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信息科技 > 正文

    台北文化之旅

    时间:2020-10-08 07:56:08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2016年7月,台湾名师李玉贵邀请我给台北市教师研习中心的小学语文老师们讲一讲汉字教学,后因故未能成行,甚为遗憾,直至2018年5月才又续接前约,由台北市名师工作坊的龚淑芬校长安排我赴台讲学、上课之事。

    5月15日,我来到“台北市国语实验国民小学”。这所名校位于台北市中心,学校斜对面就是“国立历史博物馆”,校园一角张挂着汉字“六书”的条匾,这些甲骨文和篆文,令人感受到了浓浓的汉字文化韵味,另一角则张挂着“我愛國語實小(我爱国语实小)”大型壁报。学校把毕业生的自画像编排后彩喷贴在壁报上,每个毕业生在壁报上写一句离校感言,可见学生对母校的不舍之情。

    “国语实小”采用普通话教学,在学校展示的资料中,我看到该校曾举办“本土語言話劇比賽(本土语言话剧比赛)”活动,还有客家语和闽南语学生组比赛获奖证书。我的母语是客家话,看到该校展出的方言剧照片,我仿佛听到了学生们在表演客家话剧时最常使用的“佢(他)……艾(我)……乜嘅(什么)……莫嘿(不是)”等语词,尤感亲切!由此,我联想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在联合印发的《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实施方案》中所言:“建设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和汉语方言经典资源,科学保护传承各民族语言文化。”是啊,方言也是要保护的!

    当天上午,我随堂听了该校施雅伦老师上的一节六年级字词复习课。课中,两个学生代表在讲台上主持,其余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合作学习,最后各小组代表上讲台板写结论,施老师点评。这节课听写的词语有:氣宇軒昂(气宇轩昂)、敗宇頹垣(败宇颓垣)、龍盤虎踞(龙盘虎踞)、乜斜纏帳(乜斜缠帐)……在内地,这些词语在初中阶段才会涉及,而在台湾,小学生就要会读、会写,这说明台湾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词汇量很丰富。

    在台湾的几天时间里,我在“国语实小”上了一节课:如何依据偏旁形义正确书写字词;在“金华国小”上了一节阅读课《台湾的蝴蝶谷》,着重研究小学低年段阅读课如何“在识字中阅读,在阅读中识字”的问题;在“新兴国民小学”上了一节“手字家族”汉字活动课。每节课结束之后,听课老师和学生们都会用2分钟时间在小纸片上写下听课感受。五年级学生林言泽在小纸片上写道:“今天聽了黃教授的課收穫很大,知道了好幾個部首的含義,還感受到了中國漢字的奧妙,真想趕快回家跟爸媽分享!”(今天听了黄教授的课收获很大,知道了好几个部首的含义,还感受到了中国汉字的奥妙,真想赶快回家跟爸妈分享!)一位美术老师在纸条上留言:“謝謝來自廣西的黃教授,讓我們認識了中華漢字的奧妙,以及親身示範偏旁識字的好處,這是一堂給我許多省思及啟發的課。感恩老師!”(谢谢来自广西的黄教授,让我们认识了中华汉字的奥妙,以及亲身示范偏旁识字的好处,这是一堂给我许多省思及启发的课。感恩老师!)在小专题讲座和学习交流会中,师生们积极发言讨论,对汉字文化充满热情。

    讲课期间,我翻阅了师生们使用的识字写字教材,其中一些字的结构引起了我的兴趣。例如,“育”字上部是“<E:\梁丽兰\广西教育\2D\图片\T2.tif>”,第一画是“丶”,第二画是“一”,台湾教材写成“<E:\梁丽兰\广西教育\2D\图片\T3.tif>”,上部“<E:\梁丽兰\广西教育\2D\图片\T4.tif>”的第一画是“一”,第二画是穿过一横的“<E:\梁丽兰\广西教育\2D\图片\T5.tif>”,第三画加“丶”成为“<E:\梁丽兰\广西教育\2D\图片\T4.tif>”。内地和台湾在这个字的写法上存在比较大的差异。“<E:\梁丽兰\广西教育\2D\图片\T4.tif>”读音tū,篆文写成“<E:\梁丽兰\广西教育\2D\图片\T6.tif>”,是“子”(<E:\梁丽兰\广西教育\2D\图片\T7.tif>)的倒写,构形为生育孩子时头先露出形。“育”的下部写成“月”,台湾教材写成“<E:\梁丽兰\广西教育\2D\图片\T8.tif>”,内里不是两横而是点提,“肉”中的骨骼形依稀可见,这对学生理解“生育”的本义很有帮助。再如“腦”(脑)、“脣”(唇)等字,凡表“肉”的均用内加点提的“<E:\梁丽兰\广西教育\2D\图片\T8.tif>”表示,与表示月亮意思的“月”区分开了。而以“水”表义的均用“氵”,如“盜(盗)、沖(冲)、減(减)”等,把表“水”的“氵”与表冰块的“冫”区分开了。“象”的甲骨文写成“<E:\梁丽兰\广西教育\2D\图片\T9.tif>”,横倒成“<E:\梁丽兰\广西教育\2D\图片\T10.tif>”,小篆写如“<E:\梁丽兰\广西教育\2D\图片\T11.tif>”,概言之,古今文字的“象”都是一个浑然一体的象形字,故内地视之为独体结构,共11画,而台湾教材则把它分成了上(<E:\梁丽兰\广西教育\2D\图片\T12.tif>)下(<E:\梁丽兰\广西教育\2D\图片\T13.tif>)结构,共12画。显然,如此切分“象”的结构是不合字理的。“险、阻、阳”与“都、郊、郑”都用“阝”作偏旁,内地统称为“双耳旁”,左边的“阝”是“阜”(表山岭)字的变写,右边的“阝”是“邑”(表城邑)字的变写,因此,台湾把左边的“阝”叫做“左阜旁”,右边的“阝”叫做“右邑旁”,这对理解这一类属的字是有帮助的。无论在内地还是在台湾,我都曾向师生们问起左“阝”与右“阝”的具体含义,很多师生说不明白,或者只知其名而不明其义,可以说,一些汉字的本源真的与我们渐行渐远了……

    浓厚的街区文化

    上课、讲学余暇,漫步台北街头,一些独特的汉字文化现象令人印象深刻。

    一个饭庄名为“咖喱鷄肉飯(咖喱鸡肉饭)”,另一饭庄名为“烤雞腿飯(烤鸡腿饭)”,简化字“鸡”在台湾可以写成从鸟的“鷄”,也可以写成从隹的“雞”。《说文解字》析解长尾的为“鸟”,短尾的为“隹”,而台湾民间的“鷄”字与“雞”字通行。如此写法,想想也各自成理,因为“鸡”的尾巴不长也不短,认为长就写成“鷄”,认为短就写成“雞”,如此两不相争,既各行其是,又相互认可。

    台北的“豬脚飯(猪脚饭)”很有名,在大块朵颐时我不由得琢磨起“豬脚”的“豬”字来。“豬”是个从豕者声的形声字,“豕”甲骨文写如“<E:\梁丽兰\广西教育\2D\图片\T14.tif>”,横倒像奔走的猪形。《说文解字》析解“豕”为“彘也”,本义就是猪,后以“豕”作形旁组成形声字“豬”,这与用“豕”作形符的“家、逐、豢、豪”等字的表义一致。吃着“豬脚”看着“豬”字自然就想到了远古的“豕”,而非反犬旁的“猪”了。

    华灯初上,台北街头各种店铺招牌尤显光亮:“廣東粥(广东粥)”“山東葱油餠(山东葱油饼)”“寕波排骨大王(宁波排骨大王)”……夜游街市,熟悉的路牌令人目不暇接:“南京路”“北平路”“青島路(青岛路)”……甚至还有“柳州”“南寜(南宁)”“桂林”等街路名。柳州是我的家乡,桂林和南宁是我读书和工作的两个城市,当看到这些街牌名时,感到特别亲切。为什么台北会有这么多以中国城市命名的街路呢?后经查阅资料得知,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回归,当时的“国民政府”为了弘扬中华文化,把很多日据时代日本人取的路名都改成了具有中国气息的名字。据说当时从上海请了一位名叫郑定邦的规划师来设计路名,設计理念不只体现中华历史文化,还要具有纪念意义,比如“仁愛(仁爱)”“民族”“建國(建国)”等街路名。在台北老城区,路名俨然中国大陆版图的缩影,比如城市东北方向有“濟南(济南)”“長春(长春)”等街路,东南方向有“永康”“青田”“溫州(温州)”等街路,西北有“寜夏(宁夏)”“大同”“迪化”等街路,西南有“漢口(汉口)”“長沙(长沙)”“貴陽(贵阳)”等街路。有人说,早期在台北市只要熟悉中国地理位置就不必担心迷路,看看自己所在的路名,就能大概猜出自己所在的位置以及要前往的街区。

    此次台北之旅虽是匆匆一瞥,但深感语言、文化、饮食等与内地有着诸多相似之处,有一种回家的感觉。临别时,龚校长热情相邀再次赴台给老师们进行汉字文化方面的培训,说心里话,我也希望能够再踏上台湾宝岛进行更全面的考察和交流,不仅仅是“台北文化之旅”,而是更深层次的“台湾文化之旅”!

    (责编 欧孔群)

    相关热词搜索: 台北 之旅 文化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