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信息科技 > 正文

    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在高校德育中的启示与借鉴

    时间:2020-04-21 08:01:38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以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教育理论致力于学校德育人性化,认为教学中应把学生摆在中心的位置,教师引导,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主动去学习。以此理论为借鉴,我国的高校在思想道德教育中应创造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在理解、尊重、引导、感化中达到德育的目的。

    关键词:罗杰斯 人本主义教育理论思想道德教育

    人本主义学校德育理论源远流长,在古希腊时代就已有了广泛的人文民主意识,文艺复兴运动中涌现出的人本思想潮流对德育产生了重大影响。二次大战以后,人性的发展成了时代焦点,促使现代人本主义的兴起。当代把人本主义运用到道德教育实践中的著名代表有心理学家罗杰斯(C.R.Rogers)、马斯洛(A.H.Maslow)、斯腾豪斯(L.Stemhose)等人。其中罗杰斯的理论直接与道德教育相联系,斯腾豪斯则在把人本主义德育理论推广到课程方面作出了开拓性的工作。

    一、罗杰斯“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论

    罗杰斯“ 以学生为中心” 的教学理论,首先相信人的天生潜能是积极的, 只要后天提供适宜的条件, 其潜能就能随性释放出来, 从而得到实现。其主要教育思想是: 教育要尊重人,培养“ 完善的人性”,促进“ 人的潜能充分发展”。“ 教”与“学”构成了教学活动最基本的要素。传统的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 并以学生接受知识为主。罗杰斯认为“教” 不是“让学生学习”而是“ 促进学习”。

    实现人本主义德育目标的三大根本条件:一是真诚(realness)。即学生和教师之间要保持真实坦诚的态度,将自己真实思想、情感坦诚地表露出来。二是接受(acceptance)。 即教师对学生人格予以充分的尊重,接受并非认可、同意或不予评价,接受是承认学生有自己独特思想情感的权利,并加以尊重和保护。三是移情性理解(empathic understanding)和无条件关怀( unconditioned pastive regard)。即从深层的角度,从学生的位置上体验其思想情感。从这点出发,教师不以观点取人、分数取人,就会坦开他的内心世界,师生间就会建立起真正的人际关系。

    上述三个条件是建立良好学校德育氛围的根本基础,是学校德育中最有决定意义的因素,即人与人关系的质量、师生关系的那种独特的心理气氛。

    人本主义德育工作二个方面的要求:一是积极倾听。 指对学生的思想、情感作出积极反馈,使学生感到教师在倾听、关心和理解着他的感受,并对学生的表达及时作出相应的反应,使学生充分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二是理解和把握教育过程。人本主义把德育看成是一个过程,认为道德教育过程的本质是真实、自然,只有在真实自然的课堂气氛中,自由地表达其观点,才能获得师生之间的充分真正的理解和共融,从而产生真正的德育效果。

    二、改革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模式,营造以人为本的良好教育氛围

    传统德育中,教师是高人一等的权威教育者、道貌岸然的布道者。罗杰斯认为,这种教师无异于“一本会说话的教科书”,是空洞的教育。过多地强调或突出了教育者的外在作用,忽视了教育对象内心自我教育意识的觉醒,新的形势下的思想道德教育要求教师首先转变教育理念,彻底摒弃居高临下的指导和我讲你听等简单做法,以大学生的现实和发展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以关爱学生,激发和调动其内在的精神力量为着力点,引导学生从而达到德育的目的。

    三、罗杰斯“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论在德育实践中的具体运用

    第一,“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一是在课堂上呈现有争议的价值问题,尽可能充分、客观、具体全面,让学生来处理,讨论,找答案。二是教学内容中不向学生呈现具体的道德知识,更不强求背记那些道德信条、箴言,而是提供如战争与社会、教育、家庭、财产、法律、种族以及城市生活等领域中的各种问题。三是注重利用电影、电视、图片、剪报、故事等视听材料和形象生动、实际充实的东西作为辅助材料。四是学生以分组讨论为主,教学方法以探究研讨代替讲解和背记。

    第二,关注大学生的成长空间,把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与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相结合。

    近几年高校大学生中发生的“马加爵事件”、“药家鑫案”应该对高校思想道德教育敲响警钟,在大学阶段,青年人在成长中会产生心理上的、观念上的一些困惑,这些问题必须得到合理疏导,否则长期淤积就会导致人生价值观、思想道德观的扭曲。通过对思想教育中理论灌输、自教自律、社会实践等方面的作用和规律的掌握, 也可使大学生对思想道德教育从被动、抗拒转变为主动、接受。

    在实践中,思想道德教育要与课程教育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把提高思想与学习专业知识结合起来,提高整体素质、培养良好的人生信念和心态。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罗杰斯[美] 个人形成论 [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年版冯增俊.

    [2]当代西方学校道德教育[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

    [3]王炜.高职院校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调查分析[D].山西师范大学,2010.

    [4]王瑞荪.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相关热词搜索: 德育 人本 借鉴 启示 罗杰斯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