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信息科技 > 正文

    大学公共艺术的隐性教育

    时间:2021-03-05 07:54:55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公共艺术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普通高等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公共艺术教育在传递显性知识的同时,更多传递的是技术、技巧等隐性知识。而隐性知识的传递又有其独特的途径,本研究旨在通过组织富有特色的校园艺术活动、打造全方位的艺术社团、开发丰富的网络艺术教育课程来实现公共艺术教育中隐性知识的高效传递,为提高公共艺术教育水平服务。

    【关键词】公共艺术 隐性知识 教育

    公共艺术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普通高等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公共艺术教育涵盖了艺术知识技能培养和艺术审美教育两个层次,前者旨在让学生掌握艺术的基础知识和技艺,为鉴赏美和创造美打下基础。后者从感性和理性两个层面出发,为大学生建立起主体与现实之间的审美化联系。在高等学校开展公共艺术教育的目的,就是使学生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艺术文化传统和外国的优秀艺术成果,提高文化艺术素养,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培养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抵制不良文化的影响;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启迪智慧,激发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迈克尔·波兰尼(Michael Polanyi)将人类的知识分为两种:通常被描述为知识的,即以书面文字、图表和数学公式加以表述的,是显性知识;而未被表述的,我们知道但难以言述的知识,是隐性知识。隐性知识只能意会,不能言传。正如《周易·系辞上》所讲的: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公共艺术教育所传递的知识同样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大学公共艺术教育的隐性知识包括那些非正式的、难以表达的技能、技巧、经验和诀窍、直觉、感悟、价值观、心智模式、团队的默契和组织文化等。表演艺术家朴实大方的表演,将唱、做、念等艺术手段揉为一体,精心刻画出各类精彩的人物;书画家顷刻间栩栩如生的作品呈现大家,挥毫泼墨时的潇洒。这艺术家们的成功有显性知识的支撑,更有深奥的隐性知识发挥着重要作用。大学的公共艺术教育,课堂、实践等显性知识教育必不可少,而深刻挖掘学校的隐性艺术文化、发掘广大艺术教育教师的隐性知识,并将这些隐性知识传递给大学生,将对提高学校公共艺术教育水平,提高大学生的艺术素养起到重要作用。

    按照日本学者野中郁次郎的理论,组织中知识的转移有四种模式:一是从隐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传递过程;二是从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外部化传递过程;三是从显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联合化传递过程;四是将显性知识转化为隐性知识的内化过程,其实质上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Soskijad&Andriesen(2003)认为,个体才是知识工作的主体,在诸如项目组、工作组、专家意见网络或者实践团体这样的环境中,来自不同组织的人聚集在一起,从而使得知识共享和传递极有可能性。隐性知识传递还应包括更高的组建项目团队、管理合作、战略联盟等形式。这些方式把隐性知识附着在研究、讨论和交流上,并潜移默化地传递出去。而接收者也在不知不觉中对知识进行了整合消化。在大学公共艺术教育过程中,我们也应该遵循知识的传递规律,采取有效的教育方式和手段,将学校的隐性艺术文化、教师、艺术素养较高学生群体在艺术方面的隐性知识传递给广大学生,以达到全面提高大学生公共艺术素质的目的,更好地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

    1组织富有特色的校园艺术活动

    校园艺术活动是艺术教育的重要手段,是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优质资源和“隐性课堂”。按照隐性知识传递的一般规律,高等学校组织富有特色的校园艺术活动,将受教育者置于浓厚艺术氛围之中进行熏陶,得到艺术的美的浸润。身在其中进行体验和感悟艺术,才能实现提升隐性艺术能力和素养的目标。所以,高等学校要积极开展文化艺术活动,坚持育人为本,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先进文化为导向,面向全体高校学生,坚持普及和提高相结合、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结合、文化传承和艺术创新相结合,提高大学生的审美修养和人文素养。

    (1)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积极组织开展体现时代特征、校园特色和学生特点,体现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高校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展示我国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成果,面向全体高校学生,坚持普及和提高相结合、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结合、文化传承和艺术创新相结合,提高大学生的审美修养和人文素养。

    (2)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积极引进由教育部、文化部和财政部主办的高雅艺术进校园演出,以先进文化为导向,以优秀艺术作品为载体,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引领大学生吸纳人类文明发展的优秀成果,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3)文化艺术节活动。积极开展校、院二级文化艺术节活动,通过系列的艺术教育培训、比赛活动,提升大学生的艺术品位、表演才能和欣赏水平。

    (4)营造公共艺术教育氛围。要通过校园网络、电视等宣传途径传播艺术知识、加强公共艺术教育宣传,让更多的大学生了解艺术、热爱艺术、投身艺术教育实践。

    2打造精品艺术社团

    高校艺术社团是指有艺术特长或艺术兴趣的大学自发组建的学生团体,社团以学生为主体,以专业教师为主导。团内学生在为实现共同愿望而开展活动的过程中,体现自我、发展自我。通过相互的学习、交流和体验实现隐性知识的传递。在教师指导的过程中,分享教师的心智模式、技能和诀窍。

    (1)政策保障。大学生艺术社团是高校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院校要重视和加强大学生艺术社团建设,要给予社团指导教师工作量和工作业绩的支持,要给予参与社团学生实践学分的鼓励。旨在调动广大艺术教育教师更多投入到艺术社团的指导工作,使更多学生乐于加入艺术社团。

    (2)课程保障。大学生艺术社团要精心规划,指导教师要结合团内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开设相应的艺术教育课程,通过理论联系实践的教育活动,保证社团教育模式的系统性和科学性。

    3开发丰富的网络艺术教育课程

    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丰富的网络艺术教育课程,通过网络课程的公开传播和共享。在隐性知识的传递过程中,网络课程具有独特的优势,那就是学生可以反复地学习、揣摩,可以随时与教师进行交流互动,并通过比喻、类比、图像等方法把教师的隐性知识显性化,达到学习消化的目的。

    (1)开发公共艺术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和视频公开课。十二五期间教育部和财政部实施的本科教学质量与改革工程就推出了精品资源共享课和视频公开课的建设,高等学校要抢抓机遇,加强精品资源共享课和视频公开课的建设,满足大学生学习的需要。

    (2)开发和引进公共艺术教育“慕课”。“慕课”能为广大学生提供量、大规模的在线艺术教育课程,让学习者无论身在何处、教育背景如何都能够借助网络分享优质课程资源。“慕课”能让数以万计的学生同时选学一门课程,并以自己的学习进度、学习风格开展学习活动及同学互动互评。

    参考文献:

    [1]徐红.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教育规范化建设刍议.高教研究,2008(2):110-114.

    [2]史宝中 等.隐性知识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中国科技纵横,总第165期:183-185.

    [3]石林.教育知识管理中的隐性知识管理[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5.11:91-93.

    [4]赖晓杰.国内对隐性知识及其教育的研究进展[J].理论与实践,2006.8:14-17.

    [5]刘廷娥.高校艺术社团及其在公共艺术专业教学中的作用研究[J].教育与职业,第751期:184.

    [6]陈晓慧 史宝中 等.浅析隐性知识与市场营销人才实践能力培养[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2月:20-21.

    [7]孙铮.隐性知识传递方式与传递效果的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08,4:51.

    [8]朱彬.知识管理视角下的高校教师隐性知识共享策略研究.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2010(5):147-152.

    [9]简世德.大学隐性知识共享的主要障碍及疏导策略[J].现代大学教育,2005(5):98-101.

    [10]白晓晶 李胜波.对于慕课的质疑.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J].3013(6):18-23.

    作者简介:袁俊茹(1979—),女,硕士,助理研究员,沈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党总支副书记。

    相关热词搜索: 隐性 艺术 大学 教育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