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信息科技 > 正文

    缤纷专题·多彩世界——专题博物馆

    时间:2020-11-23 07:54:21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茶马古道上那运茶的匹匹老马的身影;从丝绸之路上传来的悠长驼铃声;那一张张琳琅满目令人眼花缭乱的古代货币,那老字号中药房的各类奇特药材;仿佛把我们带入了一个多彩的世界。原来只要用心去发现,生活可以是这么美妙……

    壶里乾坤大

    中国茶叶博物馆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前岂堪夸。

    怎么样?这首诗很特别吧,形似宝塔。此诗是元稹等人欢送白居易以太子宾客的名义去洛阳,在兴化亭送别时,以“茶”为题写的一首送别诗,名为《一言至七言》。诗人咏茶,起句即点题;二三句赞茶质优,暗喻白居易品质优秀;四五句写茶受诗客与僧家爱慕,实言好友深受爱慕。“碾雕白玉,罗织红纱。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是写茶的外形和碾磨,煎茶及茶汤的色泽、形态;接着写诗人与茶情谊深厚;最后夸茶“洗尽古今人不倦”的功效。

    茶和茶文化的渊源

    从此诗中我们可以窥见到两人真挚的友情,也可以看出茶真是一种深受古人喜爱的饮品。即便在现在,客人登门拜访,主人必要泡上一杯好茶的待客习惯也依然没有改变。

    茶在中国历史悠久!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和利用茶树的国家。在我国古代文献中称颂茶树为“南方之嘉木”。古代史料中茶的名称很多,据陆羽《茶经》中介绍,除茶外,其名尚有槚、蔎、茗和荈。随着名茶的出现,往往以名茶之名代称,如“龙井”“乌龙”“毛峰”“大红袍”“肉桂”“铁罗汉”“水金龟”“白鸡冠”“雨前”等。称谓极多,美不胜收。

    “茶”字的形、音、义也是由中国确定的,我国古籍中,最早见有“茶”字的记载始于《诗经》。《诗经·邶风·谷风》有“谁谓荼苦,其甘如荠”之句。但此“荼”字,是茶,是菜,还不明确。而据清代学者顾炎武考证,“茶”字是从唐会昌元年(公元841)柳公权书写《玄秘塔碑铭》、大中九年(公元855)裴休书写《圭峰禅师碑》时开始,因此他确定“茶”字的形、音、义到那时才固定下来。

    中国的西南地区是茶树的原产地。古代文字记载表明,我们的祖先在3000年前已开始栽培和利用茶树,云南地区有世界上年龄最长的野生古茶树。茶在中国的历史悠久,有关茶文化的文物十分丰富,诸如茶人、茶具、茶书、茶画、水泉以及有关茶文化遗址遍布全国各地。

    提到茶还必须介绍一个人——陆羽。陆羽被喻为中国的“茶圣”,陆羽喜茶、爱茶,并煎得一手好茶,从22岁开始就从事茶事的研究。他著有举世闻名的《茶经》,《茶经》全书分上、中、下三卷,共十章,约七千余字。《茶经》内容丰富,按现代科学划分,包括了植物学、农艺学、生态学、生化学、药理学、水文学、民俗学、史学、训诂学、文学、地理学以及铸造、制陶等多方面的知识,而且还为我国保存了某些珍贵典籍的片段,可称是一本“茶学百科全书”。如今《茶经》已译为日、英、法等国文字。当代“茶圣”吴觉农主编的《茶经述评》,是研究《茶经》的权威性学术著作。

    历史外贸畅销品

    我国在对外交往史上有一条世界闻名的“丝绸之路”,同时也存在辐射至东南西北的一条“茶叶之路”,它通过陆路和水路将我国的植茶技艺和饮茶之风传往世界五大洲。中国的茶文化及饮茶习俗在汉、唐、宋代就已向中国周边地区辐射,明清以后更传到欧美,这种健康味佳的饮品很快在外国市场上获得了人们的青睐。现在在全世界范围内植茶和有饮茶习惯的国家和地区已达160多个,多与中国的茶叶输出和饮茶之风的影响有关。

    坐落名茶之乡

    中国茶叶博物馆位于浙江西湖茶乡龙井村南高峰下,占地约3.7公顷,是以茶和茶文化为主题的国家级博物馆。

    博物馆背依吉庆山,面对五老峰,依山取势,周围茶园青翠馥郁,环境十分秀丽,馆舍由几组错落有致、富有浓郁江南民居特色的建筑构成,其中包括陈列大楼、大众茶楼、风俗茶苑、国际和平茶文化交流馆和多功能楼等。楼群间曲径相通,百花争艳,举目四望,粉墙、红瓦、绿树、草地于周围逶迤连绵的山峦和青翠的茶园相映成趋,呈现出一片纯朴清新、回归自然的田园风光。

    “陈列大楼”是馆中的主体建筑,其中分别以“茶的历史”“饮茶俗”“茶具艺术”“名茶荟萃”和“茶与健康”等专题为叙述线索,通过丰富的历史文物的展示,用形象化的陈列语言描绘出中国几千年茶叶文明的发展轨迹,使观者从中直观地感受到中华茶文化的丰富内涵。

    “大众茶楼”又称“研露漱香之庐”,其中有不同风格的茶室数间,按茶叶品类分别供应各地的名茶,让参观者能实际地领略中国多种多样的茶的不同风味。

    “风俗茶苑”是博物馆的茶艺游览区,是展厅内茶文化展示的实地延续和补充。参观者在此可以观赏并实际参与各种茶道表演的操作,感受丰富多采的茶艺情趣。多功能厅则设有接待厅、学术交流厅等。

    中国茶叶博物馆不仅是我国主要的茶叶历史文物收藏中心,也是中国茶叶和茶文化的主要研究机构,各种茶叶生产和茶文化研究的学术、文化交流活动在此举行。

    “国际和平茶文化交流馆”设有报告厅、接待厅和国外茶文化展示厅等,它使中国茶叶博物馆作为一个有关茶的形象窗口,将为国际、国内的茶叶和茶文化的研究与交流提供更为广阔的舞台。

    云想衣裳花想容

    中国丝绸博物馆

    同学们一定不会对以下的成语感到陌生吧:锦上添花——在织锦的底子上再添加花纹,比喻美上加美。锦绣前程——锦绣,精致华美的丝织品,前程,是前途。元代贾仲名《对玉梳》:“想着咱锦绣前程,十分恩爱。”比喻前途象丝绸一样的美好。繁花似锦——色彩纷繁的鲜花好象华丽的锦缎,形容美好的景色和事物。衣锦还乡——穿着锦绣的衣服还乡,即指富贵而回到故乡。锦是古代最珍贵的丝织品,《释名》记载:“锦,金也,作之用功重,其价如金。”故“衣锦”常指人富贵。

    这些美妙的成语也引出了我即将要介绍的主题——丝绸。从龙飞凤舞的战国丝绸到飞云流彩的汉式丝绸,从受到西域文化影响发生工艺大转折的晋唐丝绸到南北风格迥异的宋元丝绸,从贵族化的明清丝绸到走向工业化的近代丝绸。中国古老的丝绸业为中华文明织绣了最灿烂的篇章,那一件件出土的精美绝伦、巧夺天工的丝织品令人惊讶不已,折服于古代妇女的勤劳和智慧!而现在中国的丝绸业依然在谱写着辉煌的篇章,许多质地优良、做工考究的丝绸服装远销海外,赢得了无数国际友人的赞誉!

    中国丝绸博物馆坐落于浙江杭州美丽的西子湖畔,是我国第一座以丝绸为主题的博物馆,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丝绸博物馆。它占地五公顷,于1992年春正式对外开放。国家主席江泽民曾为该馆题词:“弘扬古蚕绢文化,开拓新丝绸之路。”

    该馆全方位地展示了中国五千年的丝绸历史及文化,其基本陈列包括:序厅、历史文物厅、蚕丝厅、染织厅、现代成就厅等五部分。馆内藏有自新石器时代起各朝代与丝绸有关的历史文物,特别是出土于丝绸之路沿途的汉唐织物、北方草原的辽金实物、江南地区的宋代服饰、明清时期的官机产品以及近代旗袍和像景织物等。此外,还有众多的民族文物和现代文物,蔚为大观。

    序厅的造型是一座高耸于大厅中央的宋代提花织机模型。这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提花机型,代表着中国古代丝绸的卓越地位。序厅的左右两壁分别是丝绸年表和丝绸之路的展示图,后壁则直观地概括了中国丝绸优良的性能和产销量均居世界首位的喜人成绩。

    序厅两侧的文物厅,集中展示了五千年丝绸文物的精华,厅内恒温恒湿的环境,为娇贵的丝绸文物提供了良好的保存条件。历史文物厅按时代分为两个厅:一厅主要介绍从新石器时代到宋辽元时期丝绸发展的历史;二厅则专门展示明清丝绸皇家传世珍品及考古出土实物。

    染织厅建在一座座极具地方与民族特色的建筑物内,展现了各民族的传统织机。如卧机、丁桥织机、傣锦机、和田机、竹笼机和绫绢机等。你可以拿起梭子坐在这些古老的织机前,亲自体验手工织绸的艰辛。

    业复五铢钱

    中国钱币博物馆

    同学们在观看古装剧时,一定会对剧中的侠士小姐们使用的碎银子、金元宝十分感兴趣吧,这种有别于我们现在所使用的钱币,总让人觉得很新奇有趣。可是,试想一下,当你怀揣着厚重的金元宝上街买东西,多不方便啊!

    让我们一起来追溯钱币的历史!在远古的时代,人们是直接拿着自己所生产的东西去市场上换取所需要的东西:比如一把斧子换取一筐辣椒;一筐辣椒换取一只鸡;一只鸡换取两条鱼。后来人们渐渐地发现这样的换取极为不便,假如有斧子的人不想要辣椒而想要鱼,那么是不是他在用自己的斧子换取了辣椒后,还要再去找有鸡的人,把辣椒换成鸡,然后再把鸡换成鱼呢?当然,这个过程还要包括征得有鸡有鱼的人的同意。所以,以物换物的交换方式一定得淘汰,而这时一种一般等价物产生了,这就是货币。

    最初的货币是用贝壳做的,因此现在很多跟钱有关的字大多是“贝”字旁,后来又用了青铜、丝帛等物品来充当货币。金银是古代货币最常见的形式,无疑,金银用做货币也有许多弊端,如质量重、不易分割、在使用中有消耗等。在北宋时期,四川地区出现了第一张纸币——“交子”,纸币的出现极大地方便了百姓的买卖行为,大大地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在不同的年代,纸币的版本形式有所变化,极具有收藏价值。在中国钱币博物馆就收藏着许多珍稀的纸币版本,花花绿绿的外国纸币也会让你大饱眼福!

    中国钱币博物馆直属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中国钱币博物馆的陈列分为“中国历代货币陈列”和“特别展览”两部分,以后将在原民国时期大陆银行旧址建立“银行史陈列”。“中国历代货币陈列”设在中国钱币博物馆现展馆(原北洋保商银行)的二层和三层,由“中国古代货币陈列”和“中国近代货币陈列”构成,这是中国钱币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常年对公众展出;“特别展览”设在中国钱币博物馆现展馆的一楼大厅,根据不同的选题举办各种临时展览。

    中国钱币博物馆收藏有古今中外钱币及与钱币有关的其它文物约30余万件。按古钱币、金银币、纸币、少数民族钱币、外国钱币、钱范及与钱币有关的文物等六大类别整理、收藏和保管。

    在中国钱币博物馆的藏品中,还有不少具有很高学术价值的珍贵文物,如出土于山西保德林遮峪的商代铜仿贝,出土于河北中山国遗址的金贝、银贝,出土于河南扶沟东周时期的银布,出土于陕西的战国“半圜”,以及完整的楚金版、铜钱牌、宋代九叠篆“皇宋通宝”、辽金时期的金箔、明代中书省发行的“大明通行宝钞”、洪武五十两金锭等等。有珍贵的我国历代少数民族地区发行的货币,如六铢和二十四铢的汉佉二体钱、突骑施钱、回鹘钱、察合台金币、黑龙江出土的金代银锭“承安宝货”、西夏“元德重宝”等,其中西藏地区和新疆地区的钱币最为丰富。有各个革命时期人民政权发行的货币,如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农民协会发行的货币,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发行的货币。其中,一些游击区发行的货币,馆内也有比较系统的收藏。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后发行的各套人民币票样、金银等各类纪念币,更是本馆的特色。

    中国钱币博物馆还收藏与钱币有关的其它文物,如各种钱范,包括铜贝范、空首布范、五铢钱范,近现代机制银币的模具、机具和纸币的钞版,以及与钱币文化有关的钱树、钱剑、扑满等。

    此外,中国钱币博物馆还珍藏有世界100多个国家的钱币,其中19世纪各国的金银币及现代纸币占较大比例。

    在这里,钱币充当的绝不是一般等价物,而成了展示文化韵味、体现审美意识、探究学术价值、进行科普教育的艺术品,让每一位参观者以一种全新的态度来对待我们生活中最最熟悉不过的——钱币!

    积善人家庆有余

    胡庆余堂中药博物馆

    中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来在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通过实践,不断认识,逐渐积累了丰富的医药知识。中药一直起着疗疾起疴、益寿延年、起死回生的作用。

    其中有多少病人受益,我们无法统计,但从医学典籍方面,我们可以看出,中医中药一直是在实践中完善理论,又用理论指导实践,是一个不断循环发展的过程。

    我国古代很重视药物知识的总结,每隔一定时期,由于药物知识的不断丰富,便有新的总结出现。由于药物中草类占大多数,所以记载药物的书籍便称为“本草”。现知的最早本草著作称为《神农本草经》。全书共三卷,收载药物包括动、植、矿三类,共365种,简要地记述了用药的基本理论,可以说是汉朝以前中国药物知识的总结,并为以后的药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唐代,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以及对外交通日益频繁,外国药物陆续输入,药物品种日见增加。为了适应形势需要,政府指派李勣等人主持增修陶弘景所注本草经,称为“唐本草”,此书由当时的政府修订和颁行,可算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药典。这部本草载药844种,并附有药物图谱,开创了中国本草著作图文对照的先例,不但对中国药物学的发展有很大影响,而且不久即流传国外,对世界医药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药史上还有一个飞跃时期,那就是明代,出现了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的著作——《本草纲目》,此书载药1892种,附方11000多个。在这部书中李时珍全面整理和总结了十六世纪以前中国人民的药物知识,并作了很大发展。是中国本草史上最伟大的著作,也是中国科学史中极其辉煌的成就。

    《本草纲目》一书达到前代一切本草远未达到的水平,这部书在十六世纪初就流传中外,曾经多次刻印并被译成多种文字,不但对世界医学作出了伟大的贡献,也成为研究动植矿物的重要典籍。

    中药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是巨大的。

    文学创作方面:把中药融入了诗词歌赋、对联、书信等文学样式中。如宋代的陈亚,就极善用中药名作诗作词。其中最为有名的是《生查子》,现选其一:相思意已深,白纸成难足,字字苦参商,故要槟榔读。分明记得约当归,远至樱桃熟。何事菊花时,犹未回乡曲。其中写进了九种中药名,分别按同音或同字的顺序为:相思子、薏苡、白芷、苦参、狼毒、当归、远志、菊花、茴香。

    风俗习惯方面:如每年的阴历五月初五端午日,人们都会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端午节要洒雄黄水,饮雄黄酒,雄黄点额。陈艾是一味温热性的活血化瘀药,菖蒲根茎则有益智宽胸、聪耳明目、祛湿解毒之效。相传此二物可以避邪驱瘟。而雄黄的药效,在《本草纲目》有:雄黄味辛温有毒,具有解虫蛇毒、燥温、杀虫驱痰功效,主治百虫毒、蛇虺(huī,一种毒蛇)毒的功能。洒雄黄水,饮雄黄酒,雄黄点额,其用意都是驱瘟避毒。

    饮食生活方面:比如药膳。药膳是以药和食物为原料,经过烹饪加工制成的一种具有食疗作用的膳食。它是中国传统的医药知识与烹调经验相结合的产物。它“寓医于食”,既将药物作为食物,又将食物赋以药用,药借食力,食助药威;既具有营养价值,更具有防病治病、保健强身、延年益寿的功效。

    甚至在道德品质方面中药也有影响。多少医德高尚的名医,扁鹊、华佗、孙思邈、李时珍……他们悬壶济世,不求名不求利,“但愿世间人无病,何愁架上药生尘”这是医者父母心。而这些历史,这些影响,在一个中药博物馆里都被一一见证着。

    胡庆余堂中药博物馆位于吴山脚下大井巷内,是由清代红顶商人胡雪岩于光绪四年(1878)创立的庭园式药店,建筑属典型的清代风格,古朴雅致,金碧辉煌。1988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博物馆中陈列着胡雪岩留传下来的“三宝”,即金铲银锅、戒欺匾和药局匾,其“采办务真、修制务精”的经营作风被传为美谈。杭州胡庆余堂中药博物馆享有“神奇的科学殿堂,灿烂的医药文化”之誉。

    胡庆余堂中药博物馆是在浙江杭州胡庆余堂古建筑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占地面积2700平方米,于1991年开馆。整个馆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陈列展厅,介绍我国历代医药名人、药物的起源、药物学的发展、中外药物交流、浙江在中国药学发展中的地位和贡献,经由药学概况室、江南药府、胡庆余堂、药苑撷英室、中药标本及中成药四个室组成;第二部分为中药手工作坊厅及兴趣室,这里,老药工可以为参观者表演传统制药工艺,参观者还可以动手操作,体验制药乐趣;第三部分为中医保健门诊室;第四部分为药膳厅;第五部分为营业厅。

    胡庆余堂系胡雪岩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创办。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博物馆由陈列厅、中药手工作坊、养生保健门诊、营业厅和药膳厅五部分组成,以实物展现了中国医药的发展史,并着重介绍了胡雪岩的生平及建立胡庆余堂的历史。

    在这里,你还可以了解如北京同仁堂、天津达仁堂、重庆桐君阁、广州陈李济等著名药厂的发展史。馆内陈列的60余件制药工具全部为传世文物,因而最具特色。其建筑吸取了江南住宅园林之长,布局合理,用材讲究,雕刻细致,装饰华丽,是国内难得的集江南建筑之长的清代前店后坊式商业建筑。

    (刘琢整理)

    相关热词搜索: 专题 缤纷 博物馆 多彩 世界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