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信息科技 > 正文

    山东古村镇:海岱之风传世乡情

    时间:2020-09-30 07:54:40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打开文本图片集

    在千百年的乡土传承中,勤劳聪慧的齐鲁儿女,因地制宜,取海岱之风,凝齐鲁之韵,缔造出灿烂的古村镇人文历史风情,成为今日华夏大地上独具特色的风景线。今天的山东,作为中国文化遗产大省,在“乡村记忆工程”等政策的推动下,古村镇的保护已经取得显著成果。

    2016年9月,第二届中国古村镇大会将在山东滨州举行。当以“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为指引的中国乡土文化遗产保护成为全民共识,本届大会将目光投向传统古村镇的精神回归、活化应用、智慧破冰、营销实战与发展互通。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将以山东乡土文化为基,共同为中国古村镇的未来发展把脉。

    提到古村镇,人们最先想到的是悠悠水乡,向往的是彩云之南,而那“最”能代表中国古建筑特色的白墙灰瓦,则是徽派民居之最大特色。山东有什么呢?巍峨孔府,乃庙堂之高,与民间古迹有天壤之别,似乎唯有天下九州之一的青州之古,可以城之厚重与江南古镇的小清新一较高下。但是,山东真的缺少让人眼前一亮的古村镇吗?

    东临沧海,西依泰山,北有黄河入海,南有运河开渠,独特的地理位置与环境结构,让山东在不同的地域形成了截然不同的风俗传统,而并行数千年的齐、鲁两大文化体系,更一度让百家争鸣的文化盛世在历史长河中星光黯淡。不同的文化自然也就拥有不同的载体。在海滨,海草房已经成为中国建筑美学经典中的经典;在泰山脚下,石板房则将山里人家的粗中带细演绎到极致,与海草之柔美形成最强烈的反差;黄河之滨、运河之畔,流动的河水将天南地北的商业文化带入山东,从竹竿巷到魏氏庄园,商业的发达带来建筑的奢华之美;而从青州古城到周村大街,古代传统文化与近代商业文明的碰撞,在建筑形态上得到清晰展现。

    即便没有乌镇的悠长雨巷,没有婺源的雾染轻纱,没有香格里拉的浪漫情调,山东也不缺少独特的古村镇文化。只是,“养在深闺”的她们多了一分厚重的沉静与闲适,少了喧嚣与热闹,反倒是在纷繁芜杂的当下,得以更好地保存和传承。

    庄园:

    乡野中的私享世界

    中国民间有“四大庄园”之说,分别是河南巩义的康百万庄园、山东滨州魏氏庄园、四川大邑县的刘文彩庄园、山东烟台牟氏庄园。“四大庄园”山东独占两席。作为中国独立于古村、古镇之外独特的乡土文化传承载体,其对中国乡土伦理传承,对中国乡村人文脉胳的疏理,具有独特的意义。

    在山东建筑大学的中国民居博物馆中,最为引人注目的便是展馆中央硕大的模型,它便是滨州魏氏庄园的建筑模型。在这里,整个庄园的总体布局、建筑特色都一目了然。它成为年轻学子们了解山东地域性建筑文化的重要窗口。这座始建于清代光绪年间的私人宅邸,其设计者来自宫廷营造社,可谓起点颇高,占地面积超过三万平方米。其名为魏氏庄园,显然最初属魏氏家族所有,相传魏氏家族中六代二十余人曾拥有官职,最高官至正二品,用家财万贯来形容这一家族,毫不为过。据载,这集官僚、地主、商人三位一体的名门望族在当地一度拥有三千多亩良田,在华北地区更经营多家钱庄、当铺、盐店等,而为修这座城堡式庄园更耗费数百万两白银。

    魏氏庄园被誉为运用《孙子兵法》军事思想最科学、最系统的民居典范,独特的军事建筑风格奠定了其在山东乃至我国建筑史上的独特地位。如今,魏氏庄园已经是我国北方仅存的清代城堡式建筑群。城堡式住宅的最大特点是将军事防御功能的城垣建筑与中国传统的北京四合院式民居融为一体。庄园的外围,是高耸的城墙,城墙原为两重,两墙间为更道,现仅存内墙。墙高达10米,顶宽1.5米,采用明清城墙的传统模式,内为三合土夯筑,外砌青砖。顶部外侧设垛口,内侧砌女儿墙,中间为宽窄不一的过道。墙体内壁设有对外射击孔。城墙东南角和西北角还分别建有两个半突出墙体的圆形瞭望塔,兼具炮楼功能,各分上、中、下三层,每层均砌有射击孔。

    魏氏庄园由树德堂、徙义堂、福寿堂三组建筑群组合而成,建筑艺术风格既承袭了北方传统建筑的对称、严谨之风,又融合了江南园林的灵秀特色,通过小品式的门楼、院墙等体现出南方建筑空间布局灵活多变的特点。其内部,住宅、花园、池塘、祠堂、广场各种特色功能区齐备。住宅群体共三进九座院落,共有大小256间房屋,不过如今仅存六个院落,但仍然能从中感受到中国古代田园古镇的独特魅力。

    其中的福寿堂具有山西晋中风格,显然,在明清时期,频繁的商业交流,已经让多种建筑文化在山东得以融合,其石雕、木雕所展示的独特风格都使其具有极高的文物研究和文化传承价值。

    在渤海之滨,烟台栖霞牟氏庄园与魏氏庄园遥遥相望,牟氏庄园的建成时间较魏氏更晚,至民国24年(1935)方建成,是北方头号大地主牟墨林家族几代人聚族而居的地方。庄园规模恢弘,古朴壮观,有“中国民间小故宫”“百年庄园活化石”之称。随着时间的推移,曾经的豪门望族早已门庭破败,成为历史的记忆,但两座宏伟的庄园东西相望,成为今天山东厚重土地上独特的文化风景。

    古村:

    山与海的乡村风情

    中国人讲究“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人类衣食住行等生活要素,都与其居住区域、环境密不可分,于是,不同的文化自然在不同的地域环境得以产生,并传承至今。山东,依山傍海,山海的迥异造就了截然不同的古村形态。

    数千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在陆地之东极、大海之畔,海草房的雏形就已经形成。古人将浅海域疯狂生长的海带草聚拢、晒干,做成毡顶,遮风挡雨。随着生产资料的逐步提升,毡房逐渐演变成今天渤海之滨独到的风景——海草房。

    最先发现这种美丽的是一群艺术家,他们用画笔记录下这种兼顾美学与使用价值的建筑,并使其成为中国民居界的“明星”。20世纪80年代,海草房入选中国邮电部发行的以各地特色民居为主题的系列邮票——《中国民居》。与它一同入选的是蒙古毡包、藏式碉楼、云南竹楼、福建土楼。如今,海草房组成的村落,在威海荣成一带的海滨依然可见,他们已经被有效地保护起来,避免被破坏。只是,随着海洋生态的变化,建造海草房所需要的材料在浅海区域已经难觅身影,这直接导致了海草房成为一种无法“再生”的建筑形态,当现有的材料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逝,这种人与海和谐共生的建筑形态也面临消亡的危险。

    离开大海,我们进入泰山山脉广阔的丘陵地带。北方的山是石头的世界,正因如此,在每一个与山为邻的村落,普遍存在着一个个石头主体村落。就地取材是最朴素的民间智慧,勤劳的山里人,用使不完的力气,将一块块巨石敲击成各种需要的形态,然后,构建成一个个相似却又各具特色的石头部落。用石块垒成院墙,用石条铺就的小巷,用石头砌成的台阶,用石头架起的小桥,用石头围起的井沿,就连家中用的桌凳、灶具、盆缸也全部取材于石料。只要你有心,这样的村落从鲁中到鲁南,尤其是古老的齐长城一线,处处可寻,区别是他们所用的石材,各不相同,但民间朴素的生活智慧却是相通的。

    作别朴素的农耕文化,当商业文明从城市渗入乡村,也给乡村带来了新的形态——规整的四合院,高耸的院墙,精美的雕刻……农村乡绅的出现,也让山东的传统村落发生了变化。在淄博李家疃、莱芜的南文字,我们都能从明清古建筑遗存中,找到农村乡绅文化的踪影。他们带来的不仅是传统古村建筑形态的变化,更是不同地域传统农耕与商业文化的共生共融,自然也使得山东地域上,古村的形态更加丰富多样。

    古镇:

    商业繁华的前世今生

    称青州为古镇,似乎愧对其繁华历史。但,她的确是山东保存至今最为完好的古城镇。

    青州,古九州之一,更是古九州中第一个见到太阳升起的州,因此也有“东方第一州”之称。自西汉初年,青州先后存在过六座古城,分别是广县城、广固城、东阳城、南阳城、东关圩子城以及满族旗城。因为这些古老的城池,青州的历史轨迹中有了以下这清晰而又明了的记载——十二年国都史、一千零六十五年省会史、一千六百零六年府衙史、两千二百一十六年县治史。今天,站在青州古城的大街上,我们依然能从太多的细节上,感知到这座古城曾经的繁华与辉煌。

    北门大街、东门大街、偶园街、北营街、南营街、昭德街……

    三贤祠、万年桥、宋城、偶园、衡王府牌坊、青州府贡院、府衙门、府文庙、真教寺、清真寺、基督教堂、天主教堂、培真书院、南门、魁星楼……

    青州古城有太多值得书写的街道与建筑,而每一个街道,每一座牌楼,每一处建筑,都能讲出精彩的历史故事。更何况,这里还有囊括数千年华夏文明精华,让诸多省级博物馆黯然失色的青州博物馆。青州,最大的魅力不在城,而在城背后的底蕴,这同样是中国古村镇存在的最大价值。

    与青州的数千年传承不同,在鲁中与鲁南地区,两座现存的古镇书写着山东外来文化的故事。在运河畔,南阳古镇的存在,见证了运河文明对其沿岸的影响。而在周村,近代开埠文化在原有商业形态的基础上造就了一座中西结合的古镇身影。

    唐武德七年(624),山东境内的运河由西而东迁,过南阳,经徐州南达江淮,南阳便开始书写其繁华。到了宋代南阳已成为泗水岸边的较大村镇,元代大运河开通,南阳已经成为运河沿岸的商业重镇。今天的南阳古镇是一个典型的岛镇,四面环水,更有河流穿岛而过,而且贯穿南阳岛的古运河如今依然潺潺流水,小岛、古镇、运河、大湖融为一体,造就了南阳独一无二的古镇风貌。

    与南阳完全不同,地处鲁中的周村,位于胶济铁路沿线,早在明末清初,周村作为商业名镇,与中国南方的佛山、景德镇、朱仙镇齐名,成为无水路相通的全国四大旱码头之一。1904年周村正式被清政府批准开辟为商埠,使得周村商业更加繁荣。今天,保存完好的周村大街明清古建筑群依然店铺林立,中西建筑风格各具特色,被中国古建筑委员会的专家誉为“中国活着的古商业建筑博物馆群”。

    水码头与旱码头一起,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商业古镇旧影,这样的山东古镇,可与灵秀江南一较高下否?

    相关热词搜索: 乡情 村镇 山东 传世 之风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