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信息科技 > 正文

    循先贤足迹,探乐教真谛

    时间:2020-11-22 08:00:58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先觉者的足迹——李叔同及其支系弟子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研究》一书,深入研究和探讨了李叔同及其支系弟子的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并对中国近现代史中文化教育领域出现的音乐教育思想进行了全面的审视、梳理、比照,从而揭示李叔同及其支系弟子的音乐教育思想的形成原因、存在方式、本质规律、价值体系和理论与实践意义。

    关键词:李叔同 支系弟子 群体 音乐教育思想 理论 实践

    中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经历了百年历史。一百年来,涌现出许多从事音乐教育活动的先觉者、先行者和启蒙者,他们通过音乐教育和音乐创作实践,为我国音乐教育的健康发展奠定了第一块基石,他们的音乐教育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李叔同作为我国近代艺术与学堂乐歌运动的先驱者之一,在诸多艺术领域(如音乐、美术、书法、戏剧、诗词、篆刻等)起到过开拓性的作用和贡献。我国近现代第一批从事音乐教育的园丁们,大都出于他的门下,如我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家吴梦非、刘质平、丰子恺以及再传弟子缪天瑞、陈啸空、唐学咏、钱君、邱望湘、裘梦痕、俞绂棠、沈秉廉、萧而化、王云阶、江定仙、潘伯英、徐希一、孙继南等,他们都为我国的音乐教育、音乐创作、音乐理论事业作出了独特的、突出的贡献。以李叔同为中心的近现代音乐教育家群体在近百年来的我国音乐教育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一定影响的音乐教育思想,直到今天还在起着重要作用,他们的音乐教育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音乐教育实践,还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并且这种作用和价值,对今后我国音乐教育发展还将继续发挥着影响。

    回顾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开创未来。在过去的一百年里,我国学校音乐教育经历了从无到有、从蹒跚起步到逐渐成长的过程,其中有成功的经验,也有惨痛的教训。研究李叔同及其支系弟子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就是沿着前辈音乐教育家的足迹,探索中国近现代音乐教育的发轫、发展之路,总结经验教训,探究乐教真谛,谱写音乐教育事业的新篇章,其现实意义不言而喻。

    杨和平的专著《先觉者的足迹——李叔同及其支系弟子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研究》(上海音乐出版社2010年版),就是这一研究的深入和延伸。正如该书作者在导论中所说的:“不管是从中国音乐史学的研究角度,还是从音乐教育学的探究视阈,对于在一个历史时期和具有区域性特征,所形成的音乐教育家群体的探讨与探究,都是有着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历史意义的。”{1}基于这样的认识,杨和平从史学、教育学、美学、文化学、艺术学的角度,对浙江乃至江南音乐文化史、教育史进行了深度挖掘和多维度考察,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先觉者的足迹——李叔同及其支系弟子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研究》就是其中之一。应当说,近百年来,学界关于李叔同的研究一直在延续着,但从以往的研究成果和文献资料看,以人物个案研究为主的居多,如关于李叔同的生平、传记、艺术贡献、作品评论以及弟子们的回忆录等,这些研究大多有局限性。对于李叔同的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很少展开讨论,或讨论得不够深入,尤其是将李叔同及其支系弟子的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联系起来做综合性研究,并将其置于中国近现代音乐文化发展的大背景和中国音乐教育发轫发展的大系统中,进行全方位的考察和研究,就更加凤毛麟角了。《先觉者的足迹——李叔同及其支系弟子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研究》的学术价值也由此得以彰显。

    该书的主要特色与学术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立意新颖

    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已经出现许多研究李叔同音乐教育思想的论文或专著,但是尚未发现全面论述李叔同及其支系弟子群体的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的研究成果。相比之下,杨和平的研究视阈相对全面、系统、新颖、独特。其选题是基于这样的看法,即:“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由于区域、学缘等关系结合在一起的音乐教育家,他们互相切磋、共同探讨音乐教育的规律,从事音乐教学或与音乐教学相关的工作,具有大致接近的音乐教育主张和音乐创作追求,并不一定要提出一个口号或主张来标榜,这样的一群音乐教育家聚合在一起,就构成了一个音乐教育家群体。”{2}这样,按照师承关系,李叔同和他的嫡传弟子和再传弟子们,形成了浙江近现代音乐教育家群体。探索这一群体的音乐教育思想和音乐创作特色,从一个侧面总结了我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所取得的成就,而且对当下的我国音乐教育改革与发展、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也具有一定的启示和现实意义。

    该著作研究和探讨李叔同及其支系弟子的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是对中国近现代史中文化教育领域出现的音乐教育思想进行全面的审视、梳理、比照,从而揭示李叔同及其支系弟子的音乐教育思想的形成原因、存在方式、本质规律、价值体系和理论与实践意义。{3}其立意的新颖还体现在注重李叔同及其支系弟子的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的历史演化过程,并将其纳入到20世纪以来中国音乐教育发展历史中进行宏观考察和研究。这样,该书就跳出了一般历史人物个案研究的藩篱,使之成为以李叔同及其支系弟子为中心的中国近现代音乐教育家群体研究的范本。

    二、史料翔实

    该书所涉相关研究成果、史料、参考文献达220种,其中专著141部,论文79篇,主要包括:全集与传记类,如《弘一大师全集》《弘一法师——李叔同》(金梅著)、《弘一大师传》(陈慧剑著)等;研究类专著,如《弘一大师艺术论》(曹布拉主编)、《弘一大师考论》(陈星著)等;中国音乐史中的相关研究,如《中国近现代音乐史》(汪毓和编著)、《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纲》(徐士家编著)等;中国音乐教育与专题研究类,如《中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伍雍谊主编)、《20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马达著)等;学术论文类,如《李叔同——弘一大师的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孙继南)、《李叔同——弘一大师的音乐观及其歌曲创作》(戴嘉枋)等。前辈和同行的各种与选题相关的学术研究成果,对于深入探索李叔同及其支系弟子在各个不同时期的音乐教育思想或艺术创作主张,提供了丰富的研究参照。虽然前人的成果主要集中在人物的个案研究上,如生平、传记、作品、艺术成就、艺术思想、艺术实践等,缺少将李叔同及其支系弟子的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联系起来作综合性研究的成果。但如果将这些局部的研究成果贯穿在一条主线上,其史料价值就凸显出来了。“将历史文献置于特定的脉络进行分析,是合格的历史学家最重要的方法学依据。”{4}“任何研究都是通过对部分的研究来找寻整体的规律,所以部分的范围越广、数量越多,以此得出的结论也越具代表性。”{5}作者以穷尽一切资料的态度,从浩如烟海的参考文献中梳理、筛选、提炼出与其课题有关的材料,进行拓展性、创新性研究,实在是难能可贵的。作者在研究过程中还采访了李叔同的再传弟子缪天瑞先生和孙继南先生,获得宝贵的参考资料和研究线索。在具体的研究和写作中,坚持以史为基础、以论为辅助、史论结合的原则,采取文献研究、个案研究、调查研究等方法,力求做到历史与逻辑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另外,作者还将李叔同及其支系弟子的简明年表与浙江近现代音乐教育家群体的代表作品曲目列于附录中,为研究李叔同及浙江近现代音乐教育史的学者,提供了一条可靠的线索和丰富的史料。

    三、视野开阔

    作者考察李叔同及其支系弟子的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是将其置于中国近现代史的大文化发展背景中,置于中国学校音乐教育发轫发展的系统中,进行全景式的鸟瞰。研究李叔同音乐教育思想的生成背景,必定要研究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线路和社会背景,研究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重大社会变革对李叔同艺术人生和音乐教育思想生成的影响,研究康有为、梁启超、蔡元培、王国维等人对李叔同艺术人生和音乐教育思想生成的影响。研究李叔同音乐教育思想对后世的影响,必定要研究我国各个不同时期的音乐教育现状和李叔同音乐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与历史局限。研究李叔同嫡传弟子与再传弟子的音乐教育思想与贡献,必定要研究那个时代的社会、政治、文化、教育环境,研究李叔同音乐教育思想在其弟子身上的体现与演变过程。因此,作者在写作该著作时,必须进行系统、全面、总体、宏观、有机的动态把握,在处理全局与局部,整体与个别,主线与支线的时候,力求做到视野开阔,纵览全局,主次分明。

    四、实事求是

    本书在筢梳、考证大量文献史料的基础上,运用辩证思维,认识、肯定与批判结合的态度,对待李叔同的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主张用历史发展的眼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评判历史人物。因为研究和探讨李叔同及其支系弟子的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其目的就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循着先行者的足迹继往开来,开拓创新。所以,尊重历史事实,实事求是、一分为二地给研究对象以客观、公正的评价,是研究者最基本的责任和素质。本书在论述李叔同音乐教育思想对后世的影响的同时,又辩证地提出李叔同音乐教育思想的历史局限与缺失,也是为史者应有的学术良知。指出李叔同音乐教育思想的历史局限和缺失,并进行理性的反思,是为了去芜存菁,去伪存真,从而更好地学习借鉴李叔同音乐教育思想中的优秀成分。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追寻先辈们的足迹,并不只是为了寻根、怀旧、纪念,而是为了更好地传承、创新、发展。

    {1}{2}{3} 杨和平:《先觉者的足迹——李叔同及其支系弟子的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研究》,上海音乐出版社2010年版,第1页,第1页,第11页。

    {4} 程美宝:《区域研究取向的探索——评杨念群〈儒学地域化的近代形态〉》,《历史研究》2001年第1期。

    {5} 杨叶青:《评张君仁〈花儿王朱仲禄——人类学情境中的民间歌手〉》,《人民音乐》2009年第6期。

    作 者:陈辉,台州学院艺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音乐美学、音乐评论。

    编 辑:康慧 E?鄄mail:kanghuixx@sina.com

    相关热词搜索: 先贤 真谛 足迹 探乐教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