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信息科技 > 正文

    读《季羡林散文集》有感

    时间:2020-04-27 08:02:41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季羡林是我国著名的散文学家,他的散文用朴素的语言向读者传达出一种淡雅之美,同时,在散文的字里行间中,也可以体会到作者的生活智慧和哲理。读季羡林的散文,在给我们带来一种舒适感的同时,也会受到文中人生哲理的启迪,学习作者乐观的生活态度和超脱世俗的胸襟。

    【关键词】季羡林 散文 感悟

    【中图分类号】G63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2-0106-02

    季羡林是我国著名的古代印度语言学家,又是文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即使是把散文作为学术之余的副产品,季羡林笔下的几百篇散文足以支撑起使其成为一个散文家的地位[1]。季羡林的散文,纯朴真挚、幽默风趣,带着一种淡淡的美,吸引着读者一遍遍的拜读。在季羡林的散文中,仿佛能够感受到作者的喜怒哀乐,也能够体会到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一、作者简介

    1911年,季羡林出生于山东省聊城市临清的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小时候曾在济南先后进入私塾、小学和初中学习。后来日军侵华期间,季羡林辍学一年,就已经创作了多部短篇小说,并发表在天津的《益世报》上,如《文明人的公理》、《观剧》、《医学士》等。后又进入济南高中继续学习,开始翻译屠格涅夫的散文《老妇》、《世界的末日》等作品。高中毕业后考取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后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专修方向是德文。在清华大学四年中发表散文十余篇、译文多篇。季羡林在德国留学十年,师从著名梵文学者瓦尔德施米特教授与西克教授,对他后续的文学创作具有深远的影响。季羡林曾长期致力于梵文文学的研究和翻译,翻译了印度著名大史诗《罗摩衍那》。不仅如此,季羡林还创作许多散文作品,如《天竺心影》、《朗润集》和《季羡林散文集》等。

    季羡林从17岁便开始创作散文,一直到起耄耋之年。在季羡林几十年的创作生涯中,出版了许多的散文集。在这些散文集中,有的是回忆往事、叙说师友、绘物抒情、感时言志等,有的是谈人生、话感悟、说治学、聊读书,而这些都是季羡林文学创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2]。

    二、作品概述

    在《季羡林散文集》中不仅收录了季羡林的许多散文,还对作者和作品进行了一个简短的介绍,使得读者在欣赏散文之前,便能够了解作者的生平,并能够一窥书中的奥妙之处。

    作为著名的国学大师、散文学家,季羡林先生用他坦坦荡荡的襟怀、贯彻中西的文采,为读者留下了一篇又一篇的优秀散文。而《季羡林散文集》就收录了季羡林先生关于生活、治学和人生思考等诸多方面的散文。《季羡林散文集》是季羡林先生结合自己九十多年的生活体验,对于人生和世事的感悟的集大成之作。在《季羡林散文集》中,不仅可以了解季羡林先生在为人处世、面对成功和失败等方面的豁达,更可以看到季羡林先生的生活态度、人生感悟,以及对于人生意义与价值的思考。

    读季羡林先生的散文,是一种难得的享受,文中蕴含的“淡美”,不似牡丹的妖娆,也不似绿叶的朴素,而是像茉莉花一样,带着淡淡的幽香,拂面而来,使人通体都非常舒畅。打开书卷,展现在面前不仅是典雅清秀的字字句句,更是季羡林先生对生活的态度,以及对人生的思考。

    三、读后感悟

    第一次看见季羡林之名是在中央主持人白岩松写的《人格是最高的学位》一文中,当时在想什么样的一个人会得到他人如此的尊重。后来便在网络上查找了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然后再去读季大师的著作。渐渐明白了大师受人尊敬的原因,或许并不在于他有多深渊的博学,而在于他是一位终生思考的老人。季羡林先生用朴素的言语,阐释出自己的一种人生态度,对于人生、学习、进取以及对于人格品行的态度。

    在《枸杞树》中,季羡林先生用朴素的文字表达了对童年的回忆。对叔父婶母的感恩之心,寄托对故乡的眷恋。不光如此,季羡林先生还表达了对故土的花草树木深深地爱意,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乡情啊!而季羡林先生的故乡极度贫穷,而他自己本身的童年又并不快乐,尚且对故乡有这样的一份痴情。这也许就是先生在别人眼中的那无比高尚的人格吧!用季老的话说:“我是一个平凡的人,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如果要讲的话,我只讲勤奋。”由此也可以看出,季羡林老先生谦逊的优美品质,就如泰戈尔曾在他的诗歌中所说“我们只有在最谦卑的时候,才最近伟大”,或许这也是先生的伟大之处吧!

    在《清塘荷韵》中,季羡林先生用质朴的语言记录着几颗黝黑、极硬的荷花种子,在淤泥中破壳而出、露出新叶、绽放出最美的荷花的整个过程。季羡林先生《清塘荷韵》中的荷花,不是周敦颐《爱莲说》里志行高洁的隐者,也不是朱自清《荷塘月色》中抚慰心灵的舞者,却是坚忍不拔的强者。我想,在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困难、困于淤泥,但是我们不应该自怨自艾、破罐子破摔,而应该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只有勇敢的面对这些挫折、这些淤泥,才会有那么一天,我们也可以开出最绚烂的花。

    在我现在看来,勤奋不难,但要坚持一直勤奋下来,却还是有挺大难度的。即将步入高三的我们,却依然有一大部分的高三学子不知道去努力、去奋斗,我想,以后的他们肯定会为今天的挥霍光阴而后悔。俗话说:“勤能补拙”,这话定然没错,这也许是我读完季老先生文章后的一个感悟吧!尽管我天资不高,但是我执着的相信,只要有所付出,勤奋追求,终有一天,我也会获得成功。努力做一个像季羡林先生一样坚持勤奋的人吧!在平凡中我们要成就出一个不平凡的自我。

    四、结束语

    初看季羡林的散文没有那么优美,反而会有点过于朴素,但是细细品读之后,才会发现文中所蕴含的“淡美”质感。同时,也能够深刻的体会到季羡林先生运用这些简单文字的组合,所表现出的人生感悟和哲理。散文要有见解、有色彩、有意味,看似隨意,实则富有智慧和灵性,句句有神韵、字字有珠玑,才会极得性灵之妙[3]。读季羡林的散文,会给带我们一种如饮清茶的舒适感,会让我们在繁杂的社会生活中,找到一处净土,可以体会纯朴的文字之美。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读季羡林的散文,仿佛在听一位慈祥的老人,在给我们讲述为人处世、治学授道的道理,言辞朴实无华,却又感人肺腑。

    参考文献:

    [1]兰鲜凤.当前季羡林散文研究概述[J].文学教育,2013(3): 78-79.

    [2]王景科,牟洪建.一代鸿儒多磨难十分本真见精神——略论季羡林的散文创作[J].山东社会科学,2008(6):53-58.

    [3]张素芬.论季羡林散文的审美精神[J].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2013,31(7):86-90.

    相关热词搜索: 散文集 有感 季羡林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