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信息科技 > 正文

    城镇化进程中的边疆傣族村寨生产方式变迁调查

    时间:2020-10-27 07:54:09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近年来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兴边富民行动、“一带一路”等一系列政策的强力推动下,大量社会资本进入边疆民族村寨,许多边境城镇的社会化进程大大加快,迅速扩大的投资规模和商业活动促进了当地傣族村寨生产的变迁,而民族村寨城镇化进程中的生产方式的改变会带来一系列的文化变迁。

    关键词:边疆傣族村寨;生产方式;变迁

    一、景乃寨概况

    (一)区位、自然环境及村落格局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勐龙镇景龙村委会景乃寨民小组位于景洪之西南,距离景洪约60公里,距离勐龙镇0.1公里,距离景龙村委会0.2公里。

    景乃寨是勐龙镇坝区的傣族村寨,整个寨子占地面积1.9平方公里,景乃寨依山傍水,西面及北面被小山峰环绕,多半种植橡胶、香蕉、柚子等经济作物,橡胶林一山山、一坝坝,从上空俯瞰犹如螺旋一般,成为一道独特的的人工园林景观。东面毗邻勐龙镇车站及街区,这里是勐龙镇的经济中心,每周一次的集市吸引了周边哈尼族(当地人称“爱尼族”)、布朗族、瑶族、拉祜族、以及周边邻国的边民聚集于此,交换各种商品、土特产,各民族各国家的人在此汇集却无比和谐,形成一道独具边疆少数民族特色的人文景观。

    (二)景乃寨人口、民族

    景乃寨民小组隶属于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勐龙镇景龙村委会,是该村委会所辖的一个自然村,该自然村下面辖10个小组,约15户一组。村寨内的日常事务及宗教活动安排均以小组为单位。

    景乃寨民小组位于勐龙镇政府所在地景龙村委会,截止2017年全村常住人口615人,常住户数146户,主要以傣族为主,其中傣族603人,汉族11人,拉祜族1人。景乃寨自然资源丰富,拥有优越的气候条件的同时,还有丰富的资源,其中耕地面积350亩,橡胶720公顷,以及丰富的水利资源:有一条河流流经景乃寨,村内还有18座坝塘(鱼塘)和1条主要水渠道。

    二、以稻作為主的传统生产方式变迁

    勐龙坝子优越的自然气候条件和丰富的水力资源十分有利于稻作生产,景乃寨的傣族村民也拥有着悠久的稻作农耕历史,以稻作为主的传统农耕模式也是也是村民沿袭了几百年的主要生计方式。在这种传统的生计方式下,水稻种植不仅是粮食来源的重要保证,更是村民主要的收入来源。这种主要依靠稻作的传统生产方式一直延续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囤边庶民的背景下,西双版纳等地区开始大量引入橡胶种植,当地的农业生产结构开始逐渐发生变化。橡胶等经济作物的引入,不仅改变了景乃寨传统的稻作生产方式,并且逐渐成为村民主要的收入来源之一,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商业、运输业、服务业等各行各业均获得了发展的契机,景乃寨以稻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传统生计方式格局逐渐被打破。

    (一)传统种植结构的改变

    处于半城镇化进程中的景乃寨至今仍然是一个以农业为基础的傣族村寨,村民中90%以上的人口仍然保持着以种植业为主的传统,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仍然以种植业为基础。但种植业的结构却发生了变化,原本以水稻种植为主的生产模式被取代,橡胶一跃成为种植业的主要支撑。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引入橡胶种植以来,其已经历了将近30年的发展,橡胶的经济效益逐渐提高,中间最虽然经历了价格浮动的阶段,但发展到现在,橡胶收益早已经成为村民最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之一,甚至可以说已经成为村民经济收入的基本保障。据调查:

    20世纪80种植橡胶之初,1亩橡胶地的收入可抵3亩以上的水稻的收入,而且后来的很长一段时间,橡胶的价格不断上涨,2010年是胶价最高的一年,一公斤橡胶可卖到13~15元人民币,村民光是橡胶的收入一天可达1000元以上。此后,橡胶的价格开始逐年下降,但是其收益仍然要高于水稻种植的收益。

    目前,景乃寨的橡胶种植基本已经取代水稻种植,成为最主要的经济作物。据统计,截止到2018年,景乃寨的橡胶种植面积已经达到720亩,而水稻种植面积逐年减少,原本用于种植水稻的耕地也被出租,用于种植其他的经济作物,甚至村民日常食用所需的稻米也不再是自给自足,而是从市场上购买。

    1、主要粮食作物的种植和生产

    新中国成立以前,西双版纳傣族农村在水田水利方面一直沿袭着一年一季的农耕传统,水稻收割以后水田将放荒休闲以恢复地力。景乃寨基本也沿袭这样的传统,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国家的倡导下曾推广种植双季稻,同时也推广过水稻与花生、蔬菜等轮种,但由于劳力和财力的投入过多,因此村民逐渐放弃了这种耕作方式,改为水稻和玉米、水果、蔬菜等轮作。

    在此次调查中我们发现,截止到2018年,景乃寨村民基本上已经不在种植水稻,而是到勐龙市场上购买,这些稻米大部分从泰国、缅甸等国家进口。原来种植水稻的土地均被出租用于种植辣椒等蔬菜或者香蕉等经济效益更高的作物。这些变化都表明了市场经济、城镇化对景乃寨农业种植结构的影响,橡胶和其他经济作物已经成为当地农业种植的一个新特点。

    2、蔬菜水果的种植

    20世纪80年代以前,村民近仅仅只是在房前屋后的空地或者闲置的旱地上种植一些瓜果蔬菜以供自家食用,并采集部分野菜、野果等作为补充。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影响以及勐龙地区蔬菜市场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使得居住在勐龙镇经济中心的景乃寨民的商品意识增强,村民们往往在水稻种植完成之后在空闲的水田上种植蔬菜、水果等作物,推动了水稻、果蔬轮作制的发展。种植蔬菜和水果主要是妇女们的工作,产品绝大部分用于销售,留下一小部分留作自家食用。妇女们往往会在头天下午采摘下来,并在第二天送到集市上出售,出售这些果蔬获得的经济收入成为村民经济收入的一部分,这部分收入一方面可以维持家庭的日常开支,同时也丰富了村民的日常饮食内容。

    3、橡胶种植

    西双版纳地区的橡胶种植开始新中国成立以后,是国家战备物资的需要,并由国营农场种植、管理,橡胶种植经历了“国营—民营”的发展历程,而民营种植的兴起则是在政府政策的引导扶持与市场经济的巨大吸引这样的双重背景下,经历了“引入种植—扩大种植—进一步扩大种植”,在此发展的过程中,橡胶种植出来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之外,也伴随着一些负面的影响,比如对水源以及生物多样性的破坏等,景乃寨的橡胶种植也大致经历了这样的发展历程。

    伴随着1990年前后第一批橡胶树的收割,橡胶种植的经济效益开始逐年显现,并逐渐增大,此后村民开始纷纷在“自留山”和“轮歇地”上种植橡胶。橡胶树开割以后,可从每年的4月到11月一直收割,持续时间约8个月。户均橡胶收入约0.5~0.8万元,在一年中的8个月,村民每月都有了相对稳定的收入。90年代中期以来,西双版纳地区的干胶市场价格较高,均价约13000元/吨,最高达16500元/吨,且呈现逐年上涨的趋势,2007年达17000元/吨,2008年涨至24000元/吨。2013年,景乃寨民户均收入约为5万元/年,种植胶树较多的人家,一个月的收入最多可达2万多元。胶价最高的时候,就是在家里闲着什么也不干,每天出去收收胶,一天的收入也可以达到上千元,一天的收入啊。一个月的收入几乎等于于一个公务员大半年的收入了呢。那个时候开始家家购买小汽车、摩托车,开始盖新房。村民也就是在那个时候开始,越来越懒了,特别是年轻人,什么也不敢,白天在家里睡觉,晚上出去吃烧烤,吃完烧烤去KTV、开房……

    在巨大的经济效益的刺激下,村民的种植橡胶的热情空前高涨,橡胶面积不断扩大,发展到现在,景乃寨家家户户几乎都种植橡胶,少则几亩,多达几十亩。据景乃寨会计提供的信息和查阅相关资料可以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信息:

    (1)橡胶的价格自90年代中期以来一直到2013年。1995年开始橡胶的价格呈现逐年上涨的趋势,随之而来的是橡胶的种植面积也在不断扩大;

    (2)1990-1995年,橡胶种植面积基本没有发生变化;

    (3)1997年开始,橡胶种植面积开始呈现快速扩大的趋势;

    (4)2000年—2007年橡胶种植面积缓慢扩大,价格逐年上涨;

    (5)2007年—2010年,橡胶种植面积基本不变,价格继续上涨,2013年达到顶峰,鲜乳胶价格达14000元/吨;

    (6)2010年—2018年,橡胶种植面积有所扩大,但是胶价却开始迅速下滑,2018年的鲜乳胶价格为2500元~3300元/吨,仅为2010年的1/5。

    景乃寨的橡胶生产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出售鲜乳胶:村民将收割来的胶水手机在塑料桶中,每桶大约30—50公斤,可卖100~200元;二是在收集来的鲜乳胶中加入醋酸并搅拌,使其凝成固体,在卖给私人胶贩或者运送到私营的胶厂进行售卖。

    在种植橡胶前,景乃寨山地的主要经济作物为橡胶、棉花、花生、烟、甘蔗、菠萝等,随着橡胶的中之面积不断扩大,这些经济作物的种植不断减少,棉花、烟几乎已经已经从经济作物的种植中消失。橡胶已经成为景乃寨最主要的经济作物,也是大部分村民最主要的经济来源,其收入已经远超其他经济作物的收入。

    (二)传统渔、牧业的消退

    傣族是传统的稻作农耕民族,长期以来,耕牛作为一种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源在其成产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几乎家家户户都饲养耕牛,户均1头,传统的畜牧业以耕牛饲养作为重要支撑。20世纪80、90年代以来,随着机耕和稻作面积的不断减少,耕牛的饲养数量也在不减少。而自从2010年以来,景乃寨的耕地全部出租给外地商人用于蔬果的种植,机械化、规模化的种植完全代替传统的牛耕,现在,景乃寨几乎无人再饲养耕牛。转而主要饲养猪、鸡、鸭等家畜家禽,仅供自家食用,未形成产业。由于景乃寨临街,因此也有部分圈房宽敞,同时又能得到街上的饭店免费赠与泔水的情况下,增加猪的饲养数量,多达10多头,除了提供自家食用外,剩下的用于售卖,大部分家庭则主要用于自家食用。

    景乃寨傍水而居,“南哈河”自东北向西南贯穿整个勐龙坝子,捕捞鱼虾曾经是村民重要的生計补充。如今的村民会利用闲暇时间到水边田间打鱼捕虾,来丰富自己的日常饮食,也有一些村民专门捕捞鱼虾到市场上售卖。因傍水而居,在傣族传统的饮食习惯中,鱼类占有很重要的比重,现在绝大多数的鱼类副产品主要依靠勐龙市场。

    (三)商业、运输业、小手工的兴起

    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除了传统的农耕生计之外,景乃寨的一些村民也开始利用自身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逐步融入市场经济中来,从事商业、运输业、小手工业、服务业等。据统计,景乃寨共有6家小卖部,主要在村寨内部经营,面积较小,大约10-20平方米,经营内容大体相同,以日用百货、儿童零食、烟糖酒水为主,每家小卖部均配有冰柜,出售的商品主要从东风、景洪采购,大部分采购自东风,经营者大多为老人或妇女,主要分布在广场和主干道附近;另外还有2家早点铺,1个凉粉铺,早点铺于每日上午出售早点,位于村寨中心广场的早点铺为景乃寨副村长媳妇经营,另一个早点摊为村内另外一名妇女经营,地点在勐龙街上,主要是流动摊位的形式,但经营地点也比较固定。凉粉铺位于寨心的大青树对面,主要制作凉粉、凉拌牛皮等食物进行出售;摩托车修理铺2家,均为景乃寨民私人经营,一家位于村寨主干道旁,店铺面积约25平方米,主要提供摩托车修理服务,同时经营相关零配件,另外一家位于勐龙街上,经营、服务内容与前者大体相同。村中还有2户人家经营泰国、缅甸货品,其中一家也是位于村寨的主干道上,规模较大,而另外一家则位于勐龙市场。另外还有服装店3家,理发店1家,经营地点均在集市上。

    除此之外,米线、米干等米制品的加工也是村内主要的副业,景乃寨目前有一个米制品加工坊,为玉坦、玉光、玉香三姐妹共同经营,主要制作米线、米干供整个勐龙坝子的早点铺、餐厅及村民食用,一般是凌晨3~6点制作米干,白天休息过后也进行加工制作,米干主要为机器制作,将浸泡过的的稻米磨成米浆,再通过机器制作成米干、米线等,据说每天可制作出售米线1000多斤,米干500多斤,营业额大约4000元左右。

    近年来,由于景乃寨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村民的生活方式有了极大的改变,娱乐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业变得更加丰富多样,因此烧烤、KTV等成为村民最喜爱的夜间娱乐活动,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景乃寨146户村民中有9户相继开始经营夜间烧烤,主要供勐龙当地村民消费。村子的副业生产还有小手工业、运输业、服务业等,经过多年的发展,景乃寨的第二、三产业有了迅猛发展,整个景乃寨的生产方式和经济结构发生巨大改变,亦农亦商的生产方式成为景乃甚至整个景龙村的主要生产方式。

    (四)土地出租和集体分红成为另一主要收入来源

    伴随着村民生计方式的多元发展,以及边疆地区与内地的联系不断增强,西双版纳优越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资源越来越吸引外部投资者的目光,不少外地投资者来到西双版纳,开始对各个地方进行投资与开发,且方式不尽相同。有的投资者进行房地产的投资,有的投资者则是将现有的耕地资源集中整合以进行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拥有丰富的资源和便利的交通的景乃寨在这样的发汗趋势中同样得到投资者的青睐,据统计,截止到2018年,景乃寨350亩有效灌溉耕地均已通过出租的形势租借给外地投资者进行辣椒、瓜果等果蔬产品的种植。通过这样的方式,村民可通过两个渠道获得经济收入:一是出租土地的到的租金,大约是300—400元/人.年;另一个是通过为农场主打工(主要是蔬菜的种植及管理)获得劳动报酬,大约为80元/人.天。

    现代化的商业发展模式在给村民带来更加多元的经济收入和生产模式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比如利益至上的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传统的道德规范,外来文化的对当地的传统文化产生一定的冲击,同时也打破了当地原有的经济格局。

    三、小结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龙镇景龙村委会景乃寨民小组生计方式的变迁中有来自外部力量的推动和影响,具体而言就是国家政治制度额改革,经济制度的推动形成一股强大的外部力量推动着景乃寨的社会、经济、文化发生了一系列的变迁。

    20世纪80年代国家推行的农业生产责任制,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在此背景下景乃寨的传统农业种植生产结构发生了变化。橡胶的种植是景乃寨傣族社会生计方式发生改变的一个主要推动因素,而在整个版纳,橡胶的种植了从国有经营到民营的发展历程,国营农场橡胶的种植主要是国家战备的需要,儿民营橡胶种植的兴起则经历了国家政策引导、扶持与市场经济利益的巨大吸引双重影响。橡胶的引入和种植成为一个重要的外部力量因素,改变了景乃寨传统的农业种植结构,并促进当地村民的生活和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參考文献

    [1]  金少萍,西双版纳城子傣族村寨文化变迁的民族志研究,北京,2013,10

    [2]  《傣族社会历史调查——西双版纳之八》,云南民族出版社,1985年6月第一版

    [3]  张振伟,傣族三村的社会与宗教格局,知识产权出版社,2014年9月第1版

    [4]  《傣族社会历史调查——西双版纳之六》,云南民族出版社,1985年6月第一版

    [5]  《傣族社会历史调查——西双版纳之一》,云南民族出版社,1985年6月第一版

    相关热词搜索: 傣族 村寨 边疆 生产方式 变迁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