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信息科技 > 正文

    陈竺:从赤脚医生到卫生部长

    时间:2021-02-18 07:58:56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今年6月29日,54岁的陈竺被正式任命为卫生部部长。

    陈竺是改革开放29年来,中国首位出任国务院组成部门正职的无党派人士,也是继中国致公党副主席万钢被任命为科技部部长后第二位担任政府部长的非中共人士。

    中科院院士陈竺原任中科院副院长、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主任,他在白血病和基因研究方面成绩卓著,迄今已在国际著名科学刊物发表论文60余篇,引证率超过2000次。曾获法国政府颁发的“法兰西共和国总统骑士荣誉勋章”。

    为了十三亿人的健康

    从插队知青成长为国际知名的科学家,是陈竺传奇经历的重要部分。

    16岁的陈竺自1970年4月起,在江西省信丰县和横峰县当了5年多知青。期间,他凭着自学成为一名赤脚医生,并因为表现突出而被推荐到上饶地区卫生学校念书。

    1978年,中专生陈竺在600多名考生中脱颖而出,以专业分第一的成绩考入上海第二医学院攻读硕士学位,后来又师从著名血液学专家王振义教授,攻读研究生。

    1989年,他和妻子陈赛娟双双获得法国第七大学博士学位。

    上世纪80年代,陈竺从分子水平上揭示了维甲酸治疗早幼粒白血病的原理,在国际上填补了白血病研究的空白点。之后,陈竺又在世界上首次阐明三氧化二砷(砒霜)治疗白血病的分子机理,给白血病患者带来了希望。

    在回国后的短短六七年时间里,陈竺牵头承担了一大批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863高科技项目以及欧共体项目等20余项,并取得了一系列国际先进或领先的研究成果,先后拥有中国、美国、法国科学院三个院士头衔,在学术界声名鹊起。

    陈竺认为,“人的生命和生活质量是重要的战略投资”。“13亿人的健康,不可能光靠看病吃药解决,加强预防和保护环境是根本”。中国在医学领域的科研应该注重预防、注重改善环境因素,这样才能投入少而见效明显。

    为了有成效地提升13亿人的健康水平,陈竺热忱希望中国能建立一个像美国那样的国立健康研究院,为此,他曾经与21位院士一起联名给国务院写了一份报告,期待中国的国立健康研究院早日诞生。

    “要让科研成果长在自己的国土上”

    1989年,陈竺和陈赛娟毅然回国,在谢绝法国挚友的挽留时,陈竺如此回答:“之所以回国,不是由于我爱法国不够,而是我更爱中国。”他坚持“要让科研成果长在自己的国土上”。

    刚刚回到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时,血液研究所条件很艰苦。陈竺要建血液研究室更是缺人、缺设备、缺房子。他小心翼翼从法国带回的试剂,因存放的低温冰箱故障,这些价值几万法郎的试剂竟全部报废了!

    一开始做实验,由于没有相关设备,他们要到外边的实验室去“借做”;没有交通工具,陈竺就骑着自行车,把那些贵重娇气的标本、试剂、试管及实验材料轻轻地放在车筐里,四处奔走。最后,在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下,陈竺实验室的研究工作迅速展开。

    美国纽约西奈山医院魏克斯曼实验室,是当今世界癌肿分化诱导最先进的研究单位之一。陈竺曾赴该院作为期三个月访问研究,他动员妻子自费随同前往,以便于通过国际合作把高层次的研究工作开展起来。

    起初,对方并不怎么看重他们。陈赛娟在实验室里只是一名“义务打工者”。不久魏克斯曼发现这两个中国人的水平不一般。于是他请陈竺在实验室作报告,结果令美国同行刮目相看。

    陈竺夫妇在西奈山医院的三个月里,合作写出了三篇有关维甲酸诱导分化治疗白血病基因研究的论文,对监测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的残余病变及该病的早期预报复发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这三篇论文被魏克斯曼教授称为“我们整个实验室的骄傲”。临行前,魏克斯曼给陈竺实验室一份22.5万美元的厚礼,以支持双方的合作研究。

    直言应试教育培养不出真人才

    人们或许以为陈竺在学习上特别有天赋,所以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但陈竺自己认为他取得一些成绩主要是靠勤奋。一本上千页的外文著作,他从头读到尾,有时会连着读几遍。

    谈到科学研究,陈竺特别提到了好奇心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他说,没有好奇心,你就会丧失发现问题的敏感,也不可能有钻研的热情和执着。做学问,讲究学、问和做。我们许多人学的能力不错,但问的水平就差一些,做的能力更差。他认为,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想象他在科学技术上真正能产生重大的突破,这种教育方式让学生连好奇心都没有了。民族的灵魂是创新,这是最紧要的。如果人类基因研究真的发展到了可以任意移植的地步,我真心希望为我们这个民族多移植一些创造性的、个性化的基因,与此同时,多多杀死一些压抑的、懦弱的基因。

    陈竺对所带的学生不仅在学术上提携,作风上也严格要求。他自己动手擦桌子,收拾试管、扫地、倒垃圾。有人问陈竺:你作为一个科学家,这些杂事还要管吗?陈竺说:“我不认为院士就不该做这些事。在法国学习时,老师对我讲,每天早上用5分钟把自己的桌子收拾得干干净净,你可以在这5分钟里考虑今天应做些什么事。”

    陈竺常对学生们说,一个乱七八糟的实验室绝对出不了一流的成果。他要求每一个青年人都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

    陈竺大力倡导中国科学家联合起来攻关,倡导“科研攻关方面要当老大,成果分享方面甘当老二”,他与哈医大教授合作取得砒霜治疗白血病的重要进展,在美国申请专利时,陈竺代表中方据理力争,争取到最大的利益。回国后,他表示中方的利益全部归哈医大,自己和上海血液学研究所不取分文。

    这种不计较名利的风范,在陈竺主持我国人类基因组等科研工作之后,全国各科研中心逐渐形成了良好协作氛围,从而开创了我国科研机构中强强合作的新局面。

    倡导五大体制改革

    陈竺的前任部长高强,是2003年SARS时期由国务院副秘书长“空降”而来的,此前并无实际医务工作经验。而陈竺的上任,恢复了卫生部长从医学工作者中产生的惯例。

    当科学家与当部长显然是两种不同的角色,身份的转型将是陈竺面对的主要挑战。出身学术界的陈竺并无太多行政经验,但他对行政有着自己的看法。2004年,陈竺以中科院副院长身份曾公开撰文《“官本位”助长学术腐败》。此文在圈内外曾引起广泛共鸣,也凸显陈竺的性格。

    人民大学行政管理学系主任毛寿龙表示,陈竺的上任,从多种角度都体现了一种进步。首先,作为政府公共服务部门,由专业人员出身的人来管理更有优势,因为这是“民生部长”。其次,作为无党派人士,陈竺的上任也和万钢一样,是中央推进政治民主、加强“多党参政”的一种体现,受到各方欢迎。

    和万钢担任科技部长、李学勇担任党组书记一样,陈竺任部长后,原部长高强改任副部长,并继续担任卫生部党组书记,这和以往的部长兼党组书记的惯例有明显不同。观察人士表示,“党内”和“党外”结合,分别担任党组和行政一把手,这种搭配体现了行政改革的新思路。

    如何操刀医改,则是陈竺上任后面对的第一个重大问题。

    关于卫生体制改革,陈竺有自己的理解,他曾提出要进行五个系统工程的改革:即个体的医疗系统、群体的公共卫生系统、卫生筹资系统、与健康相关产品的执法监督系统和医学技术进步的生命科研系统。

    在他看来,政府的主要职责是管理好卫生工作,直接做好公共卫生执法监督,部分参与医疗、筹资和科研活动。

    在医疗体制改革中,涉及财政部、卫生部、社会保障部、药监局等多家部门,医患、医药等关系百结交集。研究医疗体制问题的专家及基层医疗工作者认为,如果没有一个自上而下的合力,即使医学专家、党外人才担任卫生部长,“看病难看病贵”的解决仍然不乐观。

    医学世家传美名

    陈竺出身医学世家,父亲陈家伦是国内内分泌界的顶尖专家,曾任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分会主任委员,母亲许曼音亦是医学教授,妻子陈赛娟——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氏一家四个教授、两个院士,在中国学术界实为罕见。

    值得一提的是,陈竺和陈赛娟还是同门师兄妹。

    1972年,上海第五丝织厂纺织女工陈赛娟被推荐进入大学。1978年,全国恢复招考研究生,陈赛娟以专业分第二的成绩考入上海第二医学院,师从著名血液病专家王振义教授。当年,王教授只招两个研究生,她考了第二名,第一名便是陈竺。这段同窗之谊最后成就了美满姻缘。

    1986年,陈赛娟到法国攻读博士。她的法国导师对人说:“我不能直接称她是居里夫人,但她是一个非常有韧性的女性。”

    由于陈赛娟在白血病研究方面卓有成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巴黎总部授予“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

    相关热词搜索: 赤脚医生 卫生部长 陈竺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