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信息科技 > 正文

    孕育英格兰近代科学的文化环境

    时间:2021-01-29 07:52:46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科学技术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社会文化环境孕育的产物。影响十七世纪英格兰近代科学的文化环境是多方面的,其中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经济和社会环境,乃至清教主义的宗教观念都起着重要作用。探讨社会文化环境对近代科学兴起与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对于优化科学的社会文化环境,促进科学的发展和繁荣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英格兰;近代科学;文化环境

    中图分类号:G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101(2012)02-0020-05

    默顿作为美国著名的社会科学家,他为何要以十七世纪的英格兰作为案例来研究近代科学的兴起,而不以美国本土,或者欧洲其他国家,那正是因为十七世纪的英格兰所具有其独特的社会文化环境,为近代科学的兴起奠定了基础。默顿的博士论文——《十七世纪英格兰的科学、技术与社会》,详细论述了17世纪英国的社会文化环境对近代科学技术产生的重大影响,开阔了科学之文化因素研究的新视野,从而使该文成为科学社会学的奠基之作。深入探究默顿对英国近代科学产生的文化环境的分析,对于我们优化科学发展的社会文化环境有重要的启示。

    一、文化环境的内涵和构成

    文化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不同学科对它有不同的界定。英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第一次给文化一个整体性的概念,并给后来的研究者研究文化现象界定了一个基本的范围。他说:“文化是一种复合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余从社会上学得的能力与习惯。”[1]泰勒所说的“文化是一种复合体”的概念,包括的内容是非常广泛的,除了定义中所列举的内容外,其他像社会制度、社会组织等等,也无不属文化内容。

    文化环境,则是指在人类生活的共同体中长期形成的特定文化氛围。当然,对文化环境,视角不同,其内涵也不同。根据百度百科词条,目前对文化环境有以下几种含义:

    一是文化生态学的概念,称“文化内环境”,指的是相互交往的文化群体从事文化创造、文化传播及其他文化活动的背景和条件。这种观点认为,文化环境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文化成分。包括:①人化的自然环境,即被人类改造、利用,为人类提供文化生活的物质资源和活动场所的自然环境。如土地、河流、海洋、矿山、森林等。②经济环境,即指人类加工、改造自然以创造物质文化,并作为精神文化创造基础的一套生产条件。包括工具、技术、生产方式及其组织等。③社会环境,即指人创造出来为自身文化活动提供协作、秩序、目标的组织条件。包括各种社会组织、机构、制度等。

    二是人类生态学的概念,称“次级环境”。指环境的人为部分,即指人类从事文化活动的一些基础文化条件。包括科学技术、社会组织、政治条件等。

    三是文化系统理论术语,又称“文化系统环境”。指文化系统产生与活动的背景。确定文化系统界线后,在系统之外与之关联的各种自然条件与文化条件,都属于环境的范围。

    四是文化史学概念,又称“文化土壤”。指培育民族文化及其性格的特殊文化环境。包括三个层层覆盖、相互作用的有机层次:①区域地理环境:一个民族由以生存、活动的区域场所和自然资源;②在区域地理环境中产生的物质生产方式:形成该文化的经济基础;③构建在前述两个层次上的社会组织形式:形成该文化的一套社会政治制度。各民族所赖以生存、活动的特殊文化土壤,决定不同的民族文化形态及其独具个性的文化特征。默顿在《十七世纪英格兰的科学、技术和社会》一文中这样写道“十七世纪英格兰的文化土壤对于科学的成长与传播是特别肥沃的。”[2]295本人认为默顿所说的文化土壤,即是指文化史学概念的文化环境。

    综合以上理解,本文所要分析的英格兰近代科学的文化环境是一个广义的“文化环境”,即文化系统环境,指的是文化系统产生与活动的背景,它包括在系统之外与之关联的各种自然条件与文化条件。而十七世纪影响英格兰近代科学的文化环境是多方面的,其中,英国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经济和社会环境,乃至清教主义的宗教观念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军事需求

    英国得天独厚的岛国环境为其海运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极为便利的条件,同时也就孕育了英国人民独特的岛国情结:自信、民主、开拓、拼搏和乐观的民族精神。在此种民族精神的指导下,以及充分利用其重要的地理优势,英国政府加紧了对外扩张,从而也就极大的推进了军事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

    (一)独特的岛屿环境

    英国是由大不列颠岛(包括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以及爱尔兰岛东北部的北爱尔兰和一些小岛组成。英国本土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面的不列颠群岛,被北海、英吉利海峡、凯尔特海、爱尔兰海和大西洋包围。属于欧洲西部的岛国,隔北海、多佛尔海峡、英吉利海峡与欧洲大陆相望。由此可见英格兰是一个群岛国,周边的国家多数是一个个岛国。这些岛往往不是很大,但蕴藏了丰富的海洋资源。英国的气候属于温带海洋式气候,温和湿润,冬暖夏凉,正是这种适宜的气候和丰富的海洋资源,利于植物生长和海运业的高速发展。在地理发现之前,英国与欧洲大陆隔绝,经济并不发达。而在地理大发现之后,欧州殖民者开始大肆掠夺他国领土,英国更是凭借其地处国际贸易主干线的优越地理位置和发达的航海技术,加紧了对外实行殖民侵略,至16世纪到20世纪英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殖民帝国,实现了其“日不落帝国”的神话。同时由于英国的岛国屏障,对内可以免受其它国家的入侵,保障本国拥有一个稳定发展的经济环境。确保国家快速稳定发展。英国正是具有这种独特的岛屿环境,从而造就了英国人的自信、民主、开拓、拼搏和乐观的民族精神。我想这也就是科学所正需要的科学探索精髓。胡锦涛同志曾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的委员们时说过:“科学精神是一个国家繁荣富强、一个民族进步兴盛必不可少的精神。”众所周知,科学是以探索自然界的奥秘,描述、解释和预言自然界的现象和过程。科学通过不断探究自然界中存在的一切,以好奇之心不停对世界提出质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正是在通过不懈努力探索自然奥秘的过程中塑造了科学的整体形象,孕育了科学精神。科学精神包括诸多方面:崇尚理性民主、勇于探索、求真务实、怀疑批评……等方面。而科学作为一种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活动,自然界和人类奥秘无穷尽,假如没有自信、民主、开拓、拼搏和乐观的精神,是无法开启自然、人类奥秘之门的。由此可知,英格兰人的民族精神和科学精神是相互契合的。所以我认为英格兰后来能够成为世界近代第二个科技中心的根本原因,正是在此种精神状态的支撑下奠定的。

    (二)军事和航海技术的迫切需求

    至十七世纪英格兰在军事和商业已经达到领导地位,通过不断诉诸武力把自己上升为强国,在这时期经历了五十五年的战争过程,并且还经历了英格兰历史上最伟大的战争,正因为这种长期的战争,对其军事技术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原先的刀剑冷兵器被枪炮等火器取代。因而对兵器和航海技术的要求最为迫切。那时作战部队的铜炮、铁炮数目不断增多,海上的“纵火艇”和“喷火艇”都得到不断的改进。许多科学家的关注点都集中在把科学研究与军事和航海技术相联系。如哈雷曾经指出“英格兰作为一个岛国必须成为海洋主人,其海军力量必须超过任何邻国。”[4]英格兰对外远征爱尔兰和控制苏格兰,以海洋霸权为目标而推行《航海条例》,通过海上霸权的争夺与殖民扩张,使英格兰成为商贸中心,因此也就更加刺激了军事技术和交通运输的发展,那时英格兰皇家海军兵器不断地增长,装备不断改进;海外市场的扩展使运输及交通工具的技术支持提到更高的日程上;煤炭产量的增长特别促进了商船的增长,军事上的迫切需要时常促进造船以及加速海军设施改善的速度。17世纪英格兰不仅拓展了以北美和加勒比地区为主体的殖民地,而且还初步建立了英国近代的殖民制度,并在世界范围内确立了争夺商业霸权和海上霸权及殖民地占有方面的领先优势,从而奠定了英第一帝国的良好基础,规定了此后英帝国发展的历史轨迹。可以说,17世纪是英第一帝国体系和新帝国理念确立的时期,在全球范围内的商业网络也基本建成[3]。总之,军事和航海技术的迫切需求,加速了科学研究发展的步伐,从而也就带动了整个国家的快速发展。

    三、经济发展对科学的推进

    频繁的对外贸易交流和极度的殖民扩张,极大的加速了国内资本主义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大批新兴产业的涌现,激发了人们新的职业兴趣转移,更多的聚焦到研发适应新兴产业和促进经济发展的科学技术上,此时的科学研究显得尤为重要,从而得到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和推崇。这为英格兰能够成为近代第二科技中心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持。

    (一) 资本主义的广泛崛起

    十六世纪末诞生了英格兰第一部科学著作,吉尔伯特的《磁石论》,该部著作预言了新的科学时代的到来,在此同时东印度公司也被获特许,成为英格兰第一家合股公司。因而至十七世纪英格兰资本主义已经大范围崛起,多种行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高速发展。在这个时期已经把科学和经验性的技术知识应用于工业生产实践中[2]186。面对如此巨大的经济增长科学家们已经无法熟视无睹。十七世纪最为重要的经济事业是采矿业——对煤、铁、锡和铜的开采和纺织业[2]186。煤炭产量大量增加,因此煤炭业的快速增长,导致商船的显著增加,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海上运输业的发展,这种发展趋势引起了科学家兴趣的转移。还有由于锡产量的快速增加,在这时的欧洲几乎大部分国家都进口英格兰的锡,而承担这些运输任务的大部分是英格兰自己的商船,显而易见,这同样对英格兰的海运业起了促进作用,也就对航海事业的科学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此外其它的行业如:制盐业、玻璃业、明矾、绿矾、硝石、肥皂、啤酒酿造以及铅矿业、铁矿业等等行业都快速发展,在这些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必然对其科学技术上提出不同的需求,同时衍生出另外的科学兴趣,如由于使用水泵和引水设备来为矿井排水,就需要在流体静力学和空气静力学领域内进行研究[2]196。由此可见此时的英格兰资本主义的各个行业以其蓬勃的态势发展,从而可以窥见这时的科学与经济的关系,科学家们的注意力聚焦在迎合社会及经济重点发展的研究课题上,以此推动科学和经济的同步发展。科技的进步,经济的促进,英格兰的资本主义得到极大程度的发展,英国的经济进入了极度繁荣的时期,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为英国的海外扩张创造了条件,开始了所谓的大英帝国“日不落”的历史,同时也为科技发展创造了物质基础。

    (二) 世界近代科技第二中心地位的确立

    16世纪末,先进的意大利四分五裂为多个小国,进步的德国却也爆发内战,为英格兰发展成为世界近代科技的第二中心创造了外部条件。同时科学实验和自然科学研究成为主题被提倡,对科技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16世纪末、17世纪初的英国思想家、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在《伟大的复兴》中着重阐述了有关知识的价值,强调科学实验,倡导研究自然科学,因而在英国乃至遍及整个欧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时的英格兰政府也高度重视科学技术,批准成立了皇家学会等学术活动中心,这时皇家学会与军事研究的关系更加密切,皇家学会10%的研究项目是与军事有关。至17世纪,著名科学家牛顿出现了,他被称为“跨世纪人才”,他发表了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1687年),此部著作以科学实验和观察事实作为基础,但同时又明显被欧氏几何体系所影响。牛顿的科学思想把英国科学革命理论推到了顶峰。并且牛顿三大定律的发现,使天体和地上物体的运动规律被统一在一个经典力学的框架中,上帝和天堂无容身之地,科学上的最新成就也就成为技术革命的先导,专业化的和大机器生产涌现了,纺织业的快速发展要求纺织业实行机械化,纺织业的机械化也就带动了所有其他工业部门的机械化。并且政府对科技发展也积极鼓励。英格兰政府鼓励人们从事工具机的发明和改进工作,众多发明展现,其中特别是推动蒸汽机发明达的展现,而瓦特又在前人发明的基础上创造完善了高效蒸汽机,使一系列工艺问题和配套设备问题得以解决,又将蒸汽机推入市场。由此纺织机械技术和蒸汽机技术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使整个生产和社会生活的面貌得到全新的改变。在17世纪中叶以后,有一位英国人这样总结:“大不列颠的确是各国中最适合于商业的国家,这是由于它的岛国的位置,同样也是由于它的政体的自由和优越性所致。”[4]不太严格的等级制度,倡导自由民主的政治环境以及鼓励商贸活动的政策等等都促使国内频繁的商贸活动与人口流动。1650年以前的一百多年英国人口持续上升,使英国伦敦成为欧洲工商业的中心,而且也是政治、文化的中心。

    四、清教对科学的激励

    十七世纪中期英格兰的科学已经被认可并且被组织起来,皇家学会是它的最好例证。科学的生成并非自然生成,生成它的先决条件乃是长期哺育它的主流文化土壤——清教伦理。索罗金曾认为,每一个时代的社会文化系统由其文化前提决定,尽管其中各子系统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但它们有着深刻的一致基础.默顿受索罗金思想影响, 指出“由清教主义促成的正统价值体系于无意中增进了现代科学。”[2]183任何社会,每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都有一种主流文化,清教伦理在十七世纪英格兰占主导地位的主流意识,它是宗教改革的产物,也就是资本主义文化的改革,同时也是为了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更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因而它是近代科学崛起的强大精神支柱[5]。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没有科学的宗教是盲目的,没有宗教的科学是跛足的。”由于清教伦理是一种社会文化价值观,一种信仰,一种精神,它作为十七世纪英格兰占主导地位的主流文化,在社会中起着决定作用的精神因素。它的一系列价值观念与科学的一系列价值观念具有某种相容性,也就是指清教的精神气质与科学的精神气质在某些方面是互相交叉的,更有甚者,在某些观念是不谋而合的。如以下几个观念:

    (一) 颂扬上帝观念

    清教的最终目的是颂扬上帝,为社会谋福利,这也是清教徒思想感情的汇聚中心。上帝喜欢功德善行,而公益服务是对上帝最伟大的服务,选择那种使你最有效地为上帝服务并且对公共福利最有贡献的职业-行善职业,那就最能取悦上帝。而研究自然现象是促进赞颂上帝的一种最有效的手段,以一种令人信服的科学的方式研究自然可以加深对造物主威力的充分赏识,因此在赞颂上帝方面,科学家势必比偶尔观察者更加训练有素,宗教就是以这种直截了当的方式赞许和认可科学的。

    (二) 功利主义观念

    默顿发现,在十七世纪的英格兰许多从事科学研究的清教徒都把功利主义作为一种价值标准,认为这是一种颂扬上帝的最有效的方法。清教主义认为“知识应按其有用性来评价”无论什么行为“只要它能使人类生活变得更甜蜜,能改善人类的物质生活,在上帝眼里就是善行”。由于看到科学对自然的研究能扩大人类支配自然的能力,宗教所赋予科学的价值无可估量地成倍激增,因而科学被当作强有力的技术性工具,这样科学就得到清教主义的高度推崇。同时清教主义非常强调改造现世的价值,因此功利主义成为世俗活动的逻辑发展。而科学和技术的发明和发现能够显著提高人民的幸福,因此作为一种社会功利业,科学至少部分被看作经济功利的仆人,也被看作技术的婢女[2]113。正是这种功利主义使得清教主义与相关的其它文化结盟,所以,最终导致科学与清教的功利主义要求不谋而合。

    (三)理性主义观念

    十七世纪英格兰的清教主义最为推崇的思想观念是理性,同时对经验实践也特别强调。默顿认为清教的理性主义最能体现清教与科学的气味相投。清教的理性指的是使人区别于原野上的走兽,在世俗生活中运用理性来进行思考,控制和约束人们的各种欲望,抑制人们的盲目崇拜,同时也就是人们灵魂得救的标志之一,从而理性成为清教徒追求的目标。清教主义的理性并且指出清教伦理作为一种信仰并不会与理性相矛盾,上帝在给人信仰时,是以理性为前提的,只有在理性的控制下的信仰才不会是盲目的、虚幻的。这种价值观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科学是理性的事业,它非常注重对经验材料作理性的思考分析,而且又强调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的结合,清教的理性主义也特别注重对经验材料的观察和思考。清教坚持实验,英国实验科学研究传统历史悠久,13世纪时,培根就提出要面向大自然,注重实验,反对盲目崇拜权威的思想,主张证明前人说法的唯一方法是观察和实验。英国皇家学会的章程也体现了这种经验科学的传统,章程写道:“再没有什么比提倡有用的技术和科学更能促进这样圆满的政治的实现了,通过周密的考察,我们发现有用的技术和科学是文明社会和自由政体的基础。”[6]从而科学实验成为清教的实践、勤奋和有条理意向的体现[7]。所以能被清教主义广泛接受和支持,并且把理性论与经验论相结合,也就构成了近代科学的精神气质。

    总而言之,尽管文化环境还包括更多方面,但我认为以上几个方面是孕育十七世纪英格兰的主要文化土壤。通过探究十七世纪英格兰近代科学发展的文化环境,纵观我国当今科学发展的文化环境,是非常有利于我国科学的发展的。当今是经济全球化的信息时代,国际竞争日益激烈,这种竞争实质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而现代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还是科技实力的竞争,科技的发展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命运与前途。所以当代科学已成为一种强势文化,它的地位越加凸显。因此我国几代领导人高瞻远瞩,首先在科学理念和科技战略上提出了他们的英明决策和论断,为科学的发展创造了浓厚的科技创新文化氛围。例如邓小平同志和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强调了科学技术地位的极其重要性。还有江泽民同志和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并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的国家创新体系的伟大构想。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则强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提出了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宏伟目标。由上可知,我国的领导者对每一阶段科学发展理念的阐释,都集中体现在强调科学技术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的价值,把科学理念和科学决策作为当代社会发展的主导意识来强调。因为作为国家的领导决策者,他们深知科技是当代的强国之本,只有科技快速发展,才能带动整个国家的综合发展。其次尽管我国国土辽阔,资源丰富,改革开放三十年多年来,高新技术产业大量涌现,经济上突飞猛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因此也就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动力,同时对科技的发展又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由于科技的发展当今世界上出现的种种能源危机和多种生态环境问题,以及科技伦理问题,我国决策者也开始对科技发展进行了新的反思,提出了发展绿色、循环节约型经济发展模式,使我国经济发展走在一条健康良性、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实现科技的发展真正成为造福人类,给人类带来福祉。如今我们已经看到了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的一次又一次的可喜佳绩,以及我国在军事、航海、航空事业的飞速发展,这些都是我国综合国力实力的强有力证明。科技的发展带动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从而形成了一个政通人和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使我国能够强有力的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由此可知,在当今我国科教兴国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营造了一种浓厚的既注重人文关怀又强调科技创新的文化氛围,在不断借签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的同时,为我国科技发展打造了一个良性发展的文化环境,我国的科学技术在此种文化环境下一定能突飞猛进,能够赶超世界先进发达国家,从而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真正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

    参考文献:

    [1]司马云杰.文化社会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1:7.

    [2]罗伯特·金·默顿.十七世纪英格兰的科学、技术与社会[M].范岱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3]黄光耀.论17世纪英国重商主义殖民思想的发展[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6(1):72-77.

    [4]唐晋.大同崛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2.

    [5]王英.跨越学科的智慧——默顿科学社会学思想研究[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7:81.

    [6]贝尔纳 .科学的社会功能[M].陈体芳,译,北京: 商务印书馆,1982:60.

    [7]尚智丛.科学社会学——方法与理论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05.

    相关热词搜索: 英格兰 孕育 近代 环境 科学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