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信息科技 > 正文

    旗袍or汉服,传统的文化该在何处收藏?

    时间:2020-09-29 08:00:21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打开文本图片集

    历史纷繁复杂

    我国服装的历史虽然悠久,但由于历朝都讲究“改正朔,易服色”,因此从秦汉开始到清朝结束,在三千年的王朝更替过程中,始终没有一套严格意义上流传下来的服装标准。有人说服装是一种记忆,也是一种语言,它的变化以非文本的方式记录着社会政治、经济及文化的变迁。

    一个多世纪以来,西方文明改变了中国人的穿着方式。吴带当风、衣袂飘飘的意境早已经渐行渐远。泱泱华夏,满街多是西服、丝袜。在观念的更新、文化的繁荣、经济的高速发展背后,我们唯独丢弃了自己的传统服饰文化。

    沈从文先生的另外一部著作《中国服饰史》不怎么有名,看过的人也不多,但其成就绝对不在世人熟悉的《边城》之下。这部书内容丰富,用简洁的语言向我们谈论了从古至今,我国各个民族的服饰、各个阶层的服饰、各种面料、各种生产方式甚至还有各种纺织的设备。基本上涵盖了我国纺织服装行业方方面面的发展过程。沈先生这部书让我们不但领略了中国服饰文化的魅力,更从另外一个角度品味了历史。但遗憾的是,沈先生最终也无法得出传统的服装、服饰究竟应该是哪一种的结论。

    汉服在于端庄

    2003年河南郑州的电力工人王乐天身穿汉服走上了街头,由此他“荣幸”地成为了见诸媒体报道的中国现代第一位穿汉服“示众”的人。随即,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成都等地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响应者。一股汉服风开始刮起,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大学生都参与其间甚至喊出了“汉服复兴,与子同袍”、“华夏复兴,衣冠先行”之类的口号。对于这部分青年人来说,他们似乎更喜欢把这叫做“汉服运动”。

    这些汉服爱好者结成了一些小的圈子进行活动,他们的精神大概可以归纳总结为:在传统礼仪文化与风俗文明的复兴中传承和重建自尊自信、自强不息、传承文明又勇于创造。

    实际上,所谓的“华夏复兴,衣冠先行”只不过是文学用的语言。我们大可以高喊“华夏复兴,中药先行”、“华夏复兴,京剧先行”。不过呢,我们也不能忘记何谓华夏,“冕服华章曰华,大国曰夏。”纵观我国历史,朱元璋定鼎南京后,随即下令“诏衣冠如唐制”。后金入主中原江山,依然打起了衣冠的主意。所以说服装对于我们来说,从来都不是一件小事。

    陈虹娣是一名设计师,当她从报纸上看到成都、重庆两地关于汉服活动的新闻时,据说是“像被电击了般开始大量搜索关于汉服的网页”。随后,她第一次参加了汉服复兴者组织的“成人礼”活动。接下来,她对汉服的热情就如同火山般地喷涌而出了。目前,陈虹娣和近400名跟她有一样对汉服热爱的人组成了一个文化社团。

    这个社团一般都是根据传统的诸如端午、寒食、七夕之类节日,开展一些介绍汉服知识,复兴民族传统礼仪,还有节日民俗的复兴等活动。据说部分“超级粉丝”也会实践一些将汉服普及到生活中的活动,比如穿着汉服逛街工作,过日常生活。只是后者常常引来路人围观,要么认为他们是日本人,要么就觉得是拍电影的。

    不过所谓“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汉服文化背后的巨大商机恐怕才是陈虹娣这类“精灵鬼”们推广汉服以及汉文化最大的动力。早在2006年,陈虹娣刚参加汉服社团的第三个月,就跟其中几个积极分子共同出资成立了一个汉服文化公司。最开始只是简单向新加入这个“组织”的人员售卖“制服”也就是汉服而已,随后逐步发展到开始组织各种各样的汉文化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来实现自己公司的收益。

    其中,堪称经典的当数汉式婚礼。众所周知,目前我们大多数人举办的婚礼基本上都成了婚礼主持人开“个人演唱会”的舞台。而这种汉式婚礼,不奢侈、不喧闹、不嬉戏,而是以恭谨、庄严的心态来对待。现场被布置得古色古香,仿真的汉代屏风、几案、碗筷、酒樽、跪垫等一应俱全。整场婚礼端庄大气,“共牢而食,合卺而饮,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确实让人向往生平能有一场如此的婚礼。

    另外,2010年5月陈虹娣“忽悠”某学校举行了一场所谓的“成人礼”活动。当时,616名青年学生身着汉服,在编钟鼓乐声中,按照升国旗、加衣冠、敬师长、敬父母、成人宣誓等议程,受冠谢礼,吟唱冠歌,颇有古风。通过这次活动,陈虹娣卖出了近700套汉服且价格不菲,获利颇丰。同时又通过媒体的报道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知名度。实际上,记者是非常鄙视这种“无厘头”的且由校方强制性举办的类似活动的。一则,即便这些学生能把《论语》倒背如流,但明白其中的意思吗?二则,这些学生的老师又懂多少所谓国学,看过线装书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学校搞这些活动的行为,我国古人早就为其准备了一个成语叫“沐猴而冠”。

    不过,无论我们怎么来看汉服目前的情况,从传统文化方面来说也好,从服装的经营、汉服背后的产业链来说也罢,仍然是个颇具争议的事情。我们也大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静观其变”。

    旗袍在于性感

    茅盾长篇小说《子夜》中有个情节是一乡下土财主来到上海,见到旗袍下裸露出来的女子大腿,差一点昏了过去。

    旗袍是女性服饰之一,源于满族女性传统服装。在20世纪上半叶由民国汉族女性改进,由中华民国政府于1929年确定为国家礼服之一,理论上来说旗袍是不属于汉服体系的。由于处于社会形态的变革、过渡时期,旗袍的发展历史说起来也是比较搞笑的。仅从其两边开衩的变化就能看出些许端倪。清代旗装不开衩,民国时候旗袍在缩短袖子时也悄悄在左边开低衩。后来衩越开越高渐渐及膝部高到大腿。由于有人反对,袍衩一度回到膝盖以下。但舆论压力一减小,袍衩又迅速升高,后终于开始流行大开衩旗袍。

    旗袍的黄金时期大约应该从1930年左右算起,那时候旗袍的造型趋于完美成熟,堪称经典之作,使得以后的旗袍始终难以跳出该种廓形,只能在长短、胖瘦及装饰上略作变化。也就是在此时,旗袍奠定了它在女装舞台上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成为中国女装的典型代表。

    说到旗袍,就不得不谈到中国近代史上一位传奇女性宋美龄。众所周知,宋美龄从小在美国留学,生活据说非常西洋化。记得从小到大我们看的电影、电视剧里面宋美龄都是吃西餐的。但是,宋美龄一直都是对旗袍情有独钟。宋美龄的旗袍到底有多少件,恐怕她自己也说不清楚。不过据说当时她的专用裁缝,几乎无时无刻不在工作,平均每两三天就要制作出一件旗袍,只有春节才能放假一天。由此可见宋美龄对旗袍的痴迷。

    宋美龄与旗袍最登峰造极、最受世人瞩目的结合恐怕要数抗战时期,她出访美国时期的事了。1943年,宋美龄出访美国。2月18日,宋美龄在罗斯福总统夫人的陪同下在国会众议院发表了后来非常著名的演说。那时候,宋美龄穿着一袭黑色旗袍,胸前别着国军空军的军徽,给人感觉悲情而坚毅。她演讲了50分钟,听众注意力始终不散。讲到中国军民所受的苦难情形时,不少听众都流下了热泪。宋美龄的演讲非常成功,援助物资也迅速得到,美国媒体评价说她征服了美国。这就是被后来很多人津津乐道的宋美龄的所谓“征服之旅”。

    实际上,旗袍对于中国女性来说是无法割舍的一种情怀。这种情怀应该是来自于它300多年的历史沉淀,特别是其中包含的近代中国女性文化元素。“旗袍就是一抱软玉温香、柔弱无骨的温柔。我觉得一个穿旗袍的女人一定很温柔,一定很安静,一定很女人。”张爱玲的话也许说出了每一个中国女性对旗袍的感觉。以前有一个老朋友定做了好几套旗袍却从来不穿,问之,答曰:有些衣服是用来穿在心里的。我至今也没搞明白是什么意思,反正朦胧的就是高深的,不懂也罢。

    有一次,一位朋友参加一个重要应酬特意穿了一件淡雅色的旗袍。可是,一到饭店门口就傻眼了。她这件衣服颜色跟饭店门口的迎宾小姐穿的比较接近,并且迎宾小姐也穿的旗袍,这让她觉得非常尴尬。所以,穿旗袍在某些场合也很可能被误认为是饭店服务员。这恐怕也是旗袍没有大规模、爆发式流行起来的原因之一吧。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高。旗袍也开始作为一种中国特有的文化元素在国际上逐渐形成潮流。在目前很多品牌服饰发布会上,我们都不难看到旗袍的身影。实际上,旗袍经典的再度闪现,不仅因为它是中华民族服饰文化铸就的结晶,更意味着中国文化元素的觉醒和被认同。

    旗袍是传统与现代结合的产物,具有时代赋予它的特点,个人觉得每一个女人都应该有一件属于自己的旗袍。

    传统收藏心中

    眼下,就汉服或者是旗袍究竟哪种衣服才能代表我们传统服装文化的争论此起彼伏。其中不乏一些颇有知名度的专家和学者,也纷纷抛出了自己的观点。

    实际上,我们中华民族本来就是多元文化不断交融而形成的。就服装文化来说,任何一种服饰都在不断变化。例如汉服,从“上衣下裳”到现在缝起来成了一体;旗袍,从没有开衩到现在开了高衩。这都是我们广大人民群众,随着社会的发展,审美观的变化而自觉进行的。汉服、旗袍两者都可以代表传统的中国文化,但只是表现的方式不同而已。

    目前,年轻人的婚礼中一般新娘子的第二套礼服都是采用的旗袍。这实际上就是广大人民群众自己很好地传承了我们的服饰文化。而汉服,毕竟离我们现在的年代太过遥远。它也很好看,但是汉服讲究的是华丽,在现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太过复杂、繁琐的服装很难穿到实际中来。虽然说现在有些设计师在搞汉服改良,不过汉服的韵味就在其繁杂、华丽,把它简化了也就无意义可言了。

    众所周知,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历史文化长廊里面,各种各样的服饰不胜枚举,除了汉服、旗袍还有诸如唐装、中山装都是非常杰出的代表。中国的民族太多了,文化也多种多样,少数民族同胞在重大节日和结婚时都穿他们自己的民族服装,而且中国的朝代也太多了,每一种服装都只能代表中国服装的一部分,不能代表全部。

    实际上,如何通过服装产业的发展来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才是我国纺织服装行业内每一个有识之士应该思考的问题。把我国传统的服装、服饰文化进一步发掘、整理、完善再发扬光大,并且能将其做成一个产业,恐怕才是真正让传统的服饰文化生存下去的最好、最有效办法。保护我国传统服装、服饰文化任重道远,这需要行业内包括科研机构的共同努力,如何协调各方,让工作干起来事半功倍还需进一步考量。

    相关热词搜索: 旗袍 汉服 传统 收藏 文化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