读量,笔者在教好课文的同时,利用配套课外阅读教材,采用多种方式来给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每星期教学生朗读儿歌、古诗,并充分利用晨读,或课前两分钟的时间,引导同学们诵读古诗。每周五的早读课上进行古诗朗诵比赛。优胜的同学当选为下一周的古诗领读员。虽然还只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但人均背诵古诗已达七十首左右。为了能促进学生认真阅读,提高质量,笔者还组织开展多种多样的读书活动。如“讲故事比赛”、“诗歌朗诵会”、“课本剧表演”等形式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主动阅读,逐步具备独立阅读的能力。

    相关热词搜索: 成为一种 享受 阅读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