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信息科技 > 正文

    魏建功与台湾国语运动

    时间:2020-03-25 07:53:56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已故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著名文字音韵学家魏建功先生(1901—1980)是我的业师,上世纪50年代我负笈燕园时,魏先生给我们讲授“古代汉语”课。魏先生不仅是资深的语言文字学巨擘,也是一位执著于推行“国语运动”、实现语文现代化的社会实践家,特别是抗战胜利后他在台湾领导推行国语运动的筚路蓝缕之功是应该永垂史册的。

    魏建功与中国语文现代化

    “五四”时期,由陈独秀、李大钊等一批先进知识分子所领导的新文化运动,实有其两翼:一翼是以陈独秀、胡适、钱玄同、鲁迅、刘半农等人为骨干的文学革命;另一翼便是蔡元培、钱玄同、刘半农等人所倡导的国语运动。其实国语运动的提出和实践比文学革命要早得多,只是到了“五四”时期才形成了一股洪流,渗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去。

    所谓“国语运动”,就是语文改革或文字改革,也就是中国语文现代化。而文字改革的第一步就是语音的统一。

    我国的国语运动由来已久,在中华民国初建时期,1912年教育部就成立了“读音统一会”。1913年,读音统一会逐字审定了“国音”,编成了《国音汇编草》。1916年,“中华民国国语研究会”成立。1918年,国家正式公布了“读音统一会”制定的注音字母。1919年,教育部成立“国语统一筹备会”。1922年,黎锦熙、钱玄同、杨树达等在国语统一筹备会中提出《减省现行汉字的笔划案》,蔡元培发表《汉字改革说》。1923年,国语统一筹备会成立“国音字典增修委员会”,决定采用北京音为标准音;黎锦熙、钱玄同、赵元任等11人组成国语罗马字拼音研究会。1925年,刘半农、赵元任、钱玄同、黎锦熙、汪怡等组织“数人会”,议订国语罗马字。1928年,“国语统一筹备会”改名为“国语统一筹备委员会”。

    1925年,魏建功以优异成绩从北京大学国文系毕业,被赞誉为“乙丑科状元”。他被留在北大国文系任教,并在中法大学服尔德学院担任教授。魏建功在北大读书时,就对文字音韵学有深厚的学养,发表了不少这方面的论文。就是在1928年,魏建功经他的业师钱玄同动员,参加了国语统一筹备委员会的工作,并被推选为该会常委,分工做编审工作,编辑《国语旬刊》,并兼“大辞典编纂处”的资料员。从这个时候起,他一生没有离开过中国语文现代化的工作。

    1928年12月魏建功参加“国语统一筹备会”之时,他尚在中法大学服尔德学院任教授,并兼任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讲师,1929年9月,他就回北大国文系任助教,并兼任辅仁大学国文系讲师,原在中法大学服尔德学院的课程由范文澜、施天侔接任。到了1931年,他30岁时,便升任北京大学国文系副教授,并且在学术上有了长足的进展。

    这一时期,随着北京大学新的学科制度的建立,学者们的学术研究更趋向于专业化,学术水平有了更大的提高。30年代前期和中期,魏建功的研究是以语言、文字史为中心,提出了“以语言为研究文学、风俗、历史之工具,使音韵得其应用之实”的主张。

    1929年,魏建功发表了“古音学上的大辩论——<歌戈鱼虞模古读考>引起的问题》(《国学月刊》一卷1期)、《说“相”、“厮”》(《国语旬刊》1929年第2期)、《古阴阳入三声考》(《国学季刊》1929年2卷2期)、《与人论方音之由来》(1929·4·29《语丝》第五卷8期)、《再说“相”、“厮”》(1929年《国语旬刊》13期)等重要论文。

    1930年,29岁的魏建功任北京大学《国学季刊》编辑委员会主任,并兼任燕京大学国文系讲师,女师大研究所研究员。1931年以后,他在北大等校讲授“古音系研究”课程之余,发表了《科斗说音》、《论汉字声韵转变研究之旨趣》、《说“辙儿”》、《方言同音字辑录》等论文。1935年,魏建功与罗常培、白涤洲合作的《黟县方言调查录》发表于《国学季刊》四卷4期。这一年,魏建功的代表专著《古音系研究》一书由北京大学出版部正式出版,这部古音韵学界的宏通之作,确立了他在汉语言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地位。

    抗战期间,魏建功同北大同仁一起离开北平,先后在长沙临时大学和昆明西南联大任教,他讲授“音韵学概要”、“韵书研究”、“汉字形体变迁史”等课程。 魏建功在西南联大任职不到两年,1940年6月,这个学期刚刚结束,他就被国民政府教育部调到大学教科用书编辑委员会去任专任编辑。这个委员会附设在四川省江津县白沙镇的国立编译馆内。魏建功携带眷属,自昆明迁居白沙。

    江津距陪都重庆有180里水程,白沙是江津县的一个大镇,国立编译馆等单位设在这里,后来又在这里建了个国立女子师范学院,因而在抗战期间,这里聚集了不少文化教育界的名流。晚年的陈独秀也客居在距此不远的鹤山坪,在这里走完了最后的人生之旅。

    国立编译馆是国民政府教育部设立的负责文化书籍及教科图书编译与审查的学术机构,1932年6月在北平成立,1938年迁往重庆,因白沙镇环境幽静,故设在这里。将教育部的中小学教科用书编辑委员会并入,将大学教育用书编辑委员会也附设于此。后来,编译馆又迁至重庆北碚。

    魏建功的工作主要是编选《大学国文选》等书。7月间,“国语统一筹备会”改名为“国语推行委员会”,在重庆恢复工作,魏建功仍任常委。7月底,魏建功去重庆参加第一次会议。在会上,魏建功与黎锦熙(西北师院)、卢前(冀野,国立编译馆)被推举负责编辑国家韵书《中华新韵》。

    这期间,魏建功与蛰居鹤山坪的陈独秀来往较多,从1941年开始,魏建功为陈独秀校勘《小学识字教本》和《阴阳入互用例表》,并为《阴阳入互用例表》作序。从1940年至1942年,魏建功与陈独秀讨论文字、音韵、训诂方面学术问题的来往信件有27通。

    1940年6月,国语会全体委员会议决定由魏建功、黎锦熙、卢前(冀野)三人,准照国音,编订中华民国建国以后的韵书《中华新韵》。1941年秋,由魏建功编,黎锦熙、卢前、萧家霖参订的《中华新韵》编成。lO月10日,由国民政府主席林森、行政院长蒋中正、教育部部长陈立夫三人领衔明令颁行,作为国家韵书推行,成为当代的“官书”。《中华新韵》的总目为例说、注音符号、韵目、韵略表、新韵、国音简说等。

    《中华新韵》推行后,1942年6月19日,魏建功、朱自清应邀到沙坪坝中央大学演讲,朱自清演讲的题目是“文学与语文”,魏建功讲的是“关于《中华新韵》”。此时,魏建功与朱自清正在重庆参加教育部召开的大一国文委员会会议。

    1942年5月,魏建功任国立女子师范学院国文系教授,台静农、柴德赓、李霁野也在这里。魏建功除了任国文系教授,又创办了国语专修科,他任主任。这是国语会在全

    相关热词搜索: 台湾 国语 运动 魏建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