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信息科技 > 正文

    走遍万水千山 真爱永不消逝

    时间:2020-04-02 07:57:07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 三毛是一位独具魅力的作家,她的散文是用她的心血和生命浇灌而成的。她的一生,追求自由与梦想,对世界、对读者、对爱人都付出了真诚挚切的爱。

    【关键词】 三毛 自由 流浪 追寻 挚爱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这首脍炙人口的《橄榄树》是台湾女作家三毛所作的词。也正是她自己的写照。她是一个极具传奇色彩的女子。她缔结了一段异国婚姻。她在撒哈拉沙漠生活,在世界各地行走,足迹踏遍大半个地球。1991年,在她48岁的时候,她以自杀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虽然她的生命有限,但是她的影响是巨大的。三毛先后出版的散文集有《雨季不再来》、《梦里花落知多少》、《我的宝贝》等二十二个集子。她一度掀起了一阵“三毛热”,她的名字在台湾大陆以至世界华人圈中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到现在还被大家深深怀念。

    她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吸引力?这不仅由于她传奇的经历,更是源于她独特的人格魅力。

    一、追求自由 热爱世界

    三毛只身闯荡欧美,穿越撒哈拉沙漠,走遍了万水千山。她曾经置身战乱,也曾经体验巫术。她为我们描绘的奇异风光、奇闻异事、风土人情、冒险故事等等大多是我们闻所未闻的,满足了我们对世界未知的探求心理,而她这种充满异域风情的散文,无疑给当时千篇一律、喧嚣浮躁的文坛送来一股清新的旋风。撒哈拉沙漠在大多数人脑子里就是个荒无人烟的不毛之地,而通过她的文字,撒哈拉沙漠一点点把它丰富多彩的画卷展现在世人眼前,成了一个令人向往的地方。

    有多少人能够放弃优越的生活条件远赴沙漠呢?这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而三毛不仅做到了还甘之如饴。她在沙漠居住下来,自得其乐地过着原始、艰苦的生活。由此看出,物质条件对于三毛来说完全比不上精神层次的追求。她崇尚自由,注重通过对生命的体验来找到生命的意义,追求精神上的收获,因此她放逐自己,流浪世界,只为了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大千世界,芸芸众生,都有各式各样的牵绊,戴着各式各样的面具,在每个人心里都渴望能够敞开自己真实的心扉、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所以三毛的自由自在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我们大家共同的心愿。我想这也是她得到众多喜爱的原因之一。

    三毛的真实与自由流露在她的文字里。三毛这样说,“以我的手,写我的口,以我的口,表达我的心声。” [1],她从不刻意追求某一种技巧和风格,可以说她的语言没有任何华丽的雕饰,洋溢着自然本色。但是她又是那么具有灵性,她能用通俗浅显的语言表达出含蕴丰富的内容,她的比喻真实动人又不落俗套,让人赏心悦目,记忆深刻。例如她形容早晨的沙漠,“像被水洗过似的干净,天空是碧蓝的,没有一丝云彩,温柔的沙丘不断的铺展到视线所能及的极限。在这个时候的沙地,总使我联想起一个巨大的沉睡的女人的胴体,好似还带着轻微呼吸在起伏着,那么安详沉静而深厚……”[2]那如幻如梦的沙漠海市蜃楼,好似沉睡女人胴体的沙丘,为我们展示了沙漠独特的神奇之景;她的中篇小说《哭泣的骆驼》这样写道:“灯光下,沙伊达的脸孔不知怎的散发着那么诱人的吸引力,她近乎象牙色的双颊上,衬着两个漆黑的深不见底的大眼睛,挺直的鼻子下面,是淡水色的一抹嘴唇,消瘦的线条,像一件无懈可击的塑像那么优美,目光无意识地转了一个角度,沉静的微笑,像一轮初升的明月,突然笼罩了一室的光华。”女神般的美人——沙伊达就此栩栩如生地出现在我们眼前。

    她想写便写,毫不考虑政治因素和社会的心理诉求。她不仅写美丽的,也写丑陋的。《沙漠观浴记》描写了沙哈拉威女人肮脏怪诞的奇异习俗,她们三四年才洗一次澡,用石片刮掉身上的污垢,还用海水灌肠,这种洗澡的方式令我们毛骨悚然;她也写阴暗的,《娃娃新娘》中记叙了一个年仅十岁的女孩子被迫出嫁,举行残忍的奇陋婚俗,通过展现沙漠的古朴风俗与复杂的仪式,突出了未成年新娘的痛苦与无奈。她也写残酷的战乱。《哭泣的骆驼》就是描写了一次充满着硝烟混乱的后世界殖民主义溃崩后引起的文化冲突,反映沙哈拉威人争取独立自由的血与火的斗争。她展示给我们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截然不同的另外的世界,让人震撼。

    在三毛散文的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三毛的流浪不仅因为她爱自由,更因为她爱这个世界。她对神奇的大自然的眷念是如此强烈,广袤无垠的撒哈拉大沙漠属于“前世回忆似的乡愁”,是她“多少年来梦中的情人” [3]。她写世界的美好是由于她对世界的热爱,她写阴暗与丑陋的一面更是源于她对世界的热爱。所以她其实是在用“心”流浪的,用“心”记录自己的旅程,记录自己的所见所感。正因为她的心里充满着对大自然、对世界的爱,她可以把沙漠当成天堂。

    二、以诚待人 关爱他人

    台湾诗人痖弦评价说:“三毛作品之所以动人,不在文字的表面,不在故事的有趣,也不在作者特殊的生活经验,而是在这一切背后所蕴藏的作者那颗爱心。我喜欢她对她所见到的悲苦人物的那种感同身受的入微观察,我更欣赏她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时的对人性恶的一面鞭笞。这是我们现代散文中所少见的。”[4]确实是这样,三毛从来不摆出一副正义的面孔说大道理,她只是记录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她并没有要人认同她行为的目的。因此她的作品中表现出的情感更显真实,没有半点的做作和雕琢,情真意切,不仅感动读者而且还启发人们对人性和世情的思索。

    三毛有着可贵的纯朴和善良。“三毛像一个光源,她希望普照到每一个角落;又像是一个热源,她想把温暖分给每一个所需要的人。”[5]三毛同情弱者并最大限度地帮助他们。即使是荒无人烟的大漠里的搭车客,她也会毫不设防的载其一程。她不顾闲言碎语,与地位低下的哑奴交上朋友,尽最大努力帮助他的一家;她将食品和药物送给穷苦的沙哈拉威人;她以极大的勇气支持沙哈拉威民族解放运动,生命受到威胁也在所不惜;在加纳利群岛,她自愿照顾偏瘫的孤老邻居;在南美,她奋力抢救被洪水堵截的游客。

    不止对弱者,对一切生命个体三毛都加以尊重和爱护。她爱大自然的景物风光,但更爱人。她说过“这个世界上没有人存在,再美的土地也吸引不了我,有了人,才有趣味和生气”。 [6]原始、粗糙、落后、愚昧的沙哈拉威人在三毛的眼里是可爱的,对贪得无厌、瓜分她东西的一群“芳邻”,三毛可以宽容和忍耐;对迷信至极死都不肯上医院的沙漠妇女三毛积极地当起了医生;她教邻居的女孩子们认字,用自己的医疗知识解除她们的病苦。

    由于三毛的真诚与善良,她赢得了各阶层人民的友谊。从自身高尚人格出发,她建立了充满爱、平等和尊严的理想。在她的眼里,没有地位、贫富的差距。没有国界和种族之分。“三教九流都是我们的沙黑毕(朋友)” [7],地主可以是朋友,奴隶更是朋友;西班牙人是朋友,与西班牙人作对的沙哈拉威人的代表——游击队长巴西里也是朋友。但三毛绝不是一个爱憎不分的民族虚无主义者, 她气愤欺善怕恶的洋鬼子与自私、残酷的美国富翁,她愤慨摩洛哥侵略撒哈拉沙漠,她怒斥凶狠、阴险、无赖的资本家……在《一个陌生人的死》中,三毛和荷西悉心照顾一位被社会遗弃的瑞典老人,却遭到邻居的嘲笑,三毛愤愤回答“因为我不是冷血动物!”语出掷地有声,彰显出她内心涌动着的善良和正义感。

    她手中的笔,饱蘸着她自己的真情实感。不仅表现对弱小劳动人民的爱与同情,也不乏对人性丑恶的鞭挞。在这物欲横流的时代,三毛表现的是一种无国界、无种族、无等级的大爱情怀。她执着追求与讴歌人性美,用她的爱心之笔感染了无数的读者。

    三、生死追随 挚爱一生

    谈三毛的作品不能不谈三毛的爱情。三毛的爱情如同她的作品一样深入人心。1973年,在西属撒哈拉沙漠的当地法院,三毛与西班牙人荷西公证结婚。而他们的婚姻生活几乎都是在撒哈拉沙漠度过的。在结婚后,她才以三毛为笔名,记叙一个个遥远异域里的传奇故事。对自己婚姻生活的描述也成了三毛作品中的主要内容。这些文章大多风格开朗和幽默,读来令人心情愉快。比如《沙漠饭店》中她跟荷西吹牛说粉丝是“雨”,是春天下的第一场雨,下在高山上,被一根一根冻住了。而《大胡子和我》的开头,更是有趣:

    结婚以前,大胡子问过我一句很奇怪的话:“你要一个赚多少钱的丈夫?”我说:“看得不顺眼的话,千万富翁也不嫁;看得中意,亿万富翁也嫁。”“说来说去,你总是想嫁有钱的。”“也有例外的时候。”我叹了口气。“如果是我呢?”,他很自然地问。“那就只要吃得饱的钱就够了”。他思索了一下,又问:“你吃得多吗?”我十分小心地回答:“不多不多,以后还可以少吃一点。”就这几句话,“我”就成了大胡子荷西的太太。

    还有其它诸如《相思农场》、《警告逃妻》等一个个小故事显示出他们之间感情的深切。虽然是异国婚姻,虽然身处物质条件匮乏的大漠,虽然也有过争吵和不快,但两人的生活一直是甜蜜和快乐的。《结婚记》中记载三毛意外地接到第二天下午就可以结婚的通知,但是没有什么准备,到了翌日下午,没有结婚礼服,匆匆穿了一件素白长裙,戴了个草帽,没有花,便在帽子上插了一把香菜。这是何等的洒脱与不俗?精神上的快乐胜过物质上的一切。三毛不爱香车和钻石,荷西送给她一副骆驼头骨是她最心爱的礼物。她用怒放的荆棘、各式的汽水瓶和骆驼骨头把她和荷西原本破旧的小房子变成了沙漠中最美的家。

    然而幸福总是走得最匆忙。六年后,荷西溺水而死。三毛的爱情之花,盛开在撒哈拉的大漠深处,也凋零在撒哈拉的沙海里了。

    她这段时间的作品,其间的凄惨哀思令看者无不为之落泪。在《似曾相识燕归来》中她这样写道:“神啊!请你看我,给我勇气,给我信心,给我盼望和爱,给我喜乐,给我坚强忍耐的心——你拿去了荷西,我的生命已再没有意义——自杀是不可以的,那么我要跟你讲价,求你放荷西常常回来,让我们在生死的夹缝里相聚——我的神,荷西是我永生的丈夫……相思有多苦,忍耐有多难,你虽然是神,也请你不要轻看我们的煎熬,我不向你再要解释,只求你给我忍耐的心,静心忍下去,直到我也被你收去的一日——。” 声声真情,字字血泪。

    三毛是个重承诺的人,她答应好友不会自杀。她努力写书,努力看书,努力生活,可是她承受着巨大的痛苦,她始终驱逐不开浓浓的思念和无言的落寞。《不死鸟》中写道“许多个夜晚,许多次午夜梦回的时候,我躲在黑暗里,思念荷西几成疯狂,相思,像虫一样地慢慢啃着我的身体,直到我成为一个空空茫茫的大洞。夜是那样的长,那么的黑,窗外的雨,是我心里的泪,永远没有滴完的一天。” 《梦里花落知多少》中说“埋下去的是你,也是我。走了的,是我们。”可以看到,她一定是一再地在生与死之间挣扎、煎熬。其实她的心,早就追随荷西去了,但是为了对父母的爱与责任,她又逼着自己平静下来,忘却悲痛。“我愿意在父亲、母亲、丈夫的生命圆环里做最后离世的一个,如果我先去了,而将这份我已尝过的苦杯留给世上的父母,那么我是死不瞑目的,因为我明白了爱。所以,我是没有选择地做了暂时的不死鸟,……再痛、再伤,只要他们不肯我死去,我便也不再有放弃他们的念头。”

    后来的十多年里,我们已经很少看到她的文字,再后来,三毛还是选择了离开这个世界,与荷西在天堂相守。给无数热爱她与她文字的人们留下一个永远的背影。

    三毛已经离去了十多年,但她用真情造就的文字还在,还在感动着每一个读者。她写的歌还在被四处传唱。“为了天空飞翔的小鸟,为了山涧清流的小溪,为了宽阔的草原,流浪远方,流浪,还有还有,为了梦中的橄榄树……”她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追求人类精神的家园,用真挚的情感,浪漫的情怀、博爱的心灵开创出一片充满真爱、善良、美好的纯洁的理想净土。在她的散文里,我们看到了异域的风土风俗,社会的世态人情,更体味到三毛那至真、至善、至美的人格魅力,感受到她对人性的真、善、美的热切呼唤。就如作家贾平凹所说的,“三毛是死了,不死的是她的书,是她的魅力” [8]。

    参考文献:

    [1] 三毛.撒哈拉的故事--回乡小笺[M].哈尔滨出版社.2004.

    [2] 三毛.哭泣的骆驼--搭车客[M].广东旅游出版社.1996.

    [3] 三毛.撒哈拉的故事--白手成家[M].哈尔滨出版社.2004.

    [4] 孙慰川.三毛热与现代意识[J].海峡.1987(4)

    [5] 痖弦.百合的传说——怀念三毛[J].寻根.2001(4).

    [6] 三毛.哭泣的骆驼--逍遥七岛游[M].广东旅游出版社.1996.

    [7] 三毛.哭泣的骆驼--哭泣的骆驼[M].广东旅游出版社.1996.

    [8] 贾平凹.朋友--哭三毛[M].海峡文艺出版社.2002.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社科基金重点项目(08A020):“现代性”与百年中国文学潮流研究。

    作者简介:覃婷(1984—),湖南科技大学研究生会副主席,2007级现当代文学专业研究生,主要从事小说研究与文学评论工作。

    相关热词搜索: 万水千山 走遍 消逝 永不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