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信息科技 > 正文

    在中学历史教材中如何处理中国封建社会的农民战争問題

    时间:2020-08-15 07:50:42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农民战事是封建社会阶极斗军的最高表现形式。我国历史上农民起义和农民战爭,现模之大,大数之多,是世界历史上所仅见的。这是我国历史的特点之一。在长达几千年之久的我国封建社会里,这种农民的阶级斗争、农民的起义和农民的战争,推动社会向前进步是贯串封建社会的一根和红线, 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对中学生讲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农民战争无疑是教学中的重点,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

    鉴于中学历史教材古代史的教学只有一学年,教材篇幅有一定限制:而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事,大小达数百次大之多。因此,只能叙述现模较大的几次,如秦末农民战争,西汉末年的赤眉,森林起义,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隋末农民战争,唐末农民战争,元末农民战争,明末农民战争等:这几次都规模较大,影响较深,应该讲够讲透,可以专章。专节叙述,估计约占封建社会那一部分历史教材教学时数的百分之二十左右。此外,如东晋.南北朝时候的孙恩。卢循起义,葛荣起义。宋朝的王小波,李顺起义等,也应予以适当的叙述。其他小规模的起义,为了簡化头绪,突出重点,就略而不提。但是为了把規模較大的起义讲够,可以采取以大带小。以主要带次要的办法,适当叙述起义前的形势,其中提出一些规模小的零散的起义,如黄果起义以前。可以提到庞助起义,带它一笔。

    农民的阶级斗争,有多种多样的方式,平时矛盾逐渐积累,逐渐发展,到最尖锐的时候,则爆发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阶级斗争的形势走向高潮。叙述农民战争联系平时的阶级斗争,才可以看出阶级斗争起伏的形势.阶级斗争的来龙去脉和阶级斗争发展的情况。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是对立的统一休,不可分割。教材既要着重讲封建社会里被统治阶级的生活和阶段斗争,也要适当讲统治阶级的政治活动。统治阶级的内部斗争,有时影响被就治阶级,激化阶级矛盾。例如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前夕的外成官官之争,加速了黄市起义的到来。由黄巾起义爆发之后,统治阶级就馬上.解除党鯛,講整内部矛盾,全力镇压起义的农民。可见,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是如此与农民战争息息相关。因此,叙述农民战争,也要适当联系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叙述封建社会的农民战争,把它同平时的阶级斗争适当联系起来,同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适当联系起来,这就不会把阶级斗争简单化,狭隘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讲证观点。

    中国封建社会时间很长,农民战争次数根多。每一次較大的农民起义之后,常常出现新的朝代。由于统治阶级受到沉重的打击,在新的朝代开始的时候,总采取若干让步措施,以巩固其统治。这样,农民战争就多少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社会进步。后来,阶极矛盾逐渐发展,到尖锐的时候,新的农民战争又爆发了,于是,又出现新的朝代。这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客观情况。每大較大的农民故爭之后,虽然社会多少有些进步,但是封建的经济关系和封建的政治制度,基本上依然继续下来。在中国的封建社会里,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长期地陷在发展迟缓的状态中。这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客观情况。上述两方面的客观情况,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发展规律的某些特点。从秦末农民战爭到明末农民战争,其性质都是反抗地主阶级的统治,都是在封建的經济关系和封建的政治制度占统治地位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阶级斗争。这就是历次农民战爭的基本的相同的一面。但是每次农民战争的具体情况不是一样的,条件不同,人物不同,地点不同,斗争的规模不同,发展的情况不同。这就是历次农民起义特殊的不相同的另一面。每次校大的农民战爭都多少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但是发展是十分迟极的,先后的区别不是很顯著的。又是基本的相同的一面。但是,在发展迟缓之中,总多少有些区别,例如秦汉时期的农民战争,主要为反对人身奴役,明末的农民战争,主要为要求平均土地。这又是特殊的不相同的一面。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认识这种客观规律,尊重这种客观情况批判地使用封建史学家的材料,实事求是地按照客观历史情况进行叙述,既讲其基本的相同的一面,也讲其特殊的不相同的另一面,克服过去課本存在的不具体、一般化的缺点,这是我們努力的方向。

    叙述农民战争,不要离开每一次斗争的具体情况,紧紧抓住每一次斗爭的特色。起义的直接原因,起义的程过,起义的组织情况,起义的斗爭場面,起义的结果,每次都不完全一样。教材应該写起义爆发的具体条件,其体的人物、地点和时間,应該写人物的活动和斗爭的場面。例如人物,有正面的人物,也有反面的人物都应该写。陈胜、吴广、張角、竇建德、黄巢、方腊、刘幅通、李自成,是英雄,应該尽可能地写他们的活动。章邯.皇甫蒿、王世充、李克用、楊铜昌,是敌人,也应該提到。没有敌人的奸恶,就显不出英雄的忠勇。有些巨大的斗争场面,如秦楚的矩鹿之战,隋末争夺洛阳的斗争,黃巢的潼关之战,明末农民军的榮阳大会,都可以用較多笔墨作具体叙述,既足以反映农民军的机智英勇,又足以衬托统治者的腐朽无能,有利于进行阶级教育。过去课本里的一些抽象写法,如“一个官吏”,“有一处地方”、“有一年”之类,都应改用具体写法,写出具体的人名。地点和年代。有些一般性的話,如“英勇牺性”之类,也应改用具体情况的描述。只有具体叙述,才能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分析概括。才能使读者既有感性认识,又能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符合初中一年级十二三岁的学生年龄特征。也許有人說,人名、地名、年月太多了,不会增加教学的负担么?不错,太多了。是会增加教学负担的,要有适当控制。这可以在教学参考书里说明,哪些应該记忆,哪些让学生知道就行了。

    从教学来說,无论教师和学生,都要求教材能把历次农民故争的特点突出起来。我們应該努力滿足这种要求。但是,由于目前有許多问题,缺乏足够的具体材料可查利用,学术研究也还不够充分,又加编者的水平有限,还不可能把这些問题妥善解决。因此,实事求是地叙述历史事实,按今天的科学研究水平,能够说明多少就说明多少,少用抽象的概念,不下勉强的论断,该是一条比较可行的原則。

    目前史学界对农民战争問题,正在展开热烈的討论。这个討論,涉及的方面相当多,比較重要的有:农民战爭的性质问题,农民战争的历史作用问题,农民战争发展的阶段性問题,农民战爭是否建立农民政权問題,农民战争与宗教的关系問题等。

    我們认为中学历史教材应按具体的历史事实叙述,用材料来阐明毛泽东同志的有关中国农民战争的经典论断。对目前史学界的討論,中学教材应及时反映研究成果,吸收大家公认的或是大多数人所同意的比較适合的结论。不能故步自封。对意見分歧的問题,一时还不易得出结论, 或还找不出比較多数的适合的意见,则暂不在中学教材中提出。

    关于农民战争的性质問题,我們同意自始至终都具有反抗地主阶级统治的性质。因为封建社会的本矛盾,即地主阶级和农民阶极的矛盾,贯串封建社会的整个过程。农民战爭是这一矛盾的爆发,是农民反抗地主统治的最高形式。我們认为对初中一年级学生说明农民战争的性质,可以着重叙述农民反抗地主統治这一事实,进行阶级教育,不作过深过细的理論闡发。由于学生年龄限制,课本里不拟出现“封建制度”这一概念,也不拟触及“是否自始至终反对封建制度”这一問題。

    关于农民战争的历史作用問题,我们同意主要表现在每次较大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都严重地打击了当时的封建统治,迫使统治者在政治上经济上实行某些让步,如汉、唐、明清各朝的初期统治者所做的那样。这就多少减轻了对农民的剥削和压迫,使生产关系得到若干调整,多少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多少推动了社会的进步。至于具体情况则进行具体叙述,如政治方面推翻和改造了封建统治:社会生产方面扩大了耕地面积,改进和提高了生产工句、生产技术;意识形态方面对进步的文学、哲学起了积极影响,等等。都应根据客观事实作适当叙述,不要离开事实作空洞的原则性的说明。

    关于农民战事发展的阶段性問題,我們认为可以暂时不标明阶段,只从农民战争的斗争要求来看,在隋朝以前,說明主要为反对人身奴役.反对封建衛役;在唐朝以后,說明主要为要求财产不均。当然二者既有区别。又互为联系。隋朝以前,也未尝沒有反对土地兼并的情况,唐朝以后,也还有反对人身奴役的斗爭。

    关于农民战爭是否建立农民政权問题,农民战争与宗教的关系問题等,我们认为中学媒本可以只按具体情况叙述不作分析。例如关于前者,我們可以具体叙述赤眉军中设有三老、从事等乡官的职称,黄巢入长安以后,曾建立了齐,设置了政府,等等情况。例如关于后者,我們可以具体叙选黄巾起义时,張角曾宣傳太平道,为人治病,把农民组织起来;刘福远曾宣傅白道教,说黑暗就要过出。光明就要到来,等等情况。

    在现行中学历史教材中,处理农民战争問题,存在不少缺点,应該加以改进。本文提出的一些意见,还不成熟。希望史学界,教育界和关心中学历史教学的同志,共同来討论研究,使历史課本编得更好。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