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信息科技 > 正文

    青奥让人重温“阳光体育运动”

    时间:2021-03-11 09:55:08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 “阳光体育”是国家教育部门向全社会发出了全面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动员令, 提出要把学校体育工作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和主要工作方面。而“阳光体育”的主要的阵地就是学校体育,文章从“阳光体育”面临的困境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重申学校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性,从而升华到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为落实“阳光体育运动”从指导思想和具体的实施手段都提出自己的建议,希望能为学校体育工作者的工作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 青奥 阳光体育运动 体育课 课外体育活动 校园体育文化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百年期盼,百年奥运,中国在全世界的瞩目下举办了一届空前绝后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后,2014年8月的南京又将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青奥带动了全民健身,增强了人们的健身意识,学生更是抱着对体育明星的崇拜下加强自身的锻炼。

    2006 年12 月23 日建国以来的第一次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会议向全社会发出了全面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动员令, 提出要把学校体育工作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和主要工作方面。会上国务委员陈至立出席会议并宣布启动“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这充分反映了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教育价值和作用。从2007年开始,结合《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全面实施,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中广泛、深入地开展全国亿万学生的阳光体育运动。

    2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必要性

    2.1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

    新中国刚一成立, 毛泽东主席就针对当时学生的健康状况, 指示当时的教育部长马叙伦, “要注意健康第一, 学习第二”, 并强调“全国一切学校都应如此”。1951年1月15日他再次致信教育部长马叙伦: “提出健康第一, 学习第二的方针, 我以为是正确的。”1952年, 毛泽东主席又题词: “发展体育运动, 增强人民体质。”他还多次强调, 要减轻学生过重负担, 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体育不仅能强健体魄, 而且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载体, 是集体主义教育的极好舞台, 是弘扬民族精神的极好形式。如我国乒乓球夺冠、女排五连冠, 每一项有影响的体育赛事都极大地激发了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的爱国热情。学生经历的每一节体育课、每一次体育活动和竞赛都在潜移默化地熏陶着他们, 培养团结、合作、坚强、献身和友爱的高尚情操。对于今天独生子女一代, 体育更是培育他们自强不息精神和吃苦耐劳意志的有效途径。

    2.2学生体质连年下降

    自1985年起,我国共进行4次全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检查。调查显示, 最近20 年我国青少年体质在持续下降。据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卫生部等于2006年9月公布的调查情况是: 被调查的38 万多名中小学生中, 有66%的学生每天锻炼时间不足一小时,而且与5年前相比, 学生的肺活量、耐力等素质水平均呈继续下降的趋势。

    据1985年、1991年、1995年、2000年、2004年, 对郑州市的中小学生进行形态发育情况、常见病、生理机能等4项健康标准的状况对比发现, 学生的肺活量、体能素质( 如立定跳远等) 在不断下降, 营养过剩( 肥胖) 问题没有得到控制, 反而在逐年上升。

    据天津市和平区对16312名中小学生体质调查, 达到优秀、良好标准的是少数学生, 大部分学生徘徊在合格边缘, 而且年级越高身体素质越差。突出现象是“跑不快、跳不高、走不远”, 运动起来腿脚无力, 健康状况令人担忧。

    3对“阳光体育运动”的认识

    世界上没有脱离运动的体育,阳光体育的本质也是以最基本的身体练习为手段。从阳光体育的结构看,阳光体育运动可分为物质部分和精神部分。物质部分是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载体,主要包括体育的各种资料、体育环境、体育设施设备、体育场所以及有关的体育人工制品和物体。精神体育则是比较抽象的部分,主要包括保证阳光体育实施的各种规章制度、学生群体行为准则、学校体育娱乐方式,以及体育思想意识、体育价值观念、体育精神面貌等。

    从上述角度去把握,可以看出阳光体育运动至少有三种特性:第一,阳光体育运动是以肢体活动为主要练习手段;第二,针对的对象主要是全国的大、中、小学的学生;第三,阳光体育运动是声势浩大、举足轻重的工程。因此,我们可以给阳光体育运动下一个简单的定义:阳光体育运动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最终目标,而开展的一场声势浩大的全国性的学校体育活动。

    阳光体育运动不是个口号和流于形式, 而是有具体内容的。是要通过这个运动营造浓厚的体育氛围, 掀起体育锻炼的热潮。我们应该严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大力加强学校体育工作, 积极开展阳光体育运动, 切实提高青少年健康素质,全面深入持久的开展阳光体育运动, 深入推动学校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 让“每天锻炼一小时, 健康工作五十年, 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口号家喻户晓, 深入人心。

    4开展“阳光体育运动”需面对的困境

    在“阳光体育”实施的过程中,由于升学压力的存在,也因为学校、家长教育上存在误区,另一方面,学生自身也缺乏体育锻炼意识。因此,人们对“阳光体育”的效果产生怀疑。

    4.1应试教育的束缚

    学生从事体育锻炼的时间和精力都受到沉重的课业挤压,剧烈的考试竞争环境无法改变,升学制度无法废除,广大青少年要在激烈的竞争压力之下生存,必须尽力拼搏。随之而来的自然是体育锻炼缺乏、健康意识的淡薄和锻炼习惯的缺乏,导致了孩子们健康状况的下降。说到底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青少年所承受的巨大的升学压力,即是“应试教育”惹得祸。中央三部委力图通过该活动促进亿万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扭转身体素质下滑趋势,其初衷是好的。可是在应试教育桎梏下,孩子们休息的权利都被剥夺了,还怎么谈锻炼身体呢?想让学生多一些时间锻炼身体的愿望是好的,但应试教育的现状不改变,再好的愿望也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华而不实的形式而已。当前我们急需的是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为中小学学生减负做些实实在在的工作,从多方面逐步弱化应试教育,少些统考与排名,家长少些功利, 学校少些作业。

    4.2体育设施设备的限制

    大家知道,教学条件是学校的教学工作得以正常开展的重要保障,同时又是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促进。要保证一小时的体育锻炼必须要有运动空间以及运动器材,我国学校的体育设施与场地严重不足的现状,也是制约这项活动的一大因素。要切实加强学生体育锻炼,需要从具体措施上狠抓落实。政府部门着力为学校解决适合学生锻炼的场地与设施。而增强学生体质,更应着眼长远,而不是一事一时。许多学校的体育教学设施几乎是一片空白。有的学校虽然添置了部分体育器材,但能真正用在课堂的却少之又少。往往只是为了应付检查,或者只在公开课、比赛课时偶尔亮一下相,其余时间则束之高阁。

    4.3“阳光体育” 遇上“安全教育”

    “阳光体育”,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件好事,它能让学校重视体育,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从而增强学生的体质,促使学生茁壮成长起来。可是,当前,校园安全却仍然是学校的头等大事。上级有关部门都三令五申地强调安全的重要性。“阳光体育”的提出,无疑给中小学校园注入一支“兴奋剂”。或许从此以后,学校会热闹起来,学生的体质会逐步得到改善。但是,如果教育的决策者仍然无法处理好“阳光体育”与“校园安全”这对矛盾,给教师注入一支“强心剂”的话,那“阳光体育”就会“不阳光”,或者只是决策者的一厢情愿,一种浪漫理想。

    5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有效开展“阳光体育运动”

    5.1阳光体育运动之一——体育课

    “阳光体育运动”明确指出,学校要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把健康素质作为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指标,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培养青少年良好的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广大青少年中形成热爱体育、崇尚运动、健康向上的良好风气。体育课是学生体育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课要引导学生走到阳光中,主动积极的参加体育学习和锻炼。广大教师常常会遇到这样的困惑:少数学生在体育课中要“赶鸭子”般才能让他们走进阳光,走到操场上。学校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体育课时的规定,开足上好体育课,不得以任何理由挤占体育课时。深化体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通过体育教学,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阳光体育”活动。针对这样的问题,笔者认为以下方法可以调动学生体育学习、加强锻炼的主动性。

    5.1.1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

    (1)充分体现体育课的健康价值

    体育课是所有学科中与学生身体生长发育关系最为密切的一个学科,因此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理应成为体育教学重要的任务,这也是其它学科所不能提供和代替的。在体育课中,体育教师要改变过去重视传统知识技能,忽略学生身心健康的片面思想,让学生明确“健康第一”的思想,一切从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出发,扎扎实实地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发展学生的健康放在第一位,充分体现体育课的健康价值,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2)树立正确的健康观

    世界卫生组织把健康定义为“不但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因此,体育教学的目标已不单单是获得体育与健康的知识和技能,还有提高身体素质、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新课程十分强调体育课程对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的作用。体育课中,鼓励学生不断进取,培养学生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从某种意义上比掌握一些动作技能更重要

    5.1.2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一节好的体育课,课堂气氛是关键,这就离不开和谐的师生关系。笔者认为作为主导者的教师在课堂实践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1)要尊重、信任、理解学生。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但少数缺乏自信心的学生不敢、也不愿意参与,笔者就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采取差异教学,有针对性的开展他们喜闻乐见的项目,并与他们共同探究和参与活动,让学生感到教师是知己、是朋友、是伙伴,用真心、真爱引导他们主动的走到阳光中,走到操场上,从中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并赢得了学生的信任。

    (2)要以身作则,以身示教。体育课中,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自己先做到。笔者在体育课中,要求学生要穿适合运动的服装,首先必须严格按要求做到。笔者以一次经历为例:一次刚开完会回校没来得及换运动装就到操场集合,穿戴整齐的学生见老师这样的装束,就议论开了,有人说这节课老师没备课就来了,有人说老师平时都要求我们必须穿适合运动的服装,今天她自己都没穿,我们看她怎么解释。笔者首先道歉,在体育委员带领大家做一个小游戏的时候,以最快速度换好运动装,并自罚绕田径场跑两圈。后来学生们都能自觉的穿适合运动的服装上课了。

    (3)既要一视同仁,又要区别对待。在教学思想上和教育感情上,优生和后进生要一样对待,因为后进生的思想更敏感,更缺乏自信心,处理不好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在教学方法上,则要区别对待,要考虑到学生的不同性格、不同水平和不同接受能力。

    5.1.3营造快乐的课堂氛围

    (1)让学生体会到运动的快乐

    体育课以身体练习为主,在身体练习过程中机体要承受一定运动负荷,机体会产生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如全身的新陈代谢加快,废物经过呼吸和汗液加速排除,各个器官和肢体都得到活动,左右脑半球的兴奋和抑制得到平衡,因此,教师要合理安排运动负荷,使学生体会到运动后全身爽快、舒畅的感觉,同时达到放松心情、调整情绪的目的,使学生体会到体育的独特魅力。

    (2)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人天生存在发展的需求,在认知方面,就是求知欲,学生的求知欲得到满足是相当快乐的事情。在体育课中,我们可以合理安排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体验不同运动项目带来的不同体验,满足他们的好奇、探究、成就的心理。在同一内容的教学中要体现出动作的难度、熟练度和质量的提高,使学生体会到运动技能提高的快乐。

    (3)让学生体会交流的快乐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课要求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要相互合作、探究。学生多数喜欢与别人合作、交流,在其他学科中这样的合作、探究和交流是受限制的,而在体育教学中就方便多了,接力、篮球、足球、拔河等运动项目都少不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为提高学生运动、学习的主动性提供了更多的平台。

    5.1.4给学生自由学习的空间。

    体育课上安排一点属于学生自己的活动时间,给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让他们去发挥,去创造,去想象。没有自主就没有创新。自主的课堂氛围给学生营造了积极创造的环境,学生的表现欲才得以充分的体现:有的学生可以自编游戏、舞蹈动作,有的学生可以独出心裁地完成一些练习,而很多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练习却有独到的见解。教学中,鼓励他们大胆发言,勇于说出自己的观点,养成观察、思考处处留心的习惯,处处留心的习惯。

    5.1.5教学内容、方法要开放

    (1)教学内容要开放

    新课程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广阔的空间,教师选择教材的权力越来越大,选择的范围也越来越广。在目标的统领下,着眼于“对生活有用”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知识和技能,加强教学内容和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生活实际及现代社会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增强健身性和趣味性强的球类、舞蹈、民族传统体育和新体育运动。通过多样性、开放性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对体育的多种需求得到满足,促使其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

    (2)教学方法要开放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教学目标,选择了新的教学内容,因此教学方法也应当相应地进行改革。主张一切教学活动都要以学生为主体,一切活动皆从学生出发,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探究、合作活动中学习锻炼。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在探究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在合作学习中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5.1.6评价方式该改革

    新的课程标准评价理念,应该考虑学生进步幅度,注重过程性评价,不再把终结性评价作为唯一的评价方式,课堂评价的多元化,要作到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要科学地考查学生全面的体育学习成果,即多角度、全方位地进行评价。评价中要考虑学生为今后的体育学习和终身体育发展奠定了什么基础。评定学生成绩时应注重学生的进步程度,充分体现学生在锻炼过程中的努力和提高。评价要有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对教师而言,需要反馈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对学生来说,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程度,提高体育实践能力,促进自己身心健康成长。

    5.2阳光体育运动形式之二——课外体育活动

    随着青奥的临近,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是将成为或已经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课题。用奥林匹克文化推动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是难得的历史机遇。如何有效的开展校园体育活动是一个值得认真探讨的问题。

    5.2.1明确课外活动的内容和功能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的组成部分、是对体育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 是确保学生每天至少一小时体育锻炼的关键,对落实“健康第一” 的指导思想, 为实现“ 每天锻炼一小时, 健康工作五十年, 幸福生活一辈子” 的生活理念特别是为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都起着重要作用。课外活动内容及实施方案的制定, 应由主管学校体育的部门根据学校体育设施实际情况、学生的特点、结合课堂教学, 制定出详细、完整的工作计划。在制定课外活动内容及实施方案时要注重发挥其功能, 综观课外体育活动的功能, 归纳起来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锻炼和学习的功能;愉悦的功能;宣传教育的功能;发展个性和特长的功能。课外体育活动的功能从根本上讲还取决于课外体育活动本身所固有的特点和学校教育的需要。课外体育活动始终是体育教育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其最终的目的、功能就是使学生能积极的参加课外体育活动, 保证在校期间有足够的身体活动时间, 增强体质和体能使学生有充沛的精力进行文化课的学习, 提高学习效益, 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5.2.2确定活动的项目

    课外体育活动项目的安排首先根据我校场地、器材、辅导教师的实际情况, 参考现代小学生所喜欢的运动项目, 如男生喜欢的篮球、足球等,女生喜欢的踢毽子、跳绳等。再结合体育教学内容和体育竞赛项目, 使体育教学与课外活动功能相互促进、相互提高, 又使课外活动与运动训练竞赛紧密结合, 在普及的基础上能有所提高。在开展课外体育活动中, 适时的举行各种球类比赛、田径运动会、趣味性游戏比赛等, 通过比赛提高当代小学生的竞争意识, 同时又能提高学生的锻炼积极性和培养其团队精神、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

    5.2.3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

    课外体育活动的目的和功能就是使更多的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参与体育活动和身体锻炼。使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能得到及时的调整和放松。由于课外体育活动不像体育课那样有确定的教学大纲的制约, 活动的组织形式灵活多样, 内容也更加丰富多彩, 更具有吸引力, 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到偷快, 愿意参加, 在各种活动中产生良好的情感, 才能够养成自觉锻炼习惯, 达到人人参与运动, 人人都得到健康的目的。教师可对所在学校学生进行访谈或简单的问卷调查来了解学生喜欢的组织形式,一般来说,学生多数喜欢有组织的,集体形式的活动。

    5.2.4开展大型体育文化节,建立我校特色课程

    开展大型体育文化节,目前在本校还未实行,笔者正在考虑筹划之中。初步构想如下:我校体育文化节主旨是“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学校教育‘ 健康第一’ 的指导思想, 促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 提高校园体育文化内涵, 增强交流, 发挥体育效能, 凝聚人心振奋精神” 。形式要多样性。如有体育比赛、体育表演、体育知识讲座、体育摄影、体育知识竞赛、健康知识咨询、体质健康检测、主题演讲、主题作文比赛等。“ 体育节的组织形式要以生动, 不拘一格, 以宏扬(下转第109页)(上接第104页)奥林匹克精神为主线, 结合学校工作主旋律, 倡导师生员工积极参与, 应有所创新, 避免每年都是同一形式, 应根据各校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组织活动内容, 以大多数人都能参与的项目为主, 以个人和集体项目相结合, 全校师生员工共同参与, 办出规模, 办出水平, 办出特色, 形成我校特有的校园体育文化。在举办“ 学校体育文化节” 之前,在学校体育运动委员会领导下, 召开领导小组会议,讲清实施方案中的各项任务、要求, 统一思想, 统一步调。再召开各层领导小组负责人的会议, 听取汇报, 检查落实情况, 使上下各级工作同步进行, 通过学校广播电台和宣传橱窗进行广泛宣传报道, 对所有参加体育节活动的工作人员进行思想动员, 引起足够重视, 严肃认真地做好体育节活动期间的准备工作。做好全校师生的思想教育和组织工作, 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学校体育节的目的和价值。

    6结束语

    青奥是南京的盛会,也是体育工作者的节日。在社会、政府以及学校领导的关注下,乘着青奥的东风,普及阳光运动的知识,推动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为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关于全面开展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教体艺[2006]6号.2006- 12- 20.

    [2] 徐冰.阳光体育运动———要善于引导领导心理[N].南方都市报,2007-04 -29.

    [3] 王必琪,等.山东省中小学学校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1(1).

    [4] 为孩子们的成长铺设健身跑道———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经验摘编[N].中国教育报,2006-12-25.

    [5] 陈至立.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促进广大青少年全面健康成长——在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中国体育报,2006-12-25.

    [6] 季浏.体育(与健康) 课程标准解读[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相关热词搜索: 让人 体育运动 重温 阳光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