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信息科技 > 正文

    谈如何让思想品德课堂波澜起伏

    时间:2020-06-09 07:54:32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以粤教版教科书中《抵制不良诱惑》一课为案例,着重阐述课堂中能否激发学生的热情,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是课堂能否起波澜的第一个催化剂。要想让课堂起波澜的第二个催化剂,就是要把握好“一个意识,五个原则”。

    关键词:新课标 有意注意 基础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

    我常在想,如何才能把习得的理论知识更好地融入实际教学中,更好地开辟出思想政治教学的新天地?除了优化自己的教学设计,还需要点什么呢?我想起了一句话“化静为动,尺水兴波”。那么,怎样才能每上一堂课都起波澜,不会像一潭死水?

    新课标要求课堂教学中采用新颖有序的导入方式来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成功导入,可以说只是让课堂泛起微波,接下来还要把握什么技巧才能让课堂起“波澜”呢?首先,教师要始终树立一种意识,即课标意识,教师要始终树立课标意识,心中有课标,脑中有课标,这是上好思想品德课的先决条件,课标就是旗帜,课标就是方向,有了正确的方向,才谈得上课堂的高效性。其次,还要牢牢把握以下五个原则。

    一、导向性原则

    在思品课堂中要深入领会、系统把握知识的精髓需要融合一些具有导向性的问题,遵循教学中的导向性原则。粤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做有责任感的人”其中关于“责任感的作用”课本的描述是:“一个人责任感的有与无、强与弱,是他的品德与素质高下的重要标志”。展示内容的同时出现以下问题:(1)什么样的标志?(2)什么样的前提?教师在这两个问题上还可以给予导向性小结归纳:一个人有责任感,责任感强就标志着这人的品德与素质高,反之则低;有责任感是一个人能得到他人的喜爱、信任与尊重,能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胜任工作的前提,反之不能。还有关于“什么是责任感”课本的描述:责任感是个人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自觉承担的态度。在展示内容的同时出现以下问题:

    1.责任感是一种态度,是什么样的态度?

    2.这种态度的直接对象是哪些人?

    在嵌入这些问题后,可以促使课堂中学生平淡的心开始活跃起来,去思考关键所在,引起有意注意,在心里泛起点点波澜,更有利于对知识的把握。适当的时候,还可把设计一些导向性问题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更能达到推波助澜的效果。

    二、发展性原则

    在教学中,教师要坚持发展性原则,在强调基础的同时,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规范的形成、习惯的养成、思维的拓展,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推动学生的持续发展。从学生的生活出发,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发展的能力与素质。

    例如,在讲九年级“共同富裕”这一内容时,学生在自学基础上,就提出了如下问题:(1)什么是共同富裕?(2)也有同学提出:怎样才能实现共同富裕?(3)共同富裕与同步富裕、同时富裕和同等富裕有什么区别吗?可以看出学生经过认真思考后提出的问题还是有一定深度的,也说明他们非常关心国家的发展,学生通过讨论后,第一个、第三个问题基本能明确,知道了共同富裕不是同步富裕、同时富裕、更不是同等富裕,而是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形成示范效应,先富帮带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通过提问,使学生在理解了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同时,还要提高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迁移,灵活应用和创新能力。从而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推动学生的持续发展。从学生的生活出发,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发展的能力与素质。

    三、基础性原则

    就是要认识到基础知识是能力的载体,是目标的基础,是学生建构知识体系、编织知识网络的基本要素,是学生能力提升和持续发展的根基。基础知识是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前提和理论来源。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各种生动活泼的活动,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和巩固基础知识。课堂中的教学活动,不仅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平台,情感交流,更是精彩课程的导航灯。比如,在《抵制不良诱惑》这一课,可以设计一个情景表演或小品等让学生自导自演:张磊成功拒绝不良诱惑,成功地给学生输入“不良诱惑”是可以被战胜的这一思想意识,而且也必须给学生注入这一意识,才能很好的帮助学生树立战胜不良诱惑的信心,并为下一个教学内容下“勇于战胜不良诱惑的正确方法”指引了前進的方向。并且要注意活动的方向一定要明确。如果这里用上反面例子,那么不仅不能自然大方地导出新内容,更为严重的是:会大大削弱这一堂课的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最后让青少年更加迷茫不知所措,会产生困惑的心理:别人都做不到的事情,我怎么可能做得到呢?所以说,教学活动的思想指向性一定要很准确,让学生朝着老师想要的方向活跃起来。

    四、系统性原则

    在课堂上,教师应引导学生系统、全面地对所学知识加以归纳和重组,理清教材的脉络,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和知识体系,从而增强课堂的有效性。

    教材处理整合合理,教学思路较清晰,以“寻找身边的不良诱惑”为目的,环节紧扣,导出其危害之处,轻松过渡到“应该如何做呢?”——对不良诱惑说“不”。最后,启发学生要:怎样说“不”——勇于战胜不良诱惑的正确方法。这一原则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定位准确,脉络清晰。

    整节课学生要参与的任务很多,参与人数多,思维活跃,但也容易混乱。要想让学生有效地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就得让学生在大脑里构建一种无形的知识网络和知识体系在。这一课可以设计第一个活动中,让学生明确“不良诱惑是可以战胜的”,而且必须战胜。这个活动起的作用是像催化剂,让学生萌发想动起来参与的欲望。这样才能学得轻松愉快而且又极为高效。在纵观整个教学设计,还要存在的:一环扣一环,各环节之间的设计是有层次,有梯度的脉络。即“师生活动——学生活动——师生进一步活动”所设计的任务要前后相连,层层深入,系统性原则要凸现。教师才能引导学生达成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才能如行云流水般一气呵成的,逻辑非常严密,科学有效,才能具有巨大的成效性!整堂课要从问题的自主完成与合作探究中,夯实基础知识,从而培养与提高学生能力,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五、开放性原则

    所谓开放性原则就是要在课堂教学中以课本为基点多层次、多角度、多侧面引导学生思考,关注更多的知识区域,更好地深入理解课本知识原理的精髓。粤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中关于“良知”这一个概念的描述是:判断一种行为是善的还是恶的,一件事情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要决定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每个人心中都不能缺少一把良知的标尺。若课堂上单纯地让学生把知识点划起来做好记号,这样一分钟即可完成这个含义,但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就只能死记硬背。此处该融合一些时政热点引导学生发散性地思考。当社会出现了“碰瓷事件”接着就有了“小悦悦事件”。发现马路上有人倒下了或是被车碰倒了,到底该不该扶?以这些时政热点引导学生开放性思考,让学生产生思维的碰撞,在课堂上肯定能激起谈论和探讨的波澜。

    综上所述,我认为让课堂起波澜首先必须想办法让课堂导入就泛起“微波”,其次要把握好“一个意识,五个原则”,把课改的相关理念与中考的实际很好地结合起来,上下求索、左右勾连、视野宽广、集百家之长。即要做到:“化静为动、尺水兴波”,让课堂波澜起伏。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2]马跃峰,李刚.媒体关注学生的不良诱惑[N].人民日报,2010.

    [3]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

    [4]景邑君,张伯生.教育政策评析[J].南北桥,2010,(2):44-45+39.

    [5]龚向和.受教育权论[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29.99.

    相关热词搜索: 波澜 思想品德 起伏 课堂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