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信息科技 > 正文

    基于英汉节奏差异对大学英语听说教学的建议

    时间:2021-02-24 07:58:04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英汉节奏差异导致大学英语听说能力的提高存在着“瓶颈”,这个问题在对英语交际能力要求提高的现状下更应引起足够的重视。而当前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中虽然已逐渐重视语音教学,但往往更重视基本的发音和正音,而非节奏教学,尽管后者对形成正确的听说模式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在大学英语听说课堂上开展系统地、循序渐进的节奏教学,帮助学生建立起适合英语听说的节奏模式,才能不断提高学生口头交际能力。

    【关键词】英汉节奏差异节奏教学节奏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09)11-0001-02

    【Abstract】English and Chinese rhythmic difference may lead to “bottleneck” against the improvement of English listening and speaking proficiency, which deserves good attention from teachers. Nevertheless, the present instructions in college English Listening and Speaking Course lay greater emphasis on pronunciation and correction of mispronunciation, instead of rhythmic teaching, which proves essential to establish the suitable mode in accordance with English listening and speaking.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implement rhythmic teaching step by step systematically in College English Listening and Speaking Course to help students build up the rhythmic mode demanded in oral communication.

    【Key words】English and Chinese rhythmic differenceRhythmic teachingRhythmic mode

    教育部高教司在2007年7月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指出:要“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1],对大学英语听说教学提出了明确的书面目标。而当前高校大学英语听说课中普遍采用的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导,以听记内容及做题为内容的模式,已经跟不上这样的要求。学生和教师逐渐意识到正确的语音对于提高听说能力的重要性,教师也开始在听说课堂上插入语音知识和语音练习。

    遗憾的是,目前的语音教学相当多的精力花在教授发音、单词正音、句子升降调这些中学早就教授,学生一般也较熟悉的环节上,而对构成英语语流的重音、节奏群等知识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再加上汉语母语跟英语截然不同的节奏模式对学生听说的影响,使相当多的学生,即使单词发音和基本语调方面没有大问题,也不能听和说地道的英语。这成为影响听说能力提高的“瓶颈”,也进一步影响实际沟通。

    因此,有必要让学生在明确英汉节奏差异的基础上,在听说课堂上的语音教学中突出英语节奏的教学,让学生有意识地克服汉语母语听说模式的干扰,建立适应于地道英语的听说模式,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听说水平的提高。

    一、英汉节奏差异对听说习惯的影响

    陈莹指出:英语和汉语的节奏特征是相差较大的。前者遵循重音计时节拍,语流的节奏规律是“以重音为主干,轻音为陪衬,轻重音交替,且每个重读音节‘等时距’地出现”。即“每一个重读音节出现的时间间隔大致相等,而不管重读音节之间的非重读音节的个数”、“决定句子所用时间的是句中重读音节的数量”。而后者“是一种音节节拍语言”,其相对于英语要丰富得多的音节声调“具有辨义功能,声调的作用比重音重要得多”。音节的轻重之分“远不如英语那样明显、重要”、句子中“每个音节所占的时间大致相等……决定汉语句子所用时间长短的是句中音节的数量”。[2]这样的差异导致在语流节奏划分时,英语以重音为基础,兼而考虑语义和语法,可将句子划分成若干“节奏群”,作为句中停顿的依据;而汉语在重视音节长短的基础上,以词或词组为单位,将节奏单位划分为以两音节占多数的“语节”来作为停顿依据。不难看出,重音主导英语语流,而音节主导汉语语流,汉语声调的辨义功能比英语声调要强得多。因此重音的凸现和辨认对英语听说举足轻重,而音节和声调是汉语听说的两大支柱。由于这种差异的存在,中国学生如果不改变汉语母语依赖于音节和声调的听说模式,直接将此迁移到英语听说中,将不能适应,甚至造成提高水平的“瓶颈”。要不断提高听说水平,必须建立起适应英语节奏特点的听说模式。

    二、在听说课上实施节奏教学的建议

    1.培养学习英语节奏模式的意识

    针对听说课堂对节奏教学重视不够,尤其是相当数量的学生并未认识到正确掌握英语节奏规律对提高听说能力重要性的现状,在实行具体教学计划之前,有必要先普及英汉节奏差别的知识,让学生认识到培养英语听说模式,克服汉语母语干扰的重要性,从而有更强烈的学习动机来配合以后的教学,掌握并运用英语节奏知识。教师可以集中讲授节奏知识,辅以对资料的节奏分析,尤其是展现地道英语的视听资料,并适当的结合与汉语资料的对比,让学生初步养成学习英语特有的听说模式的意识。

    2.教材的选取

    考虑到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实际需求,教材应主要选取通俗易懂、篇幅短小、节奏模式明显的篇章。值得指出的是,所选材料应尽可能体现地道英语,又在语速和词汇量方面不给学生造成负担,如附上脚本的电视和收音机节目、影视片断,书面材料最好附上地道英语的朗读。而语速过于缓慢,不能体现节奏特点的材料,如某些教材中的课文朗读,甚至对话朗读,就不宜选取。教师需要谨慎判断。肖燕丽给出了一种难度渐进的选取模式,即先选择节奏感强、易诵易背的、较口语化的童谣和儿童诗歌,以便教学运作;待学生熟悉基本节奏后,再选取接近童谣的口语资料;最后让学生练习听说教材上的短对话和阅读段落。她强调为了让学生能明确节奏的处理,有必要在材料上标上节奏等语音符号,尤其教学计划开始实施时应该标注详细,待学生有了一定的节奏处理能力后再渐渐省略标注,留待学生自己处理。[3]

    3.教学活动类型

    可以采用口头练习为主,笔头作业为辅的模式,并因势利导,穿插形成语流所需的音变知识。

    (1)口头练习

    在对所选篇章辨明重音,划分好节奏的前提下,让学生进行朗读,以及在此基础上背诵,可以作为教学开始阶段的学习模式。这个阶段学生对句子和篇章的节奏处理能力较薄弱,是开始培养节奏模式的关键时期,教师一定要带领学生进行重音和节奏的辨析,最好多做示范,多领读,让学生跟读。孙颖建议在节奏训练中用打拍子来加深印象,每一次击打代表一个重音,控制击打的间隔,使间隔时间相等,让朗读顺应这种节奏;要注意由易到难地给出一些节奏模式和相应的例子,方便学生总结规律。[4]

    在学生对英语节奏基本模式有所熟悉后,可以让学生就具有地道英语特点的视听材料进行跟读、模仿,篇章可以由短到长,循序渐进。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控制播放材料的停顿,尤其是长句,要在句中适当暂停以方便学生。这个时候对重音的辨别和节奏的划分,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让学生自主分析,教师辅助和纠错。

    在节奏模式基本建立起来后,可以加大练习难度。如即兴对话练习,考查学生意思表达和节奏处理是否能结合好;如影视剧片断跟读,甚至配音练习,看学生能否按地道英语的要求说英语。

    (2)笔头作业

    在建立节奏模式过程中,尤其是模式形成初期,有必要布置重音辨认和节奏划分的笔头作业,让学生掌握并巩固英语节奏规律。范定洪提出:根据已标明对话节奏的范例,来划分另一则类似对话节奏的练习模式,可作为作业模式参考。[5]作业布置应同样循序渐进,可以从短语、短诗入手,带领学生划分并朗读,慢慢过渡到长句和篇章,并逐渐让学生过渡到独立完成。

    (3)音变知识的穿插讲授

    这里音变知识主要指对形成语流起重要作用的知识点。除基本的重音辨认和节奏群划分外,孙颖认为主要指连读、弱读、同化与省略等读音技巧规则。[4]这些知识点独立于单个单词的发音和简单句子语调方面的知识,对语句流动的作用不可忽视,掌握好可以使“语音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4]因此有必要根据教材内容穿插相关知识点。

    其中弱读是具有普遍性的一种节奏处理规则,没有弱读就无法实现非重读音节音长的压缩,从而无法保证“等时距”的节奏特征,就可能破坏一轻一重,轻重相间的节奏规律。因此弱式发音的概念必须在教学开头时和重音与节奏一起讲授,让学生从起初就把弱读作为节奏处理的一个基本因素,此后再根据教材讲授和操练具体单词的弱式发音。教师有必要给出常见单词的弱式发音,供学生参考应用。贡欣认为,应该把常见五十多个单词的强式和弱式发音都教给学生,让学生重视弱式发音。[6]

    4.教学时间安排

    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课时较少,教学任务重,因此不可能像英语专业那样安排整节的语音课。而语音练习较枯燥,练习强度也较大,一次课时间不宜安排过长。可以考虑以周为单位,一周安排一次课堂语音练习,每次最好不超过半节课,即20分钟左右。

    5.教学效果的评估

    经过一个阶段的教学后,学生的英语节奏模式建立起来,语感增强。这可以从听和说两方面体现出来。当下比较权威的英语四六级听力题可以作为检验听力能力提高的手段。而且学生比较关心四级考试,这样也可让学生直接感受到应试能力的提高,从而肯定所采用的语音学习方法,更加明确以后学习的方向。口语的测试还没有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全面展开,但社会上已有一些发展较成熟的口语测试,如托福、雅思和剑桥商务英语证书考试等都设有专门的口语测试,规定了较为科学的测试标准,教师可以借鉴参考。可以在教学开始前和结束后分别进行一次测试,通过比较测试结果来看教学效果。肖燕丽在语音教学开始前和结束一个阶段的教学后分别对学生进行了语音测试。采用了句子和短文的朗读并录音分析的形式,其中后一次增加了直接引语材料。对学生的音素、重音、强弱读、连读、同化、节奏、停顿、语调都进行了分析,建立了语音档案。通过比较两次录音分析来反映学生语音水平的提高。这也不失为一种较为直接的方法。[3]

    三、结 语

    当前社会对英语交际能力要求的提高,使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听说教学比以往更受重视,语音教学的迫切性进一步凸显。而其中节奏教学虽然对形成正确的听说模式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有必要在大学英语听说课堂上开展节奏教学,制定循序渐进的教学计划,选取合适的教材,定期安排结合音变知识讲解的语音练习和笔头练习,并从听说两方面进行教学评估,帮助学生克服汉语母语的干扰,建立起适合英语听说的一整套节奏模式,才能适应提高听说能力的要求,从而真正有助于今后的沟通。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S].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1

    [2]陈莹.英汉节奏对比分析[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12(2):1~2

    [3]肖燕丽.大学英语语音教学探索——一项节奏教学研究[J]. 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8(5):92

    [4]孙颖.节奏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4):162~163

    [5]范定洪.英语节奏模式教学方法初探[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9(6):56

    [6]贡欣.汉英节奏比较——兼论英语节奏教学[J].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82

    相关热词搜索: 英汉 大学英语 节奏 差异 听说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