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信息科技 > 正文

    浅析网络时代下黄色新闻的现状及防范对策

    时间:2021-03-11 09:19:03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当今的中国正处于转型期,人们在喧嚣浮躁的社会心理中往往难以保持平静,黄色新闻借机发展起来。本文结合当前网络时代发展的形势,探究黄色新闻在网络上横行的现状与归因,并且对于如何防范网络时代下的黄色新闻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黄色新闻;网络时代;网络媒体

    中图分类号:G21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23-0198-01

    一、关于黄色新闻

    黄色新闻,远远不限于色情一个方面,其范围及含义还包括战争、灾祸、失事、犯罪、逸闻趣事、名人活动,甚至体育竞赛等。陈力丹教授曾说:“黄色新闻是一类没有灵魂的新闻思潮,,传媒和记者在标榜关心人民的同时,用骇人听闻、华而不实、刺激人的新闻吸引人,把十分重要的问题变成了廉价的道具。”同样,关于黄色新闻,埃默里父子在《美国新闻史》一书中说,黄色新闻“是一种没有灵魂”的新闻。同时,他们认为:“黄色新闻在获得了受众的同时,却阻塞普通人所依赖的新闻渠道,不仅起不到有效的引导作用,反而为罪恶、性和暴力开脱。”

    二、中国网络时代的黄色新闻

    (一)网络黄色新闻的定义

    美国新闻史学者莫特将“黄色新闻”定义为:“黄色新闻是建立在煽情主义基础上,也是注重犯罪、丑闻、流言蜚语、离婚、性的问题,强调灾害和体育新闻的报道”。这一定义概括了“黄色新闻”的内容,即犯罪、丑闻、流言蜚语、离婚、性等。因此,笔者认为所谓网络“黄色新闻”,其实是指以互联网为传播媒介,采用煽情手法,以媚俗的内容吸引受众而从中获益的新闻现象。

    (二)网络黄色新闻的表现

    国内的网络黄色新闻呈现出新的特点,绝不能单纯地被理解为是“色情的内容和淫秽的东西”的代名词。其涵盖的内容表现如下:

    1.违法“规则”的“坏事”。这里的违反“规则”主要是指新闻所陈述事件存在违法犯罪或者有悖常理的现象。网络“黄色新闻”的传播就是从人的本性出发,极力挖掘并利用人性的弱点,成为其开发市场的“常规武器”。因此,网络上的这些内容通常都能直击那些网络素养不足的网民心底,从而造成不好的社会影响。我们来看2013年12月27日,网络上曝出的一则新闻,人民网、新浪网、搜狐网都进行了报道,三家网站的标题分别是:

    人民网:武汉女主播街采遭外籍男骚扰 警方介入调查

    新浪网:武汉女主播街头采访老外被骚扰 遭掀衣看胸

    搜狐网:武汉遭老外性骚扰女主播称被强搂掀衣

    仅看标题,可以发现人民网很中规中矩,而后两家网站似乎就略显得丢了“节操”。新浪网和搜狐网的这种处理,从标题出发,第一眼就“秒杀”你。而这种秒杀的诱因很多就是类似耸人听闻的“坏事”。

    2.色情低俗的内容。我国有些网站热衷于传播与“性”的字眼有关的新闻,借批判警示的外衣,满足观众的偷窥心理。根据传播学者格伯纳提出的“涵化理论”,人们在接受这种对于非理性现实的描述后,有时会产生“负作用”,这里的内容大大增加了人们对现实社会环境不安全感的判断。肃然,格伯纳的这一理论是针对电视媒介所报道的暴力事实而提出的,但是将其放置于如今的网络环境中,网络媒体作为新兴的“教化工具”,其功能影响是同样存在的。

    3.各种“爆料”或虚假信息。一些网站为了吸引读者的眼球,热衷于用虚张声势的标题和夸张的照片来表现微不足道的新闻事件。此类新闻过分强调猎奇性,甚至不惜造假,这类新闻往往热衷于炒作明星绯闻、隐私、对于各种社会动态的随意猜测,最后利用人性来赢得金币。例如,一些军事网站将中俄间的合作猜测描述成是在对美国采取“新冷战”战术等等。

    三、中国网络时代黄色新闻的治理

    我国新闻媒体是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担负着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倡导文明和谐发展,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任,新兴的网络媒体则担负着正确引导网络舆论,建设知识社会的大任。笔者从个人角度对网络黄色新闻的防范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见解:

    1.网络媒体。网络媒体来说,必须秉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原则,正确引导网络舆论,身体力行倡导知识社会的文明健康发展。同时网络媒体要加强自律,在报道新闻时,要真实、客观与公正。加强对各种信息的鉴别和判断能力,不断提升自己的社会公信力,以积极向上的风格面对受众。

    2.网民作为“黄色新闻”的直接“合谋人”,应当学会拒绝。网络媒体正是利用了人们的这种猎奇心理才生产出了具有刺激性、挑逗性的各种“黄色新闻”。网络受众在身处纷繁复杂的信息世界里,对待各色信息要保持清醒的辨识头脑和防范意识,汲取网络中的健康信息。

    3.政府及互联网相关管理部门。及时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以国家强制力指导媒体运作机制,防范网络黄色新闻的泛滥。要坚持绿化网络环境,把握好正面信息与负面信息的报道比例,要大力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对国外文化应取之精华、去其糟粕。

    参考文献:

    [1]埃默里.美国新闻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2]刘超峰.黄色新闻泛滥现象之我见[J].新闻传播,2010(04).

    [3]张允若编著.外国新闻事业史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潘钧.我国网络时代背景下的“黄色新闻”[J].东南传播,2009(04).

    [5]陈力丹.美国“黄色新闻”潮的中国启示[J].人民论坛,2010(24).

    [6]路立春.浅析黄色新闻对媒体的影响[J].青年记者,2010(11).

    相关热词搜索: 网络时代 浅析 对策 现状及 防范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