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信息科技 > 正文

    让诗成为这个世界的发光体

    时间:2021-02-23 07:56:04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他是一只鼎,方方正正,经过了岁月的打磨,承受了风雨的雕刻。他写诗,编诗,就好像在那鼎上浇筑自己的汗血文字。文字是表情状物的工具,更是心神交织的气息,当我如同笨拙的蜗牛一样徜徉在《拯救火车》还有《打狗棒》的纵深腹地,那应接不暇的阅读触角分明感到了一种刻骨铭心的疼。没有山呼海啸,也未尝追逐时代的浪潮,亦距离主流欣赏习惯尚远,刘川的诗,像一根针,触碰着大地、生灵、岁月、人情世故,以及体制的疤痕,以及良知的沦落和苦闷的精神的象征。

    引述社会学家罗纳德·多尔的说法:“不打破几个历史的鸡蛋,就做不成社会学的煎蛋。”反者道之动,是老子的洞察。当然,刘川十几年中的心灵探索和追求,就比喻的意义而言,是打破蛋壳,孵化出小鸡的催生诗歌非凡价值的不凡努力。

    “人世上满是乱糟糟的人 / 就如一盘散沙 / 但我深爱着这个乌烟瘴气的人世 / 因为这么多人里面 / 有我爸有我妈”(《沙子里有金子》),这是属于刘川的心灵孵化,我们可以称之为当代打油体或者反诗歌的诗歌。如果借用智利诗人帕拉的说法,反诗歌就是回到骨子里的诗歌,就是回归生命根部的诗歌。

    在一个文化臃肿、精神瘦弱的年代,反击假大空的精英话语复制,拒绝口语族的唾液式表达,让刘川占据了极具感召力和说服力的灵魂蛮荒地带去开疆拓土,栽植出令人赏心悦目脱胎换骨的心灵植被,从而以不妥协的生命光谱与人性之诗净化和洗礼了我们的感觉世界。

    1975年生,祖籍辽宁阜新,十六岁开始在国家级报刊发表作品,刘川迄今已在《人民文学》《诗刊》《南方周末》等130多种报刊发表诗歌、散文、评论、翻译作品数千余件。1999年参加《诗刊》“青春诗会”。作品被《诗选刊》《杂文选刊》《新世纪文学选刊》《读者》《青年文摘》等大量转载,并入选《20世纪90年代诗选》《中国新诗年鉴》等130余种选本。出版诗集《拯救火车》等多部。曾荣获包括首届徐志摩诗歌奖、2004—2005年度人民文学奖、中国“天马”散文诗奖、第四届中国散文诗大奖、第八届辽宁文学奖在内的国家级省级诗奖30多次……单看创作履历和丰收状况,刘川都足以骄傲和自豪。但是,刘川为人行事依旧那么谦和低调,朴实无华。不居功讨喜,踏实敬业,有兼济慈悲的情怀,永远那么温和周到。

    在荣获首届徐志摩诗歌奖期间,中央电视台记者进行采访,让他谈谈自己的创作,但他虚心地把那样难得的机会拱手留给了别的获奖诗人。他之所以那么做,是为了防止内心的浮躁和骄傲。上善若水,君子卑以自牧。而在我眼里,刘川正是那样从善如流的谦谦君子。身为《诗潮》杂志执行主编,他不仅海纳百川兼容并蓄,将这本著名期刊提升了品位和档次,而且,他是以服务者的姿态放下身段,让《诗潮》以平民的朋友的身份,走入更人性化更具有普世价值的读物行列。为此,他在《中国诗词》上刊登了广告,确认只要有读者写来一封信,就可免费得到一本《诗潮》。而在他办公室的外面走廊过道上,笔者亲眼看到惠民书架,也是为了方便读者准备的,他们可以随时领取当期的刊物拿回家阅读。

    他是敞开的门,不是封闭起来的蚌。他广交天下朋友,只有一个目的,为了诗歌给予人的美好沟通和交流。

    美国大诗人勃莱曾说:“所有诗篇都是旅程。它们从一处通往另一处。最好的诗篇经历漫长的旅程。”刘川的创作从一开始就是有方向感的旅行,他身体力行,复活了中国古老诗歌的赋比兴传统,如同元白在唐朝以新乐府运动开启了通向平民阅读的惠人惠己之风。刘川则是在当代诗歌实践潮流中将口语诗的传神与批判现实主义的讽刺以及民谣般的即兴写意风格融汇一炉,从而成全了刘川体诗歌。

    毋庸置疑,刘川的创作发端于口语诗歌在当代中国文坛的勃兴。口语诗人们放逐了精神乌托邦的过度隐喻,打破了精英文化圈层的固步自封,以平民化的书写,拆除了历史和意识形态的围栏,将个体还原为感性的当下的具体的人。

    刘川置身于口语诗歌的不沉的灵魂方舟,但他没有随波逐流,而是认准了自己的航行方向,坚持把口语实践与人类的整体的精神诉求亲密地焊接在一起,于是避免了口语至上但心灵却缺席矮化的创作弊端。

    一般的口语诗完全限于个人化的日常背景和现实经验的复制与罗列,很难给出话语的有意味的延伸出来的价值取舍。刘川的口语作品,却是充满生命智慧的沉淀提取和美学样态的处理与过滤的。因此读其诗,总觉得不是凉白开,而是盖碗茶,津津有味,值得我们反复咂摸。譬如《想起过年回家坐的火车》:

    春节临近

    世界上最大号香肠

    就会在中国生产

    本诗作者也一定会成为

    肉馅,灌入其中

    这么巨大的香肠送给谁

    送给中国每一个

    瘦小枯干的母亲

    杰出的思想者顾随先生曾经指出:“作者的行止与天才、修养、情意有关。”

    刘川的写作基本特点是不露才,修养暗藏在字里行间,显而易见的则是情意的深沉饱满。其实,真正好的口语诗写起来依然是有难度的,并非如某些外行或者局外人想当然认为的,口语诗的写作门槛太低。你瞧,刘川写春运,写在外的人们回家过年,借着天真大胆的想象,将火车比喻为香肠,将自己形容为肉馅,确实是出神入化之笔,但同时又写得那么朴实自然妥帖。真正的天才大概是藏而不露为好,如陶渊明,不动声色地表达,将汉语的质感和力量浸润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朴拙至美的意境中。刘川的写法,深得陶诗之妙,是赤子之心的隐约流露,是懂得什么时候有意拿捏,什么时候再淋漓尽致展现的智慧取舍。

    “这么巨大的香肠送给谁 / 送给中国每一个 / 瘦小枯干的母亲”,明白如话的语言,却负载了沉痛悠远的精神内涵。这里有赋有比也有兴,兴是隐藏在字面里的,延伸到读者的阅读深处。母爱深沉得词语难以表露,亲子之情则一说就俗,然而在刘川的诗里,爱与孝却获得了奇异的诗意的交织与共鸣。

    将平庸化为不平庸,甚至提炼出令人惊奇的肺腑之言,妙笔生花的想象,还有透视着个性风骨和神韵的心灵打磨与淬炼,让刘川的整体成就远远高于同时代的的中国口语诗人之上。

    相关热词搜索: 发光体 这个世界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