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信息科技 > 正文

    简述香港电影的发展——合拍片的涌现,港味的消失

    时间:2020-09-10 07:58:48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香港电影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盛极一时,在那个年代,看港片就是一种时髦。香港电影,曾为我们描摹出一幅幅豪情万丈的江湖世界的画卷,也让我们惊叹警匪片那些枪林弹雨的场面。随着时间流逝,优秀变成经典,经典成为记忆。直到90年代,香港电影逐渐开始走向下坡路。因地缘文化和政治影响,香港在大片时代难以适应,香港电影人不得不开始在内地寻找新出路。于是大陆和香港合拍电影的形式应运而生。这在开启一个更丰富的想象空间的同时香港电影也逐步被内地电影同化,慢慢失去纯种香港电影中的浓厚港味和有胶片时代的怀旧气息。因为电影市场和观众的需要,香港与内地合作拍摄,求新求变才是电影业发展的长久之道。

    【关键词】:香港电影;港味;合拍片;身份认同

    由于香港特殊的历史、地理和文化背景,使得香港展现出独特文化景观。香港文学能够自由独立地发展得益于较少意识形态的制约,殖民文化和传统观念的不断碰撞、交融形成了香港文学的独特性。而香港文学与电影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文人与影人的跨界合作非常活跃,文学艺术与影视艺术相互启发。

    虽然不少人认为香港是文化沙漠,但就电影来说,答案无疑是否定的。在1997年香港回归之前,香港作为英国的海外殖民地,是个独特的存在。在电影创作上并没有受到太多政治因素和意识形态的影响。可以说当时香港电影的创作环境是很宽松的,创作限制少自由度高,创作者对电影题材的选择也相当广泛。这些都是促进香港电影产业兴起的积极因素。在这种宽松包容的文化环境背景下,香港电影开始经历多次转型,一路高歌猛进,辉煌不断。我们熟知的动作片、警匪片、爱情片、喜剧片等等五花八门,各种类型的电影百花齐放。当时香港的电影市场可以说是如火如荼,欣欣向荣。

    八九十年代,是香港电影最辉煌的黄金时期。无论是成龙的功夫武侠片,还是周星驰的草根喜剧片;无论是王家卫独树一帜的文艺片,还是许鞍华细致入微的家庭伦理片。在那段岁月,香港电影圈涌现出了大批人才与无数经典影片,无法尽述那些电影人曾带给我们的欢笑和泪水,震撼与感动。这是一个繁华似锦的电影王国,是几代人共同度过的流金歲月。

    然而近年来,大家感叹香港电影的没落,香港本土电影可谓一直在谷底徘徊,备受质疑。首先老一代的优秀导演与演员隐退和出走,新生演员青黄不接。成龙、李连杰等实力派演员纷纷远赴好莱坞发展,短时间内根本无法找到合适的演员和大导演来替代他们的位置。电影制作没有了实力演员,就等于没有灵魂,这对香港电影来说是致命的打击。其次行业内部的不自律。香港电影有赶拍的陋习,电影演员们不停地赶剧组拍摄电影。这样的粗制滥造等于是自欺欺人,这些都为日后烂片的诞生埋下了伏笔。再者周边电影的竞争发展,使得观众拥有更丰富的影片资源和新奇的观影模式。最后盗版行业的入侵也直接导致观众无心走入影院观赏电影。

    香港电影在多方竞争中逐渐走向了下坡路。香港电影已经日薄西山了吗?我们是否看不到香港电影的未来?香港电影人会怎么办呢?毋庸置疑的是,香港电影圈并不会坐以待毙,大家都想办法救市,尝试开拓新局面。但是香港电影其本土市场太狭小,弹丸之地难以翻身。于是大家不约而同的将目光投向了北方,那个拥有十数亿人口的庞大市场,正在成为世界关注焦点的地方——中国大陆。大陆拥有实力的投资商和庞大的观影人口,将内地市场作为主战场便成了香港电影继续生存,寻得发展机遇的必然选择。

    香港电影圈的精英们集体北上,于是乎就有了我们耳熟能详的《无间道》、《功夫》、《新警察故事》等一系列着名合拍片的问世。起初香港与内地的合拍片,内地导演并不直接操盘,所以像《东邪西毒》、《大话西游》还是原汁原味的港片,只不过在影片中出现了内地雄奇壮丽的自然风光。那时候的港片不管是在哪里拍摄,都还是纯正的港片。但是进入新世纪以后,随着越来越多的合拍片的涌现,纯种的港产影片越来越少,许多人感叹香港电影失落本位。我们只要稍加注意就不难发现,许多内地演员开始频繁露脸,戏份越来越多,担任的角色越来越重要。香港电影既然将目光投向内地市场,那么必然会牺牲很多香港元素。选择在大陆拍摄,并且在大陆公映,就不得不面对广电总局严苛的审查,这迫使导演做出妥协,缩小电影创作范围,剧本内容的受限直接导致体现港味的作品难产。在这种高限制状态下创作出来的作品还能叫“香港电影”吗?另一方面,一旦某个系列电影取得成功,在利益的驱使下,短时间内会涌现出同类型甚至同题材的电影。电影圈出现的跟风模仿不但没有拯救香港电影,反而使电影圈雪上加霜。

    香港电影以合拍片的方式打开了内地新市场,但香港电影的本地色彩却越来越淡,失去了原有的味道。港片中随处可见冰室和茶餐厅,吃一碗鱼蛋面,吃一串牛杂是港味,行走在街头巷尾也是港味,听着粤语浮夸的尾音是一种港味,这都是一份本地化的感觉,是贴近港人脉搏的元素。小巷之于港片,就像胡同之于北京,暧昧滋生于其中,混乱亦发酵于其中。每一位香港导演或多或少都将他们对于小巷的记忆和情怀释放在了电影中,所以我们才从原味港片中看到了香港街巷里的百家生态。电影总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那些光影间传递的正能量贴切又自然。那些带着浓厚香港本土气息的文化标志,让本土观众产生强烈的共鸣和身份认同感。

    也许大家总觉得现在的香港电影变了味儿,缺少了唤起观众对香港经典类型片的集体记忆的画面。总是怀念有小人物在物欲横流的市井街头挣扎着嬉笑怒骂,有外星人妖精僵尸在现代都市上演或恐怖或温情或诙谐的戏码,有警察和混混携手挑战伪装在正义之下的幕后黑手。其实,当我们看到屏幕上那略显老旧的画面,倘若还说得出它的名字,还能回想起经典人物和配乐,有一份念想留在心间这样就足够了。

    消亡说起来真的令人伤感,但只要还有大批热爱电影的人仍保持创作,仍不时推出好作品,不管是“香港电影”还是“华语电影”都是可喜的事情,都能为中国电影文化事业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香港电影作为一种文化概念,这个时代已经过去了;但香港电影作为一种地域概念是不会消失的,我觉得它还会继续存在下去并且有必要保持发扬,作为中国电影多样化的重要部分。求变求新,这是顺应历史发展的需要。变则通,通则达,相信全新风貌的中国电影会受到越来越多观众的喜爱。

    参考文献:

    [1]张清秀.香港文学:一种城市文学形态[D].兰州大学,2012.

    [2]梁秉钧,黄淑娴,沈海燕,郑政恒.香港文学与电影[M].香港大学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袁吉(1995.04.22—),籍贯:浙江慈溪,院校学院:中国计量大学现代科技学院。

    相关热词搜索: 简述 涌现 香港电影 消失 发展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