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信息科技 > 正文

    香港商界巨子唐翔千

    时间:2020-10-13 08:06:42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荣家人真会做生意

    可是,世道再乱,生意还是得做,日子还是得过呀!

    对于翔千毕业后的去向,唐君远早就有打算,希望他到银行去工作。

    唐君远一直很欣赏荣氏家族一边经营实业、一边经营银行的商业模式。

    在无锡四大家族中,荣家是以开办钱庄起家的。荣宗敬十四五岁时,因为家道中落,百般无奈之下只身来到上海,在一家名叫源豫庄的钱庄里当学徒。那时钱庄人少事多,业务繁杂,银钱往来、结账月盘样样事都要沾手,加班加点更是家常便饭。然而,正是这艰苦的学徒生涯,为荣家日后涉足金融业打下了基础。几年后荣宗敬说服父亲拿出了1500元,占股百分之五十,与人合伙在上海开了广生钱庄。之后,荣宗敬以钱庄作为倚靠,遵循“民以食为天”的古训,在无锡太湖边上兴建了保兴面粉厂,走上了实业兴国的道路。

    因为是钱庄学徒出身,所以荣宗敬十分重视银行和资本在实业中的杠杆功能,自始至终与银行界保持密切联系。在上海银行的原始资本中,荣氏家族占了五分之一;在中国银行也有着50万元的股份,荣宗敬也因此成为了这两家银行的董事。此外,荣宗敬及其控股的公司,还在其他14家银行和钱庄中投资了100万元。针对有些股东质疑他投资“太分散”,荣宗敬回答说:“这种投入太划算了——投资10万元、20万元,动用的资金却可以放大10倍,变成100万元、200万元。”他的成功秘笈是,只有欠人家的钱然后赚钱还钱,企业才能快速发展。

    正是因为有了领先潮流的金融意识,也正是因为熟悉了各种金融工具,荣家在资本运作上明显高人一筹,致使家族企业以超乎寻常的速度发展,在二三十年时间里,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变强,成为富甲一方的豪门。

    荣氏家族的成功经验,唐君远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一个深秋的夜晚,吃过饭后唐君远没有像往常那样出去散步。平时,唐君远习惯于饭后百步,沿着弄堂里的石板路,来来回回踱上半个时辰。

    这天,他叫住了正准备出门听戏的儿子翔千。

    “过来,坐一会儿,我要和你谈点事。”

    听到父亲召唤,翔千刚跨出门槛的脚步硬生生收了回来。他知道,父亲这般郑重其事,一定有非常重要的话要说。他有点遗憾,今晚共舞台正好上演程砚秋的《锁麟囊》。程砚秋是他喜欢的京剧大师,扮相秀丽,典雅娴静,有一种清峻之美,尤其是在舞台上的眼神、身段、步法、指法,更使翔千如痴如醉。他等今晚这出戏已经有好久了,甚至在睡梦里都为程砚秋别具一格的水袖连声叫好。

    “哦,爸爸,啥事体啊?”翔千虽然惦记着《锁麟囊》,心里痒痒的,但还是毕恭毕敬在父亲对面坐了下来。

    “你大学毕业了,我跟你姆妈商量过了,还是去银行里上班吧。”

    “你要学荣家伯伯?”翔千何等聪明,一句话就点到了父亲心里。

    “如果不是钱庄出身,荣家能把生意做得这么大吗?又是股东集资,又是银行贷款,又是面粉交易所,又是纱布交易所……他们借鸡生蛋,借钱生钱,绝对懂得资本的妙处啊!”

    翔千不住地点头,他想到了老师曾在黑板上写下的文字:货币不但有时间价值,而且有空间价值;不但有现在值,更有未来值。

    唐君远把桌上的《申报》移到翔千面前,那上面赫然印着荣宗敬的大头像:“你荣家伯伯多聪明哪!你看看,他花500万从别人手里买下土地、房屋、机器,再把这些东西抵押出去,从银行里拿回500万贷款。这么一来一去的,他没有从口袋里拿出一分钱,却硬生生多出了一家工厂——太会做生意了!”

    “这种做法,老师上课时把它叫作‘资本运作’。”

    “你的书没有白读。”唐君远很满意儿子的归纳,“我以前总有一个想法,觉得只有种田办厂才利国利民,是正儿八经的事情,因为地里可以长出稻米,机器可以织出白布。什么股票啦、期货啦,牛皮哄哄的,都是空手套白狼的把戏。现在看来,这么想太偏激了,反倒把自己的手脚缚住了。如今已经是民国了,洋人洋货都涌进来了,就像决了堤的洪水一样,做实业没有新套套怎么行?过去那种有多少钱做多少事的想法,太死板了!”

    在翔千的印象里,父亲是个很少说话的人。他回到家里就走进自己的房间,或者在灯下看文件、报表,或者“噼噼啪啪”打一通算盘,即使全家人围坐在饭桌上,也尽是母亲的声音。似今天这么侃侃而谈,翔千以前从未见过。他知道,父亲这番话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实业兴国’,这一条祖训没有错,但唐家还必须出一个懂得‘钱生钱’的后生。”

    “所以您安排我读会计、进银行?”

    “我就是想让你去银行上上下下转一圈,把各种各样的环节都摸得清清楚楚,把各种各样的套路都弄得明明白白,把各种各样的关系都衔接得服服帖帖。”

    “儿子明白。”

    “如果把唐家比作一架飞机,那么实业与金融就是两个翅膀。家族基业能否上一个台阶,就看这一步了。”

    “我一定尽力而为。”

    走出父亲的房间,翔千感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压力。平时他对自己的要求是,把书读好,不要给唐家丢脸。至于家族的事业,生意场上的事情,他很少往心里去,因为有祖父特别是父亲在打理着,就像是一幢大厦的顶梁柱似的,外面的世界风再大雨再大,家里也总是平平安安的,用不着自己操半点儿心。现在,父亲给自己压担子了,而且是关系到唐氏家族大业的担子,好沉好沉啊!

    月亮爬上了屋顶,夜色已经很浓了。翔千突然想到了《锁麟囊》,想到了人声鼎沸的共舞台,此刻剧场里必定是高潮迭起,叫好声此起彼伏。以往,他准会叫一辆车赶过去,即使看一眼程砚秋的扮相,听一句幽咽委婉的唱腔,也就心满意足了。可现在他却一点儿也没有这种情趣,只觉得心里沉甸甸的,思绪乱纷纷的。

    翔千知道,以往那种悠哉游哉的闲适生活,只怕是“过去时”了。

    去银行打工

    翔千打的第一份“工”,是在中国企业银行做实习生。在上海滩,这只是一家很不起眼的小银行,股本200万元,实际到位资金仅100万元。

    唐君远之所以没有安排翔千去上海商业储蓄银行、金城银行、浙江商业储蓄银行这样的大银行,是因为小银行能使他学到更多的东西。在大银行里,部门多、分工细,即使在同一幢大楼里,部门之间也被一面面墙壁——既包括有形的,也包括无形的——分割开来,真所谓“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小银行就不一样了,它“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去这种地方学生意,虽然人会辛苦点,什么样的事情都得干,但这种付出却是值得的,可以有事半功倍的成效。何况,这家银行从创办的第一天起,就与实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它的创始人刘鸿生是上海滩赫赫有名的“火柴大王”、“水泥大王”、“煤炭大王”,这么一个实业家之所以花本钱、费精神办银行,是因为他吃足了银行的苦头。刘鸿生曾对人说,吃银行饭的人最势利,当你火烧眉毛急需款子的时候,银行总是推说银根紧,不愿意借钱给你;即使你苦苦相求拿到钱了,也等同于饮鸠止渴,因为利息定得特别高,自己好不容易赚来的利润,大部分都得交给银行付利息,而且对方总好像怕你走人似的,隔三差五地催你还钱。为了不再仰人鼻息,刘鸿生自己掏钱开办了银行,希望能拥有一家金融机构,吸收、调动、集中社会游资,扶持旗下企业发展,让银行真正成为服务自己企业的“保姆”,成为刘氏托拉斯计划中的一环。金融与实业,就如同血脉与人体,唯有血脉顺畅流通,人体才会健健康康;唯有现金流量充沛,企业才可从容应对各种问题。刘鸿生的这些想法和做法,唐君远极为赞赏,他希望翔千能通过银行历练,熟悉资本流动的真谛,掌握资金融通的秘笈。

    根据父亲的安排,翔千走进了四川路33号(今四川中路33号)的中国企业银行大楼。这是一幢极富艺术派风格的八层楼建筑,墙面上贴着黄褐色釉面砖,看上去十分气派。在这里,翔千每天朝九晚五,从最基层的事情做起,包括打热水、抹桌子之类杂活也照干不误。很快,银行里同事都喜欢上了这个身材高大的小伙子,他西装笔挺,皮鞋锃亮,分头梳得整整齐齐。平日里手脚勤快,干活认真,而且不懂就问,一开口脸上总是笑眯眯的:“这件事,您看怎么处理呢?”因为虚心好学,所以同事们也乐意手把手教他。

    在四川路33号的那些日子里,翔千不但通过亲身体验熟悉了银行工作流程,还通过阅读书报杂志了解到大量专业信息。他明白了银行吸引存款的诸种招数,什么零存整取、整存零取、整存整付、存本付息,什么礼券储蓄、婚嫁储蓄、养老储蓄、婴儿储蓄。上海银行“一元开户”的做法更使他备感新奇:被誉为沪上金融泰斗的陈光甫刚推出这个办法时,业内一片讥讽之声,谁知由于存款额度不大,竟吸引了收入并不很高的普通职员、教师、家庭主妇等人。结果,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为银行带来了非常可观的人气和效益。

    更令翔千愉快的是,他在银行里结交了一位好友——方祖荫。方祖荫当时是银行业务科科员,比翔千大八岁,谈吐儒雅,为人诚恳,视野开阔,业务娴熟。在结识翔千之前,方祖荫就与唐君远有一些工作上的往来,彼此印象甚好,此番翔千来中国企业银行做练习生,方祖荫见到旧交之子,自然全力帮衬。再说,他也十分欣赏这位年轻的练习生,认为翔千聪明而且有悟性,肯虚心请教。

    平时,有事没事,方祖荫都会拉着翔千聊银行业的各种话题,从欧美各国金融业的现状,聊到上海各家银行的竞争伎俩,以及某些企业如何通过银行“空手套白狼”的秘闻。两个人往往到了下班时间还意犹未尽,一道去街边的咖啡馆坐上一个钟头,两杯奶咖,几块饼干,继续下午的话题。如果说,进入中国企业银行只是为翔千打开了解金融的一扇窗户,与方祖荫的交往,则让翔千找到了如何与资本打交道的基本路径。

    方祖荫也没有想到,当初提携过的年轻朋友,以后竟会成为香港声名显赫的大实业家。方祖荫更没有想到,两个人的情感和友谊,居然能延续到千禧年之后。在他75岁高龄的时候,又帮翔千张罗起唐氏基金会的事情。这又是一段白头兄弟赤诚以待的佳话,这里暂且按下不表。

    由于家族需要,翔千在中国企业银行工作了没多久,就转入了中国实业银行。

    肚子里要有洋墨水

    从中国企业银行到中国实业银行,两年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看到翔千对银行的吸存放贷、抵押汇兑、簿记账务等业务流程已了如指掌,唐君远暗地里思忖:该让翔千漂洋过海去留学了。

    在唐氏家族中,唐骧廷对子孙辈远走他乡进洋人学堂,是投反对票的,他很享受三代同堂、四世同堂的天伦之乐,也没发觉高鼻子、蓝眼睛的洋人有多少高明之处。十多年前,当唐君远劝说他让南通纺织学院毕业的弟弟去英国留学时,他勉勉强强答应了。谁知小儿子到了英伦三岛没有多久,也不知是什么原因,竟然变得疯疯癫癫、胡言乱语了。将儿子从国外接回来以后,唐骧廷免不了要责怪唐君远几句:“都怪你,一天到晚要我把他送出去,结果书没读进去,人倒像中了邪一样。”吓得唐君远在父亲面前再也不敢提起此事,甚至连“出国”这两个字也成了禁忌。

    但是对于欧美的好感,唐君远却是没有一点消减,尤其是到庆丰纱厂参观以后,更是感慨万千,大开眼界。同样是这个庆丰厂,厂房还是这么个厂房,工人还是这么些工人,自从堂兄唐星海当上掌门人后,庆丰就变得让人不敢认了。庆丰的“双鱼牌”纱布,在行业里成了公认的标准纱,不但价格定得最高,而且具有“风向标”作用,其他厂的纱价都跟着“双鱼”起起落落。以前,庆丰厂每个工人只能挡一台布机,如今每人能够挡四台布机,效率提高了整整四倍。工厂利润自然也是年年递增,有些年份甚至翻一番还不止。

    生意场上的人都明白,一个企业要做到这个份上,那是多不容易的事情,而这一切无疑归功于唐星海的留学生涯。正是在大名鼎鼎的麻省理工学院,他了解了机械制造原理,学习了组织管理理论,然后把在美国学到的一整套本领搬回到厂里。

    在唐星海的治理下,庆丰厂里不可能看到穿着长袍马褂的领班,在机器旁边“咕噜噜”地抽着水烟;不可能看到工头阴沉着脸到处找茬,遇到不顺眼的工人就又打又骂;不可能看到写字间里有人翘起二郎腿,一颠一颠地抖个不停。以前那些不文明的做派,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在管理方面,唐星海十分讲究章法,厂里所有岗位乃至于员工的衣食住行,他都一一立下规矩,最有意思的是还制定了“五条戒律”:不许调戏女工,不许吸食鸦片,不许赌博,不许酗酒,不许斗殴。他还对员工进行专业培训,而不是仅仅把他们当作“赚钱的工具”。他开办了类似于纺织专科学校的养成所,面向社会公开招考,并由他亲自主考,一个个进行个别谈话。录取之后需经过为期三年的学习,毕业后必须在庆丰厂工作两年,才能跳槽到别的地方。

    目睹庆丰厂变身为行业龙头老大的整个过程,唐君远明白,唐星海的“新政”,完全得益于他肚里的洋墨水。而在唐家,自己这一辈七八个兄弟,因为弟弟留学出了事,大家都没有了出去的机会。到了翔千这一代,距离以往的家族不幸,已经过去那么多年了,世道也大不相同了,何况自己儿子的前程,祖父祖母毕竟鞭长莫及没那么好管了。身边令人沮丧的社会现实,更使唐君远打定主意让儿子远走他乡。国民党政府也太不像样了,报纸上骂它“无官不贪”,真的一点都不过分。在自己结交的朋友圈子里,哪个人不是叫苦连天?只要想做点事情赚点钱,每一个环节都得花钱打点,处处都是吃拿卡要。这腐败真是深入到权贵们骨髓里了!不过,生活经验告诉唐君远,这种社会乱象不可能持续太久,严寒的冬天过去之后,必定是鲜花盛开的春天。在这种时候如果让儿子选择离开,到外国去学点真本事回来,将来改朝换代、政治清明了,就可以大展身手为国家出力了。

    为此,唐君远让翔千辞退了银行里的差事,一门心思准备出国留学。

    相关热词搜索: 巨子 香港 商界 唐翔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