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信息科技 > 正文

    网络时代报纸情感类栏目的忧与喜

    时间:2020-11-07 15:38:00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提要:随着新媒体的广泛应用,曾是整整一代人情感倾诉的窗口——报纸情感类栏目,在发展中出现了新的问题。该文通过分析报纸情感类栏目目前存在的问题,思考情感倾诉类栏目该何去何从。

    关键词:情感类;副刊;困境

    一、情感副刊或专栏的发展现状

    从《北京青年报》的“绝对隐私”栏目首次出现以来,到后来《武汉晚报》的“百姓讲述”、上海《新闻晨报》的“晨报倾诉”,再到现在《楚天金报》的“心灵百度”,《华西都市报》的“婚姻情感”,《武汉晨报》的“倾诉热线”等,不知不觉中,“口述实录”情感讲述栏目已走过了十余载的光景,曾历经繁华,也曾面临瓶颈与困境,有的栏目因缺少新意,已湮没在时光中,被人遗忘,而有的栏目却与时俱进,积极提升自己,突围而出,经久不衰。

    以《武汉晨报》“倾诉热线”栏目为例,配有生动的主题插图,倾诉人以第一人称讲述故事,记者则以现场旁观者的第三人称描述客观感受,同时故事讲完后,配有“一阵谏血”板块,栏目记者再以朋友亦或导师的身份,给予倾诉者耐心的开导、温柔的安慰、热心的建议。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的转换,不同的视角切入,主观与客观的结合。感性的安慰、理性的认知与提升,都成为栏目得到读者好评、经久不衰的原因。

    二、情感副刊或专栏存在的问题

    (一)外在环境——互联网的冲击和影响

    网络媒体凭借着其更新的即时性、信息的海量性、媒介的融合性、言论的自由性、传播的广泛性、发布的快捷性、受众的交互性等,对传统媒介造成了极大威胁。自媒体使每一个平凡人自由表达观点、宣泄个人情感成了可能,网络成为了发布观点、个性化表达的个人平台,人们情感宣泄的诉求得到了满足,而网络的交互性更让人们能及时地被倾听并与人交流,对报纸情感专栏或副刊造成了巨大冲击。同时,网络的自由性、开放性与娱乐性,允许丰富多样的话题存在,即使是私密的两性话题也能被公开讨论,这与一向为注重政治属性与社会属性而呈现相对权威严肃形象的报纸大相径庭,使报纸情感栏目遭遇尴尬。

    (二)内在因素——内容与形式的浅薄低俗

    1 为追求眼球,标题和内容恶俗不堪

    自“口述实录”第一次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以来,曾一时风靡、遍地开花,栏目同质化严重,最终走向了平淡。于是许多栏目为了抢占受众、吸引人们的眼球,开始剑走偏锋,哗众取宠,为了迎合部分受众低级的审美趣味,使用猎奇的标题,恶俗的内容,版面中充斥着“婚外情”“性骚扰”“包二奶”“三陪女”“乱伦”等字眼,用词大胆直白,描述语言粗俗不堪,格调尽失。

    2 内容单一,真实性受到质疑,缺乏体现受众情感需要的丰富内涵

    相关数据表明,倾诉类报道中婚姻爱情内容占据着大半份额,并且仍在持续增长,而处于转型时期的社会矛盾却理应是从多方面表现出来的。报纸对人们的感情经历投入了过多的关注,鲜少将注意力放在社会心理健康、人文关怀以及公德意识等方面,缺乏对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的关注,对弱势群体心理需求的关注。相似的主题、不变的视角、千篇一律的内容,使得其真实性开始受到质疑,很快便被人们所倦怠。

    3 内容缺乏深意,缺乏客观判断,更无导向可言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快餐式阅读方式的兴起,情感类栏目的制作也逐渐“快餐化”,千篇一律的故事旋律与同质化的写作模式,皆被打上批量制造的印记。女作家洁尘认为:报纸的情感讲述不只是满足阅读的猎奇感而已,而是承担了一定的社会职能,是促进人们道德压力与社会原则间的协调,是进行一定的价值引导,帮助人们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如今大多情感栏目只是对人们情感经历进行简单转述,缺乏理性的认识,清晰的理解,更缺乏社会关怀与指导性建议,毫无导向性可言。

    (三)涉及隐私,引发舆论炸弹

    感情话题本属私密话题的范畴,需要理性的思考与正确的价值引导,而情感倾诉栏目的泛滥,带来了隐私失密、名誉侵权等一系列不良效应,甚至引发血案。辽宁女孩杨娇(化名)网恋动情,千里投奔大学生男友,而在爱情生变后,心灰意冷伤心欲绝的她选择在网络上倾诉自己,以此宣泄压力,获得安慰。而迷上情感倾诉的杨娇,在多方倾诉过程之中口不慎言,过多地暴露了自己与他人的隐私,引爆隐私炸弹伤及一片。

    三、情感副刊的出路

    (一)情感副刊的定位:情感副刊,是新闻又不是新闻。

    当下,人们的思想更加开放,表达更自由,情感话题不再是花前月下,午夜畅谈,而开始从隐私走向公共空间,具有一定的社会性与公开性。情感专栏或副刊始终是报纸的一个重要组成,如同新闻栏目一样,要尊重客观事实,情感副刊也必须要保持其“新闻”的真实性与客观性,而不能为了夺人眼球而哗众取宠、夸大事实、凭空捏造。

    情感故事虽多以讲述实录为主,但其更重要的职能是为倾诉者们提供感情宣泄的平台,平等的话语权,彰显出真切的人文关怀。因此,情感副刊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不似新闻那般冰冷精准,相反地更应主打“平民牌”,用百姓语态,如《武汉晨报》“倾诉热线”栏目的标语:“如果您有故事,并且愿意倾诉,请与我联系。随时愿意聆听你的声音”。只有说百姓之事,解百姓之忧,给予倾诉足够的尊重,不是以“俯视”的姿态,而是以朋友身份给予关怀安慰与积极引导,赢得信任,才能吸引更多的人参与。

    (二)情感副刊的出路

    1 用心选题,合理叙事,平民视角

    面对网络媒体的冲击,及栏目同质化严重、粗制滥造、审美低级等诸多困境,情感副刊如何与时俱进,如何透过现象挖掘本质,如何拓展和延伸情感问题的立体面,是学问,也是艺术。注重主题的选择,主题要多样化;注意叙事的方式,用真诚、平等、本色、率性而不失理性的表达来使读者产生心理认同,增加信任,以平民化的视角拉近彼此距离,这样,情感写作才能发挥其减压、关怀、净化心灵、正确引导的作用,服务社会群众,进行良性传播。

    2 把握热点,提炼情感,理性提升

    网络时代的信息多元化与公开化,社交媒体的即时性与交互性,为新闻的传播与热点的制造创造了优良条件。以新闻为根本,重在关注热点和焦点情感话题,从受到广泛关注的新闻人物、新闻事件入手,以独特的视角来解读内在情感,进行理性提升、正面引导。近几年来,“闪婚”与“裸婚”成为了热门话题,受到群众的持续关注,一些情感类栏目便紧跟时代,围绕话题进行挖掘、解读、提升。

    3 擅用网络,挖掘素材,紧跟话题,深度解读

    报纸作为传统纸媒具有一定权威性和公信力,需利用自身优势,以敏锐的目光发掘素材,以求真求实的态度为读者提供准确、可靠、权威的信息,并进行多方面资源整合。重在还原事实,深入解读,立体呈现、积极引导,才能占领高地,取得更好的发展。如利用微博平台的话题功能,挖掘情感素材,考证事情是否属实,开发话题,针对群众话题发言,进行评论整合,深入解读。

    以《新京报》2013年4月11日的一篇新闻《高二男生升旗仪式上向女生表白》为例,虽为一篇短小的新闻,但该文定位为“圆桌”,在利用简短精炼文字介绍事情的来龙去脉后,分别采访了事发当事人的学校校长、家庭教育问题实践研究专家对此事的看法,并附加某些网友的意见,呈现了一个立体丰满的意见场。《新京报》报道此文,并非以此吸引受众眼球,相反通过向读者呈现多方意见和观点,以小见大地将青春期学生爱情观的问题提出,引发人们关注和思考,并帮助人们在知悉多方观点后,形成相对理性和独立的思考。

    4、善用新媒体,提升服务品质

    紧跟时代步伐,充分利用新媒体,在报纸网站中开设与读者的沟通平台,让人们能在网站上进行即时的情感倾诉,便利读者之间进行自由沟通;同时开通栏目微博,利用微博的140字,精炼情感箴言,为大众呈现最新专栏情感话题,扩大影响;利用微信,制作相关有声报纸,用温暖的声音,质朴的情感,亲民的态度,真正“口述”情感故事,“实录”雕刻时光;邀请专业的心理情感专家进行情感故事的点评和解读,为倾诉者与读者提出实实在在的建议,解答疑问,更好地服务大众。

    而微博已成为多数纸媒与读者之间的数字化桥梁,通过在#话题#的方式,纸媒可以将报纸特定专栏的话题在微博中进行链接,既扩大了读者覆盖面,同时也能够通过网民的评论获得读者针对特定话题的反馈,增进了交互感和体验性,同时也能够将话题深入进去,为读者呈现一个观点更加丰富的舆论场。

    微信则是近两年相对比较热门的一个跨平台的通讯工具,通过手机网络发送语音、视频、文字和图片,能够以点对点的形式向受众发出更具有人际传播特点的信息。很多机构、组织甚至媒体通过微信向受众发出自己的声音。以《人物》杂志为例,定期向读者发布人物专题的文章,有的“文章”还是编辑利用声音的方式在60秒的时间里读出自己针对某个话题的观点,以引发读者或听众的思考,并通过受众的回复,挖掘更具深度和有意义的话题,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情感话题容易让人感受到浪漫和温暖,通过这样点对点的多媒体交流方式,更易在这样一个“速读”时代,让读者深呼吸。

    编辑 王清颖

    相关热词搜索: 网络时代 报纸 栏目 情感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